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1997年鲐Shen鱼和虾类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鲐Shen鱼和虾类资源动态的特点。1997年浙江省鲐Shen鱼产量12.04万元,虾类产量6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7.0%,1997年冬春季,沿海气候海况条件良好,水温偏高,沿岸冲淡水势力偏弱,外海高盐水势力强盛,有利于鱼卵,稚鱼和虾类的生长发育,资源发生量增多,是1997年渔业生产形势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最后提出  相似文献   

2.
东海主要经济虾类繁殖期和分布区域及其资源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生物资源专项调查、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等调查资料,对东海主要经济虾类的繁殖期、分布区域、资源状况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东海虾类资源保护措施以及设立东海虾类生产休渔期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虾类是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开展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虾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梯度随机森林模型(gradient random forest model, GFM)和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s, GAMM),分析了2016—2018年间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WSSV流行对虾类生物量的影响。分子检测结果显示,调查所获取的26种虾类中,11种被检测为WSSV阳性;2016、2017和2018年WSSV阳性采样站点的比率分别为48.40%、38.75%和21.74%,虾类样品中WSSV阳性检出比率分别为16.86%、9.60%和4.80%。GFM模型分析显示,解释变量“阳性样品数的对数(ln_posi)”对响应变量“虾类生物量的对数(ln_Abu)”的重要性最高。GAMM分析中,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最小原则筛选出的最优模型为:ln_Abu~WSSV阳性率(P_rate)+ln_posi+经度(Long),该模型中ln_posi和P_rate是影响虾类生物量的极显著相关因子,ln_Abu随着P_rate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WSSV在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虾类中流行,推测对该海域的虾类生物量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海北部近海夏季虾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不同优势种类的分布特征不同,鹰爪虾分布于整个调查海域,底温为12.1~21℃,底盐为31.1~34.6;脊腹褐虾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域的东北部,底温为12.1~18℃,底盐为31~32。  相似文献   

5.
改进南海虾拖网渔具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南海虾渔业现状(一)虾类资源。我国南海北部虾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捕捞潜力很大。据南海水产研究所1980~1981年的调查,南海北部海区虾的种类达300种以上,其中最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4种。近10多年来,南海北部虾类年渔获量处于2万吨左右,仍有一定的捕捞潜力。  相似文献   

6.
吕华庆  宋海棠 《水产科学》2006,25(3):109-112
以“东海区虾蟹资源调查”课题在1998年8月和1999年2月获得的东海水文、虾类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参考资料,对东海北部海区(30°N以北、128°E以西)的葛氏长臂虾密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硝酸盐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虾类调查采用单船桁杆式拖网扫海,调查时间与硝酸盐采样同步。结果发现:(1)硝酸盐浓度分布受长江冲淡水影响很大,夏、冬有别;(2)夏、冬季葛氏长臂虾的密度分布均与硝酸盐浓度分布成反比关系,且吻合较好;(3)葛氏长臂虾的密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江冲淡水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闵信爱 《海洋渔业》1985,7(3):129-131
<正> 南海北部的对虾指的是对虾属的种类,这一属的虾个体大、数量多、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在1979年到1980年的南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调查中,对虾属占虾类总渔获量的23.21%,仅次于赤虾属和新对虾属,名列第三。南海北部对虾属的种类有下列八种:  相似文献   

8.
黄、东海底栖性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春、夏、秋和冬季在东、黄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东、黄海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四季共捕获虾类33种、蟹类12种和虾蛄3种。东、黄海的优势种有:大管鞭虾、假长缝拟对虾、鹰爪虾、长角赤虾、凹管鞭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高脊管鞭虾、双斑蟳、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其中,大管鞭虾、假长缝拟对虾和鹰爪虾为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指数(D)与多样度指数(H’)的四季变化趋势一致。在春季,由北到南呈下降趋势;夏、秋两季由北到南呈上升趋势;冬季则处于东海北部较高、黄海南部和东海中部较低的趋势。均匀度指数(J’)在3个区域各个季节之间相差不大。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东海中部的群落相对稳定,而东海北部具有黄海南部和东海中部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9.
仿刺参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战爱斌 《水产学报》2006,30(3):341-346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糠虾类的数量波动、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糠虾类秋季丰度最高,均值为10ind.10-2m-3,春季次之(5ind.10-2m-3),夏季最低(1ind.10-2m-3);春季的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夏季的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秋季的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和冬季的中华节糠虾(Siriellasinensis)对糠虾类总丰度变化的贡献较大。冬夏季不同优势种间对总丰度的贡献值较为接近,春秋季则有明显的差异。糠虾类春季和4季总丰度与底层水温线性相关;冬夏季与底层盐度相关;秋季与表层水温和10m层水温相关。东海糠虾类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沿岸河流的径流量,特别是长江径流势力消长有密切的联系,也与东海暖流势力从夏季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有密切的关系。秋季糠虾类高分布区出现,对东海北部外海鲐鱼渔场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的新对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南海北部的新对虾属对虾科FamilyPENAEIDAE,对虾亚科Sub-family PE-NAEINAE Burkenroad,新对虾属GenusMetapenaeus Wood-Mason et Alcock,这一属的虾,个体虽然比对虾小,但数量多,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在1979~1980年南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 对南海大陆架边缘水域虾类资源的研究,至今还很少。其原因一方面因该海区的水深深度较大,拖网设备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概念上往往认为随着海洋水深深度增大,虾类分布密度减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少。因此,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沿岸海区虾类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自1978~1982年间,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区和大陆斜坡区发现深海虾类资源后,对深水海区的渔业资源有了新的认识。南海北部大陆斜坡的虾类资源已在80年代初开始开发,但大陆架边缘区的虾类资源的开发问题,仍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  相似文献   

12.
陆惠迪 《海洋渔业》1983,5(3):123-125
我院根据浙江省水产局下达的科研项目,并按照国家水产总局的指示,于1978年下半年起至1980年7月,进行了单艘机帆船的拖虾试验。目的是为现有的机帆渔船探索虾类的捕捞问题,要求在不影响鱼类资源的前提下,设计专业性的、能在较深水域生产的捕虾网具,其次是结合试捕,了解浙江北部虾类周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沿海虾类资源和其它水产资源一样,数量丰富,品种繁多,沿海渔民历来将其作为重要渔业对象。近几年来,传统的经济鱼类资源下降,人们对虾类资源更加重视,由于各方面注意调查研究,探索新虾场,研究捕捞技术,开展养虾试验等,虾类产量逐年有所上升,虾渔业在整个海洋渔业中逐渐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94年6月至1996年5月东海北部25°30′~33°30′N,128°00′E以西海域的调查资料,阐明了头足类的种类组成,主要种类数量的季节变化和时空分布,结果显示,东海北部头足类资源群体结构已发生变化,原先的优势种类日本无针乌贼资源已衰退,而剑尖枪乌贼,太平洋褶柔鱼,金乌贼等已成为新的捕捞对象,文章还介绍了主要种类的渔场渔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东海区拖虾作业休渔期的商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宋海棠 《海洋渔业》2005,27(1):21-25
根据对历年来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资料分析 ,提出实施拖虾作业休渔措施的必要性。分析认为 :虾类资源是多种类组成的捕捞对象 ,不同种类生态属性不同、分布海域不同、繁殖期和幼虾出现高峰期不同、渔场和渔期不同等 ,指出拖虾作业休渔期不宜搞一刀切 ,应实行分区管理。北部 (31°0 0′N以北 )以广温广盐种类为主 ,宜实行伏季休渔 ;而南部 (31°0 0′N以南 )以高温高盐种类为主 ,宜在 4~ 5月份休渔。为有利于管理 ,可把拖虾休渔管理权下放给各省 ,由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休渔时间。  相似文献   

16.
虾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国内外对虾类资源利用都十分重视。我省海区蕴藏着丰富的虾类资源,但以往多系定置网混捕和个别单位在沿崖内湾从事季节性捕捞,使用的渔具渔法落后,产量很低。1982年以前,全省虾类年产量约4,000吨左右,仅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百分之一多,丰富的虾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建生  严利平 《海洋渔业》2004,26(3):193-198
利用1997~2000年在东海4个季节的拖网以及温盐度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分布水深在40~175m,集中分布水深范围在80~150m。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值都出现在北部外海,冬季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值转移到南部外海。四季都有生殖群体的存在,从春季到冬季,生殖群体的重心位置由北部外海向南部外海转移。四季生活海域的表层水温为13.63~28.38℃,生物量高区的表层水温为22~26℃;表层盐度为27.72~34.72,集中分布海域的盐度为32.5~34.7。因此,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属于暖水性外海高温高盐种。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苏段流域虾类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有着丰富的虾类资源.长江虾也以品质好、味道美而深受欢迎。但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恶化及一些其它原因.虾类资源在长江江苏段曾一度出现匮乏的趋势,近年来,随着长江禁捕工作的开展,长江虾类资源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我们于2003年7月26日~12月17日对长江江苏段的虾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东海区渔业指挥部资源调查船,对东海北部的济州岛外对马海域(现习惯称对马、五岛渔场)一带进行资源调查试捕,  相似文献   

20.
鲈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进行鲈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利用鲈摄食病虾及小型糠虾类,阻断病毒传播,推迟了对虾发病,试验池产量,效益成活率均高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