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西兰有些地方已开始养殖扇贝,小规模的试验表明,从约10毫米左右扇贝苗的采集养到100毫米最大规格为止,在新西兰水域只需2年。而在日本和苏格兰却需3年,且养殖的品种也较小。他们将采集到的扇贝苗  相似文献   

2.
在沿海地区,每年的6—8月是扇贝养殖的最佳分苗时期,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大都采用扇贝自然海区采苗法,即将扇贝采苗袋投于海中,让扇贝幼虫附着袋内来收取苗种。在此同时,其它一些生物的幼虫也随着进入袋内,尤其是魁蚶苗,数量更为丰富。但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以来,山东省长岛县把大力发展海珍品育苗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富裕步伐的重要措施耒抓,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两年来,全县新建、扩建海珍品育苗场26处,增加育苗水面3万平方米。1993年,全县共生产鲍鱼苗300077尾,虾夷扇苗300万尾,海湾扇贝苗300万尾,海湾扇贝苗5亿尾,自然海区采获贝栉孔扇贝苗400亿尾,赤贝苗50万尾。育苗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程静 《渔业现代化》1998,25(1):28-29,24
扇贝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中自然生长的扇贝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人工养殖扇贝就应运而生。人工养殖扇贝首先要解决苗种问题。培育扇贝苗通常需要使用一种由棕绳做成的苗帘、而新的苗帘中含有许多对扇贝苗有害的杂质,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宁酸(有机化合物)。为了去掉单宁酸,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捶打浸泡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煮沸与浸泡通常是采用常规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而捶打过程则是一个关键环节。以往都是用人工捶打苗帝。这样、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捶打得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县的扇贝养殖得到较迅速的发展,在采集自然苗种和养殖技术方面都摸索了一些经验。1984年,全县22个采苗区投放247万个采苗袋,共获扇贝苗25.69亿粒。其中能供生产用的达10亿粒以上。下面就扇贝采苗和养成技术作简要介绍。 1.选择适宜的采苗区。要求采苗区亲贝资源丰富,水质好,无大量淡水注入,有洄流湾。 2.选好采苗器材。要选择既适于稚贝附着,价格又相宜的材料。采苗袋用网目1.2~1.5毫米聚丙  相似文献   

6.
十月渔事     
海水养殖:罗非鱼、中国对虾收获(浙江以北,10月上旬~11月上旬)北方亲虾越冬管理开始(10月~翌年4月),罗非鱼苗当年苗进入越冬期,广东、广西的刀额、近缘新对虾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10~12月)育苗开始,广东翡翠贻贝采苗(10~12月),南方采捕泥蚶自然苗(10月~翌年1月),栉孔扇贝苗入笼养成,海带苗出库海上暂养(10月~11月),裙带菜苗出库。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海洋中贝类幼虫资源,优化虾夷扇贝、紫贻贝采苗技术,在旅顺黄海沿岸虾夷扇贝采苗海区投放贝类采苗器,位置距离水面分别为2、3、4、5、6、7、8、9和10 m,共设9组;贝类采苗器投放40 d,观察2~10 m水层虾夷扇贝及紫贻贝附苗数量,研究贝类采苗器投放水层对虾夷扇贝和紫贻贝附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设定水深范围内,虾夷扇贝附着数量随着水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多,6 m以下水层虾夷扇贝附着数量多,差异不显著;贻贝附着数量随着水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在5 m以上水层附着数量多,差异不显著,5 m以下水层附着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采集贻贝苗种利用5 m以上水层效果好,尤其是2~3 m水层,如果采集虾夷扇贝苗种可以利用6 m以下水层。  相似文献   

8.
杨彩霞  李赟  王崇明  曲朋  黄倢 《水产学报》2013,37(10):1579-1584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是一种能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DNA病毒,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苗种来源的栉孔扇贝样本携带AVNV的情况,以寻找合理的养殖模式和苗种,降低疾病的发生。以扇贝单一养殖的青岛流清河海区和贝藻间养的荣成桑沟湾海区为采样点,每月(2010年3月—2011年4月)定期采集2个海区野生苗养殖和人工苗养殖的栉孔扇贝样品各10只,共得到扇贝样本480只。取扇贝外套膜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检测扇贝感染AVNV的情况,并对2个海区2类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个海区的2类栉孔扇贝体内均检测到AVNV,流清河海区野生苗和人工苗养殖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分别为21.1%和18.9%,桑沟湾海区2类扇贝AVNV感染率分别为11.1%和5.6%;2个海区AVNV感染扇贝均集中在7、8月份,其中,流清河海区最高可达80%,桑沟湾海区最高仅40%。研究表明,贝藻间养和选用人工苗能有效减少AVNV对养殖扇贝的感染,是控制养殖扇贝发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渔机简讯     
电动扇贝分苗机问世可代替手工拣苗的电动扇贝分苗机,最近在山东长岛县渔业机械厂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该机有两层筛网。网眼光滑,选苗均匀,而且不损伤扇贝苗。每台一次可筛选三个等级扇贝苗,同时可供50—100人作业,每小时可分苗800—1200公斤,效率比人工提高近百倍。(高瑞聚冷文据《水产报》)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避开河北地区褐潮暴发与海湾扇贝养殖时间的重叠,为海湾扇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海湾扇贝进行晚苗培育(4月初种贝入室,以下称晚苗)及池塘底播和筏式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池塘底播海湾扇贝晚苗培育的稚贝(壳长5.0–6.1 mm),经过139 d 的养殖,收获时平均壳长达59.7 mm,扇贝柱5.2 g。2012年筏式养殖海湾扇贝晚苗,收获时平均湿质量、鲜贝柱重和出贝柱率分别为28.7 g、3.8 g 和13.8%。2013年,晚苗收获时平均壳高、湿质量、鲜贝柱重和出贝柱率分别为50.3 mm、24.4 g、3.1 g 和12.7%。按1000 m3育苗水体计算,海湾扇贝晚苗培育可以节省燃煤45.5 t,节约成本6.75万元,养殖晚苗可以降低养殖成本11.6%。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晚苗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规避褐潮暴发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和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1991年7月至11月对虾池内混养海湾扇贝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虾池内海湾扇贝的生长与虾池水温、扇贝苗投放位置有关,在一定条件下,与扇贝苗放养面积占虾池总面积的比例无关。在水温25~29℃范围内,海湾扇贝的日增长速度最快,日均增长0.61mm;7月至8月中旬是扇贝的快速生长期;9月至11月是扇贝的增重期。  相似文献   

12.
对虾池内混养海湾扇贝及牡蛎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最近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实验成功并通过市级验收。该市在4亩水面投放虾苗20万尾,笼养扇贝苗2万粒、底播扇贝苗1.2万粒,还适  相似文献   

13.
于2007年在青岛流清河扇贝养殖区对当年升温培育的栉孔扇贝稚贝进行了海区养成。通过提早分苗比较了分苗组和不分苗组的扇贝生长情况,同时比对了春季升温苗种与自然采苗苗种的生长情况,并拟合出栉孔扇贝湿重与壳长、壳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早分苗的栉孔扇贝壳长(19.97mm)大于未分苗组(15.69mm,P〈0.05)。春季升温苗种与自然采苗苗种相比在生长上具有优势(P〈0.05),至当年的12月20日,它们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89mm和13.59mm,次年的9月12日,平均壳长分别为51.45mm和45.45mm。春季升温苗种在夏季高温季节的成活率高于自然采苗的苗种(P〈0.05),分别为84.25%和37.14%。  相似文献   

14.
1、进行林孔扇贝的换季养殖改变传统的春放冬收的养殖模式,购买当年培育的较大规格苗种或越冬渡夏的“老头苗”,把分苗时间提前至当年11月份,每层放苗40-50粒,第二年6、7月份收获,扇贝规格可达5-6cm,一般笼产6-8kg。2、进行海湾扇贝养殖搞好海湾扇贝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购苗。有技术的养殖单位可自己保苗,无技术的养殖单位一定要购买进入30目以上网袋且入海暂养的较大规格海湾扇贝苗。二是要注意分苗时间,避开牡好附着期,一般在8月25日以后分苗,可有效地避开牡螃附着期。三是适时进行水层调节。9月份还处于台风多发季节,…  相似文献   

15.
山东长岛县海珍品试验场于1974年栉孔扇贝的春季自然采苗取得成功。几年来采得可供养殖的5~20毫米栉孔扇贝苗258万多个,提供了养殖苗种。但舂季也正好是其他附着生物的主要附着期,因而经常遭致稚贝附着困难或附着不牢,影响生长,而且敌害生物严重,  相似文献   

16.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2,(3):140-144
<正> 扇贝营养丰富,向来被认为是国际性的高级水产品。近年来,日本国立癌中心化学疗法部实验化学疗法研究室,利用扇贝中提取的物质,给小鼠治癌,成功率达到了100%。这一试验,为将来研制抗癌剂提供了新的途径。1964年世界各国扇贝带壳鲜重的总产量为15.54万吨,其中产量最高的是美国7.04万吨,其次是加拿大6.06万吨,而日本只有0.69万吨。到了1974年日本扇贝产量超过美国和加拿大,年产近9万吨,跃居世界首位。迅速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在生产区大量采集地播扇贝苗(1965~1970年),接着在七十  相似文献   

17.
黄海北部大连沿岸虾夷扇贝天然苗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旬,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此区域均可发现大量的虾夷扇贝浮游面盘幼虫,不同区域浮游幼虫密度变化很大。5月底至6月初是面盘幼虫集中的附着变态时期,在海区投放附着袋可进行虾夷扇贝天然苗的采集。从各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拖网调查和采苗结果看,在虾夷扇贝主要养殖区獐子岛、大长山岛海域和广鹿岛海域,浮游幼虫在浮游的初始阶段能够形成较高的密度,但在附着阶段密度极低,不能采集到大量苗种,但在远离虾夷扇贝养殖区的大李家湾和凌水湾,浮游幼虫的出现比养殖区晚,在幼虫附着期能达到较高密度。能够采集到大量天然苗种。2005年在凌水湾的采苗数量达526±131个/袋(壳长0.6~1 mm),2006年在大李家湾的采苗数量达673±200个/袋(壳长0.6~1mm)。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5月 3 1日 ,受辽宁省科技厅委托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主持并邀请有关专家 ,对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完成的“虾夷扇贝引种及规模化增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研究的技术创新点在于为我国成功地引进了虾夷扇贝 ,并使之成为优良的增养殖种类 ;虾夷扇贝原产地苗种全部来源于自然苗 ,该项目探索研究成功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及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 ;研究制定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苗种中间培育、人工养殖与增殖等技术规程 ,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规模化增养殖技术研究与推…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海区采集的虾夷扇贝苗种比人工苗种晚2个月,为了实现当年采苗,当年培育成3 cm以上增养殖用苗种,2006—2008年,就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育成密度为90~110个/层,密度对中间育成率影响不显著。密度为70~90个/层,平均壳高达到3.2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83.33%;密度为120~130个/层,平均壳高3.0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61%;密度为160~170个/层,平均壳高2.77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仅为22%,密度对苗种生长影响显著。分苗时间早晚对苗种生长有一定影响,分苗时间早,天然苗可充分利用7-8月快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提高3 cm以上个体的育成率。中间育成期间的水温对育成率有一定影响,23℃以上水温持续时间较长时,育成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关志苗 《水产科学》1994,13(5):37-38
出口冻扇贝柱生产工艺关志苗(辽宁省大连海洋水产研究所116023)关键词:出口,扇贝柱,生产工艺扇贝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养殖新品种,随着全人工育苗的成功,现已成为近海养殖的一个新品种。现有产品大部分加工成冻贝柱出口,少量加工成原汁扇贝柱软罐头、调味扇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