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2012年起在细鳞鲑曾分布的白河水系进行放流,并选择北部山区水库进行大水面增殖试验,截止到2016年已累计放流鱼苗近30万尾。2017年开展了放流跟踪调查工作,检测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通过人工放流,使在本地区已长期消失的珍稀鱼类重新回到曾经生存的水域,细鳞鲑自然水域物种恢复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干流受自然条件限制,短期内较难达到放流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勇 《齐鲁渔业》2008,25(10):66-66
9月12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和微山县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在南四湖下级湖人工湿地展开了今年第2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具有当地特色的微山湖四鼻鲤水产苗种500余万尾,鲢30余万尾,有效保护了地方名优品质种群,补充了鱼类资源量,造福了湖区群众。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微山县在南四湖连续4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量化评估增殖放流鱼类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根据广西2013年度中央财政渔业资源保护项目增殖放流鱼类的品种、规格、数量,利用鱼类的生长特征参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通过巴拉诺夫产量方程估算增殖放流鱼类的回捕量以及水生生物营养转换传递参数、成本参数和市场价格。结果显示,该项目增殖放流鱼类回捕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0 29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5;回捕的放流鱼类从水域中提取氮127.9 t,磷25.6 t,碳汇输出1 874.5 t;回捕放流鱼类及存留鱼类共消耗水域底栖动物44 327.2 t;年度放流总生态价值5 775万元。调查结果表明,开展鱼类增殖放流能产生较好的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维护渔业生态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经济鱼类,因资源的枯竭,青海省政府于1982年开始封湖育鱼,并于1997年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以加快青海湖鱼类资源的恢复,至2020年已人工放流1+龄鱼种1.56亿尾,对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达23%。亲鱼捕捞、鱼卵采集、人工授精是增殖放流的主要工作,并且要在河道采卵场开展。笔者经过长期摸索,克服河道的各种不利因素,形成了一套河道人工采卵技术,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2年3月5日上午10时,由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具体组织实施的“常德市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仪式”在沅水流域市城区河段隆重举行,2万公斤鱼苗成功放流沅水,其中草鱼种苗0.4万公斤、鲢鳙种苗1.5万公斤、青鱼种苗0.1万公斤。这是该市继在津市西湖水域人工放流中华鲟后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同时也是建国以来该市首次在沅水流域举行的大规模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是增殖渔业水域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事关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渔民切身利益的大…  相似文献   

6.
太湖人工放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良伟 《水产学报》1986,10(2):223-228
本文对1979-1984年太湖人工放流的生产进行了初步概括性的研究。对于放流品种、鱼类生长、回捕率和放流的效益作了介绍和分析。肯定了人工放流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认为人工放流是增殖太湖渔业资源,改变太湖鱼类区系结构,保证渔业稳产的一项厅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南部,绥芬河流经县域,该河栖息26种鱼类,有4种溯河回游鱼类,具有得天独厚的放流条件。东宁县从1988年开始向绥芬河放流溯河鱼类,他们以放流为中心展开渔政工作,依靠群众进行放流,使渔政工作不断加强,放流事业稳步发展。 东宁县水产局仅有9名工作人员,渔政人员2名,他们始终坚持贯彻以放流为渔政中心工作的思路,保证了放流工作顺利进行。大马哈鱼放流从9月末大马哈上溯开始,采捕亲鱼、采卵、授精、孵化、鱼苗饲养,直至翌年4月初放流,历时半年之久。国家投资建设放流站的初衷为大马哈鱼放流,东宁水产局给自己加码,又搞起了滩头鱼权流。大马哈鱼放流之后,紧接着转入滩头鱼放流,一直持续到6月初。一年之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4,(6):5-5
<正>记者从天津市滨海新区水产部门获悉,从2006年起至2014年5月,天津市已累计向渤海天津海域增殖放流各类品种苗种超过50亿尾(只、粒)。据有关部门监测发现,中国对虾、海蜇、鲈鱼、半滑舌鳎等一些本已在渤海湾内消失多年的鱼种再次现身,尤其是中国对虾更是形成了"虾汛"。天津市渔业部门从2006年开始增殖放流,并在2008年开始对重点渔业资源的规模化放流,截至目  相似文献   

9.
开展鱼、虾类资源放流增殖,进行海区人工放流,目前在许多国家中业已开始,据报道目前放流的种类有贝类(鲍、扇贝、蚶、文蛤等),鱼类(鲷、香鱼、鲆鲽、鲈等),甲壳类(梭子蟹、对虾等)等。通过跟踪调查及渔获量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放流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徽水河属长江流域三级支流,由众多山区溪流性水域汇集而成,历史上水生生物资源富足,品种繁多,是山区特色水生生物的自然储存库,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水域段的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部分资源面临危机。为改善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当地渔业部门在建立徽水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上,对重点水域连续多年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2019年,当地渔业部门在开展徽水河渔业增殖放流的同时,对鱼类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充分分析了放流效果,为后期开展物种保护提供理论数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犤本刊讯犦2002年6月9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沿江6省市同步向长江中下游春季禁渔水域投放6000kg以上1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原种苗,50000尾5cm河鱼苗,20000尾3cm长吻鱼苗。这是我国首次在长江开展四大家鱼、河、长吻试验性增殖放流。这项活动将积极、有效地补充长江鱼类资源量,促进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造福于长江渔业生态,造福于四大家鱼的基因库,造福于赖以生存的长江渔民,并推动长江春季禁渔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向社会表明我国渔业部门保护长江渔业生态的决心和信心。这次放流活…  相似文献   

12.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作为修复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西南区域已持续开展多年, 但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本文基于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数据, 对 2016—2019 年西南区增殖放流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 (1) 2016—2019 年西南区共对其 56 处江河、湖、水库进行了增殖放流活动, 涉及 95 种水生生物, 包括鱼类 92 种, 两栖类 1 种, 龟鳖类 2 种, 隶属于 8 目 15 科 54 属。(2) 4 年间总计放流 53890.15 万尾, 投入资金 27128.16 万元, 其中鲤科鱼类居多。(3) 放流的水生生物中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主; 放流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中以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为主。(4) 放流的规格大多为 1~15 cm, 放流的时间集中在秋末冬初。(5) 从西南区 4 年间总体放流种类与数量来看, 其放流的目的以促进渔民增收及生物净水为主; 从西南区各水域放流种类来看,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特有鱼类。结果表明, 西南区 2016—2019 年增殖放流活动中在放流种类的选择、时间、规格、效果评估、社会宣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以上问题, 本研究从制定放流规划到放流效果评估整个增殖放流过程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西南区开展增殖放流的建议, 以期为我国后续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行扎敦枢纽鱼类增殖放流方案设计,为科学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9年10月和2020年4―5月,对呼伦贝尔市扎敦河鱼类资源开展2次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增殖放流的种类,并对放流规模、时间、地点、周期及时序等放流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结果表明,扎敦河共分布有16种鱼类,隶属于2纲5目8科15属。其中,珍稀保护鱼类4种,占总种数的25%。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种,共计2 899尾,重37 188.9 g。参考生物完整性指数(IBI),通过对保护地位、经济价值、洄游习性、种群资源量、受工程影响程度及人工繁育技术是否突破等6方面综合分析,将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i、江鳕Lota lota等6种珍稀保护、重要经济鱼类作为本工程近期放流对象。将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作为远期放流对象,近期主要开展人工驯养、繁育技术和栖息地保护研究。基于类比分析,推荐放流数量为16万尾/年。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蝾螺是名贵贝类之一,其地位仅次于鲍鱼。鲍鱼的栽培渔业早已展开,效果可观,而蝾螺栽培渔业技术的开发却落后得多。近年来,日本各地的蝾螺渔获量锐减,因此开展了蝾螺栽培渔业的研究。目前,已弄清了蝾螺的生态,确立了人工催产及苗种培育技术,苗种生产已进入批量生产的阶段。因此,如何在天然海区将蝾螺稚贝高效率地培育到采捕规格,已成为放流技术开发的当务之急。京部府立海洋中心从1984年开始开发蝾螺放流技术,现已获得一些结  相似文献   

15.
鉴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可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生态影响,规划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3.82亿元用于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截至2013年底,各项工作均已按计划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果。科学研究方面,已从“珍稀特有鱼类生活史和人工繁殖技术”、“保护区环境因子变动特征及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保护生物学与保护效果评估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鱼类保护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并在几种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增殖放流方面,完成3个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设,仅向家坝放流站就已累计放流珍稀特有鱼类72万尾。水生态监测方面,自2006年起每年开展保护区水生态系统尤其是鱼类资源的监测工作,8年间共监测到达氏鲟和胭脂鱼2种珍稀鱼类及46种特有鱼类。金沙江下游二期水电工程阶段,三峡集团计划进一步加强投入,在开展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和推行符合该保护区特点的适应性管理对策,促进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原    孙景伟 《水产科学》1992,11(7):27-29
在栽培渔业中,贝类和鱼类是放流的两大主要对象。与鱼类相比,贝类由于放流后移动范围极小,必然会受到环境变化和食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从而对其放流后的存活率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将人工培育的苗种有效地用于放流  相似文献   

17.
湖洎是渔业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鱼产品的天然基地。目前世界各国对发展湖泊渔业都十分重视。对于小型湖,多采取与池塘养鱼相类似的精养方法。而对于大中型湖泊(一般指5万亩以上的湖洎),除了在局部水面设置网箱及围拦养鱼外,移殖和放流非本湖的鱼类,是增殖湖洎鱼类资源的主重手段。移殖放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引进的鱼类可在湖泊中自然繁殖后代,形成新的种群,称为移殖驯化;另一种是放流的鱼类不能自然繁殖,每年需要重新投放鱼种,才能获得鱼产品,如我国的“四大家鱼”,这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大多数天然水域的渔业自然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不少水生生物种群濒临灭绝的边缘,有的甚至消失。实施天然水域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资源数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渔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以及各渔业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欣慰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鱼类人工放流增殖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郝理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0):30-31
本刊讯: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连续第五年统一组织大规模放流活动,自1989年以来,已累计向黑龙江水域放流各种规格的鲟鳇鱼幼鱼845万尾,对养护、增殖黑龙江鱼类资源,提高全社会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昆承湖属于开放型湖泊,2000—2001年采取设立野生经济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区、人工放流增殖、控制常规鱼类的放养数量、分割网围养殖、加大防逃力度等综合开发措施,提高了湖泊渔业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1年总利润225万元,比试验前增加了3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