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泾河宁夏段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0年7-8月对泾河宁夏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有6门、81种(属),密度为1.1万~11.6万个/L,平均密度为4.37万个/L.生物量为0.024 ~0.210 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 mg/L.浮游动物有4门、54种(属),密度为60 ~ 185个/L,平均密度为107.73个/L.生物量为0.02~0.66 mg/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2010年7-8月对泾河宁夏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有6门、81种(属),密度为1.1万~11.6万个/L,平均密度为4.37万个/L。生物量为0.024~0.210mg/L,平均生物量为0.083mg/L。浮游动物有4门、54种(属),密度为60~185个/L,平均密度为107.73个/L。生物量为0.02~0.66mg/L,平均生物量为0.24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对大渡河河口春秋季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3属、157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109种,占总数的69.43%,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左侧汊河和青衣江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优势度分析显示,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69 040个/L和0.9051mg/L,均以硅藻最高.浮游植物密度春季高于秋季,生物量则春季低于秋季,青衣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干流低.大渡河河口多样性指数春季平均为3.1728,秋季平均为3.3547;均匀度指数春季平均为0.5300,秋季平均为0.5749.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春季,青衣江两指标均较干流低.  相似文献   

4.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围圈内外水质变化不大;浮游植物分别为48种和40种;浮游动物分别为20种和19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14×105个/L和9.84×105个/L,生物量分别为1.07 mg/L和2.05 mg/L;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393个/L和686个/L,生物量分别为0.79 mg/L和1.15 mg/L.结果表明,围圈养鱼对水质和浮游生物种类影响不大,但对浮游生物的数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岷江上游水电梯级河段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其多样性指数水平分布,于2011年秋季对岷江上游水电梯级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岷江上游秋季浮游动物有140种,平均密度3321.1 个/L,平均生物量1.2567 mg/L。紫坪铺水电站浮游动优势种比映秀镇以上引水式梯级的丰富,其密度是映秀镇以上河段的25倍,生物量是映秀镇以上河段143倍。依据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聚类分析,岷江上游25个站点分别聚为四大类。紫坪铺库区静缓流河段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库区流水河段及映秀镇以上河段。岷江上游映秀镇以上河段和紫坪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差异较大,可能与生态环境有关。由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其生态修复方案不断有人提出,本次岷江上游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调查为今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7年4-5月对易贡藏布江的13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浮游植物计4门73种,各点密度变化范围为930-6840 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124-13.21 xmg/L,易贡湖点密度及生物量最高,夏曲点密度及生物量最低;浮游动物计4门20种(属),各点密度变化范围为12-109.3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08-12.56 xmg /L,易贡湖点密度及生物量最高,夏曲点密度最低,八盖曲点生物量最低。结果表明:易贡藏布江干流浮游动物的密度随着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浮游生物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浮游生物密度与水温和pH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2020年5—6月对黄河河南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6门80种(属),密度为范围为95.6×10~4~6.8×10~4 cell/L,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门占优势,绿藻门次之;生物量范围为0.113~3.095 mg/L;浮游动物共检出3门29种(属),密度范围为116.4~325.5 ind./L,调查区域内以轮虫密度占优势;生物量范围为0.023~2.009 mg/L。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优势物种共计16种,以绿藻门种类为多。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0.21~102.09×104 Cells/L,全年平均密度为27.92×104 Cells/L;物量范围为0.10~6.96 mg/L,平均生物量为2.26 mg/L;生物量及密度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上游高下游低。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9~3.25,年均值为2.43;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波动范围为0.25~0.87,年均值为0.47。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较为清洁,浮游植物密度指示水体营养类型为极贫营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溶解氧和流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7、10月,2020年1、5月进行4次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6属11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3.59%),其次是绿藻门(29.91%);浮游动物44属74种,以轮虫(48.65%)和原生动物(20.27%)为主。浮游生物优势种主要包括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小环藻(Cyclotella sp.)、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等。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及生物量分别为5.3×10~5 cells/L、1.54 mg/L;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及生物量分别为69.61 ind./L、0.61 mg/L。根据生物多样性评价,初步得出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且水质状况呈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型。冗余分析表明,TP、TN和NH_3-N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TP、NH_3-N、COD_(Mn)是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对高原河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的了解,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浮游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调查其资源现状和季节变化,并探究浮游生物的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08年10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09年3月(春季)、8月(夏季)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江段选取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生物资源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4属、107种,以硅藻门最多(31属、63种),其次为绿藻门(22属、23种)和蓝藻门(22属、23种),黄藻门(22属、23种)、裸藻门(22属、23种)和金藻门(22属、23种)较少。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分别为7.758×105个/L 和3.402 mg/L;夏季最低,分别为2.088×105个/L和1.281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门、47属、54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居多,罕见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分别为526.5 个/L和0.055 mg/L;冬季最低,分别为125.1 个/L和0.004 mg/L。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谢通门江段浮游生物的种类数和现存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与透明度和水温等环境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5、7、9、1 1月对黑龙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计4门64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5 . 94%和42 . 1 9% ;前节晶囊轮虫、锥形似铃壳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多足变形虫、单缩虫等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数量为685. 9 8ind . /L ,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为5 875ind . /L ,占85 .64% ;生物量为0 .91 6mg/L ,轮虫最高,为0 . 5 91mg/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春季最高为1 1 .897ind .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1. 5 6mg/L ;水平分布勤得利江段最高,平均为8430ind . /L和1 . 2 34mg/L。黑龙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紫金铜矿事故后棉花滩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基本情况,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面综合利用效益,恢复生产秩序及水域合理生态结构,根据水库型态设置22采样点,对棉花滩水库浮游生物的密度及生物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6门、35属、43种,密度为14.16×104~ 131.66×104个/L,平均密度为42.89×104个/L,生物量为0.096 ~7.1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401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在空间上呈现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628 ~2.67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31 ~0.839,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大都属轻度污染.浮游动物4门、13种,密度为36 ~ 285个/L,平均密度为个79个/L,生物量为0.154 ~3.110 mg/L,平均生物量为1.421 mg/L;多样性指数为1.300 ~2.441,均匀度指数为0.625~0.982.棉花滩水库浮游植物为硅藻-绿藻型,生物评价其属于中营养型;事故发生水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的干扰,呈现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009年5-9月鲟亲鱼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鲟亲鱼的活动导致养殖池塘沉积物再悬浮,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绿藻门(Chlorophyta)的月牙藻(Selenastrum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p.)等小型个体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0883×lO^7ind./L—1.5662×lO^7ind./L,生物量14.6438~19.2535mg/L。浮游动物以轮虫(Rotifera)和桡足类(Copepoda)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密度162.0000ind/L~560.0000ind/L,生物量0.3795~1.5482mg/L。研究显示,鲟亲鱼的活动是决定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渡河河口沙湾至乐山段,新建安谷水电站。为了解安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大渡河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于施工期2013年~2014年,运行期2015年~2016年每年春、秋两季对大渡河河口、左侧河网及支流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63种,轮虫中旋轮虫属为施工期、运行期共有优势种属。大渡河河口浮游动物密度平均658.55ind./L,生物量平均0.1102mg/L。施工期和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平均最高值出现在施工期2014年,运行期2015年生物量最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支流高于干流、左侧河网、岷江。施工期、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DO、V、SD呈负相关,与WT、NH4+-N、NO3--N、TN、H3PO4、TP、COD Mn环境因子呈正相关。RDA显示,NO3--N在施工期2014年、运行期2015年对浮游动物影响占主导作用,运行期2016年SD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确认了大渡河河口安谷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期和运行期随时间推移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差异不大,可为丘陵地带水电站生态评价、水环境监测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采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种类数秋季最多(134种),丰度均值冬季最高(152.43 ind/m~3),生物量均值冬季最高(263.68 mg/m~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浮游植物丰度、透明度、表层水温、表层溶解氧和表层总氮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深是关键环境因子,其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生态类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分化现象,春季、夏季热带暖水种占优,秋季、冬季近岸暖水种占优,各季节生态类群受控的环境因子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