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日本白令海引进的咖啡金黄水母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体、碟状体和水母幼体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咖啡金黄水母的生活史.咖啡金黄水母为体外受精,卵为沉性,受精后6h内发育为浮浪幼虫,浮浪幼虫有明显的趋光性,在54 h内变态附着为4触手螅状体.螅状体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于20℃横裂生殖,每个螅状体每次横裂产生8~21个碟状体,碟状体的数量和质量与横裂前螅状体的状态有关.合适的水流和充足的食物保证了碟状体在60 d内变态为伞径10cm的育成体.人工条件下,螅状体可长期保存,水母体能饲养8~10个月.  相似文献   

2.
四种大型水母横裂生殖的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 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月水母100%.未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为100%,同时探讨了这4种大型水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孙明  段妍  柴雨  董婧  王一彤  邢勤旺  李楠 《水产学报》2020,44(12):2007-2016
无性繁殖是水母螅状体有效补充种群数量及扩展栖息地的重要方式,为正确掌握海月水母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而深入了解其生活史,在显微镜下常年观察并详细描述了海月水母螅状体进行匍匐茎生殖、芽体生殖、足囊生殖、繁殖体生殖、纵向分裂生殖和破裂生殖等复杂无性繁殖方式的过程,发现繁殖体生殖可产生浮游态繁殖体芽,在水中漂浮并生长发育成螅状体,新发现一种破裂生殖方式,仅发生在螅状体极度饱食的状态下。对6种无性繁殖方式的行为特征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匍匐茎生殖和破裂生殖有利于螅状体种群快速增加个体数量,芽体生殖和纵向分裂生殖有利于子代幼体生长,足囊生殖有利于种群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繁殖体生殖有利于种群随水流进行长距离迁移,以扩展或转移栖息地。研究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是海月水母应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繁殖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翠华  王玮  王文章 《水产科学》2011,30(9):555-558
利用人工繁殖的巴布亚硝水母30个碟状体、幼水母和成体水母,分别设立了静止和合适水流及3个光照水平,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水流对其碟状体、幼水母和成体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照的性质和时间决定了巴布亚硝水母碟状体和幼水母的存活率,对成体的存活时间也有显著影响。水流对碟状体有显著影响,而对幼水母和成体来说则是必须的。自然光照条件下,水母体色较浅,呈蓝色,随着卤素灯光照时间延长,体色变深,呈蓝褐色。水流还与水母的某些行为有关,在流水环境中水母喜欢聚集和逆水游动。  相似文献   

5.
吴颖  李圣法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9,31(4):395-400
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和投饵频次对海蜇碟状体生长过程(伞径生长及活动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温度设置为17、21、25℃,投饵频次设置为0.5、1、2、3、4次/d,进行交叉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对碟状体伞径生长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明显。温度、投饵频次与海蜇碟状体生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各温度下当饵料频次达到一定程度时,投饵频次的增加未对碟状体的平均日生长率产生差异,17℃时每天投饵1次,21℃、25℃时每天投饵2次即能满足碟状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温度、投饵频次对碟状体的收缩率影响均十分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很明显。温度与碟状体的收缩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17~21℃时Q10值为2.74,21~25℃时Q10值为1.53,随温度的升高其灵敏度降低。综合本实验条件下的观察结果发现:饵料丰富(即投饵频次相对较高)时,高温(21~25℃)有利于碟状体的生长;饵料不足(即投饵频次相对较低)时,低温(17℃)也有利于碟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安朵仙水母在固着的无性繁殖螅状体和浮游的有性繁殖水母体间交替,其生活史中绝大多数环节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受特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影响。静止水流和雌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于产卵和受精是非常重要的,受精卵在64h内可经浮浪幼虫阶段变态为4触手螅状体。螅状体能通过单碟型横裂产生水母体,但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严格。出芽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唯一方式,出芽率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大多数碟状体在横裂的过程中生长出口腕,并在脱离螅状体12~24h内翻转为口腕向上、外伞向下的倒立形态。水母体可通过食物和体内的共生藻获得能量。人工条件下,螅状体可长期保存,水母体可以饲养两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历来是我国沿岸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本文综述了营养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溶氧、重金属、pH、氨氮对海蜇足囊繁殖与横裂生殖以及螅状体与碟状体生存的影响,对海蜇早期幼体发育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总结发现:环境因子对海蜇幼体发育影响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环境突变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以及海蜇碟状体到水母体系统发育过程的研究尚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8.
光照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明  董婧  付志璐  李玉龙 《水产科学》2012,31(4):211-215
研究了不同光照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显著。在光照度1200、800、400、0lx条件下,各组螅状体柄径生长与时间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003842x+0.345;y=0.003722x+0.313;y=0.004623x+0.317;y=0.006608x+0.303,经检验相关显著或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洋  王彬  李轶平  董婧 《水产科学》2011,30(8):491-494
实验室观察海蜇螅状体、碟状体、水母体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观察结果表明,海蜇各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不同,螅状体依靠触手捕获食物,碟状体依靠缘瓣捕获食物,水母体依靠口腕和肩板表面上的吸口完成.三者的摄食习性大致相同,摄食活动昼夜不间断进行,摄食习性是被动性的,对食物的种类只是规格大小的选择.食物规格<1 mm,最大...  相似文献   

10.
光照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存活和生长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组和弱光组的螅状体摄食状况、成活率、日生长率均明显好于黑暗组;在自然光、弱光、黑暗三种光照条件下各组螅状体柄径与生长时间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034x+4.738;y=0.028x+4.830;y=0.024x+4.295,经检验相关均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