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广东省沿海各地积极开展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工作,以提高沿岸海域的对虾产量。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85年起至今年9月止,该省地处沿海的汕头、汕尾、惠州、深圳、珠海、江门以及湛江等市沿海的河口和海湾,已先后人工放流了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等各种虾苗三亿多尾,各地海域投放虾苗后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保护渔业环境,增殖水产资源,向自然江河,湖泊放流人工鱼曲(种)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展开,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际在世界上,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许多国家,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为恢复鱼类资源开展洄游性鱼类的放流工作。回归率一般在3%左右。试图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来调节鱼类群体组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由此可见,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越来越多得到重视和欢迎。哈尔滨市从1990年开对松花江渔业坏境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其特点,从1991年开始向江中自然放流,到1995年共计向江中放流优质人工鱼苗(种)120万尾。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9-22日,河北省渔政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监督组人员对石家庄水产管理处在黄壁庄水库开展的淡水鱼种人工增殖放流工作进行了现场监督验收。监督组对放流鱼种进行了现场计数,共投放鱼种16000kg,其中草鱼1000kg,鲢、鳙鱼15000kg。至此,2007年石家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全部结束。河北省渔政处赴石家庄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监督工作$河北省渔政处  相似文献   

4.
浙江近海海蜇增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蜇资源突然衰退,至今20年没有恢复迹象。采用人工放流增殖方法逐步恢复资源量。全人工育苗研究已经完成,并进入工厂化、规范化育苗阶段,保证了放流种苗的供应。同时,在浙江北部完成了海蜇放流可行性的研究。利用标志放流方法计算回捕率为0.88%,在123天中,平均日生长为0.33cm。1992年,又在浙江南部进行试放流,回捕率为1.29%。人工放流海蜇在自然海区能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5.
近年有些地方开展了江河人工增殖,放流大批苗种,使江河鱼产量逐步得到恢复。在人工增殖工作中,各地都放流一定数量的标志鲤鱼,这对观察鱼类生长、洄游和栖息场所等有一定意义。各地标志鱼回收效果不一,有些地区回收率高,有些地区较低,有些甚至回收不到。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选择好适宜挂标志牌的鱼体部位。据我们在广东新会县潭江河的试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日前,哈尔滨市又向松花江人工增殖放流鱼苗100多万尾。至此,哈尔滨市从1991年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0年来,截止今年7月10日,累计向松花江放流鱼苗738万尾。其中有哈尔滨正阳集团出资放流的150万尾,呼兰养鱼大户杨光放流100万尾。今年的放流活动到现在还没有结束,预计各县还将陆续放流100万尾以上。  相似文献   

7.
信息集萃     
《渔业现代化》2005,(3):50-51
1.7亿“虾兵蟹将”放归东海;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成为渔业生态修复重要举措;欧美日拟对我水产品增设高壁垒;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启动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各地组织增殖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起,兴城市已连续六年获得了近岸浅海人工放流日本对虾的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产出平均效益比为1:7。使参加人工放流增殖日本对虾的渔民每户年增收1万元-4万元。实践证明人工放流日本对虾具有投资少,养殖周期短,见  相似文献   

9.
太湖人工放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良伟 《水产学报》1986,10(2):223-228
本文对1979-1984年太湖人工放流的生产进行了初步概括性的研究。对于放流品种、鱼类生长、回捕率和放流的效益作了介绍和分析。肯定了人工放流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认为人工放流是增殖太湖渔业资源,改变太湖鱼类区系结构,保证渔业稳产的一项厅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蟹人工放流是提高湖泊河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徽省花园湖最好年份河蟹人工放流投入产出比为1:102.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河解人工放流有两种方式,即蟹苗人工放流和幼蟹人工放流。 一、蟹苗人工放流 一般选择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以苦草、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较多为最好)、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无工业污染、便于人工管理的浅水草型中小湖泊为好;如若水库水位不太深且水草丰富,大坝是混凝土或石块砌成的,也可以进行人工放流。 坡度较陡的土坝水库不宜进行人工放流,以免河蟹打洞穴居,破坏库坝,从而造成不利影响。 蟹苗放流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放流的蟹苗以4~5日龄经过淡化的大眼幼体为佳,每公斤蟹苗(12~20万只)放流400~800亩水面,折合每亩水面放苗200~500只。  相似文献   

11.
<正> 广东省沿海对虾资源增殖工作起步较晚,但自1985年以来在沿岸10多个港湾、河口海区已人工放流对虾苗8亿多尾,其中2.5亿余尾标粗到体长3厘米以上放流(1989年前共放流5亿多尾,其中标粗到体长3厘米以上放流的7847万尾)。下面就广东沿海人工放流虾苗增殖对虾资源的效益进行初步探讨(因1990年虾汛期未结束,分析研究放流的数据用到1989年。见表1)。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特约记者吴珊珊报道)6月6日,由农业部组织倡导的全国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国各地隆重举行。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参加了此次活动,当天各地共举办大型增殖放流活动90场,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过10亿单位。农业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福州联合举行2015年全国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主会场)暨台湾海峡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大黄鱼、花鲈、黄鳍鲷等重要经济和珍稀濒危生物苗种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学》2005,24(7):28-28
从2005年5月底开始,在辽宁省水产种苗管理局组织下,大连市开展了对虾和海蜇的人工增殖放流。在海洋岛渔场放流人工对虾苗4.5亿尾,占全省放流量的80.4%,其中广鹿岛和王家岛附近海域放流1.1亿尾,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岛放流对虾;放流海蜇苗种为2500万头,其中庄河尖山海域10130万头,瓦房店西杨乡海域1500万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13,(8):21-21
近年来,辽宁省各地渔业部门往大海里放生生物、增殖放流苗种等公益活动被广大老百姓津津乐道,称之为积德行善之举,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特别是今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分二个时段对辽宁省盖州光辉渔港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最大范围地提高了增殖放流事业的影响力和透明度。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是将人工培育的水产苗种投入到大海中,来实现增加海域生物资源量或种群数量的方式。增殖放流事业是解决渔业资源衰退,减缓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24日上午,鹤壁市水利局在淇河 举行了隆重的淇河鲫鱼人工放流仪式。此次淇河鲫 鱼人工放流由鹤壁市水利局组织实施,共在淇河 桥、许沟、辛村等9个河段放流了规格为5至7厘 米的淇河鲫鱼鱼种200万尾,投入资金30多万元。 同时,鹤壁市水利局还在各放流河段设立了醒目的 禁渔区标志。  相似文献   

16.
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推进辽宁省渔业增殖放流产业化,是辽宁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理论含义和法律依据以及辽宁省推进增殖放流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提出推进辽宁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政府加大对人工增殖放流的投入和引导、加强对人工增殖放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人工增殖放流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辽宁的渔业增殖放流产业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内首次石斑鱼人工苗种标志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1986年取得石斑鱼人工育苗成功,为了使科研成果尽早应用和推广到群众生产中去,促进石斑鱼增养殖业发展,分别于1987年9月14日和9月16日在舟山市酱陀鹁鸪门海区进行石斑鱼人工苗种标志放流。二批共放流标志鱼1000多尾。第一批标忐放流鱼用的是1986年和1987年的人工育成苗种,其中1986年的苗种体全长达22.1厘米,  相似文献   

18.
《渔业科技产业》2007,(1):38-38
近日,烟台市长岛县成功放流了人工培育的65万尾黑裙鱼鱼苗,这是长岛县连续两年实施黑裙鱼人工育苗放流增殖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12年起在细鳞鲑曾分布的白河水系进行放流,并选择北部山区水库进行大水面增殖试验,截止到2016年已累计放流鱼苗近30万尾。2017年开展了放流跟踪调查工作,检测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通过人工放流,使在本地区已长期消失的珍稀鱼类重新回到曾经生存的水域,细鳞鲑自然水域物种恢复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干流受自然条件限制,短期内较难达到放流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齐鲁渔业》2009,26(4):60-60
作为我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南四湖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于3月27日正式启动,将在南四湖上、下级湖的2个常年禁渔区共放流经过检疫的青、草、鲢、鳙、鲂、微山湖野生鲤等优质鱼苗和长江中华绒螯蟹1500余万尾(只),不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放流规模均创历年之最。2005年以来,通过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