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a 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度条件下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小。采用直线方程(L=a d+b)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体长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长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104、0.188、0.248、0.186、0.068,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大,32℃温度条件下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小。水温对西伯利亚鲟的体重增长率(BWGR)、体长增长率(BLGR)、日增重(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地影响,用二次回归曲线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其中体重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BWGR=-1 391.5+185.9T+(-4.347)T2(R2=0.991),体长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BLGR=-174.4+25.46T+(-0.583)T2(R2=0.978),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8.642+1.378T+(-0.032)T2(R2=0.962),日增重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DWG=-2.511+0.312T+(-0.007)T2(R2=0.909)。根据回归方程,求得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体重、体长增长水温分别为21.38℃和21.84℃,最适特定生长水温为21.53℃,最适日增重水温为22.29℃,可见,21~23℃为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综合来看,西伯利亚鲟幼鱼在相对宽广的温度范围(12~32℃)内均可生长,在22℃时生长最快,其次为17℃和27℃,在12℃和32℃时生长最慢,低温和高温均不利于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尤其是在高温时生长最慢,故在西伯利亚鲟养殖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低温调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成活率和体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度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成活率和消化器官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在温度达到0℃时,幼鱼成活率为30%;4℃以上至20℃时成活率为100%,22~24℃为80%;26℃为40%;当水温达到28℃时,幼鱼成活率为0(20d)。养殖水温在8℃以下时,幼鱼基本不摄食,体重没有增长。12~16℃时,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养殖水温达到20℃时,其生长速度与16℃条件下的生长速度相比较开始下降,达到24℃时,幼鱼生长速度已经明显下降,与12℃条件下的体重增长速度相接近。在8℃之前,幼鱼胃、肠和肝脏等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力单位含量较低。随温度的增加,酶活力单位显著增加,其中胃中的消化酶活力增加最快。  相似文献   

4.
水温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别在14℃、21℃、28℃水温条件下饲养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幼鱼10 d,初始鱼体质量(124.20±15.12)g,体长(26.95±2.89)cm,检测不同水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幼鱼幽门盲囊、瓣肠和肝脏中蛋白酶活力均以水温21℃时最高(P<0.05),十二指肠和胃则在28℃最高(P<0.05),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力均在14℃最低(P<0.05);(2)各消化器官的淀粉酶活力均在水温21℃时最高(P<0.05),幽门盲囊、瓣肠和十二指肠以水温28℃时最低(P<0.05),胃和肝脏在水温14℃时最低(P<0.05);(3)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水温14℃时最高,28℃时最低(P<0.05)。在水温21℃时,各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水温14℃时瓣肠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能力要高于十二指肠,28℃时低于十二指肠(P<0.05);在水温14℃和21℃时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瓣肠、十二指肠、胃、肝脏、幽门盲囊,28℃时瓣肠消化脂肪能力低于十二指肠(P<0.05)。[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26-131]  相似文献   

5.
设计7个水温(12℃、14℃、16℃、18℃、20℃、22℃、24℃)组,根据虹鳟幼鱼初始体重细分3个体重组(0.6g、1g、2g),共计105尾鱼苗,研究水温对虹鳟幼苗血糖值与存活率。结果表明:虹鳟幼苗血清血糖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在水温20℃时血糖含量最高,2g组虹鳟幼苗血糖含量最高;当水温处于12℃~20℃时,虹鳟幼苗成活率随着水温升高而升高,而水温达22℃~24℃时,其成活率有所下降,并于20℃、24℃时各有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2-24℃下和90 cm×60 cm×30 cm的水族箱中,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体重12.2±0.7 g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schrenkii♀)幼鱼对富氯、氯胺T、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盐酸土霉素、氯化钠等7种常用水产消毒药物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杂交鲟幼鱼对药物的...  相似文献   

7.
为鱼类养殖生产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了20、22、24、26、28、30℃水温下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水温在20~30℃时,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水温为20℃时耗氧率最低,为0.263 mg/(g·h);水温为30℃时耗氧率最高,为0.571 mg/(g·h)。耗氧率与水温的拟合方程为:y=0.0093x~2-0.0027x+0.2604(R~2=0.9896)。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窒息点在20~30℃水温下,随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其中水温为20℃时窒息点最低,为0.947 mg/L;水温为30℃时窒息点最高,为1.713 mg/L。水温和窒息点的回归关系方程式为:y=0.0271x~2-0.0629x+1.0452(R~2=0.9116)。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条石鲷仔稚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8、22和26 ℃时,初孵仔鱼的PNR点分别出现在6~7 d、6~7 d和4~4.5 d.仔鱼开口摄食时间随温度降低而滞后,22 ℃时初次摄食率最高,26 ℃时初次摄食率降至50%以下.温度对仔稚幼鱼耐饥饿的能力影响明显,18和22 ℃时,前期仔鱼半数死亡时间为4~5 d,而13日龄仔鱼半数死亡时间为2.5 d,24日龄稚鱼的为1.5~2 d,实验鱼饥饿3 d后,大部分已经不能恢复摄食.在26 ℃时,前期仔鱼和13日龄仔鱼的半数死亡时间为1.5 d,24日龄稚鱼为2~2.5 d,而45日龄幼鱼在22和26 ℃时半数死亡时间都为6 d,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苗种对饥饿耐受能力明显增强.饥饿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饥饿条件下的仔鱼全长和体重增加远远低于对照组,甚至出现体重的负增长,30日龄幼鱼在饥饿条件下的体重损失率达到50%以上,而45日龄幼鱼饥饿后的体重损失率约为10%,13日龄仔鱼阶段是条石鲷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中较为敏感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斑点鳟鲑20日龄仔鱼存活与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0日龄仔鱼在水温10~26℃范围内均能存活、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在适温范围内幼鱼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其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在(18±0.5)℃时生长率达到峰值,为0.93mm/d。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了不同的养殖水温和酶反应温度对卵形鲳够幼鱼(体重为0.82±0.15 g)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第一组试验,将卵形鲳够幼鱼分别在19℃、22℃、25℃、28℃和31℃各温度下养殖7 d,然后在相同的酶反应温度下测定其消化酶活性;第二组试验,将卵形鲳够幼鱼在25~26℃驯养7 d,然后分别在15℃、20℃、25℃、...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了卯形鲳够(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前肠〉后肠〉幽门盲囊〉中肠〉肝〉胃;脂肪酶活性为前肠〉中肠〉后肠〉幽门盲囊〉肝〉胃。2)幼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肠〉幽门盲囊〉肝;淀粉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脂肪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3)成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幼鱼,成鱼胃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与幼鱼的差异显著;幼鱼胃脂肪酶活性大于成鱼,但其他器官的活性均小于成鱼。卵形鲳鳕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与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大规格幼鱼(全长10.53±1.41 cm,体质量15.02±2.46 g)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以及5、15、25、30、35五种盐度对肠、幽门盲囊、胃和肝脏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下,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消化...  相似文献   

13.
盐度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自然海水组(盐度30~32)为对照,研究了20、10、5三种盐度对点篮子鱼(平均体重86.09 4-17.99g,平均全长13.90±1.53 cm)幽门盲囊、肠、胃和肝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4天盐度20的点篮子鱼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4天和第48天,在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cal 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饥饿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饥饿和饥饿后投喂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消化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饥饿周期为30d。饥饿对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的影响为肝体比从试验的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第20天开始保持稳定水平(P>0.05);幽门盲囊重与体重比先上升后下降;胃重与体重比始终呈上升趋势(P<0.05);肠重与体重比在第10天开始保持稳定水平(P>0.05);肠长与体长比呈上升趋势(P<0.05)。饥饿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为从开始到第3天胃蛋白酶活力上升,第10天开始下降;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第10天之后持续下降(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一直呈下降趋势。饥饿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为肝脏淀粉酶活力、胃淀粉酶活力和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第10天之后即稳定在低水平(P>0.05)。饥饿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饥饿后摄食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上升的速度在不同组织有差异,在恢复摄食后的第10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pH值对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与翘嘴鳜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前肠>后肠,其最适pH分别是:10.4、2.8、9.5、10.1。翘嘴鳜的胃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大眼鳜(P<0.01),而肠的蛋白酶活力略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带髭鲷胃内pH值范围为4.9~5.4;肝胰脏pH值为5.8~6.2;肠道pH值为6.5~6.9。蛋白酶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40℃达最大,40℃以上酶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前肠〉幽门盲囊〉后肠〉肝胰脏。在15~50℃范围内,斜带髭鲷消化道不同部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35℃,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在pH值为2.2~7.6范围内,胃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2.8;在pH值为4.8~8.0范围内,其他消化器官蛋白酶的最适pH值均为7.2;在最适pH值下,各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前肠〉幽门盲囊〉后肠〉肝胰脏。在pH值为4.8~8.0范围内,胃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6.0,肠、肝胰脏与幽门盲囊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8,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在最适温度和pH值下,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胃〉前肠〉幽门盲囊〉后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  相似文献   

18.
摄食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试验从摄食方面研究食物对大口黑鲈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分泌的影响,对摄食后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摄食后1h胃蛋白酶降低,至摄食后4 h升高到平稳水平(P>0.05);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而从摄食后4 h开始升高(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摄食后1 h出现升高,摄食后4 h降到最低,10 h又升高到较大活力。摄食对淀粉酶活力影响:胃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摄食后4h又升高到最大(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升高,至摄食后4 h达到稳定(P>0.05);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在摄食后开始降低,到摄食后4h升高到较高活力,并保持到摄食后10 h;摄食后1 h肝脏淀粉酶活力便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9.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胃、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中4种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活力在胃组织中活性最大,达到26.63 U,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活力值接近于0,24 h内无显著变化(P0.05)。胰蛋白酶活力24 h内呈波动变化,胃和肝胰脏中具有较高的活性,最大值分别能达到2 520.57 U/mgprot和2 143.53 U/mgprot,胃中17:00、9:00时出现峰值。肝胰脏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17:00时达到最大值。胃中的淀粉酶活性最低,且变化幅度不大,肝胰脏中的淀粉酶活性值最大,最大值达到0.57 U/mgprot,24 h内,总体变化较平稳,13:00和1:00时淀粉酶的活性于其他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和肝胰脏中脂肪酶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在白天时活性较大,前肠、中肠和后肠中活性均呈较低的水平。4种消化酶均呈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