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鲟科(Acipenseriformes)鱼类是比较古老的鱼类,世界现存的鲟科鱼类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黑龙江的鲟科鱼类有两种,分别为鲟属的施氏鲟和鳇属的达氏鳇。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是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新疆区域内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水域内的施氏鲟和达氏鳇[1]。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栖息于欧洲的欧洲鳇(最大  相似文献   

2.
正施氏鲟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类。在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有长江的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等,黑龙江的施氏鲟、达氏鳇,新疆的西伯利亚鲟、小体鲟等。黑龙江的施氏鲟属于比较古老的鱼类,始于白垩纪,和恐龙生活在一个年代,是比较古老的鱼类品种,因此有着活化石之称。由于施氏鲟鱼子加工的鱼子酱被称作黑色黄金,因此黑龙江的施氏鲟具有极大的经济价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特产鱼类资源——鲟鳇鱼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黑龙江省,鲟鳇鱼是施氏鲟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统称。鲟鳇鱼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特产鱼类,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的鱼类。据历史资料记载,施氏鲟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达氏鳇最大个体可达1000kg以上。鲟鳇鱼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其肉的食用价值很高,其皮可制成优质皮革,特  相似文献   

5.
<正>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而达氏鳇(Huso dauricus)是鲟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之一。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即欧洲鳇和达氏鳇。达氏鳇作为黑龙江流域的特有经济鱼类具有繁殖周期长,性成熟晚,经济价值大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达氏鳇也作为经济鱼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养殖。而作为原产地的黑龙江由于气候水温的原因,达氏鳇作为经济鱼类养殖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在2017  相似文献   

6.
任华  王孝忠  熊洲玉 《水产养殖》2011,32(11):21-23
达氏鳇(Huso dauricus),又称鳇鱼、黑龙江鳇,属鲟科鱼类,是全世界惟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自然界中鳇鱼以天然水域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性成熟年龄在14年以上。达氏鳇经济价值非常高,其鱼卵颗粒大,色泽鲜亮,制成的鱼子酱是美食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7.
以施氏鲟(Huso dauricus)为研究材料,分别从线粒体基因组及核基因组两个层面进行物种分子鉴定方法研究。在线粒体基因组层面,对3种鲟及未知鲟种类共计119个样品的D-Loop区进行测序,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构建NJ进化树、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以鉴定其中30尾未知种类。在核基因组层面,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扩增3种鲟DNA,筛选出特异性标记Ls19和SX226。Ls19在施氏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26 bp、130 bp,在西伯利亚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39 bp、143 bp,在达氏鳇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24 bp、127 bp;SX226在施氏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85 bp,在西伯利亚鲟中扩增出特异条带260 bp、273 bp、283 bp,在达氏鳇中扩增出特异条带180 bp、182 bp。通过特异条带对未知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0尾未知鲟种类中,有西伯利亚鲟17尾,施氏鲟1尾,达氏鳇1尾,达氏鳇×施氏鲟2尾,施氏鲟×达氏鳇1尾,施氏鲟×西伯利亚鲟8尾。结果表明,特异性微卫星引物Ls19和SX226可以应用于施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的纯种及杂交种分子水平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放流鱼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分析了黑龙江流域鱼类的资源现状及濒危状况、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及效果、增殖放流物种选择依据等,提出拟选择施氏鲟、达氏鳇、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等11种鱼类为黑龙江水域第一批增殖放流鱼类,探讨了拟选择鱼类生态特点.最后根据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与胚胎发育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胚胎发育与抗氧化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达氏鳇与施氏鲟为杂交亲和,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正反交后代,不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出苗率。不同胚胎发育期鲟的4种主导抗氧化酶类型及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在特定发育时期,达氏鳇(♀)与施氏鲟(♂)正交子代(大杂交鲟)的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接近或高于两亲本中较高的一方;而达氏鳇(♂)与施氏鲟(♀)反交子代(小杂交鲟)介于两亲本之间,特别是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其父母本。施氏鲟胚胎心脏搏动期SOD的活性最高,达氏鳇胚胎在卵黄栓期SOD的活性最高,而杂交子代的SOD活性均在囊胚期达最大值。综上所述,4种鲟胚胎发育时期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物种间表型性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养殖鲟鱼非寄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潘连德 《淡水渔业》2000,30(6):36-38
鲟鳇鱼养殖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养殖品种有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达氏鳇(Husodauric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Brandt)、杂交鲟(bester)等。从当前情况看,养殖杂交鲟、俄罗斯鲟、施氏鲟效果较好。鲟鳇鱼类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已被国内外养殖者公认,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出现较多非寄生性疾病。高首鲟(Atransmontanus)脂肪织炎、施氏鲟肝性脑病和鲟鱼心外膜脓肿均属非寄生性疾病,为鲟鱼养殖的主要疾病,虽然这些疾病无传染性,但就高度集…  相似文献   

11.
同塘生长差异常常导致鲟养殖产量受损, 而肠道菌群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肠道菌群与鲟科鱼类个体生长差异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对同批次繁育、同条件养殖的生长速率差异大于体重 50%的达氏鳇 (Huso dauricus)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群体进行了肠道菌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达氏鳇和施氏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在种属间及生长差异群体间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 生长快速达氏鳇群体(L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67.0%), 生长慢速达氏鳇群体(S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29.5%)和狭义梭菌属 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54.2%); 而生长快速施氏鲟群体(L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33.5%)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 38.1%), 生长中速施氏鲟群体(M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42.6%)、狭义梭菌属 1 (14.3%)和鲸杆菌属(33.0%)。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细菌是不同生长速率鲟肠道中的主要差异类群。综上可知, 鲟科鱼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具有种属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 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细菌可能是影响鲟科鱼类生长速率的关键细菌类群。  相似文献   

12.
施氏鲟和达氏鳇是黑龙江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据俄罗斯渔业专家克雷赫金介绍,黑龙江流域鲟鳇鱼共有三个种群,在我省境内的为中游种群,从俄罗期境内至黑河市江段,尤以中下游分布广泛。鲟鳇鱼籽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青味(欲称黑色黄金),在我省的捕捞生产中鲟鳇鱼产量  相似文献   

13.
达氏鳇又称黑龙江鳇鱼,是世界上仅存的二种鳇鱼之一,另一种是欧洲鳇。达氏鳇自然种群生活在黑龙江水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其上游也有少量分布。达氏鳇是一种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其仔稚鱼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及底栖动物,幼鱼和成鱼主要摄食鱼类,也摄食部分两栖类如青蛙等,人工养殖的达氏鳇经驯化后能摄食全价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4.
用配合饲料饲养达氏鳇仔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德福 《淡水渔业》2000,30(1):32-33
达氏鳇 (HusodauricusGeorgi)系鲟科鲟属 ,栖息在黑龙江 ,属肉食性鱼类 ,有定栖和洄游两种 ,5~ 6月是其产卵繁殖活动主要季节 ,成熟年龄雌体为 16~ 17年 ,雄体 12年以上。达氏鳇一般体长为 70~ 2 3 0cm ,体重 80~ 15 0公斤 ,最大达 5 60cm ,体重在 10 0 0公斤以上。 1999年 ,达氏鳇第一次人工繁殖成功 ,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表明达氏鳇对饲料适口性同其它鱼类没有明显差异 ,本实验为形成达氏鳇集约化 ,商品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试验用的达氏鳇苗种来自黑龙江抚远江段 ,亲鱼所产孵…  相似文献   

15.
史氏鲟隶属于鲟形目鲟科,生存于黑龙江水系,是黑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在我国的8种鲟鱼中,目前只有生存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还有一定的捕捞价值,年产量不足100t,其他6种鲟鱼在我国的自然水域已是凤毛麟角,不但形成不了产量而且有几种鲟鱼濒临灭绝。鲟鱼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鲟鱼养殖中的疾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鲟形目鱼类由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辐鳍鱼类演化而来.全世界现存鲟类28种,按其生活习性分为淡水、咸淡水和海水三种类型.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史氏鲟(A.schrenck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nudiventris)、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  相似文献   

17.
杂交鲟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达氏鳇和史氏鲟为黑龙江特产大型经济鱼类 ,近几年捕捞过度 ,资源枯竭。为挽救和开发这一日渐衰弱的品种 ,我们连续进行了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的研究。由于父本和母本不同 ,鲟杂交可分为鳇鲟杂交和鲟鳇杂交。鳇鲟杂交为鳇 (♀ )×鲟 (♂ ) ,鲟鳇杂交为鲟 (♀ )×鳇 (♂ )。鳇鲟杂交繁养成功 ,在我国尚属首次 ;鲟鳇杂交以前曾有过人工繁殖成功先例 ,但驯养失败。杂交鲟生长速度和抗病力要高于史氏鲟。1 材料和方法1 999年 5月 2 5日捕鳇 (♀ ) 1尾、5 0kg ,鲟 (♂ ) 1 0kg ;5月 30日捕鲟 (♀ ) 35kg ,鳇 (♂ ) 4 0kg。采…  相似文献   

18.
任华 《科学养鱼》2011,(5):30-31
达氏鳇又称鳇鱼、黑龙江鳇,是只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自然界中鳇鱼以天然水域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水域污染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人工放流鲟鳇幼苗250万尾1987年勤得利农场与黑龙江垦区水产处联合在黑龙江勤得利江段建立了施氏鲟养殖放流实验站。自1988年始.每年农场在鲟、鳇鱼繁殖期内组织人员向江中放流幼鲟和鲟、鳇杂交的幼鱼,计250万尾,其中施氏幼鲟为120万尾(朱利)...  相似文献   

20.
我省特产的施氏鲟、达氏鳇是世界上已知的迄今为止尚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最早出现于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水质、地球变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同时,鲟鳇鱼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经济价值颇高。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特别是其卵加工的鱼籽酱,具有“黑珍珠”或“黑色黄金”之美称,更是美味珍品。鲟鳇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及与其相通的江河湖泊,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数量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