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坚持彻底清塘和夏花鱼种的消毒鱼种塘在冬季必须加以修整,并严格进行药物清塘消毒,常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用漂白粉带水清塘,每亩用漂白粉10~12.5公斤。夏花鱼种下塘前,必须经过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可采用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鱼追求高产的需要,鱼病防治工作在养殖过程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本人根据所学,结合实践,在鱼病防治工作中取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要点加以整理,供养殖户考。1把好消毒关1.1清塘每年冬天最好清除池塘过厚的淤泥,在放鱼种前10—15天进行药物清塘。干法清塘药物及用量一般为:每667m2用生石灰60—80kg,漂白粉4—5kg;带水清塘(水深1m)的用量分别为:生石灰125—150kg、漂白粉12—15kg(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施用)。1.2鱼种消毒鱼种下塘前,要把好体检关,防止鱼种带病下塘,应根据鱼种的健康状况进行严格消…  相似文献   

3.
<正> 夏花培育是指把鱼苗养成2.6~3.3cm的鱼种,时间在5~6月。提高夏花鱼种出塘率可采取“彻底清塘、培育肥水、密度适中、下塘操作、科学管理、锻炼出塘”的二十四字法。1 彻底清塘 在鱼苗下塘前10d,先将池水排至6.7~10cm,然后选择晴天用生石灰11.4kg/100m~2  相似文献   

4.
一、塘口条件池塘的面积以5~8亩为宜,一般不超过10亩;池深1.5~2米,池塘平整、淤泥少;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周边3公里范围内无污染企业;近三年内未种植过河藕,水源上游无藕塘;塘口通电,配有增氧机、投饵机等机械设备。二、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半个月,对鱼池进行清塘消毒,清塘药物以生石灰最好,茶粕、漂白粉也可以。干法清塘(平均水深4~6厘米),生石灰用量每亩75千克;带水清塘(平均水深1米),生石灰每亩用量150千克。清塘后鱼池进水时,要防止野杂鱼入池。三、鱼种放养目前,鱼成鱼收购规格为150克以上、1.5千克以下…  相似文献   

5.
张效新 《齐鲁渔业》2002,19(1):33-33
一、清塘消毒 1.时间选择 亲鱼培育池一般每年清塘1次。并且要求在繁殖生产结束1个月内完成。有些养鱼户将亲鱼池塘清池时间选择在春季.由于时间紧.石灰药性尚未完全消失就注水放鱼。造成鱼体机械损伤、中毒死亡及水质清瘦等不良后果。苗种池应在苗种下塘前15~2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精养成鱼池则要求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立即进行。 2.生石灰用量 理论上讲,干池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带水清塘每亩用150~200kg。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池水理化性质、池底淤泥与水草状况、养殖鱼类、放养时间等诸多因素。一…  相似文献   

6.
<正> 1 清塘消毒 用生石灰等药物清塘,以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7d施基肥,用发酵后的鸡粪3000~4500kg/hm~2。一般施肥后5~7d,轮虫到达高峰期。2 掌握好下塘时间 鱼苗下塘时的适口饵料—轮虫,对鱼苗的成活率有很大影响。因此,轮虫繁殖  相似文献   

7.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3,28(11):30-30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生长旺季,秋季鱼种管理应抓好清塘、分养、稀放、投饵、巡池5项工作。 清塘 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进行培育。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再对原塘每667米~2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回。  相似文献   

8.
一、清塘消毒。冬天成鱼干池起捕后,最好亩用75公斤生石灰或清塘净2.5公斤全池泼洒进行池塘消毒,鱼种下塘前还应先用3%的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防止带病入池,草鱼种放养前则必须进行疫苗注射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二、选好鱼种。投放的鱼种要壮、大、无病伤,一般青、草、鲢、镛鱼体长要在17厘米左右,鳊、鲤鱼12厘米左右,鲫鱼7厘米为好。 三、合理投放。投放的鱼种及密度应依塘水肥力而定,肥水鱼塘可投放  相似文献   

9.
鱼苗的饲养是把鱼苗养成3cm左右的夏花鱼种。它的饲养比饲养鱼种要精细得多,技术也难以掌握。下面介绍其饲养措施。一、清塘彻底,分期注水。清塘除害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主要环节。用来清塘的药物有很多,如生石灰、茶粕、漂白粉、鱼藤酮,巴豆等。在这些药物中,以生石灰效果最佳。生石灰清塘既能在短时间内使水的PH值速速提高到11以上,杀死野杂鱼类和敌害生物及病原体,又能增加动、植物的钙营养元素和澄清水质。生石灰清塘可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常用干塘清塘法。干塘清塘是先将池水排至5—10cm,每亩约用生石灰60—75公斤,晴天,把热的石灰桨均匀地满池泼洒。清塘后2—3天即可注入新水  相似文献   

1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它一般流行于每年的4~10月份,5~8月流行最甚,病情往往来势凶猛,此病危害鱼类的品种、易受害鱼类规格范围大,流行的区域广,季节长,严重威胁着渔业生产。一、预防方法①鱼种放养前做好清塘清淤工作,每亩水深0.1米用统统杀400克或生石灰75千克彻底清塘消毒。②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进行鱼体消毒。③定期  相似文献   

11.
蛋白分离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5个关键水质理化因子,研究蛋白分离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蛋白分离器后,水体的pH值维持在8.0~8.3,养殖水体中氨氮最高达到0.917mg/L,亚硝酸盐最高达到0.324mg/L,DO含量在3.775~6.300mg/L,COD含量峰值为14.27mg/L。  相似文献   

12.
家鱼池塘底泥耗氧率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底泥耗氧测定法,研究了10口家鱼鱼池底泥耗氧率与底部水体理化因子(溶氧、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底泥有机质含量及深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池塘平均底泥耗氧率(SOD)为0.91 g/(m2.d),变动范围为0.76~1.09 g/(m2.d)。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池塘底部水体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溶氧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779),其次是温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57和-0.421;底泥耗氧率与底泥深度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底泥耗氧率与溶氧和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其它因素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影响底泥耗氧率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溶氧,其次是温度。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影响SOD的理化因子,以溶氧、温度和底泥深度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SOD进行预测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测试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和0.879,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6%和10.4%,预测值与真实值偏差较小,拟合度较高,可有效预测池塘底泥耗氧率。  相似文献   

13.
高位虾塘细菌数量变化特点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祥 《福建水产》2014,(3):219-226
本试验选取两口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塘,通过连续地周期性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虾池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口试验虾池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在9.07×10^3~2.13×10^5 cfu/mL之间,平均为6.45×10^4 cfu/mL,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趋势;两口试验虾池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变化范围为2.12×10^2~2.91×10^3 cfu/mL,养殖生产前期较低,中期高,后期随着换水量的加大而有所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虾池水体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与透明度、 DO、 pH 呈负相关,与COD、 TSS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弧菌数量与TS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14.
精养虾池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特点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至7月,对海南省儋州市排浦对虾养殖场3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养池塘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a)、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弧菌、活性磷(PO34--P)等16项环境因子进行全程定期测定,分析养殖过程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和透明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悬浮物(TSS)、化学耗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和弧菌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ρ(Chl-a)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养殖前期低,中后期逐渐升高;Chl-a与硝酸盐氮(NO3--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PO34--P呈负相关。桡足类密度与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异养细菌、弧菌、轮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Chl-a、COD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异养细菌与CO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TSS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弧菌与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O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DO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模拟了不同条件下(水体盐度、温度、pH值、富氧缺氧等)长江径流淡水和东海外海水的混合过程,初步了解了上述主要环境因子对长江口硅酸盐(SiO3-Si)混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1)长江淡水(包括已滤和未滤)与外海水在混合过程中,SiO3-Si浓度在大约40 h后可基本达到平衡。2)混合水体中SiO3-Si浓度与其盐度表现出良好的负相关关系,长江口SiO3-Si浓度主要受物理混合稀释影响,已滤长江淡水与未滤长江淡水同外海水混合,二者混合水体中SiO3-Si浓度随盐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实验条件下,水体泥沙等颗粒物的存在对SiO3-Si在稀释过程中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3)随着混合水体温度升高,其SiO3-Si浓度略有升高,表明长江冲淡水对外海海域SiO3-Si的补充存在季节性差异。4)pH为4-8时,混合水体中SiO3-Si浓度相差不大,pH=10时,SiO3-Si浓度发生改变,可能是悬浮颗粒物对SiO3-Si的解吸增加、pH影响了SiO3-Si的存在形式。5)在富氧和缺氧状态下长江淡水同外海水混合,混合水体中SiO3-Si浓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7月和9月对小江流域上游至下游消落区的5个断面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度、pH、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47g/cm3、45%、7.33、16.42g/kg、0.79g/kg和0.59g/kg,变化范围分别为1.15~1.68g/cm3、37.0%~61.0%、4.04~8.72、6.64~35.69g/kg、0.40~1.42g/kg和0.36~0.94g/kg。高程150m处的土壤容重均值在7月下降、9月增加,160m处的土壤容重均值在7月增加较多,9月变化不大;不同高程处的孔隙度均值变化与土壤容重变化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高程160m处土壤有机质在7月有所下降,9月变化不大;各高程土壤全氮和全磷总体呈7月升高、9月下降趋势。并对消落区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等生长性能指标,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为依据,比较"太湖1号"F1及F2代与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饲料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太湖1号"F1<日本沼虾<"太湖1号"F2,其中F1和F2差异显著(P<0.05)。平均规格及上市成虾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太湖1号"F1>"太湖1号"F2>日本沼虾,其中F1代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太湖1号"的肥满度与日本沼虾差异不明显。9—10月吃食旺盛季节,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体质量与体长均高于日本沼虾,其中,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体质量与体长的瞬时增长率优势不明显。9—10月份"太湖1号"F1养殖池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显著低于F2和日本沼虾池,而溶解氧与pH值的差异不大。养殖效益分析表明,尽管杂交青虾的增产优势不明显,但因其规格大,销售价格高,其产值与净利润仍高于日本沼虾,且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的养殖性能显著优于日本沼虾,但F2代的生长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态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 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药价等效益。结果表明,单种或者混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均对池塘养殖鲤及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及用药价格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提高鱼类增重率最显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提高了423.57%和90%;而两省养殖池塘的药价也分别降低了29%和56.25%。微生态制剂I及混合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辽宁及黑龙江分别降低0.35及0.05。结果可见,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辽宁草鱼及黑龙江池塘养鲤效益有较好影响,对减少用药、发展绿色养殖业具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 1.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ponds leads to the filling up of these small ecosystems, and human intervention may sometimes be necessary to ensure their continued nature conservation interest.
  • 2. In the arid karstic region of the ‘Causses du Quercy’ (France), there are numerous ponds bored into parts of the calcareous rock where water cannot percolate. Without human management they are destined to disappear, although they constitute the only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resource on this limestone plateau.
  • 3.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occurring as ponds go through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ponds at various stages of succession allowed an analysis to be made of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a number of abiotic variables.
  • 4.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abiotic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water level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as ponds progressed through successional stages.
  • 5.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ponds varied in terms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richness and rarity, temperature,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Each pond supported a distinctive fau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iotic diversity is, in part, driven by local‐sca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heterogeneity. Management plans should be drawn at a scale that maintains the heterogeneity of such pond network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研究莆田花蛤生态养殖池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藻类池及花蛤养殖池中所采集的样品,浮游动物有34种,其中原生动物25种,占74%,桡足类5种,占15%,端足类1种,占2.9%,其它浮游动物3种,占8.8%,原生动物占比例最多。卡拉拟铃虫,丁丁急游虫、浮游幼虫和强额拟哲水蚤是主要优势种。不同月份浮游植物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浮游动物的数量,浮游动物的数量受海水温度、溶氧影响不大,不同月份浮游动物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