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泥河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贤 《水利渔业》2001,21(5):36-38
1997年对泥河水库进行资源调查,共获底栖动物4大类26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摇蚊幼虫6种,寡毛类5种,甲壳类1种。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621.9个/m^2,生物量年平均为37.226g/m^2。阐述了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渔产潜力及底栖动物在环境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碧流河水库底栖动物及其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后对碧流河水库的5个断面、1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调察,采到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2种。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3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2.013 g/m2。寡毛类的数量最多,软体动物贫乏。克拉泊水丝蚓和羽摇蚊幼虫是该库的2个优势种。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简单、种类单一。还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其值为8.1 kg/hm2。  相似文献   

3.
红旗湖的底栖动物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旗湖底栖动物进行了资源调查,结果为软体动物2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13种;底栖动物鱼产潜力总计7743kg;并对改变该湖两半2提出了恢复植被、调整放养品种等生产性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4.
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4对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42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52.4%。密度为315.5个/平方米,水生昆虫占50.8%。寡毛类45.4%;生物量250.065g/m^2,软体动物占98.5%。密度,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全库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21301kg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 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碧流河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碧流河水库的底栖动物,先后对6个断面14个采样点进行7次采样,经分析有4个类群。其中:软体动物2属;环节动物4属;水生昆虫双翅目幼虫6属,毛翅目幼虫、浮游目幼虫、蜻蜓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牛虻属幼虫和水蝇属幼虫;甲壳动物只有米虾属。以环节动物的寡毛类为主,水生昆虫居次。底栖动物现存生物量为1.62g/m,其鱼产潜力为0.54kg/亩.  相似文献   

7.
1994年12月-1995年9月对温河水库进行了鱼产潜力调查及合理开发透明牟研究。浮游植物8门57属(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8.468mg/l,硅藻占47.3%;浮游动物36属(种),生物量平均为2.11mg/l,轮虫占71.2%;底栖动物16属(种),生物量平均为679.33g/m^2,软体动物占99.7%;水生植物13属(种),生物量平均为890g/m^2。温河水库鱼产潜为342.16kg/ha,其中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为113.68kg/ha,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为45.32kg/ha,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116.48kg/ha,水生植物鱼产潜力为66.68g/ha。鱼种总投放量为1596尾/公顷(79.83kg/ha)。综合开发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实行以养为主,增、养、捕相结合的方针,建成集繁殖、育种、商品生产为一体的渔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通过对低产池塘的改造、清塘、培养底栖硅藻等方法,提高低产池塘的经济产出。(2002~2005)年累计池塘养殖双齿围沙蚕80hm^2,总产沙蚕120411kg,平均单产为1505.14kg/hm^2;滩涂养殖:通过在滩涂上放养沙蚕幼体和贝类,来抑制大米草的生长,达到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004~2005)年累计滩涂养殖面积为400hm^2,沙蚕总产337.7t,沙蚕平均单产844.25kg/hm^2,贝类1315.1t,贝类平均单产3287.75kg/hm^2。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科、21种(属)。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8个/m2,平均生物量为248.783g/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南太湖底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属),隶属于11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9 个/m2 ,平均生物量为248.859g/ 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同时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蚊子湖面积100hm^2,淖尔特湖面积60hm^2,两湖卤虫虫体年资源量分别为96、14.3t,卤虫卵资源量分别为1.5~3.5、0.5~1.75t。两湖水位变动大。卤虫及虫卵资源量出现较大波动。卵虫开捕期应定为8月中旬,开发卤虫卵资源相对容易且经济。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淤泥湖、梁子湖及鄱阳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共53尾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11 bp长度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5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且淤泥湖种群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淤泥湖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有明显遗传分化,但梁子湖与鄱阳湖种群间未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3.
太湖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滨带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经生态修复的五里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该水域4个区域(A,B,C,D)浮游动物进行逐月采样,以探讨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属207种,其中原生动物37属88种,轮虫38属76种,枝角类17属29种,桡足类12属14种,物种数最多出现在8月(63种),最少出现在2月(25种);岸型对物种数的影响表现为自然滩地型明显高于水泥护岸。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 135.35个/L和2.38mg/L,原生动物和轮虫丰度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丰度主体,轮虫生物量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生物量主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枝角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均为秋季最高,冬季或春季最低;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浮游动物及各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C区D区B区A区,整体呈现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的趋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湖滨带水质为中污染,水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冗余分析表明,TN、DO、Chl-a及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衡水湖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九皋 《水利渔业》2007,27(6):68-70
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对衡水湖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鱼类34种,隶属于7目13科32属。鲤、草鱼、鲫、尼罗罗非鱼、鲶、鳙、鳜、黄鳝、乌鳢、黄颡鱼、鲢、泥鳅、红鳍鲌等12种鱼是衡水湖的主要优势种群。鲤科鱼类最多,计17种,占鱼类总数的50%;鲤占渔获物的重量比例和尾数比例最大(44.68%和10.47%)。衡水湖的鱼产力在下降,过度捕捞是造成渔获物个体小型化和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衡水湖鱼类资源增殖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萍  王文君 《河北渔业》2009,(8):3-5,20
通过对明月湖水源、上、中、下游水域进行布点采样,对水样的温度、pH、物理性状、溶解氧、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湖水的污染现状,阐述其对水产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滇池非封闭围隔水体底栖动物的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昆明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中,非封闭围隔水体试验区马村湾、海东湾底栖动物1年的定量、定性监测结果。调查中共采到底栖动物27科、68种;定量采样点底栖动物全年平均密度为7198.11条/m^2,生物量为60.16g/m^2;分析了本底调查与监测调查中种类的消长、分布;评价了底栖动物与其它生物及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滇池4条主要入湖河流(盘龙江、宝象河、柴河、捞渔河)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农田排污口5个、城市排污口5个、雨水3个共计13个水样,按照河流流经区的不同土地类型,共布设28个样点,对其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探讨了流域水化学特征对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滇池流域4条主要入湖河流的pH值为6.50~7.77,均值为7.03;电导率(EC)为6.3~85.0 mS/m,均值为33.0 mS/m;总溶解固体(TDS)为40~540 mg/L,均值为210 mg/L,空间上均表现出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递增的趋势;4条主要入湖河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占主要阳离子的65%,阴离子则以HCO~-_3为主,占主要阴离子的84%,入湖河流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型;河道径流主要离子浓度均表现为自上游向下游增加的趋势。Ca~(2+)、Mg~(2+)和HCO~-_3主要指示了研究区地质条件对水环境的作用,K~+、NO~-_3、SO■主要指示了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Na~+、Cl~-主要指示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武汉南湖四季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5个采样点共鉴定出原生动物20种,主要优势种类是放射太阳虫(Actinophrys sol)、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和河流筒壳虫(Titinnidium fluviatile)。原生动物季节变动明显,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夏季最大28 867 ind./L,秋季24 667ind./L,春季24 400 ind./L,冬季最小为20 667 ind./L;生物量则依次为1.44、1.23、1.22、1.01 mg/L。5个调查站点原生动物周年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站26 250 ind./L、Ⅳ站25 750 ind./L、I站25 667 ind./L、Ⅲ站22 583 ind./L和Ⅴ站22 500 ind./L;生物量依次为1.31、1.29、1.28、1.13和1.12mg/L。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长荡湖目前开展生态保护、创建生态湖泊的主要经验和采取的措施,并对长荡湖今后治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浮游生物调查策略以及18S rRNA的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在大冶湖和朱婆湖分别选取6个和3个采样站位,于2017年春季(4月)对两个湖泊中粒级5~20μm的部分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超微型(Pico粒级,≤5μm)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大冶湖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是隐藻门种类(约占OTU总数的28%),5~20μm的部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分别是纤毛虫(约19%)和绿藻门种类(约18%);朱婆湖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分别是纤毛虫(约23%)和顶复门种类(约23%),5~20μm的部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物种相对丰度最高的是硅藻门种类(约33%)。大冶湖和朱婆湖中,两种粒级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冶湖的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高于朱婆湖。大冶湖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高于5~20μm的部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朱婆湖两粒级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大冶湖中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种类最为繁多,生物多样性最高。与真核浮游生物自身粒级大小的影响相比,水环境差异可能是影响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