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东湾海蜇是我国的重要水产资资,年均产量近万吨,年均出口1500吨,最高年创汇达2100万美元。每年秋汛一到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天津等省市渔船齐集辽东湾,万船竞发,争相捕蜇,皆满载而归。然而,近一两年来,违捕歪风屡禁不止,抬价抢购愈演愈烈。海蜇生产管理形势十分严峻。辽宁省政府针对海蜇保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蜇野生资源的逐年衰退,海蜇人工养殖目前由南至北在沿海各地展开,尤其近2年的北苗(螅状体)南育(蝶状体)取得可喜成果,稳定了养殖生产,但是海蜇人工养殖技术仍然不稳定、不成熟,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为了深入探讨海蜇养殖技术,2004年我们对营口市部分虾池人工混养海蜇进行了全程跟踪,现对部分养殖户连续投放4批蜇苗却先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蜇野生资源的逐年衰退,海蜇人工养殖目前由南至北在沿海各地展开,尤其近2年的北苗(螅状体)南育(蝶状体)取得可喜成果,稳定了养殖生产,但是海蜇人工养殖技术仍然不稳定、不成熟,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为了深入探讨海蜇养殖技术,2004年我们对营口市部分虾池人工混养海蜇进行了全程跟踪,现对部分养殖户连续投放4批蜇苗却先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200m^3水体培育出海蜇16触手螅状体600万个,关键技术在于育苗用水严格砂滤防止藻类和固着纤毛虫进入;育苗池中防止裸露的钢筋铁管严禁重金属离子污染;亲蜇成熟度好;采苗器严格消毒;4触手期保证适口饵料供应;防止高温季节螅状体与饵料一起死亡。另外,根据上年的经验,今年春这些螅状体要想生产出更多的幼蜇需掌握以下关键技术:培养大规格的螅状体;控光控温诱导横裂生殖集中释放碟状体;光线控制在500—1000lx;保持水质新鲜。  相似文献   

5.
小宋 《科学养鱼》2003,(3):34-34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海蜇人工育苗场,只见用黑色细眼渔网遮盖着的水池漆黑一片。颗颗不足米粒大的白色海蜇螅状体,吸附在一拇指宽、中指长的塑料片上,一动不动。在水池里排放着的扇形塑料片上,共吸附着1000多万颗海蜇螅状体。目前这些海蜇螅状体正处于冬眠状态,3月初水温上升,便会长个儿分裂成海蜇幼体,4月就可下海放养。这是该省用于规模化养殖的第一批全人工培育的海蜇苗,繁育成功预示着久别的海蜇有望重视杭州湾海域。海蜇是一种沿岸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其中生长在浙江省杭州海域的海蜇个体大,肉质厚实、匀称,用其…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的科研人员在揭开了海蜇生活史奥秘之后,又攻克了海蛋的人工育苗、螅状体越冬和幼蜇放流等技术的关键,并与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从1987年开始进行黄海北部海蜇幼体放流试验研究。经过5年的放流试验,使黄海北部海蜇资源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继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后的第二个增殖对象。海蜇放流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日前,辽宁省深入开展海蜇资源管理海上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战果。7月15日下午16时许,辽宁省海蜇管理海上指挥部执法人员乘坐执法艇,经过7个多小时地奋战,航行70余海里,在营口鲅鱼圈锚地海域抓获涉嫌运输违捕渔获物运输船2艘,合计查获赤贝200余袋近2万余斤。为进一步加强辽宁省伏季休渔期间辽东湾海蜇资源管护工作,辽宁省海蜇资源管理海上指挥部抽调8艘执法船艇,对辽东湾海蜇资源实行全方位管控。15日下午15时,海上指挥部总指挥、辽宁省海  相似文献   

8.
海蜇是浮游性腔肠动物,世代交替生殖,水母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水螅体,水螅体通过横列生殖产生水母体。通常说的海蜇是指水母体成体,呈蘑菇状,分为伞体和口腕两部分,伞径一般300mm~600mm,最大可达1m,体重一般10kg~20kg。一、育苗工艺亲体采集与强化培育 → 室内水泥池产卵孵化、投放采苗器采苗、螅状体幼体培育 → 室外冰下越冬 → 蝶状幼体和海蜇幼体室内培育 → 海蜇出苗。二、物资准备l.育苗池 一般设计育苗水体为300m3~500m3。2.亲蜇 采捕育苗用亲蜇20个~30个,选择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无创伤、无病症、伞径在30cm~55cm的海蜇作为亲…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海蜇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3年莱州湾海蜇人工育苗和放流试验,对育苗设施,亲蜇采捕,运输和暂养技术,对产卵孵化,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体的培育技术,对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习性以及出苗放流方法进行了研究,1995年7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其中检验海蜇放流增殖效果的方法属国内首例。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山东省海滨城市——荣成,全人工养殖海蜇获得成功。经国内有关专家对海蜇育苗和试验养成进行验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属水产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荣成市高级工程师邱铁铠,1987年率先提出了“海蜇全人工养殖技术开发课题”,并列入了1990年国家科委重点科研计划。1991年6月,他在邱家渔业公司育苗厂的协助下,成功地用自然海区捕捞的海蜇,贮养后获得了受精卵,育出螅状体,用越冬螅状  相似文献   

11.
张锡佳 《齐鲁渔业》2008,25(3):37-37
2007年5月17日~7月7日,应青岛金海丰水产有限公司邀请,笔者受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派遣赴斐济国进行海蜇养殖技术考察和人工育苗。从中国青岛到斐济国在长达46天的海上运输过程中,运载的500片海蜇螅状体健康,活动自如,无脱落。海蜇螅状体从中国到南太平洋斐济国的高温地区,万里长时间苗种运输成功,这是首次,为开发利用国外浅海海域资源,开展海蜇增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夏新华 《海洋渔业》1983,5(1):36-36
<正> 今年八月,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和县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将海中捕获的20个海蜇放入室内的海水培育池中,用人工培育的办法促其产卵。经过20多天的精心培育,共孵化出海蜇螅状  相似文献   

13.
1992年至1994年在浙南海域进行了三年海蜇人工增殖工作,共放流0.3公分以上海蜇状体17533万尺,在三年中共回捕到海蜇293万多只,三年平均回捕率达1.67%,并且于停止放流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共捕获蜇61厉 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海蜇原种保存培育技术是使海蜇保持正常遗传性状,以达到物种性状稳定效果。它包括了原种培育技术、产卵孵化技术、螅状体培育保存技术、隔离保护措施及质量管理等。经过保存培育的亲本具有许多优良性状,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学价值,为海蜇的苗种繁育、增养殖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该试验在基地已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姚守信 《海洋渔业》1988,10(1):32-32
<正> 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海蜇人工孵化放流试验,首次在辽宁省东沟县获得成功,1200万个螅状体海蜇幼体顺利地放入黄海北部渔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继1983年首次解决了海蜇生命起源理论,取得了世界同类先进的学术水平以后,于1987年8月18日在辽宁省东沟县黄土坎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6.
海蜇浮游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描述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从碟状体发育至幼蛰的形态变化特征,首次观察到了消化腔残留通道口的愈合过程,并重新对海蜇浮游幼体各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和定义.依据苗种培育与生产实际采样,在水温20±1℃,盐度28~29,pH为7.8~8.2条件下,初生碟状体(伞径2~3mm)经过20 d的培养,棒状附着器形成,发育成为幼蜇(15~20 mm).测定分析了人工培养的初生碟状体到幼蜇的摄食量和生长规律(伞径和体重),2~20 mm的海蜇幼体伞径日生长率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2.748 8e0.1018x,体重与伞径的关系式为Y-6×10-5-0.5χ3.5475,摄食量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y=43.537χ1.775.  相似文献   

17.
1989年辽东湾海蜇资源的特点是:(1)资源发生量大,分布面广,第一次定点资源调查的相对资源量为864.3头/片网潮,在正常海况条件下,渔获量应有两万余吨;(2)资源发生比常年早,前期生长正常,进入8月生长速度减慢。人为因素对渔获量的影响是:(1)幼蜇损害严重;(2)违捕渔船多,时间提前。改进海蜇渔业的管理:(1)加强6月20日以后的禁渔管理;(2)把以海上管理为主改为以陆地管理为主,海上管理为辅;(3)加强对海蜇收购加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 乐亭县西海村,不仅是海蜇生产专业村,而且矾蜇技术也高人一筹,其矾成的海蜇成品率高,脆而可口,以1000kg鲜蜇为例,传统的加工方法仅出成蜇150kg,而他们却能矾成175kg。今年,全村产成品蜇25万kg,产值达110万元。由于矾蜇技术先进,提高经济效益23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挖矾蜇池河北渔业1992年第2期(总第63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5种附着基采石花菜孢子,通过车间培育和海上育苗相结合,育出石花菜直立苗1.07 hm~2(16亩),同时探讨了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增氧与投饵对海蜇足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久置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螅状体足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状况进行了为期1个星期的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海蜇进行横裂生殖苗种生产后的附着基,弃置3个月后其上的足囊仍然具有萌发能力.这些足囊在投饵并充气增氧、仅充气增氧不投饵、仅投饵不充气增氧3种情况下的萌发率分别为69.08%、48.83%、34.90%,充气增氧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显著高于不充气增氧的情况(P<0.01),投饵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高于不投饵的情况.结果说明,足囊作为海蜇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策略,其萌发与否在海蜇足囊繁殖过程中更为重要.在溶解氧含量并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充气增氧所带来的涡旋水流刺激是促进海蜇足囊萌发更主要的因素,可能和所投喂饵料的体外分泌物一样成为食物丰歉程度的一种信号,进而促进或诱发海蜇足囊的萌发.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海蜇足囊前发率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海蜇苗种培育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