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逐月采集短短颌鲚样本,分析其不同体质量的生化成分和能量变化.结果表明,短颌鲚水分含量为77.03%~79.88%,粗灰分为2.75%~3.06%,粗脂肪为3.79%~4.29%,粗蛋白为13.11%~15.15%,能量含量为6.44~6.77J/mg.随着体质量不断的增加,鱼体水分含量依次降低,灰分变化微小,脂肪、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依次升高,脂肪含量在5个生长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39.36%~41.17%,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以鄱阳湖水域短颌鲚样本为试验对象,分析其营养成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短颌鲚主要营养成分中水分含量为78.73%,粗灰分含量为2.59%,粗脂肪含量为4.59%,粗蛋白质含量为14.76%;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36.61%,11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63.39%;廿碳五烯酸和廿二碳六烯酸占脂肪酸含量的7.02%;鄱阳湖短颌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和非必需氨基酸10种,根据标准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短颌鲚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分别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  相似文献   

3.
以鄱阳湖水域短颌鲚为试验对象,分析其生化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短颌鲚的水分含量变化为76.94%~79.76%,灰分含量变化为2.87%~3.07%,且在各个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变化为3.12%~3.97%,粗蛋白质含量变化为14.33%~15.97%;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SFA),11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不同时期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均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鄱阳湖短颌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在繁殖后期达到最大值61.77%,春季最低值在59.16%。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鄱阳湖短颌鲚体内矿物元素的分布状况,以评价其食用卫生质量以及为丰富短颌鲚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采用火焰发射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鄱阳湖短颌鲚全鱼中的常量元素(Na、K、Mg、Ca)和微量元素(Fe、Mn、Cu、Zn),以及微量重金属元素(Pb、Cd、Cr)的含量,分析了矿物元素在鱼体内的富集状况,并与刀鲚、湖鲚、凤鲚体内的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短颌鲚体内所含的11种元素中,常量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Cu的含量最低。总体上,鄱阳湖短颌鲚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且符合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属于可安全食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的成活率,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将鱼种按不同密度放养,进行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3年的池塘培育结果显示:2016年,按2500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41~146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21~11.43 cm,体质量增至4.23~4.62 g,成活率在69.3%~88.0%;2017年,按3750尾/亩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52~157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32~11.65 cm,体质量增至4.44~4.88 g,成活率在42.1%~77.9%;2018年,按5875尾/亩的养殖密度放养刀鲚当年鱼种,经过180 d的培育,其体长增至11.01~11.04 cm,体质量增至2.41~2.44 g,成活率在57.5%~65.1%。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提高,刀鲚当年鱼种的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天然适口活体饵料数量对刀鲚当年鱼种养殖密度的设定以及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4年采集自湖北长湖的479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研究了长湖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短颌鲚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长湖短颌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1~3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96.0%。短颌鲚属匀速生长型,其体重和体长的关系为:W=6.290×10-6L2.855(n=479,R2=0.959,P0.01),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湖短颌鲚体长与体重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_t=332.869[1-e-0.213(t+1.775)],W_t=99.940[1-e-0.213(t+1.775)]2.855,其生长拐点为t=3.15龄。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长湖短颌鲚渔业资源,建议捕捞规格提高到体长200 mm。  相似文献   

7.
正长颌鲚与短颌鲚物种地位的争论由来已久。早期学者基于生态习性、形态学特征、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等将长颌鲚和短颌鲚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21世纪初,一些学者基于线粒体或核基因标记的分析,否定了短颌鲚和长颌鲚的物种地位,而统称其为同一物种——刀鲚,并认为短颌鲚和长颌鲚均为刀鲚的不同生态型。鉴于此,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耳石微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手段交叉优势,对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物种分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长江三鲜"之首,刀鲚的资源保护一直备受关注。长江流域刀鲚资源组成复杂,除长颌鲚外,还分布有短颌鲚种群。两者皆有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的生态表型的相似性,给刀鲚资源的精准保护带来了困难。长颌鲚与短颌鲚物种地位的争论由来已久。早期学者基于生态习性、形态学特征、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等将长颌鲚和短颌鲚视为两个独立的物种。21世纪初,一些学者基于线粒体或核基因标记的分析,否定了短颌鲚和长颌鲚的物种地位,而统称其为同一物种——刀鲚,并认为短颌鲚和长颌鲚均为刀鲚的不同生态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东北地区刀鲚(Coilia nasus)的生活史履历特征,2020年7月对丹东鸭绿江水域刀鲚进行调查,获得传统长颌鲚10尾、短颌鲚3尾,并首次采集到“杂颌鲚”6尾。通过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不同刀鲚进行了研究。耳石Sr和Ca定量线分析及Sr面分布图谱分析结果显示,长颌鲚既有具江海洄游生境履历的生态表型,亦有仅具淡水定居生境履历的生态表型;而短颌鲚及“杂颌鲚”个体则全为河口孵化起源、具江海洄游生境履历的生态表型。结果表明,丹东鸭绿江刀鲚类型的组成非常复杂,生境履历极富多样性,显示其可能是一个独特资源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太湖的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与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开展了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47条序列共有变异位点2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2个,共得到22个单倍型。两物种间Fst值达0.703,分化程度较高,种群间的基因流仅为0.212。湖鲚种群内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2,短颌鲚种群内为0.001,而湖鲚与短颌鲚种间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5,湖鲚与短颌鲚种间遗传距离高于湖鲚种群内部遗传距离,也高于短颌鲚种群内部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湖鲚与短颌鲚分成2个大的类群,但有1个湖鲚个体与短颌鲚具有共有单倍型。总体结果显示,湖鲚与短颌鲚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Cyt-b序列可用于区分湖鲚与短颌鲚个体。  相似文献   

11.
长江短颌鲚耳石Sr/Ca值变化特征及其江海洄游履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确证长江刀鲚生殖洄游季节的短颌刀鲚是否为江海洄游个体,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4月27日采自长江靖江段的1尾短颌鲚(XGC-A)和1尾长颌鲚(XGC-B)矢耳石的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特征,同时将实验结果与确认是江海洄游型长江刀鲚矢耳石的Sr和Ca的微化学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和长颌鲚个体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59±0.80、1.55±0.74),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4.38±1.33、3.56±0.94),显示出其溯河洄游的履历;耳石元素面分布分析结果同时验证了短颌鲚和长颌鲚均参与江海洄游的事实。研究表明,目前长江中存在参与江海洄游的短颌鲚个体。  相似文献   

12.
吴利红  唐文乔  张亚 《水产学报》2017,41(2):212-220
为探讨凤鲚和刀鲚溯河产卵洄游距离差异的可能原因,本研究从雌性繁殖群体体内脂肪储备和转移的角度,对这两个近缘种进行了分析。对凤鲚的研究结果显示,到达产卵场的个体中,5月份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大于6、7、8月份的个体,表明个体大、肌肉脂肪积累多的个体较早地完成了生殖洄游过程。与同一发育时期的刀鲚相比,凤鲚的平均肝体指数相对较大,Ⅲ、Ⅳ期卵巢指数GSI高出约5倍。表明在繁殖季节,凤鲚体内更多的能量集中到卵巢及更容易被转移的器官。脂肪含量分析显示,凤鲚的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约是刀鲚相同发育阶段脂肪含量的1/3和1/2,但卵巢脂肪含量则相反。表明凤鲚将更多的脂肪积聚在繁殖器官中,而刀鲚则主要积聚在运动器官中。从躯干脂肪总量的变化分析,刀鲚躯干脂肪总量从Ⅱ期的97.73%下降至Ⅳ期的91.02%,凤鲚则从Ⅱ期的91.02%迅速下降至Ⅴ期的34.69%。二者的肝胰脏脂肪含量较稳定,但凤鲚的卵巢脂肪含量要明显地高于刀鲚。研究表明,这种将体内大部分脂肪用于性腺发育,躯干脂肪又很快耗尽的现象,可能是小型短距离溯河产卵洄游鱼类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3种市售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幼甲料(CX组)、甲鱼粉状配合饲料稚甲料(HH组)和鱼苗专用微粒饲料(SS组)分别饲养刀鲚79 d,分析和比较3个组刀鲚幼鱼的生长、成活率、肌肉营养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显示,HH组和CX组幼鱼的增重率、增长率、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SS组(P<0.05);3个组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增长从试验第16 d开始分化,且均为HH组>CX组>SS组。CX组和HH组刀鲚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HH组刀鲚肌肉中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X和SS组(P<0.05);HH和SS组刀鲚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X组(P<0.05);3个组刀鲚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X和SS组刀鲚肝脏中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HH组(P<0.05);3个组刀鲚肝脏中GSH-PX的活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刀鲚能摄食配合饲料,不同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生长、肌肉营养组成及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施永海  徐嘉波  袁新程  杨明  张忠华  谢永德  税春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6-129606
为了探究半咸水和淡水养殖模式对刀鲚营养积累的影响,采用生化实验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半咸水(盐度10~15)和淡水(盐度0.4~1.0)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下刀鲚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半咸水组刀鲚肌肉的粗脂肪含量(7.27%)显著高于淡水组(4.30%);半咸水组的刀鲚肌肉的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72.54%和1.32%)均显著低于淡水组(76.85%和2.06%),二者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除了色氨酸和胱氨酸在两种模式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16种氨基酸在半咸水组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组。半咸水组的刀鲚肌肉的TAA、EAA、HEAA、NEAA和DAA均低于淡水组,而EAA/TAA和EAA/NEAA在两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变化,半咸水组的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比率(DAA/TAA)(40.32)显著低于淡水组(40.68)。半咸水组的刀鲚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58.59)低于淡水组(72.04),而F值(2.44)高于淡水组(2.35)。在检出的28种脂肪酸中,有11种脂肪酸的含量在两种模式之间有显著差异。在主要的脂肪酸中,半咸水组刀鲚的C16:0、C18:0、C18:1n9c、C22:5...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采自湖北长湖的378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去除包膜和黏液的矢耳石于55℃烘箱中烘烤24 h,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001 g),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短颌鲚左右矢耳石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分析以左右矢耳石重量的平均值计为矢耳石重量;采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3种回归方程研究了其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湖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其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根据222尾耳石与鳞片年龄一致的短颌鲚样本数据,发现耳石重量与个体的年龄呈显著相关(P0.05);按年龄组以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以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耳石重量-年龄关系函数估算得到的个体年龄,与直接读取耳石磨片获得的年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利用矢耳石重量直接推算其个体年龄,可以作为辅助短颌鲚年龄鉴定尤其快速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刀鲚(Coilia ectenes)生长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遗传标记,基于现有刀鲚转录组数据,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得养殖刀鲚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SNaPshot技术分别进行基因多态性的筛选和分型,并将不同基因型与刀鲚的生长性状(体长、体高和体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刀鲚MSTN基因的DNA序列主要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经SNP位点筛选,仅在第1内含子上筛选到2个颠换突变位点(g.564G>T和g.755G>T)和1个转换突变位点(g.786C>T);将3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SNP位点g.786C>T与刀鲚的体长、体高和体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具有TT基因型个体的体长、体高和体质量显著低于CC型和CT型(P<0.05),而SNP位点g.564G>T和g.755G>T的不同基因型仅与刀鲚的体高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3个SNP位点对养殖刀鲚的群体遗传分析显示,刀鲚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 O)、期望杂合度(H 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80~0.480、0.332~0.455和0.277~0.351,3个SNP位点均属于中度多态(0.25T有望作为剔除劣质刀鲚繁育亲本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在鱼货市场上,常常碰到一些很像一把刀的鱼,这鱼尾部狭长,和某些鸟类尾巴相像,因而人们称它为凤尾鱼,又称刀鱼,湖南又称毛叶。这都是人们送给它的外号,它的学名叫鲚鱼。鲚鱼种类繁多,我国出产的鲚鱼,就有风鲚、刀鲚、七丝鲚和短颌鲚四种之多。湖南有刀鲚、短颌鲚。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头部小而尖,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人工养殖台湾铲颌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其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鲜质量基础)分别为76. 67%、18. 55%、2. 59%和2. 15%;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1. 05%,呈味氨基酸4种,占氨基酸总量的38. 9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量的比例约为2∶3∶5;肌肉中铁、铜、锰和锌含量分别为11. 34、0. 13、0. 28和17. 58 mg/kg。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铲颌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鱼类,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多鳞铲颌鱼的营养价值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取40尾人工养殖的多鳞铲颌鱼(25.8 ~42.6g/尾),对其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经测定,多鳞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60%、18.11%、3.01%和1.42%.该鱼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77.28%,其中...  相似文献   

20.
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淡水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全人工繁育刀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刀鲚为白天摄食类型鱼类,在白天晨昏阶段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很少摄食。河虾、轮虫和桡足类是刀鲚幼鱼较理想的天然饵料,虾类和轮虫在其食物中的占比分别为37.52%和43.87%,在养殖池配套投放河虾能改善刀鲚在冬季饵料缺乏时期的摄食状况。刀鲚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方程为:W=0.095 7L1.536 6,R~2=0.803 2,呈不等速增长;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长和体质量上升趋势减缓,体长(L)与养殖时间(t)表现为线性相关:L=-0.0004t~2+0.127 6t+2.798 6(R~2=0.990 3),体质量(W)与养殖时间(t)的相关方程为:W=-0.000 2t~2+0.056 4t+0.370 9(R~2=0.995 7)。试验期间,随着温度的下降,刀鲚的特定生长率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建议在人工饲养刀鲚过程中,冬季可适当添加浮游生物及河虾等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