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2.07×10–4、1.70×10–4、1.10×10–4 mg/L和7.32×10–4、3.90×10–4、1.43×10–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44×10–5 mg/L和3.32×10–5 mg/L;溴氰菊酯对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24 h LC50、48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52、0.30、0.27 mg/L和0.67、0.11、0.0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51×10–3 mg/L和9.50×10–4 mg/L。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的毒性明显大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溴氰菊酯平均浓度分别为0.86–0.05 mg/L和0.37– 0.03 mg/L的水体中暴露24–96 h时,其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系数分别为2.57–12.40和3.03–27.85,文蛤和菲律宾蛤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率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与暴露浓度成负相关。不同种类的海水养殖生物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及其积累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对Cd~(2+)、Mn~(2+)、Zn~(2+)、Cu~(2+)的耐受能力,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与4种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成正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离子对试验菲律宾蛤仔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Cd~(2+),38.62、29.83、8.11、2.67 mg/L;Mn~(2+),712.58、421.57、188.74、61.27 mg/L;Zn~(2+),141.27、72.20、34.91、21.57 mg/L;Cu~(2+),29.88、12.06、3.62、0.79 mg/L;Cd~(2+)、Mn~(2+)、Zn~(2+)、Cu~(2+)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61、0.22、0.01 mg/L。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毒性强弱依次为Cu~(2+)Cd~(2+)Zn~(2+)Mn~(2+),Cu~(2+)对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在育苗和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养殖生产中4种除藻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白天水温12~16℃)下,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较小。高温条件(26℃)下,藻苔净、苔草必杀、青苔速灭和苔藻净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的96 h LC50分别为123.211、57.004、62.745和149.942 mg/L;对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21.257、17.347、42.530和8.681 mg/L。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依次为苔草必杀青苔速灭藻苔净苔藻净;对刺参的急性毒性依次为苔藻净苔草必杀藻苔净青苔速灭,同种除藻剂对不同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不同。相对于低温测试结果,高温下4种除藻剂对菲律宾蛤仔和刺参的急性毒性增强,两种生物的耐受性降低,但安全浓度仍均高于建议最大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b-1,3-葡聚糖对正常菲律宾蛤仔及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和凝集素基因(Lectin)、Toll样受体2基因(TLR2)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b-葡聚糖浸泡蛤仔可以有效提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在1000 mg/L浓度下,存活率最高,未感染组的鳃组织中,TLR2在6 h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在感染组中,TLR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 h时达到峰值。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Lectin表达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3 h时,100 mg/L未感染组的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g/L感染组(P<0.05)。在外套膜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LR2在3~12 h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在24 h时,1000 mg/L未感染组表达量最高。感染组Lectin在外套膜中,浓度为1000 mg/L的实验组比100 mg/L实验组各时段都有更高的表达量,但只有0和24 h时差异显著(P<0.05)。蛤仔鳃和外套膜Lectin的表达模式不同,但b-葡聚糖的浸泡都促进了Lectin在感染初期的表达。从结果上看,b-葡聚糖的浸泡会增加这2种基因的相对表达,被b-葡聚糖浸泡过的蛤仔被副溶血弧菌感染后,会更为快速地表达TLR2和Lectin。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浸泡浓度b-葡聚糖对蛤仔存活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b-葡聚糖对蛤仔免疫力的作用,为蛤仔亲贝的保种、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的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β-1,3-葡聚糖对正常菲律宾蛤仔及副溶血弧菌(Viβ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和凝集素基因(Lectin)、Toll样受体2基因(TLR2)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浸泡蛤仔可以有效提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蛤仔的存活率,在1000 mg/L浓度下,存活率最高,未感染组的鳃组织中,TLR2在6 h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在感染组中,TLR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 h时达到峰值。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Lectin表达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3 h时,100 mg/L未感染组的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 mg/L感染组(P0.05)。在外套膜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LR2在3~12 h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在24 h时,1000 mg/L未感染组表达量最高。感染组Lectin在外套膜中,浓度为1000 mg/L的实验组比100 mg/L实验组各时段都有更高的表达量,但只有0和24 h时差异显著(P0.05)。蛤仔鳃和外套膜Lectin的表达模式不同,但β-葡聚糖的浸泡都促进了Lectin在感染初期的表达。从结果上看,β-葡聚糖的浸泡会增加这2种基因的相对表达,被β-葡聚糖浸泡过的蛤仔被副溶血弧菌感染后,会更为快速地表达TLR2和Lectin。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浸泡浓度β-葡聚糖对蛤仔存活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β-葡聚糖对蛤仔免疫力的作用,为蛤仔亲贝的保种、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的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的急性毒性及积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换水补药的方法,开展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的急性毒性及积累试验,并且记录下不同溴氰菊酯浓度下日本对虾的中毒症状。通过试验获得溴氰菊酯对日本对虾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090mg/L、0.00050mg/L、0.00019mg/L、0.00012mg/L,96h安全质量浓度为0.046μg/L。通过药物积累试验表明在试验期间内,水体中溴氰菊酯浓度与受试生物体内溴氰菊酯的积累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氯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氯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仔4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水pH 7.9~8.2、水温24.1~24.5 ℃、盐度27.8~29.2条件下,氯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仔的96 h LC50分别为52、15、0.39、91 mg/L.综合氯苯对4种海洋生物的毒性机理和急性毒性数据,氯苯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三疣梭子蟹>菲律宾蛤仔.氯苯对三疣梭子蟹、黄姑鱼、脊尾白虾和菲律宾蛤仔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52、0.15、0.0039、0.91 mg/L.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着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蛤仔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了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消毒海水净化菲律宾蛤仔的生产工艺。通过L9(33)的3次重复正交试验,以大肠菌群数的杀菌率为指标,摸索出用4倍的消毒海水(二氯化氯的质量分数为8×10-6)在充氧状态下净化菲律宾蛤仔,8h换水1次,净化时间共24h的净化工艺。该工艺经中试能使菲律宾蛤仔肠道的大肠菌群数从4200MPN/100g下降到230MPN/100g,杀菌率达95%左右;砂分从65mg/100g降到23mg/100g;挥发性盐基氮从3.8mg/100g上升到5.8mg/100g,这些指标都满足DB35/575—2004的要求。同时进行了余氯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证明净化的菲律宾蛤仔未检出余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0.
宛立  王玉兴  李清波 《水产科学》2012,31(7):425-428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下氯化铜对体外染毒的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铜质量浓度为0~100μg/L时,与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程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损伤效应关系。氯化铜质量浓度为10μg/L(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时,即可引起菲律宾蛤仔DNA链的断裂,氯化铜质量浓度为50~100g/L的(Ⅲ~Ⅳ类水质标准),可引起菲律宾蛤仔的轻微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1.
四种药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消毒液和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首次选用高锰酸钾、甲醛、精碘和卡螨死四种试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断斑马鱼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4、48、72、96h的LC50,高锰酸钾分别:勾1.15、1.12、1.12、1.11mg/L;甲醛为48、45、45、40mg/L;精碘分别为7.8×10^-3、5.8×10^-3、5.6×10^-3、5.3×10^-3mg/L;卡螨死分别为1.95×10^-7、1.23×10^-7、0.65×10^-7、0.62×10^-7mg/L。高锰酸钾、甲醛、精碘和卡螨死的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1.07、11.8、0.96×10^-3和1.48×10^-6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高锰酸钾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II级,甲醛为Ⅲ级,精碘和卡螨死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I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鱼蚌混养生产中科学使用杀虫药物提供参考数据,采用静态急性毒性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进行毒理学试验。5种常见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48hLC50、96hLC50、安全浓度(SC),草甘膦为27.46、25.62、2.56mg/L;吡喹酮为0.4491、0.1516、0.0152mg/L;甲苯咪唑为48.47、23.12、2.31mg/L;苯扎溴铵为8.749、2.977、0.298mg/L;阿维菌素为0.0137、0.00444、0.00044mg/L。从急性毒性特征分析,5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高低依次为:阿维菌素〉吡喹酮〉苯扎溴铵〉甲苯咪唑〉草甘膦。  相似文献   

13.
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reus)幼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2.5 mg·L -1、5 mg·L -1、10 mg ·L -1和20 mg·L -1)的氨氮溶液中,于第0、第12、第24、第48和第72小时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 ﹤0.05)。氨氮胁迫明显影响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肝脏 T-AOC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先下降后上升(P ﹤0.05)。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还与胁迫溶液浓度相关。低浓度组(2.5 mg·L -1和5 mg·L -1),CAT 活力在胁迫24 h 后显著下降(P ﹤0.05);高浓度组(10 mg·L -1和20 mg·L -1),CAT 活力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除最高浓度组,各试验组 GSH-Px 活力表现为诱导效应(P ﹤0.05)。试验条件下氨氮胁迫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明显影响,且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4.
梁成斌  佟庆  崔立勇 《水利渔业》2011,32(5):114-118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强氯杀星、强力消毒粉、高锰酸钾、顶点、三九菌毒清和百菌杀等6种常用水产药物对1龄东北林蛙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6种常用药物对1龄东北林蛙24 h的LC50分别为23.798、52.367、32.704、94.408、39.129和192.980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5.433、...  相似文献   

15.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在硫化物浓度为0.4、1.2和4.0mg/L的水体中暴露48h,研究硫化物胁迫对其血液免疫指标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对日本沼虾的24、48、72、96hLC50分别为22.5、15.2、12.5、11.35mg/L。血细胞密度(THC)和吞噬活力(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至48h,0.4、1.2和4.0mg/L组的THC显著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85.71%、70.75%和57.48%。各试验组沼虾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长,1.2mg/L和4.0mg/L组分别从12h和6h开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沼虾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至48h,1.2mg/L和4.0mg/L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硫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至48h,1.2mg/L和4.0mg/L组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日本沼虾免疫系统对低浓度硫化物有一定的耐受力;当硫化物浓度过高时,沼虾的免疫能力降低,对机体抗氧化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菲、芘、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探讨了这三种难降解有机物对黑褐新糠虾的24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 ).结果表明菲对黑褐新糠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30 μg/L、310 μg/L、166 μg/L和126 μg/L;壬基酚对黑褐新糠虾24 ...  相似文献   

17.
溴氰菊酯对河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换水式渔药毒性试验的方法,在水温20-23℃条件下,用敌杀死(每升含溴氰菊酯25 g),分别对3种不同规格的河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成蟹、幼蟹、扣蟹48小时LC50值分别为2.19μg/L、1.01μg/L、0.67μg/L;96小时LC50值分别为0.65μg/L、0.42μg/L、0.31μ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5μg/L,0.19μg/L,0.46μg/L。  相似文献   

18.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设置0.302、0.362、0.434、0.521、0.625 mL/L共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鳞副泥鳅血细胞DNA 6、24、48、96 h所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6、24、48、96 h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尾部DNA百分比(Tail DNA)、慧星尾长(Tail length,TL)和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3项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在6、24、48 h时,时间一定时,各项指标随除草剂浓度升高而变大;浓度一定时,各项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变大,而96 h时与48 h时相比,各项指标则有所下降。TL和OTM 2项指标在24 h时0.625 mL/L组达到最大,分别为(553.22±106.92)%和(200.73±50.72)%,Tail DNA在48 h时0.625 mL/L组达到最大,为(75.14±10.99)%。研究结果对于百草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为(20±1)℃的静水条件下,用Pb2+、Cr6+和Zn2+对鲫鱼鱼苗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离子浓度比1:1).试验得出Pb2+、Cr6+联合对鲫鱼表现出协同作用,其24 h、48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95 mg/L、35.42 mg/L、21.62 mg/L;两种安全浓度为:6.05 mg/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