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氏鲟为肉食性鱼类,以水生动物,底栖动物,小型鱼、虾为食,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食。由于史氏鲟是以活饵和肉食为主,因此,对静态并掺合植物性饲料的人工饵料摄食较难。用人工饵料驯养史氏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关键。1999年我们利用自繁史氏鲟苗种进行了人工饵料喂养试口性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3):20-20
斑点又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肉质鲜美,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是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配合饵料驯化黑龙江鲟稚鱼转口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鲟鱼属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幼小个体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成鱼除索食这些生物外,还食小型鱼类、虾类。随着鲟鱼增养殖业的兴起,人工养殖鲟鱼面临的问题之一即饵料。因生物饵料来源不足且成本较高,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鲟鱼业的发展。探索改变鲟鱼食性的可能性使其由食生物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即是本试验的主要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的人工配合饵料系通过对苏联鲟鱼和日本鲑鱼饵料配方对比及黑龙江鲟鱼食性的研究制定出3组配  相似文献   

4.
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et Wu)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松花江哈尔滨段宾县石场和鸟河乡两个采样点水域野生花(Hemibarbus macul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 strigatus)等三种鮈亚科鱼类消化道食物的组成,研究了这三种鱼类在河流生境下食性类型、营养级,探讨其在特定生态系统中饵料基础及鱼类间食物关系。结果表明,花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86;麦穗鱼为杂食性,其食物组成为小鱼、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营养级为3.07级。条纹似白鮈属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营养级为2.53。  相似文献   

6.
<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俗称黑尾鲌,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是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的特有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自然状态下,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虾和水生昆虫为食,属温和肉食性兼具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通过驯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底栖生物现状,于2017年春季(5月、6月),秋季(9月、10月),分四次对保护区内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探明保护区底栖生物分属4类,分别为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共计24种,其中软体动物种类最多(19种),其次环节动物为(2种)和甲壳动物(2种),水生昆虫(1种)。底栖生物生物量对比为秋季春季,春季的为151.94 ind/m2,秋季的为336.43 ind/m2,丰度对比为春季秋季,春季为564.4 g/m2,秋季为550.8 g/m2。两季节相比较可以看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的数量无显著差异,但生物量秋季远高于春季;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的数量远低于春季,但其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树林 《齐鲁渔业》2004,21(3):38-38
莲藕池中有许多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杂草等,可为鱼类提供饵料,而鱼类的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提供肥料,且鱼类活动松动土壤,为莲藕生长提供良好的土质条件。藕池中由于荷藕叶遮荫挡光,适宜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生长要求。据我地生产实践,一般亩增鲜藕1000~1500公斤、亩获黄颡鱼40公斤、草鱼10公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虎嘉鱼(Hucho bIeekeri K.)的食性及食物消化的研究结果,其食性以水生昆虫和鱼类为主食。虎嘉鱼是较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这一研究对虎嘉鱼的开发和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肉质鲜美,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是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在其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史氏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国际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资源严重减少,人工繁育增殖势在必行.科学研究工作也正在广泛开展。史氏鲟是淡水大型鱼类,怀卵量高,寿命长,性成熟晚,自然条件下,雌性9~10年性成熟,雄鱼6~7年性成熟。但是自然条件下雌鱼产卵后,鱼卵的敌害较多,鱼苗的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越鳠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样本251尾,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自云南元江。结果表明:越鳠的食物由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等15类组成,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的出现率分别为73.8%和64.2%,所占比重分别为40.0%和46.9%,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为越鳠的主要食物。随着体长增加,食物类别减少,摄食强度降低;水生昆虫幼虫的出现率降低,成虫出现率增加;体长160 mm以上个体胃中出现陆生昆虫且其出现率持续上升。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越鳠是一种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  相似文献   

13.
史氏鲟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物种保护工作。黑龙江省饶河大马哈鱼放流试验站每年向黑龙江放流5万尾7cm以上史氏鲟幼鱼。在史氏鲟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史氏鲟机体病变。由于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相似文献   

14.
周日东 《内陆水产》2006,31(1):12-12
黄鳝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水生昆虫、幼蛙、蝌蚪及小鱼)。它的摄食多属啜吸方式。幼鳝主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等浮游动物,长到8cm时,其食性和大鳝鱼一样。因此,放养幼鳝要注意培肥水质,繁殖天然饵料。为了探索黄鳝人工配合适口饲料的配制及驯化投喂技术,我们进行了专题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塘口选择在堡镇兴化市繁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分别编号为1#、2#、3#塘,面积均为2000m2,水深1.8m左右,试验前已用生石灰清塘。1#、2#塘为试验塘,投喂人工配合开口饲料;3#塘为对照塘…  相似文献   

15.
达氏鳇(Huso dauricus),又称鳇鱼、黑龙江鳇,是只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自然界中鳇鱼以天然水域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性成熟年龄在14年以上[1]。人工养殖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性成熟年龄在8年左右。  相似文献   

16.
史氏鲟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 ,属大型淡水鱼类 ,是一种冷水性鱼 ,具广温性 ,生存水温 1— 33℃ ,较适宜的生长水温 15— 2 6℃ ,4℃开始摄食 ,2 8℃均能正常摄食生长。自然界以水生昆虫 ,部分藻类及小杂鱼为食。史氏鲟全身是宝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尤其是鱼卵价值更高 ,有“黑色珍珠”的美誉。但是在我国史氏鲟的来源仅限于自然资源 ,由于近年来对其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采 ,使史氏鲟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其自然种群量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值得庆幸的是我国鲟鱼养殖业已悄然兴起 ,鲟鱼养殖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 ,我国的广东、北京…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又称沟鲶、美洲鲶、河鲶,原产于美 洲。幼鱼主要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摇蚊幼虫为食, 成鱼以软体动物、藻类、甲壳类、小鱼、水生植物等为 食,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喜欢群食,极易人工饵料驯  相似文献   

18.
铜鱼[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亚科、铜鱼属,俗称金鳅、尖头棒、油铜等,为长江特有种,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中,是长江流域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优势鱼类。铜鱼为半洄游性鱼,喜流水性生活,平时多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沙壤底质河段,喜群体集游。铜鱼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如淡水壳菜、蚬、螺等,也摄食高等植物碎片、硅藻、水生昆虫、虾类和幼鱼。近年来因水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及环境恶化,其资源急剧下降,现已被列进《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和《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相似文献   

19.
鱼类的饵料     
鱼类和所有动物一样,为了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种族的延续,必须摄取食物。在养鱼生产上把鱼类的食物总称为鱼类的饵料。饵料是生活着的鱼类进行代谢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其主要成份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这些养分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化为鱼类自身的物质,鱼类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在养殖生产上可供鱼类作为食物的水体中的天然生物或利用人工方法繁殖的生物统称为天然饵料;利用动物产品或采用动植物加工制作后作为鱼类食物的则属于人工饵料。前者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动植物等,后者有蚕蛹、鱼粉、内脏废弃物、麦、麸、糖等。  相似文献   

20.
水库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兴建水库对水生生殖,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鱼类以及水生兽类的影响,介绍了评价水库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生态机理分析法和类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