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的研究对于了解鱼类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的报道,概括性叙述了在进行鱼类的食物组成、食性比较、摄食的时空变化、摄食的选择性、营养级、摄食量、食物网及其营养动力学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并对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带鱼的摄食习性及随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2000年10月~2002年8月期间收集的1986尾带鱼食性的分析,发现带鱼的食物包括80余种生物种类,主要以甲壳类和鱼类为食,其余类群所占的比例很少。带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摄食生态位发生转移和扩大,食性类型由浮游生物食性逐渐转变成游泳动物食性,摄食范围由狭食性逐步向广食性转变。这些转变既减少了大个体与小个体之间的食物竞争,又增强了带鱼摄食的种间竞争能力。另外,结果还表明带鱼的摄食强度在发育过程没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摄食习性、营养级的分析,构建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果表明,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经历了"以鱼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底栖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底栖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浮游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底栖生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5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低营养阶层生物替代高营养阶层生物成为莱州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食物链越来越短,食物网通过碎屑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成为食物网能流的主体。在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平均营养级从4.4下降到3.4,平均以每10年0.19的速度下降,高于整个渤海生态系统的下降速度;种类组成的变化、个体小型化,以及摄食食物种类的变化是引起莱州湾生态系统营养级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渤海两种桡足类幼体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6个含有食物的消化道分析结果表明:真刺唇角水蚤桡足幼体营浮游植物食性,摄食硅藻类,其中辐射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中心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它在渤海所摄食的种类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食物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29.9%,春、秋高,夏、冬低。它的摄食强度以夏季为最高,冬季居第二位,春季居第三位,秋季最低。对86个含有食物的消化道分析结果表明: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也营浮游植物食性,摄食硅藻类,其中辐射圆筛藻和未查明的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它在渤海所摄食的食物种类也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食物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10.3%。它的摄食强度,夏、秋低,冬、春高。上述两种桡足幼体对环境中的饵料浮游植物都有明显的选择性,集中摄食其中个体较大而且容易获得的优势种类——圆筛藻属。真刺唇角水蚤桡足幼体的食性类型与成体不同,在前者发育到后者过程中发生了食性转换,即从植食转变为杂食性。小拟哲水蚤桡足类幼体的食性类型与成体相同。  相似文献   

5.
太湖主要鱼类食物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恩生 《水产学报》2008,32(3):395-401
根据2004年9-12月和2005年4月的调查,研究了太湖8种鱼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优势种鲚主要摄食枝角类、占食物个数比例89.77%±13.69%;太湖新银鱼主要摄食桡足类、占个数比例70.11%±10.57%;鲢、鳙主要摄食微囊藻、占食物体积比例90%以上;鲤食物中水生植物约占体积比例70%;鲫主要摄食微囊藻、占体积比例93.99%±3.34%;翘嘴红鲌、蒙古红鲌主要摄食鲚和小型鱼类.分析认为,随着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以蓝藻为主的浮游植物食性鱼产力在快速增加,但实际渔获量以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为主.如2003年浮游植物食性鱼产力为10234t、占总鱼产力37.0%.而2004年实际渔获量中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占80%-90%,浮游植物食性鱼类渔获量仅3637.7t、占10.9%.因此,太湖现有鱼类群落组成和实际饵料构成是不吻合的.不仅如此,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数量的快速增加对浮游动物形成了巨大牧食压力,这更利于藻类繁殖.太湖鲫几乎完全以微囊藻为食物,可能对蓝藻暴发有抑制作用,应重新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额尔齐斯河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策略,探究其在摄食形态学上的适应性,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东方欧鳊生物学基础资料,为其人工增养殖提供技术支持。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三层流刺网、定置刺网和围网,在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下游分季节连续采集东方欧鳊样本152尾。通过对鱼类样本进行测定、分析和处理,分别对东方欧鳊的摄食强度以及食物组成和摄食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2尾东方欧鳊样品的空肠率为30.92%。根据数量百分比分析,藻类在东方欧鳊食物组成中占绝对优势(99.82%),其中硅藻门的比例最高(73.09%);通过重量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以及优势度指数指标分析,在每年的5-6月,额尔齐斯河东方欧鳊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幼体,以摇蚊幼虫为主,藻类在食物组成中的比重极小;Amundsen图示法表明,此时东方欧鳊为偏动物食性的广食性鱼类,且不同个体间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东方欧鳊的摄食消化器官形态与其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黄鳝的饵料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黄鳝的食性和饵料驯化技术1 .1食性黄鳝为肉食性凶猛鱼类 ,喜食新鲜活饵。在自然条件下 ,主要捕食蚯蚓、蝌蚪、小鱼、小虾、幼蛙、落水的蚱蜢、蝇蛆及其它各种水生、陆生昆虫 ,也摄食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1 .2摄食方式黄鳝由于视力退化 ,又多在夜间活动 ,主要靠嗅觉觅食。当食物接近嘴边时 ,张口猛力一吸 ,将食物吸进口中 ,所以黄鳝吃食时总是发出“扎扎”的响声。黄鳝以噬食为主 ,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 ,遇大型动物时先咬住 ,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 ,将食物一一咬断 ,然后吞食。黄鳝摄食动作迅速 ,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在…  相似文献   

8.
武湖日本沼虾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胃含物分析的基础上 ,1998年 9月~ 1999年 9月对人工养殖湖泊武湖日本沼虾的食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沼虾是一种广食性、杂食性的动物 ,其主要食物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其次为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鱼虾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仅为日本沼虾摄食时所带入 ;日本沼虾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中、小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之间存在明显的食性分化 ;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外海域龙头鱼营养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海域获取的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样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龙头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摄食饵料种类有39种,鱼类是其主要饵料类群,所占质量百分比为84.13%。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龙头鱼的摄食强度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食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主要摄食虾类,其他季节则主要以鱼类为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具有显著差异,体长为100 mm和250 mm处存在食性转换现象,并在体长250 mm时表现为由广食性向狭食性转换的特征,摄食选择性增强。龙头鱼营养级为3.80,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丰溪河花(鱼骨)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集于江西广丰县境内丰溪河的480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成鱼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从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等方面对花(鱼骨)的食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鱼骨)成鱼主食水生昆虫,也摄食黄蚬、螺蛳等软体动物和小鱼、小虾.花(鱼骨)的食物由摇蚊幼虫等16类饵...  相似文献   

11.
长毛对虾幼体的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柏云  易建生 《水产学报》1991,15(3):218-227
本文采用11种单细胞藻类、3种动物、2种人工饵料,分别喂养不同发育期的长毛对虾幼体,从其变态速度和存活率,比较各种饵料的效果.并对幼体口器与食性关系、溞状幼体死亡率与食性转化关系,以及人工投饵与生态系育苗相结合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渤海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42个含有食物的消化道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营浮游植物食性,主要摄食硅藻类,其中辐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星脐圆筛藻是它的主要摄食对象对象。它在渤海所食物类群,几科没有季节变化,四季都以硅藻类居绝对优势,食物类群更替率各季平均只有0.5%。它所摄食的食物种类则有一定的季节变化,食种类更替率各季平均为12.7%。它的摄食强度以冬季为最高,春,夏次之,秋季最低,它对环境中的饵料浮游植物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藤壶Ⅱ期无节幼虫对星点东方饨仔稚鱼的饵料效果的实验结果。单独投与藤壶Ⅱ期无节幼虫时,其饵料效果不太好。而当藤壶Ⅱ期无节幼虫与其他饵料生物混合投饵时,效果较好,特别是与盐水丰年虫一起投饵,可得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湖泊围养鱼类血液学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许品诚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9,13(4):347-352
本试验测定了185尾在湖泊围养区和池塘内体质健壮的草鱼、青鱼、团头鲂、鲢鱼、鳙鱼的血液,共取得红血球、血红蛋白、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八项指标的1367个数据。经可靠性分析,除血糖指标的相对误差值略高于5%外,其余各项血液指标均值的相对误差,均达到生物调查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虎嘉鱼(Hucho bIeekeri K.)的食性及食物消化的研究结果,其食性以水生昆虫和鱼类为主食。虎嘉鱼是较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这一研究对虎嘉鱼的开发和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摄食底栖硅藻和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稚贝不论是摄食底栖硅藻还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都能正常生长,只是摄食不同种类的饵料生长速度不同而已,其中以摄食底栖硅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藻和角毛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佳。稚贝摄食这些饵料,不但生长快(分别为33.7微米/日和29.2微米/日),而且存活率高(80%左右)。除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外,饵料的投放密度也不可勿视。在稚贝的培养中,所投饵料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5—5万个,毫升(混合饵料各一半)。本文还论述了底栖硅藻和冷冻扁藻混合投喂也能获得较满意结果,但比上述最佳的混合饵料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菜州湾黄河口区幼鱼可分为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混合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4个类群。主要饵料生物为浮游动物、长尾类和仔幼鱼。浮游动物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类群饵料重叠最严重,重叠系数在0.09以上。底栖动物食性类产有一定的偏离,重叠系数在0.45~0.72之间。小黄鱼、虎鱼类等幼鱼由于都以摄食长尾类和仔幼鲑为主,重叠系数在0.8以上。幼鱼的营养级在2.1~3.2之间平均比海成鱼营养级低0.43。这是由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液体迷宫和固体诱饵实验方法研究了DM(二甲亚砜,下同)和甜菜碱对麦穗鱼的诱食活性,并对麦穗鱼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0.01%的DM对麦穗鱼有诱食活性,在饵料中添加0.5%的甜菜碱时鱼的咬饵次数最高。麦穗鱼摄食行为的引发和继续是在视觉、嗅觉、味觉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此外,麦穗鱼对饵料的形状和颜色也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翡翠贻贝幼虫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翡翠贻贝幼虫饲料的研究成果。翡翠贻贝的受精卵在水温27.7—29.3℃,48小时就发育成早期直线绞合期幼虫,开始具有摄食食物的能力。此时以球藻为饲料的幼虫,其生长速度与不投饲料的相似,而活动能力反比不投饲料的差,至第7天就全部死亡;以扁藻为饲料的幼虫其早期生长也同不投饲的近似;以酵母的饲料的幼虫生长快,存活率高。但当发现到了壳顶幼虫期,以酵母为饲料的,生长发育慢,活动能力弱,死亡率高;以扁藻为饲料的生长发育快,但死亡率较高。对于壳顶期幼虫如果饲以酵母和扁藻的混合饲料,则生长速度同单独饲以扁藻的接近,但明显地能提高幼虫的活动能力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