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了山东省沿海7地市养殖刺参中DDTs残留水平,并采用食品安全状态指数和危害残留物的风险系数评价了其潜在风险。采集的89个刺参样品中DDTs含量范围为N.D.~82.4μg/kg(以湿质量计),均低于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亦低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通过计算食品安全状态指数和危害残留物的风险系数,确定了刺参中DDTs残留为可接受风险。本研究可为深入开展刺参食品安全性预警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方法分析了漳江口水产品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组成特征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鱼类、虾类和贝类中HCHs残留量(以湿重计)分别为0.842 ng·g-1(未检出~1.42ng·g-1)、0.374 ng·g-1(未检出~0.762 ng·g-1)、1.04 ng·g-1(未检出~1.59 ng·g-1);DDTs残留量分别为96.3 ng·g-1(3.40~432 ng·g-1)、6.79 ng·g-1(1.53~12.1ng·g-1)、37.0 ng·g-1(9.02~78.0 ng·g-1)。水产品中DDTs残留量鱼类贝类虾类,且其残留量均高于HCHs的残留量。与其它地区相比,漳江口水产品中HCHs、DDTs含量属于中等水平。组成特征显示研究区域近期无HCHs污染源输入,但局部区域近期有新DDT的输入,可能与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所采集的水产品中HCHs、DDTs残留量尚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再残留限量(GB2763-2014),亦低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最大残留限量,HCHs、DDTs通过膳食的暴露暂时不会对该地区的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以诏安湾内4个航次调查和分别采集到的虾类、贝类及鱼类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GC)法,分析了样品中PCBs及OCPs含量及组分特征,采用致癌风险指数CRI(carcinogenic risk index)和接触风险指数ERI(expose risk index)作为人体健康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CBs(多氯联苯)、HCHs(六六六)和DDTs(滴滴涕)在样品中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0—7.32ng/g、0.00~0.65ng/g及0.00~152.93ng/g。PCBs主要以PCB77(3,3’,4,4’-四氯联苯)为主,HCHs不具有明显的组分特征且在大部分样品中未检出,4种DDTs污染物中,4.4’-DDT是主要的组分,DDT/∑DDTs平均值为68%,说明诏安湾内可能存在DDTs新的输入源,污染物的CRI〈1.0×10^-4,显示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ERI〈1,显示为可接受的接触风险。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广东沿海主要养殖区(汕头、汕尾、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湛江)养殖牡蛎体内30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s,PCBs)的含量,评价了其污染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养殖牡蛎中普遍检出PCBs,检出率为97.6%,其质量分数为nd~8.62 ng·g-1(湿质量,下同),平均值为(0.57±1.23)ng·g-1,其中以深圳水域养殖牡蛎体内的PCBs含量最高,珠海次之,汕头、阳江、江门、湛江及汕尾较低。不同地区养殖牡蛎中PCBs的组成模式类似,均以五氯代和六氯代PCBs为主。与国内外部分沿海海域贝类相比,广东省养殖牡蛎中PCB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养殖牡蛎中PCBs残留量低于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欧盟国家的贝类卫生标准,食用牡蛎的致癌风险及危害商数均小于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臻 《福建水产》2010,(3):39-45
2009年8至9月对福建沿海中北部主要贝类养殖区沉积物及贝类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Hg、Cd、Pb、As、HCHs、PCBs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部分海域硫化物、DDTs含量超标,整体上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良好。贝类体内Hg、As、Pb、HCHs、PCBs、DDTs含量均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仅有小部分站点贝类体内镉含量超标,但贝类受石油烃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福建省海水贝类养殖区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风险,于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采集养殖区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20个、养殖贝类样品46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地区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贝类食用安全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DDTs含量范围为1.93~56.6μg/kg(干重),平均值15.8μg/kg;40%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697~2.83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提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养殖贝类DDTs含量范围为2.04~107μg/kg(湿重),平均21.7μg/kg;贝体DDT残留量符合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以每人50 g/d的摄食量估算,沿海居民食用养殖贝类的DDTs暴露量远低于WHO暂定的TDI值、美国EPA推荐的RfD值,由此引起的健康风险小。与国内邻近海域相比较,福建省贝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中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与亚太等国外海域相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从DDTs的组成特征推测,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DDTs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在农田土壤中的分布及残留污染特征,2014-2016年利用ASE萃取技术,使用GCPMS方法测定了九龙江流域农田(水田、果园、菜地)土壤主要OCPs,同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OCPs残留的影响因素及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其中HCHs是土壤残留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成分;氯丹(TC+CC)、九氯(TN+CN)、硫丹(α-End+β-End)残留量较低,是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并且随深度的增加其降低幅度逐渐增加,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相同土层OCPs含量基本表现为水田果园菜地。DDTs含量平均值顺序基本表现为o,p′-DDTp,p′-DDTp,p′-DDD;其中o,p′-DDT是DDT类污染物的主体物质。HCH含量基本表现为β-HCHα-HCHγ-HCHδ-HCH;其中β-HCH和α-HCH占比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潜在危害性;而α-HCH/γ-HCH比值小于1,存在较多的γ-HCH残留。主成分分析显示,α-HCH、β-HCH、γ-HCH和δ-HCH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DDTs类物质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TC和CC、α-End和β-End、TN和CN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OC与HCHs、HCB、OCP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α-End和β-En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DTs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HCHs、HCB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TOC影响,HCHs与HCB、DDTs,HCB、DDTs与九氯(TN+CN)类农药的分布机制和输入来源可能一致,在决定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掌握东北地区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农药残留情况,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调查了东北三省主要稻-蟹产区中华绒螯蟹体内42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并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IFS)评价了农药的潜在健康风险。在采集的56份样品中,除β-HCH、p, p′-DDE、乙氧氟草醚、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等14种农药检出外,其余28种农药均未检出。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β-HCH (89.3%)和p, p′-DDE (82.1%);检出农药含量最高的为乙氧氟草醚(256μg·kg~(–1))和丁草胺(185μg·kg~(–1))。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检出农药的IFS均远小于1,平均安全指数为0.000 7,调查的东北三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 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于2005-2007年夏季采集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68个经济水产品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以及污染现状、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的BHCs的残留范围分别为未检出~1.53 μg/kg、未检出~0.830 μg/kg、未检出~1.21 μg/kg、未检出~4.02 μg/kg(湿重),DDTs的残留范围分别为0.184~66.9 μg/kg、未检出~2.87 μg/kg、8.04~126 μg/kg、0.891~310 μg/kg(湿重)。BHCs污染指数均小于0.5,未受到BHCs的污染;71.2%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581~31.0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相比,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BHC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而DDTs残留量处于国内邻近海域中等水平、亚太等国外海域较高水平。贝类和鱼类的p,p′-DDT的含量较高,p,p′-DDT/DDTs平均含量比分别为43.8%和49.1%,推测有新的DDTs类污染物输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BHCs、DDTs的残留量符合我国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参照美国环保局(US EPA,2000)推荐的危害参考剂量RfD和可疑化学物质致癌斜率因子的接触风险指数ERI和致癌风险指数CRI分析表明,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消费引起的BHCs、DDTs的接触风险和潜在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浙江沿海海洋水产动物的多氯联苯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沿海5个地区的贝类、虾类和鱼类等水产动物体内的多氯联苯进行GC-MS检测分析,研究多氯联苯各单体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积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浙江沿海海域生物多氯联苯检出率为100%,ω(PCBs)为0.12~9.40μg/kg,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其中,贝类中ω(PCBs)为0.83 ~10.52 ng/g,平均值为4.20ng/g;虾类ω(PCBs)为0.43~2.18ng/g,平均值为1.27ng/g;鱼类中ω(PCBs)为0.50~2.63ng/g。平均值为1.61ng/g。总体看不同种类海洋生物PCBs含量贝类>鱼类>虾类。从地区分布来看三门地区海产品中PCBs含量最高,玉环、椒江次之,宁海最低。甲壳类样品的PCBs检出以六氯联苯(PCB138)为主,鱼类样品的PCBs检出以五氯联苯(PCB118)为主,表现出水生生物对高氯联苯富集量高于低氯联苯富集量的共同点。而在各类动物中PCBs检出量最高的样品,如缢蛏、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都表现出了对于四氯联苯(PCB52)的强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2,(2):2
<正>卫生部2012年1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拟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污染物、生物毒素、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制定、修订。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和2007年6月对20个采样区域,8个品种贝类体内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进行了不同贝类、不同区域、年间变化以及安全性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在20个区域的所有检测贝类体内残留量均十分低,均未超过评价标准,说明这两种物质在黄、渤海区本底值非常低,贝类的安全性没有受到其影响;(2)对8种贝类检测结果比较可看出,贻贝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说明贻贝对滴滴涕(DDTs)的富集相对较强;(3)2006年6月在20个区域中,有9个区域的样品是杂色蛤.比较显示,桑沟湾杂色蛤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9月份,分别对流入胶州湾的主要河流(大沽河、墨水河、桃源河、洪江河)入海口进行水样采集,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外标法定量,测定了各个河流入海口处水体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含量。分析研究了胶州湾入海河流水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河流监测点HCHs检出率为100%,DDTs检出率为60%。(2)大沽河监测点HCHs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3×10-3μg/L,洪江河最低,平均含量为4.6×10-3μg/L。(3)DDTs含量以墨水河为最高,平均含量为3.6×10-3μg/L,而桃源河5次调查均未检出。(4)5~6月份,4条河流的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普遍偏低,HCHs含量范围为(3.0~4.8)×10-3μg/L。8~9月份降雨量较大,沉积于土壤和空气中的农药残留物,经雨水冲刷汇于江河所以造成结果偏高,HCHs含量范围为(5.0~9.6)×10-3μg/L。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近岸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沿岸11种23个海洋贝类样品体内污染物残留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河北省沿岸海洋贝类生物质量全部超标,主要污染物为Pb、Cd、As和DDTs;同时不同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差别明显,蛤蜊类体内Pb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明显要高,脉红螺、扁玉螺和毛蚶体内Cd和A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含量要高,而缢蛏体内DDTs的残留量比其他贝类要高出十几倍。因此应加强河北省海洋经济贝类的生物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支气管炎鲍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3∶7)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用杯碟法测定水产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蟹(Brachyura)]肌肉中粘杆菌素的残留。结果显示,粘杆菌素在各水产品肌肉组织中0.4~2.4μg·m L~(-1)范围内药物浓度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0 0;在0.20μg·g~(-1)、0.40μg·g~(-1)和0.60μg·g~(-1)的添加水平下,粘杆菌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0.59%~93.39%,变异系数为3.22%~14.01%。测定低限草鱼和对虾肌肉为100μg·kg~(-1),鳖和鳗鲡肌肉为75μg·kg~(-1),蟹肌肉为125μg·kg~(-1)。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微生物法检测水产品中粘杆菌素的残留是可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达到农业部颁布的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的分布和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对厦门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调查资料,对4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泥蚶和缢蛏)体中石油类(TPH)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分布和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4种养殖贝类体中TPH和PCBs含量范围分别为(2·89~34·6)mg/kg,湿重和(5·06~45·7)μg/kg,湿重,总平均值分别为12·3mg/kg,湿重和15·5μg/kg,湿重。总体上,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的区域分布,潮间带养殖贝类>浅海养殖贝类>虾池养殖贝类,呈西海域和同安湾内较高,大嶝海域较低的格局。养殖贝类体TPH和PCBs含量季节变化呈春季(4月)高于秋季(10月)之势。养殖贝类体内组织对TPH和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的高低为胃(包括胃含物)>肌肉组织>外套腔液。缢蛏体对TPH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泥蚶对PCBs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这与其自身对TPH和PCBs的吸收和排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厦门海域养殖贝类受到PCBs轻度污染,一些养殖区的缢蛏、泥蚶和僧帽牡蛎受到TPH的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测定贝类中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8种有机氯农药和7种多氯联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丙酮超声提取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LLE-GPC-SPE)联合净化,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1.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5 0,定量限为1.0~2.0μg/kg,检出限为0.3~0.8μg/kg,回收率在60.1%~111.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能满足残留分析技术要求,适用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同时测定。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蛤蜊、牡蛎和扇贝等贝类样品中将POPs的残留量,检出率最高的是p,p′-dichlorodiphenyl dichloroethylene(p,p′-DDE),其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东山湾生态环境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东山湾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中的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残留进行气相色谱法检测,并对其在水域环境及贝类中的残留水平、生态风险及食用安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海水中PCBs浓度底层高于表层;夏季(8月)高于春季(5月)。总体上,东山湾海水中PCBs浓度的平面分布从湾内到湾外呈递减趋势。底层海水中PCBs与悬浮物浓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2)表层沉积物中PCBs浓度平面分布呈近岸高、湾中部和湾外低的格局;PCBs与总有机碳(T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CBs残留量产生的生物有害效应的风险低。3)养殖贝类体中PCBs的残留量种间差异明显,对PCBs富集能力的大小,僧帽牡蛎、缢蛏和波纹巴非蛤最高,泥蚶和华贵栉孔扇贝次之,菲律宾蛤仔和杂色鲍最低。养殖贝类致癌风险指数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贝类体中的PCBs残留水平居福建省沿海养殖贝类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山东沿海贝类中除草剂的残留状况,在山东沿海13个县区的贝类养殖区各选取1个站位采集贝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检测分析了贝类中17种除草剂的残留水平,并采用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价了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采集的33个贝类样品中共检出5种除草剂残留,包括莠灭净、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扑草净和阿特拉津,检出率69.7%。从种类上来看,文蛤、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中除草剂检出率较高;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农业工业发达地区贝类中除草剂污染状况相对较重;从时间上来看,大多除草剂5、6月检出值较高。通过计算其风险系数,认为贝类中除草剂残留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本研究通过山东沿海贝类除草剂残留状况的检测,以期为贝类的食品安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