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3,(12):54-54
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消息,2013年11月1日18:40,该研究所在三峡坝区研究基地成功对一组“子一代”中华鲟实施了人工繁殖和催产,获得受精卵15万枚,第一尾鱼苗于11月5日10:00破膜而出。截至11月6日8时,共有1-2万尾中华鲟顺利出苗,预计出苗总数可达8万~10万尾。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历史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上游,距离长江口2500-3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工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随后天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工繁殖放流补充工作从1983年开始。由于野生和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有相似的洄游入海特征,因此通过在长江口水域捕获滞留的中华鲟幼鱼并区分人工繁殖个体和野生个体,可以评估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倍体遗传的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方法,并用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和非亲缘关系群体样本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度中华鲟人工繁殖效果评估案例中,评估人工繁殖个体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中的比例。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三个全同胞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3、0.44和0.44;半同胞家系的遗传距离居中(0.57);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74。人工繁殖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00年度长江口幼鱼群体中,人工繁殖个体的比例较低(0~3.8%),中华鲟补充群体主要来源于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放流个体对中华鲟野生群体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09,(11):46-46
文汇报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湖北宜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研究基地获得重大突破。日前,该研究所养殖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成功催产并授精。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不再依赖稀有野生亲鱼,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肖慧,李淑芳(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其在鱼类演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独特地位,许多水产工作者相继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保护与增殖中华鲟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华鲟早期阶段的生...  相似文献   

5.
中华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介绍了中华鲟生物特性和研究现状,人工养殖中华鲟应注意敏感期,营养需求,受伤和疾病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中华鲟的人工养殖一方面可以对中华鲟的人工驯化、蓄养、标志放流及亲鱼培育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繁育,建立放流站,大量放流仔幼鲟,保护和增殖野生中华鲟种群,最终成为大众鱼类。 1999年12月,我们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经国家渔政局批准,在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进行中华鲟的养殖试验,现将有关技术措施和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场地造建 (1)水源 普通无污染河水,pH值7.2~8.0,透明度20~40cm,经沉淀、过滤后使用。养殖期间,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 …  相似文献   

7.
鲟鱼咸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递增盐度和阶段性递增盐度对中华鲟和史氏鲟进行咸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对中华鲟和史氏鲟进行咸化,最终达到海域盐度(30‰),死亡率分别为1.7%和5.8%,鲟鱼咸化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来,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仔幼中华鲟77万多尾,增殖了中华鲟资源。1988年3月中旬,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教授在听阅了5万多字的技术论文,观看了人工繁殖、放流中华鲟的电视片、图片和培育的幼鱼,实地察看了各种设施以后,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1975,(9):29-30
为了在我站进行中华鲟幼鱼培育的试验研究,和摸索运输中华鲟鱼苗的经验,我站在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的协助下,进行了一次中华鲟鱼苗的长途运输试验。  相似文献   

10.
项目完成了30航次、92站次的调查,获取了17758个样本数据资料,初步查明了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的关键环境生态因子、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主要饵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保护区内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资源状况及其与中华鲟幼鱼生存栖息地和食物竞争的种类;查明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聚集期限与高峰期的时间节点;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以及对不同盐度水域的选择性,成功地进行了对误捕受伤中华鲟幼鱼的抢救。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05,26(4):26-26
4月28日,农业部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下游长江段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关爱水中生灵,保护国宝中华鲟”的中华鲟放流活动。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主任李健华,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永安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和湖北、重庆等地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现场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鱼苗1万多尾、胭脂鱼苗3000多尾.放流活动结束后,有关领导和代表参观了中华鲟研究所举办的中华鲟人工驯养繁殖、增殖放流研究成果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鲟的繁育特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中华鲟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介绍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和人工饲养技术,中会鲟的饲料和营养。  相似文献   

13.
西江中华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华鲟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而名闻一时。西江有中华鲟,尤其广西象州境内还有中华鲟的产卵场,这就鲜为人知了。最近因在黔江上游发现了一尾300kg的中华鲟被害身亡并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做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刘敬群 《水利渔业》1987,(6):F003-F003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在亚洲东部沿海的大陆架栖息肥育。每年的7~8月由海进入江河繁殖。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中华鲟生殖洄游通道的阻隔,引起普遍的关注。葛洲坝工程管理局,在宜昌市小溪塔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幼鲟放流,为保护中华鲟资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宣布,经过7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中华鲟活体产卵技术已趋成熟,这项科研成果对中华鲟种群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据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介绍,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中华鲟洄游产卵季节,经农业部批准,中华鲟研究所从长江里捕捉野生亲鱼进行人工取卵、授精,繁育出幼苗再放入长江。  相似文献   

16.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17.
地处长江口的崇明岛,特别是东部滩涂水域是中华鲟的重要索饵场,但中华鲟每年在这里要遭到播网、深水网、挑网、丝门和滚构等作业网具的误捕,为了抢救、保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该县渔政站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开始就将误捕到的中华鲟,放在海岛东滩裕安捕捞站就地进行抢救、暂养、放流。1990年首次利用新民乡温室养鳗场进行暂养试验取得成功。从1992年起,该县成立了中华鲟抢救中心.配备了专职领导和高级科技人员,从而使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八年来,该县共放流1747尾中华鲟。今年将进一步加快保护中华鳄的步伐,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6年5月20日,由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三峡办水库司共同主办,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及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在湖北省荆州开展主题为“珍爱国宝中华鲟,保护长江母亲河”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向长江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13.1万尾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12万尾。这是二十多年来,集中放流大规格珍稀濒危动物物种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次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20.
摘要: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E)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5.43%、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I分别为0.922、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33、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但从A/E值来看,4种饵料中均有个别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亮氨酸)不能完全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营养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均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人工饲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的添加Lys、Leu和n3PUFA来满足中华鲟幼鱼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