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史氏鲟原产于黑龙江水域,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适宜生长水温18~25℃,是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贵鱼类,也是优良养殖品种之一。山东省临沂市从2000年开始利用电厂废热水流水养殖史氏鲟,2007年临沂市史氏鲟全人工繁育获得成功,2008年以来年产苗种500余万尾,满足了当地养殖史氏鲟商品鱼的苗种需要,为这种鱼类的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史氏鲟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物种保护工作。黑龙江省饶河大马哈鱼放流试验站每年向黑龙江放流5万尾7cm以上史氏鲟幼鱼。在史氏鲟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史氏鲟机体病变。由于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相似文献   

3.
史氏鲟是《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II保护物种,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资源养护。在史氏鲟的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所投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史氏鲟机体病变。由于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对史氏鲟病害的系统研究还未开展,历来关于史氏鲟病害的报道较少。目前,  相似文献   

4.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ki Brandt)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干流中下游。该鱼是黑龙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我国部分地方就已开始了人工养殖。生产实践证明,史氏鲟具有生长迅速、饲养周期短、适应力强(南北方均可养殖)、食物可塑性大(可吃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但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氨基酸对史氏鲟幼鱼的诱食活性试验 ,研究了添加氨基酸的配合饲料对史氏鲟食性转化的影响 ,以便为研制史氏鲟幼鱼适宜开口配合饲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用添加氨基酸饲料养殖史氏鲟幼鱼的效果要优于生物活饵水蚯蚓 ,摄食添加氨基酸饲料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为 56 67% ,而摄食水蚯蚓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仅为 42 50 %。添加氨基酸饲料诱食性强 ,可以替代生物活饵成为史氏鲟幼鱼的开口饲料  相似文献   

6.
使用水质净化设备进行水处理,在循环水条件下,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史氏鲟室内成鱼养殖。结果表明:经12个月饲养(鱼苗-成鱼),史氏鲟平均体重由112g增至1129g,体长由30.2cm增至77.2cm。饲养成活率为97.6%,饲料系数为1.4,在高寒地区表现了良好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流水池塘饲养史氏鲟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流水鱼池中首次进行史氏鲟生产性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幼鱼在池内继续饲养345天,平均体重由9.4克增至619克,最大个体达1050克,成活率95%;在流池池中直接驯化养殖的史氏鲟幼鱼189天,平均体重由1.5克增至23.8克,成活率29.44%;本文对饲养中的密度、生长、饲料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及杂交鲟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03,27(2):177-182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sckiBrandt),系黑龙江的特产鱼类。我国早在1957年就成功地进行了史氏鲟的人工繁殖,并获得少量鱼苗。后来又在黑龙江建立了史氏鲟增殖放流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关单位还开展了池塘养殖、饵料生物学以及鲟鳇杂交等方面的研究[1]。近年来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在史氏鲟人工饲料的驯化养殖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了解史氏鲟及其与鳇(Husohuso)的杂交种仔鱼的消化系统发育可为鲟幼鱼的养殖及营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关鲟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国内外都有过一些报道[2-5],但多是从生态学和形态学角度开…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鲟养成系列配合饲料的幼鱼、中鱼、成鱼三种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其生产的配合饲料的产品质量经有关部门抽检符合相应的企业标准和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同时用该配合饲料分别进行42 d的养殖史氏鲟成鱼对照试验和10个月的全过程生产性养殖史氏鲟试验,其结果试验组平均增长速度、增重速度和饲料系数分别为3.0 mm/d、8.7g/d和1.2,比某厂家鲟粉状饲料的2.7 mm/d、7.4g/d和1.4分别高出0.3 mm/d、1.3g/d和降低了0.2;10个月的全过程生产性养殖史氏鲟试验的成活率达90%,平均饲料系数1.19,与某研究所的1.15相似;商品鲟鱼收获产量8 kg/m2,比某研究所的4 kg/m2增加了1倍.  相似文献   

10.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平  张涛  章龙珍  张征 《淡水渔业》1999,29(4):8-11
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对52尾野生史氏鲟亲鱼用3种不同的饲料方法进行训化试验并进行了对比,每种饲料方法驯化1个月:直接用人工配合饲料训化野生史氏鲟的训化率为0;用训化野生西伯利亚饲料方法训化的训化率为5.8%;用自制的饲料方法训化的训化率为32.7%.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莆田市养鳗池的培育技术研究结果。培育过程仔鲟成活率达74.5%,人工配合饲料驯化转口率达88.7%,从二日龄苗种培育成平均体重690g。并对史氏鲟南移培育生长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四、成鱼养殖史氏鲟的成鱼养殖,实际上指的是商品鱼的养殖,即把规格为100g左右的鱼种,用人工配合饲料,在其生长的适温范围内(14-25℃),经5-6个月的饲养,体重达到1.0-1.5公斤的商品鱼的过程。目前史氏鲟的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水泥池(静水或流水)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史氏鲟苗种及商品鱼正在试验推广中。(一)水泥池养殖l.养殖池条件水泥池面积10-150m2,静水地或流水池均可。饲养期间住水深度为80-150cm,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方便,水质要求同苗种培育,静水池要配备增氧设施,养殖地使用前要用2%-4%的食盐水或30m…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网箱养殖史氏鲟商品鱼是当前一种有效的养殖生产方法 ,既可在新形势下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又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可为大水面发展鲟鱼养殖探索出一条提高经济效益的好途径。网箱饲养史氏鲟虽然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 ,但发展非常迅速 ,其原因是史氏鲟除自身经济价值高、饲养效果好以外 ,更主要的是史氏鲟对网箱和配合饲料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具备了集约经营、规模生产的基本条件。1 网箱养殖史氏鲟的条件1 .1 设置网箱的水域选择无论是在湖泊、水库还是溪流 ,设置网箱处都应相对开阔、避风、向阳 ,有一定风浪或有缓流水…  相似文献   

15.
<正>史氏鲟分类学上属于鲟科、鲟属,是我国目前新兴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前几年,我国养殖史氏鲟商品鱼所需的苗种都由捕自天然水体的亲鱼繁殖培育而成,而史氏鲟在天然水域性成熟较晚,人为的在野外大量捕捞史氏鲟亲鱼,对史氏鲟的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人工养殖的亲鱼作为史氏鲟繁殖用鱼是解决养殖史氏鲟所需鱼种的好方法。临沂市从2000年开始养殖史氏鲟商品鱼,随着养殖的后备亲鱼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杂交鲟水库网箱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两杂交(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小杂交(小体鲟♀×史氏鲟♂)、三杂交(史氏鲟♀×国外杂交鲟♂)、俄罗斯杂交(史氏鲟♀×俄罗斯鲟♂)、反杂交(西伯利亚鲟早×史氏鲟♂)、大杂交(西伯利亚鲟♀×达氏鳇♂)进行了网箱养殖对比试验,选择两种国产鲟鱼饲料进行了试验对比,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成活率、饵料系数、公斤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群体相对增重率和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结果表明:两杂交、大杂交、反杂交、小杂交均体现出了较好的养殖效果,而三杂交、俄罗斯杂交则存在一定的问题.饲料对比结果A料的饲料蛋白质效率、群体相对增重率和群体重量生长率优于B料,但饲料经济效率不如B料.  相似文献   

17.
在冷泉水养殖条件下进行史氏鲟和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鱼种的饲养试验,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51±0.57)g和(2.16±0.33)g;平均全长分别为(6.55±0.69)cm和(6.11±0.33)cm;试验期水温为18~22℃。经70 d人工培育,投喂含48%粗蛋白的人工配合饲料,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2.25±5.53)g和(26.19±6.16)g,平均全长分别达到(13.87±0.61)cm和(14.17±0.77)cm。杂交鲟鱼种平均体重和平均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史氏鲟。以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67 d和71 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分别为30 d与33 d;全长生长拐点的出现先于体重拐点;杂交鲟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比史氏鲟鱼种分别推迟4 d和3 d,杂交鲟鱼种全长生长增速持续时间大于史氏鲟鱼种。  相似文献   

18.
匙吻鲟人工驯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环境下,匙吻鲟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情况下,经过7~10天的驯化,可以转食浮性的人工配合饲料。匙吻鲟目前工厂化养殖中采用卤虫、轮虫或小型的枝角类开口,长到3~4厘米转食水蚯蚓,当长到6~10厘米时就可以采用浮性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驯食。采用活饵养殖匙吻鲟不仅会增加成本和劳动强度,而且也难以做到饵料的长期供应,所以从商业化和规模化养殖的角度来看,必须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因此匙吻鲟从天然饵料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驯化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可以说人工饲料的驯食是匙吻鲟养殖过程中最为关键和最核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史氏鲟(Aclpenser Schrenckii)为肉食性鱼类,其消化系统中,既有硬骨鱼类的幽门盲囊,又有软骨鱼类的瓣肠,因此具有很高的水化吸收功能。幼鱼的食物以底栖生物、水蚯蚓和水生昆虫为主;成鱼则以水生昆虫、底栖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在饲养情况下,经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因此我们进行了人工颗粒饲料驯养史氏鲟的试验。本次试验参  相似文献   

20.
万辑 《水利渔业》2002,22(3):9-9
史氏鲟属底层冷水性鱼类 ,栖息于沙质水域 ,喜清净水质 ,耐低温 ,适宜生存水温 1~ 33℃ ,生长最佳水温 2 0~2 4℃ ,pH值 7~ 8,适宜溶氧高于 6mg/L ,在水温达到 4℃时开始摄食 ,水温超过 30℃时食欲减退。史氏鲟为肉食性鱼类 ,在自然界鱼苗和鱼种阶段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 ,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逐步转为小型鱼、虾为食 ,在人工饲养环境下 ,经驯化的鲟鱼苗及成鱼均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1 经济价值近几年史氏鲟养殖在我国发展迅猛 ,它具有个体生长速度快、遗传可塑性大、寿命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其肌肉部分含有人体必需的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