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白斑狗鱼雌性化诱导和雌雄同体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开发白斑狗鱼雌性化诱导方法,实验将750尾白斑狗鱼仔鱼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为实验组,分别从不同的发育时间(孵出后第10、20、30和40天)开始投喂用20 mg/L雌二醇浸泡过的水蚯蚓,另外1组为空白对照组,投喂正常水蚯蚓。各实验组喂饲17β-雌二醇30 d,然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鱼进行正常饲养。至206 d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鱼进行成活情况统计,然后分别进行解剖,取出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投喂用20 mg/L雌二醇浸泡过的水蚯蚓对白斑狗鱼仔鱼具有非常明显的致死效应,成活率由对照组的43.5%下降到14.3%±8.3%;30 d喂药组和40 d喂药组获得较高的雌雄比例,特别是30 d喂药组最高,达到了15∶7,由此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的关键时间点可能在孵出后的30~40 d;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出现很高比例的雌雄同体现象,即在同一性腺中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初级卵母细胞(第Ⅱ时相)和精母细胞,而且这些卵母细胞有明显的退化现象,推测其性别分化过程中存在雌性先熟的幼体雌雄同体现象。本研究将为采用激素诱导手段生产白斑狗鱼全雌化苗种以及探讨白斑狗鱼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发育及幼鱼性腺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卵随机分成7组,分别置于0、0.1、0.3、0.5、1.0、2.5、5.0 mg/L SDBS溶液中充氧孵化,统计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选取均重为3 g左右健康的大鳞副泥鳅210尾,随机分成7组,分别置于0、0.1、0.3、0.5、1.0、2.5、5.0 mg/L SDBS溶液中饲养60 d,统计大鳞副泥鳅的死亡情况,取性腺制作组织切片,观察SDBS对大鳞副泥鳅幼鱼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SDBS浓度≤1.0 mg/L时,对大鳞副泥鳅受精卵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鳅苗畸形率无显著影响,SDBS浓度≥2.5 mg/L时,培育周期与孵化周期显著延长,孵化率显著下降,鳅苗畸形率显著上升。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随SDBS浓度的升高明显上升,SDBS浓度≥0.1 mg/L时显著抑制精巢发育。  相似文献   

3.
姚汶励  姜鹏  白俊杰 《水产学报》2019,43(4):801-809
利用养殖草鱼雌性个体所表现出的生长优势,探讨通过性逆转培育全雌草鱼品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验采用拌料投喂诱导方式,在饲料中设置0、50、100和200 mg/kg 4个浓度梯度的17α-甲基睾酮(MT),连续投喂150 d,观测不同处理水平草鱼性腺结构和血液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草鱼性逆转过程中的特征变化。性腺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从投喂30 d开始,各处理组卵巢中开始出现精原细胞。30~150 d,50 mg/kg MT处理组草鱼卵母细胞的生成及成熟受到抑制,发育迟缓;100 mg/kg MT处理组的生殖细胞受抑制程度要高于50 mg/kg MT处理组,实验结束时性腺已被大量精原细胞占据,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200 mg/kg MT处理组精卵兼性状态较50 mg/kg MT处理组明显,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少于100 mg/kg MT处理组,对照组卵巢未出现精原细胞。血清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投喂不同剂量的MT,E_2浓度均显著升高,于45 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平稳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雄性草鱼,随着早期精巢的发育,其E_2水平也逐渐升高。随着MT投喂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T浓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5 d时各处理组降幅最大,且与MT浓度呈正相关,11-KT则有不同程度升高。研究表明,100 mg/kg MT为其性逆转较适宜的浓度,MT可使早期雌性草鱼血清E_2升高,发挥雄激素效应,从而促进卵巢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白斑狗鱼(Esox lucius)同一家系人工授精孵化的仔鱼为研究对象,用经浓度为20 mg/L 17α-甲基睾丸酮(17α-MT)浸泡的饵料分别在仔鱼生长的不同时期(出膜10、20、30、40 d)投喂,持续投喂30 d,待仔鱼培育至7月龄将其解剖取出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投喂17α-MT对其有显著致死效应;在10d喂药组出现较高的雄性率(40.8%),其它3个试验组雄性率相对较低,而对照组雄性率仅为26.3%,由此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转雄的时间节点在出膜10~20 d。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白斑狗鱼性腺分化在稚鱼阶段存在精巢组织与卵巢组织共存现象,根据其性腺的组织学特征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方式可能是未分化型雌雄异体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7β-雌二醇(E2)影响鲻(Mugil cephalus)早期精巢的精子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饲喂含15 mg/kg和50 mg/kg 17β-雌二醇的饲料60 d,以不添加17β-雌二醇的饲喂组为对照.结果表明,幼鲻投喂含E2饲料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精巢均属早期精巢,胞囊中原始的精原细胞占优势,Sertoli细胞紧贴精原细胞.投喂含E2饲料后1个月,低剂虽组(15 mg/kg)的4尾幼鲻均出现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多于高剂量组(50 mg/kg),对照组精巢未见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E2能够诱发精原细胞的分裂.实验结束后投喂E2组精巢发育处在小生长期,可见精巢中有初级精母细胞存在于精小叶中,而埘照组刚刚出现精原细胞的发育分化.用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早期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和sertoli细胞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这为E2诱发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科学投喂策略,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模拟实验,通过72 h的观察,探讨了不同体质量和不同性别大鳞副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属于典型的夜间摄食类型,一天中有2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集中在04:00—05:00和20:00—21:00。大鳞副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小规格雌、雄群体均具有最大的日摄食量,且雌性群体的日摄食量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显著降低。15℃条件下,大鳞副泥鳅群体的日摄食量占群体总体质量的2.2%~4.8%,个体的日摄食量约占个体体质量的3.0%。建议大鳞副泥鳅的投饲频率为一天2次,以体质量的3%~5%进行饲料投喂,最佳投饵驯化时间集中在6:00—7: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新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鱼种,以苯甲酸雌二醇作为外源性雌激素,通过设置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诱导时长,研究了口服和浸浴两种方法对新吉富罗非鱼雌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服不同药物浓度饲料的雌性化诱导中,雌性化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150 mg/kg饲料处理组投喂90 d的雌性率最高为94.45%,比对照组(46.11%)高49.34%,50 mg/kg饲料处理组投喂30 d的雌性率最低为65.00%;不同药物浓度浸浴30 d的雌性化诱导中,雌性率随着浸浴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150μg/L的雌性率最高,为77.78%。表明口服和浸浴两种雌性化方法诱导新吉富罗非鱼性逆转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综合考虑实效性和方便性,建议采用口服的方法更容易诱导和获得雌性化鱼。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泥鳅与大鳞副泥鳅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长江流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进行了系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2n)与多倍体泥鳅(3n,4n,5n)在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其中二倍体泥鳅数目占有绝对优势,少量多倍体泥鳅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及若干湖泊。此外,显著性分析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雌性个体都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物种间个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二倍体泥鳅的体长与体质量明显小于三倍体泥鳅及四倍体泥鳅,而三倍体泥鳅与四倍体泥鳅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群体中,泥鳅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大鳞副泥鳅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呈负相关,大鳞副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多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物种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实验法在p H值为8.2±0.1、水温(25±2)℃,溶解氧大于5 mg/L条件下,以5日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仔鱼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为材料,研究了敌百虫和溴氰菊酯2种常用药物对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对5日龄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00 0 mg/L、0.048 9 mg/L;溴氰菊酯对大鳞副泥鳅仔鱼和多刺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60 0μg/L、0.004 2μg/L。结果表明,敌百虫急性毒性要显著性强于溴氰菊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 以出膜后 15 d 体长(15.1±0.09) mm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 分别使用含有 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 60 d。饲料 MT 添加量分别为 0 mg/kg (MT0)、 50 mg/kg (MT50)和 100 mg/kg (MT100), 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MT50 和 MT100 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 MT0 组(P<0.05), MT50 和 MT100 组的雄性率均为 100%, 显著高于 MT0 组(45%); 性腺组织切片显示, MT 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 MT0 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 MT0 组雌鱼(P<0.05), MT50 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 MT100 组(P<0.05), 与 MT0 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 与 MT0 组雌鱼相比,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性腺中 Dmrt1 和 Gsdf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而 Foxl2 和 Cyp19a1a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 MT 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 15 d 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 适宜添加量为 50~100 mg/kg。本研究为大口黑鲈全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分别为18.68%、18.69%和18.20%;脂肪含量分别为0.796%、0.106%和1.203%;水分含量分别为79.81%、79.52%和78.40%;灰分含量分别为0.951%、1.188%和1.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57%、18.11%和17.4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4%、7.98%和7.76%,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98%、7.33%和6.95%.经比较分析,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2.
全雌鲻鱼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永强 《水产学报》2001,25(2):131-135,T001
研究了性腺未分化年幼鲻鱼,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控制其雌性化。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被诱导为全雌鲻鱼,低剂量组雌性率达90%,而对照组则为雄鱼。雄性性分化早于雌性。17β-雌二醇在肌肉和胃肠道残留量低,残留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生物技术方法,比较分析和测定正常(体质量20~30g)和早熟(95~130g)雄性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副性腺蛋白和血淋巴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雄性河蟹和早熟雄性河蟹的副性腺中蛋白质的种类无明显差异,但是,早熟雄性河蟹副性腺中分子量在66.4~97.2k D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雄性河蟹。早熟雄性河蟹血淋巴中睾酮和17β-雌二醇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雄性河蟹。分子量在66.4~97.2kDa间的河蟹副性腺蛋白质、睾酮及17β-雌二醇含量低可能是雄性河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s dabryanus)为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副泥鳅是泥鳅属中个体大、生长快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1]。大鳞副泥鳅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78.80%、1.13%、2.57%、17.40%,17种氨基酸总量为13.78%,其中9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29%,其蛋白质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比  相似文献   

15.
四种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流水法对我国四种常见鱼类泥鳅、大鳞副泥鳅、鲢和鲫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室温下,泥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023mg/g·h,窒息点为1.2460mg/l;大鳞副泥鳅的耗氧率为0.099mg/g·h,窒息点为1.08mg/l;鲢鱼的耗氧率为0.1387mg/g·h;窒息点为0.156mg/l;鲫鱼的耗氧率为0.0772mg/g·h,窒息点为1.17mg/l。本研究结果为养殖生产中合理放养、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和活鱼运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2尾雌性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背部肌肉注射不同浓度(0、0.1、0.2、0.4 mg/kg·BW)17-β雌二醇(estradiol),并在0、60、120和180 d尾部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钙(Ca2+)、雌二醇(E2)、睾酮(T)、白蛋白(ALB)、卵黄蛋白原(VTG)、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胆碱酯酶(CHE)的含量。结果显示,注射雌二醇后,Ca2+和VTG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E2和ALP含量不断上升,T和CHE则含量不断下降。ALT和ALB含量上下波动。此结果表明,雌二醇对养殖中华鲟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会对其肝脏造成损伤,0.1 mg/kg·BW是较为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8.
在鲤日粮中分别添加2、4、8、16、32 mg/kg的阿维拉霉素,对平均体重为4 g的鲤连续投喂84 d,研究了阿维拉霉素对鲤的促生长效果及其对鱼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4 mg/kg和8 mg/kg的阿维拉霉素时,增重效果较其它各浓度组要好,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4.7%和13.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10.3%和5.5%。但是这种促生长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持续投喂时间少于21 d或超过63 d,促生长效果不明显。此外,投喂阿维拉霉素可提高鲤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正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目前制约大鳞副泥鳅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苗种。自然捕捞的苗种数量少(真泥鳅占80%以上),种质差,病害多,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而全人工繁殖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具有体型均匀、生长速度快、自繁能力强、病害少、群体产量高等优点,但目前其数量也不能满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体重为6.65g、8.77g两种规格大鳞副泥鳅在不同温度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水温为9~25℃,大鳞副泥鳅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两种规格泥鳅耗氧率随温度变化总体趋势相同。推测其最适生存温度为9~17℃;耗氧率昼夜变化表明:大小规格泥鳅白天平均耗氧率低于夜间,表明大鳞副泥鳅白天活动小于夜间。大小规格泥鳅的窒息点分别为0.86mg/L、0.83mg/L,表明规格差异不大的大鳞副泥鳅其呼吸机能完善,窒息点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