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与人工养殖牙鲆亲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脂肪酸对牙鲆繁育性能的影响,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 对野生和养殖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1) 牙鲆肌肉、肝脏和卵中脂肪含量大小关系为肝脏>卵>肌肉。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脂肪含量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2) 牙鲆亲鱼3种组织中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野生亲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肝脏和卵中SF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MUF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 (3) 野生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 尤其是肝脏和卵中C20:5n-3(EPA)、C22:6n-3(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但肌肉和卵中的C20:4n-6(ARA)含量明显高于养殖亲鱼(P<0.05); (4) 野生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n-3/n-6 PUFA及EPA/ARA显著低于养殖亲鱼(P<0.05), 肝脏中DHA/EPA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 但野生亲鱼肌肉和卵中的DHA/EPA与养殖亲鱼无显著差异。比较结果说明, DHA、EPA和ARA等PUFA是与牙鲆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脂肪酸。在牙鲆亲鱼养殖过程中, 除了提供牙鲆亲鱼足够的脂肪酸营养外, 也应注意各种脂肪酸, 尤其是PUFA中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从而保证亲鱼的繁殖性能及卵和仔鱼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的亚麻籽油(LO)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33%)试验饲料,在淡水循环养殖系统中,分别饲喂初均重为(9.15±0.03)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8周,研究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对罗非鱼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4.5%LO组鱼体肝胰脏脂肪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而各组间比肝重(HSI)无显著差异。随饲料中LO水平的增加,鱼体肝胰脏EPA、DHA、n-3 PUFA、n-3 HUFA含量及n-3/n-6比例显著升高,而3.0%LO水平后无显著变化。鱼体肝胰脏亚油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含量以对照组最高,4.5%LO组最低。各试验组鱼体肝胰脏中油酸、花生四烯酸(ARA)、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无显著差异。随LO添加水平的增加,鱼体血液中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也显著升高。而4.5%LO组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4.5%LO组鱼体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1.5%和3.0%LO组最高。3.0%LO组鱼体肝胰脏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而肝胰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以4.5%LO组最低。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3.0%的亚麻籽油有利于罗非鱼肝胰脏和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雌性成体点篮子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和比较了性腺发育至Ⅲ期的雌性成体点篮子鱼肌肉、肝脏和卵巢组织中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总脂含量分别为(2.79±0.15)%、(12.78±1.30)%和(2.85±0.17)%。肌肉与卵巢间总脂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总脂含量约为肌肉和卵巢总脂含量的6倍,呈显著性差异(P<0.05);(2)肝脏中SFA总量明显高于肌肉和卵巢,3种组织中SFA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8∶1ω9 c1(顺式)在3种组织中含量最高,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含量分别为21.86%、23.66%和23.96%,肝脏与卵巢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肌肉间差异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PUFA和6PUFA在卵巢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肌肉,肝脏中含量最低,且三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李丽  唐文乔  张亚 《水产学报》2019,43(4):790-800
为阐明长江刀鲚体内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的转化规律,本研究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采自长江下游不同发育时期(Ⅲ~Ⅴ期)的雌性刀鲚洄游群体的脂肪酸进行测定,对各类脂肪酸在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雌性刀鲚从Ⅲ期发育至Ⅴ期,卵巢总脂肪酸含量上升了148.89 mg/g,而肌肉和肝胰腺总脂肪酸含量则分别下降了109.57和160.58 mg/g。不同发育时期,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含有3大类2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9种。所有脂肪酸中,以油酸(C18:1n9c)的含量最高,占各组织脂肪酸总量的18%以上。分析发现,在Ⅲ期至Ⅴ期发育过程中,雌性刀鲚肌肉中的C18:1n9c下降了86.36%,卵巢中则增加了2.62倍;必需脂肪酸C18:2n6和C18:3n3在肌肉中分别下降了74.00%和82.26%,但在卵巢中分别增加了225.87%和183.96%;肌肉中DHA (C22:6n3,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减少了2.6倍,而卵巢中却增加了近3倍,表明这些脂肪酸与繁殖活动的关系很密切。研究还发现,Ⅳ期和Ⅴ期卵巢中ARA (C20:4n6,花生四烯酸)/EPA (C20:5n3,二十碳五烯酸)的比值均小于0.46,可能预示着长江刀鲚有较好的卵子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海州湾近岸长蛸肌肉、肝胰脏和生殖腺3种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织中粗蛋白含量为13.1%~14.7%,其中肌肉>肝胰脏>生殖腺,肌肉干基粗蛋白含量比生殖腺中高6.69%(P<0.05);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9%~1.2%),生殖腺>肝胰脏>肌肉;3种组织均含18种氨基酸,肌肉、肝胰脏和生殖腺中EAA/TAA值分别为41.06%、40.34%和46.23%,EAA/NEAA值分别为69.67%、67.62%和89.84%,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1973)参考模式标准;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1.9%,其中,C22:6(DHA)、C20:5(EPA)和C20:4(AA)占PUFA总量的80.5%;肌肉中Fe和Zn两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分别为6.07和5.95 mg/kg.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分析了稻田养殖建鲤的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了解建鲤在贵州省稻田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试验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测定了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的营养。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58%±0.31%,粗灰分含量2.20%±0.03%,粗脂肪含量为2.39%±0.06%,粗蛋白含量为21.02%±0.21%。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83.47%±1.17%,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34.29%±0.11%,非必需氨基酸占49.18%±0.23%,鲜味氨基酸占31.29%±0.64%,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9.12%,均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6.40%。稻田养殖建鲤肌肉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0.65%、37.51%、31.87%;∑SFA:∑MUFA∶∑PUFA比例为1∶1.22∶1.04,ΣPUFA n-6∶ΣPUFA n-3为1.38。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常见稻田养殖品种,稻田养殖的建鲤营养成分均衡,以期为稻田养殖建鲤以及居民日常膳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8293 mg/kg,主要是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6/n-3为1.20~2.46。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六月黄"肝胰腺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成蟹(P0.01),两种蟹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除"六月黄"雄蟹肝胰腺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雌蟹及雌、雄成蟹外(P0.05),其他16种氨基酸在"六月黄"与成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六月黄"和成蟹的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的4种脂肪酸均为C18:1n9c、C18:2n6c、C16:0和C16:1,其总和分别占"六月黄"和成蟹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的72.13%和69.02%(雌、雄蟹平均值)。"六月黄"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蟹(P0.05),但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显著高于成蟹(P0.05)。"六月黄"肝胰腺中Σn-6 PUFA的含量也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Σn-3 PUFA含量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六月黄"的Σn-6/Σn-3 PUFA比率(1.42~1.44)低于成蟹(0.85~0.92)。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六月黄"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好于成蟹,"六月黄"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浙江南部近海常见海洋生物脂肪酸的特点, 采集 31 种海洋生物, 包括海鱼类 20 种, 甲壳类 9 种, 头足类 2 种, 每种 3 份样品, 共 93 个样本, 采用 Folch 法提取脂肪酸, 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构成及含量。 分析不同海洋生物间总脂(T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n-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 DHA)和二十碳五烯酸(C20:5n3, EPA)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 海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总脂含量范围分别为 18.74~153.90, 24.65~62.81, 37.23~92.18 mg/g; DHA+EPA 含量范围分别为 4.32~38.31, 7.22~22.86, 12.48~49.61 mg/g。浙江南部近海 31 种海洋生物的 n-3 PUFA、EPA 和 DHA 含量均与总脂含量呈正相关(P<0.01), 主要脂肪酸构成具有种属差异, PUFA 和 n-3 PUFA 百分含量与物种食性有关, 摄食浮游植物、底栖藻类的物种高于摄食鱼类等游泳动物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周成  杨旭  杨报国  王少琴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02-1213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为研究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变化以及不同海域营养生态位差异, 根据 2019 年东太平洋和 2021 年中西太平洋海域金枪鱼渔船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样本, 对其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鳍金枪鱼肌肉检测出 34 种脂肪酸, 包括 16 种饱和脂肪酸(SFA), 8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10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中 SFA 含量与 PUFA 含量呈负相关, MUFA 含量与 PUFA 含量呈正相关。SFA 含量与叉长呈显著负相关, MUFA、PUFA 含量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中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 两海域之间脂肪酸组成平均不相似性为 18.85%, 主要差异来自 n-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FA、PUFA、C22∶6n3 (DHA)、Cl6∶0、Cl8∶1n9、MUFA、C22∶6n3/C20∶5n3 (DHA/EPA)、 C18∶0、n-6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主成分分析显示, 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级越高, 肉食性越高, 以甲藻和硅藻为食源的生物对黄鳍金枪鱼的能量来源贡献越大。相反, 营养级越低的黄鳍金枪鱼主要摄食以细菌、陆地植物和植食性桡足类为食源的生物。主成分回归表明, 黄鳍金枪鱼随叉长增大, 其营养级增加, 肉食性提高, 食性逐渐由以甲壳类和头足类向虾和硬骨鱼等富含多种特征脂肪酸的生物转变。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较中西太平洋肉食性更强, 营养级更高, 甲壳类对其能量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