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中分别分离得到两种噬菌体phage1和phage2。透射电镜观测显示,phage1为有尾噬菌体,phage2为球形噬菌体。将上述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卤虫无节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对卤虫无节幼体均有致病力,且各分离株的毒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两株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显著低于无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20130721001S02)。本研究结果表明,5株VPAHPND分离株都含有AHPND相关的质粒,表现出显著的毒力差异,可能携带不同的溶源噬菌体,也可能不携带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与副溶血弧菌各分离株的毒力并无必然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 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中分别分离得到两种噬菌体phage1和phage2.透射电镜观测显示,phage1为有尾噬菌体,phage2为球形噬菌体.将上述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卤虫无节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对卤虫无节幼体均有致病力,且各分离株的毒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两株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显著低于无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20130721001S02).本研究结果表明,5株VPAHPND分离株都含有AHPND相关的质粒,表现出显著的毒力差异,可能携带不同的溶源噬菌体,也可能不携带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与副溶血弧菌各分离株的毒力并无必然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水体使用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对虾体内宿主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水体使用噬菌体对感染病原菌对虾的治疗效果。在水体使用浓度分别为1×106,1×105,1×104pfu/mL的噬菌体对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显示,施加噬菌体的实验组对虾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虾发病症状也较轻。凡纳滨对虾各组织器官含菌量实验表明,噬菌体对水体宿主裂解的同时,对虾体内器官的副溶血弧菌也被明显清除。水体中加入噬菌体使感染副溶血弧菌对虾体内的血细胞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水体使用噬菌体对对虾副溶血弧菌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2.2噬菌体的形态与结构噬菌体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对噬菌体形态、结构的认识,得从电子显微镜开始,这一点与细菌素是相同的。噬菌体个体叫做病毒粒子,它的形状有3种,包括蝌蚪形、微球形和纤丝形。目前已知大部分噬菌体是属于蝌蚪形,它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噬菌体尾部的结构比较复杂,是感染、吸附、侵入宿主细胞的器官。蛭弧菌、细菌素不具有这种结构上的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噬菌体λ(Lambda phage)是一种具有基因组约为50kb双链DNA的噬菌体。自1974年Murray,Thoma使用λDNA作为一种克隆载体以来,λDNA的制备方法有过不少报道。最近Silhavy等介绍了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加以改进,先用差速沉降离心法浓缩噬菌体,然后用氯化铯(CsCl)不连续梯度沉降(Rate-Zonal Sedimentation)和氯化铯不连续梯度漂浮(Rate-Zona1 Floatation)两步离心法纯化噬菌体。  相似文献   

6.
周鲜娇  邱德全 《水产科学》2011,30(7):378-382
在养殖水体不同亚硝酸氮的条件下,通过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试验和检测对虾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来研究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对虾弧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设置0.005(对照)、0.75、1.50 mg/L和3.00 mg/L 4个不同亚硝酸氮的质量浓度作为胁迫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副溶血弧菌设置为胁迫感染组,加入副溶血弧菌和噬菌体设置为...  相似文献   

7.
乔欢  徐旭凌  费文斌  黄杰  陈海  胡怿林  丛郁 《水产学报》2019,43(5):1378-1396
为分离获得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并鉴定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别从中国福建及墨西哥海水样本中对其噬菌体进行分离;通过噬菌斑形态、限制性内切酶、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及透射电镜观察对所获噬菌体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供试噬菌体裂解谱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包括最佳感染复数(MOI)、pH稳定性、热稳定性、过氧乙酸稳定性及不同储存温度下的存活稳定性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烈性噬菌体P46、P48及VP7,3株噬菌体的噬菌斑均呈透亮圆形,P46噬菌斑直径4~5 mm,P48与VP7噬菌斑直径5~6 mm。3株噬菌体核酸均为双链DNA,电镜下观察其头部均呈二十面立体结构,直径约60 nm,尾部宽约8 nm,长约18~20 nm,属于短尾噬菌体科。3株供试噬菌体对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达91.5%,对非AHPND型副溶血性弧菌裂解率为92.3%,且无法识别除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他种属的细菌;噬菌体P46、P48及VP7感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佳MOI分别为0.001、0.1及0.001;P46与VP7最适pH为6~8,P48最适pH为6~9;3株噬菌体对60°C的温度耐受力较强,在4°C条件下存放50周后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对通用杀菌浓度的过氧乙酸具有一定耐受性。将噬菌体P46、P48及VP7保守蛋白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比对后发现,3株供试噬菌体与其他噬菌体同源性较低,因此,噬菌体P48与P46及VP7很可能为3株新发现的短尾科噬菌体,这是中国首次报道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短尾科噬菌体。本研究丰富了AHPND致病型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菌种资源,并为其应用于噬菌体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噬菌体防治对虾弧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口服和直接浸泡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两种方式处理对虾,9天内,实验组对虾的死亡率较弧菌对照组低66.7%,实验组对虾的组织器官中和实验水体中的弧菌含量均远低于弧菌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口服和直接浸泡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方式均可有效防治对虾弧菌病.  相似文献   

9.
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的生物防治方法,自水产品市场污水排放处及青岛岸边海水中分离出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2、VPp3.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研究其裂解性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VPp2、VPp3分别属于2株不同的噬菌体.其核酸均是线型双链DNA,均具有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及较长的尾部,且均属肌尾科噬菌体.VPp2头部直径约64 nm,尾长约114 nm.VPp3头部直径约89 nm,尾长约106 nm.裂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Pp2、VPp3在双层平板上均能形成清晰透亮的噬菌斑.其裂解谱相同.最佳感染复数均较小,潜伏期均较短,VPp2的裂解量只有11.1,而VPp3的裂解量可达45.3,是符合条件的潜伏期短裂解量大的噬菌体,可进一步应用于噬菌体治疗及检测等.  相似文献   

10.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水产学报》2021,45(9):1605-1615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细菌性疾病暴发频繁。现如今主流抗菌手段是抗生素,但其大规模且不规范的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为了有效防治水产细菌性疾病,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们亟需寻求新的抗菌手段来缓解当今的局面。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具有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代谢快、易开发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同时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控,其相关产品也获得认可,但其本身存在的限制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综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原理和优势,然后对噬菌体治疗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噬菌体治疗现存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展望,期望能够为后续噬菌体在水产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天然蛋白表达方面应用广泛,常用的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主要有:丝状噬菌体、λ噬菌体和T4噬菌体等,目前用的较多的是T4噬菌体。T4噬菌体结构较大,遗传结构复杂,具有容量大、拷贝数高,可以展示的多肽或蛋白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已经有多种蛋白采用T4噬菌体展示系统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并丰富溶藻弧菌噬菌体资源,实验以溶藻弧菌VAHN1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海南虾塘水样及福建海产品样本中分离溶藻弧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限制性内切酶及构建发育树等方法对所获溶藻弧菌噬菌体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分析其生理生化性能。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获得2株溶藻弧菌噬菌体VAP9与VAP21,其噬菌斑均清晰透亮,直径约1.5~2.0 mm。2株噬菌体核酸均为双链DNA,于透射电镜下可见其头部均呈正二十面体结构,2株噬菌体均属肌尾噬菌体科。噬菌体VAP9与VAP21对理化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VAP9最适pH为6~8,VAP21最适pH为7~11;2株噬菌体可耐受通用杀菌浓度的过氧乙酸,且对氯仿与乙醚不敏感,同时对紫外线具有一定耐受性。2株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均为0.001,对供试溶藻弧菌的裂解率达95.2%,可裂解部分副溶血性弧菌,但无法裂解除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外的弧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其他种属的供试细菌。噬菌体VAP9与VAP21可高效抑制溶藻弧菌VAHN1的生长,且2株噬菌体的混合制剂对溶藻弧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单株噬菌体。将噬菌体VAP9及VAP21保守蛋白序列于N...  相似文献   

13.
以舟山赤潮海水为样品,以SWBC-a为靶细菌,分离出4株噬菌体,检测了噬菌体的效价、RTD值、对26株弧菌(副溶血孤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的裂解范围,其中SWBC-a-3能裂解3株弧菌,裂解范围较宽,而且显示出跨种属裂解的能力,对这株噬菌体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电镜下的形态,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钙、镁离子对噬菌体吸附的影响.这2株噬菌体对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强,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可以侵染及裂解包括鳝弧菌和杀鲑气单胞菌在内的噬菌体己被分离出来。在体外当引入此种噬菌体4小时后,鳝弧菌对鱼的致病力即被消除。田间试验证明噬菌体能提高遮目鱼在越冬池中的存活率。用噬菌体来控制鱼病刚刚起步,开创性的研究是要确定作为其他细菌性鱼病病原菌的噬菌体能否被用  相似文献   

15.
噬菌体展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天然蛋白表达方面应用广泛,常用的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主要有:丝状噬菌体、入噬茴体和T4噬茸体等,目前用的较多的是T4噬菌体。T4噬菌体结构较大.遗传结构复杂.具有容量太、拷贝数高,可以展示的多肽或蛋白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已经有多种蛋白采用T4噬茼体展示系统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6.
2021年3~8月对永州市4个地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黄鳝胃瘤线虫新田县感染率最高(45.61%),冷水滩区次之(36.74%),东安县第3(36.11%),宁远县最低(21.43%);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以冷水滩区最高(3.74),东安县次之(1.75),新田县第3(1.69),宁远县最低(1.00)。黄鳝新棘衣棘头虫冷水滩区感染率最高(1.96%),东安县次之(1.67%),新田县和宁远县未发现感染;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东安县最高(2.00),冷水滩区次之(1.44)。根据统计可以得出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率为36.99%,感染强度为3.02条/尾;单尾黄鳝感染胃瘤线虫最多为5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较严重。而永州黄鳝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1.69%,感染强度为1.58条/尾;单尾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最多也只有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的数目较少,感染不太严重。  相似文献   

17.
以长缟鲹(Pseudocaranx dentex)孵化仔鱼为材料,通过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浸浴感染实验,明确病毒浓度越高,供试鱼被病毒感染的时间越早,病毒检出率越高;运用细胞组织病理学和酶联免疫(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神经坏死病毒的侵入、感染和在神经组织中的扩散方式;利用ELISA技术,结合电子显微镜对NNV感染细胞进行超显微观察,确认育苗水环境中神经坏死病毒可水平感染供试鱼皮肤上皮的基底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发生细胞质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性、细胞小器官数减少等病理变化;病毒感染细胞质中病毒粒子有散布、类结晶和二者兼有3种存在形式。本研究成果可为了解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感染途径、传播和预防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罗展  黄倢  周丽 《海洋水产研究》2007,28(5):116-122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在过去的10年中,各国学者不断地寻找预防和控制WSSV感染的方法及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和抗体与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免疫增强剂、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疫苗、遗传育种、RNAi等几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发抗WSSV药物和饵料,更有效地防治WSSV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亮 《畜禽业》2024,(2):13-16
为研究噬菌体制剂对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从某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操作,选择其中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结果可见有深紫黑色且带金属光泽细菌生长;镜检可见呈红色两端钝圆的短杆菌;生化鉴定,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为大肠杆菌。累计从152份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49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9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等耐药率分别高达89.8%、89.8%、93.6%、98.0%、85.7%、100%,临床耐药情况严重。选用5株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与氟苯尼考相比,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效果更优。复合噬菌体制剂可用于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湖北仙桃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专养池塘的发病病原体及病原特征, 并从全基因组层面初步分析该病原菌的毒力和耐药特征, 本研究从患病团头鲂的肝脏分离得到一株病原菌 LHW39, 经理化性状及 16S rRNA 鉴定, 表明 LHW39 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多序列分型结果显示 LHW39 属于嗜水气单胞菌 ST251 型克隆群, 该克隆群是导致中国和美国地区鱼类暴发气单胞菌败血症(motile Aeromonas septicemia, MAS)的流行菌株群。回归感染实验证实菌株 LHW39 是引起本次团头鲂患病的病原菌; LHW39 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半致死剂量为 1.55×105 CFU/尾, 表明 LHW39 为高毒力菌株。药敏实验显示, LHW39 对头孢噻吩耐药。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 LHW39 全基因组大小为 5099855 bp, GC 含量为 60.80%, 共预测到 4572 个编码序列(CDS), GenBank 登录号 CP050012。基因组毒力基因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LHW39 与其他 ST251 型菌株相似, 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毒力基因, 并且含有 VI 型分泌系统(T6SS); 此外, 聚类热图暗示 ST251 克隆群中菌株毒力相关基因的进化可能与菌株分离的地理位置和感染的宿主存在关联。基因组原噬菌体预测结果显示, LHW39 基因组中含有一个长度为 30.2 kb 的完整原噬菌体 phAhLHW39, 其在 ST251 型菌株中相当保守、并且是 ST251 型菌株所特有。耐药基因分析结果表明, LHW39 中含有抗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的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在 ST251 型菌株中高度保守。本研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LHW39 进行了病原学及全基因组比较分析, 为防控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