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连獐子岛海域8月和11月的野生仿刺参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糖、粗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8月和11月仿刺参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糖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89.01%、91.53%;4.65%%、3.25%;0.80%、0.15%,两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灰分、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2%,2.79%;0.28%,0.33%,两月间无显著性差异.仿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0.08%和20.02%,变异系数为20.18%,说明两月仿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较大;8月和11月仿刺参体壁中廿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为9.94%和11.24%,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5.83%和7.02%,变异系数分别为8.71%和13.01%,表明8月与11月仿刺参体壁中的EPA、DHA含量有较大变化,11月高于8月.  相似文献   

2.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是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分子。分析了仿刺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在仿刺参不同组织及脂多糖刺激前后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仿刺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RNA在仿刺参的肠道、呼吸树、体腔细胞和体壁均有组成型表达,且体壁的表达量最高;细菌脂多糖刺激后,4个组织的仿刺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表达量均得到上调,且以肠道和体腔细胞表达量的变化最为显著;另外,肠道、体腔细胞、体壁中仿刺参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表达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明显的时序性,而呼吸树自刺激后6h直至取样结束,其表达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主成因判别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DAPC)建立仿刺参个体水平地理亚群体来源的判别模型。实验运用了20个微卫星引物,对俄罗斯海参崴(RS)和中国大连两个亚群(CN1、CN2)3个仿刺参地理群体进行了产物扩增和标记分型,获得3个地理群体分子标记表型数据。开创性地运用主成因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模型,以研究不同群体仿刺参个体水平上遗传背景及其群体来源。结果显示,运用20对微卫星引物在仿刺参不同地理群体中稳定扩增的136个等位基因位点数据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准确判别刺参个体的群体来源。用75%的原有数据集建立模型,剩余的25%数据对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3个群体时模型准确率大于80%,2个群体时模型准确性超过90%。传统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刺参的3个地理群体间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且遗传距离较近(D1=0.18,D2=0.159)。传统分析方法和新方法结果良好的一致性表明,利用DAPC和微卫星等位基因信息建立的刺参地理群体判别模型,可以很好地用于未知遗传背景刺参种质的来源鉴别。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为16-18℃时,将平均体重为(60.75±0.32)g的仿刺参(Apostichhopus japonicus)饲养在150 cm×120 cm×60 cm的水箱中,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硒酵母,使7组饲料中硒的浓度分别为0、0.20、0.40、0.80、1.60、3.20和6.40 mg/kg,进行为期28 d的生长实验,并对其体壁、消化道、呼吸树、肌肉等不同组织消化酶活力、免疫酶活力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水平的外源硒对仿刺参生长、相关酶及体内硒含量的影响,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仿刺参体内硒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适宜浓度的硒提高了仿刺参的成活率(最高达100%)、消化酶和免疫酶的活性,蛋白酶(35.13 U/mg prot)和淀粉酶(0.51 U/mg prot)的最高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45倍和2.07倍.硒浓度为0.80-1.60 mg/kg时,仿刺参各组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仿刺参各组中的硒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有机硒的提高倍数大于无机硒,说明富集到体内的硒以有机硒为主.研究表明,硒浓度为0.80-1.60 mg/kg时,仿刺参的养殖效果最佳.本研究丰富了仿刺参的营养学内容,为仿刺参健康、高效、可持续养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冬季海上筏式吊笼养殖的仿刺参为对象,采用传统海带饲料和市面销售的凝胶状海参配合饲料对三种规格的仿刺参幼参(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05.57、73.15和52.89 g)进行了为期60 d的投喂试验,比较了两种饲料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海带饲料投喂组大、中、小三种规格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69±0.04)、(0.87±0.05)和(0.99±0.02)%·d-1,凝胶状海参配合饲料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65±0.03)、(0.86±0.05)和(0.81±0.10)%·d-1。传统海带饲料投喂组小规格仿刺参的平均个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大于凝胶状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而两种饲料投喂组大、中规格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传统海带饲料可用于仿刺参海上筏式吊笼养殖生产,而凝胶状海参配合饲料可作为传统海带饲料的辅助饲料。  相似文献   

7.
刘春洋 《河北渔业》2019,(8):13-15,20
为降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成本,寻找鱼粉、鱼油的有效替代蛋白源、脂肪源,用发酵豆粕和扇贝裙边粉替代饲料中的鱼粉;用扇贝裙边油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制作实验饲料投喂仿刺参。实验随机选取大小均匀,体色相近、健康无病的仿刺参幼参进行实验。共设置2个处理组,即商业饲料组(D1)和实验饲料组(D2),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56 d后测定各组仿刺参的生长指标及体壁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实验饲料组仿刺参的存活率、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商业饲料组(P<0.05),组间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组间仿刺参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等组分无显著差异。因此用发酵豆粕、扇贝裙边粉替代鱼粉,并用扇贝裙边油替代鱼油是可行的,且效果优于市面所售的优质仿刺参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8.
仿刺参酸性磷酸酶的提取及粗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仿刺参酸性磷酸酶的最佳提取缓冲液为 pH 7.5的Tris-HCl缓冲液,最佳沉淀条件为饱和度为80 %的硫酸铵.仿刺参体壁和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最适反应条件均为:40 ℃,pH 4.0.Ca2+、Mg2+和Mn2+对体壁酸性磷酸酶有激活作用,而Fe3+、Fe2+、Zn2+、Cu2+、Ba2+对其有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抑制作用最强;肠道酸性磷酸酶表现的特征与之类似,但Zn2+的抑制作用最强.PAGE电泳结果表明,仿刺参体壁和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类型不同,肠道中有3种同工酶.  相似文献   

9.
纤维胶凝蛋白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通过转录组测序及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得到一条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编码的蛋白命名为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1。获得的基因cDNA全长为1951bp,其中5′-末端非翻译区为397bp,3′-末端非翻译区为666bp,开放阅读框为888bp,编码295个氨基酸,N端1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信号肽后面有两个G-X-Y重复序列,C端为纤维蛋白素原结构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1基因在仿刺参幼参不同组织及细菌脂多糖刺激后的时序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1基因在仿刺参的肠道、呼吸树、体腔细胞和体壁均有表达,且肠道的表达量最高;脂多糖刺激后,4种组织的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1基因表达量均有变化,且以肠道和体壁表达量的变化最为显著;此外,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1基因在仿刺参4种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具有不同的时序性,表明仿刺参纤维胶凝蛋白-1可能在仿刺参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0.40%、0.60%、0.80%、1.00%的低聚果糖,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约20 g的仿刺参14周,研究低聚果糖对仿刺参生长、体成分、机体生长免疫因子及肠道糖代谢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添加量对仿刺参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仿刺参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仿刺参体壁基本成分不受低聚果糖添加量的影响(P>0.05),总糖含量随低聚果糖的升高而升高(P<0.05);体壁中甘氨酸、半胱氨酸及精氨酸含量随低聚果糖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0.40%、0.50%、0.8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组(P<0.05);体腔液中生长激素、补体C3、补体C4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随低聚果糖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肠道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力均随低聚果糖的升高而升高(P<0.05)。以质量增加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曲线回归分析,仿刺参饲料中低聚果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