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二噁英等毒性有机污染物已抵达世界最深海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大气、水等环境介质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之中、对生物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包括多氯联苯类、多溴联苯醚类、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二噁英等,它们能在海洋环境中长时间滞留而不分解,且分布十分广泛。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身具有毒性,并能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和传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测定贝类中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8种有机氯农药和7种多氯联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丙酮超声提取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LLE-GPC-SPE)联合净化,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1.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1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5 0,定量限为1.0~2.0μg/kg,检出限为0.3~0.8μg/kg,回收率在60.1%~111.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能满足残留分析技术要求,适用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同时测定。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蛤蜊、牡蛎和扇贝等贝类样品中将POPs的残留量,检出率最高的是p,p′-dichlorodiphenyl dichloroethylene(p,p′-DDE),其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ECD)测定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氯联苯(Polychlofinated biphenyls,PCBs)是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之一,其毒性持续性长、难降解,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目前,多氯联苯是联合国环境署致力于消除的12种高毒性化学品之一,各国已普遍减少使用并停止生产多氯联苯。  相似文献   

4.
《河南水产》2006,(4):F0003-F0003
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是3.5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繁衍下来的珍稀物种,目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是人类珍贵的“活化石”。河南省卢氏县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0%,山上溪流清澈,潭洞无数,环境幽静,气候适宜,是大鲵繁衍  相似文献   

5.
多氯联苯对剑尾鱼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方展强 《水产学报》2004,28(1):89-92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多氯联苯暴露对剑尾鱼肝脏、卵巢及鳃组织中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其Na^ /K —ATPase活性的高低存在明显差异。多氯联苯对剑尾鱼肝脏及卵巢的Na^ /K^ —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对鳃的Na^ /K^ —ATPase活性则显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种组织中鳃Na^ /K^ —ATPase对多氯联苯显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吕四渔场水质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吕四渔场水质和沉积物中的PCBs平面分布特征为南部近岸高,而北部近岸较外海低,调查海域PCBs含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水质中以低氯代PCBs同族体为主,沉积物中以高氯代PCBs同族体为主,含6个氯原子的PCBs在水中和沉积物中含量都比较高。为了削减PCBs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我们要加强控制、管理、研究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选用皮尔逊相关度量和最长距离法,对珠江河口区翡翠贻贝体内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3个采样点的样品可分为3类:一类污染物含量最低,二类中多氯联苯含量最高,三类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最高,这些污染物的含量与分布及样品所处地理位置、地方经济结构有关。将贻贝品质分为较好、合格、较差3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2007,(5):43
据共同社报道,在东京都内召开的二恶英2007国际会议上,日本爱嫒大学沿岸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深度超过90米的深海生物体内累积了农药DDT及多氯联苯等强毒性有害物质。该小组于2001—2003年,对东海海域90-500米水深处采集得到的鱼类30条、甲壳类9只的总计44只深海生物体内累积的7种有害物质进行浓度调查。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对公海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世界大多数沿海国家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实施公海制度的实践,以及分析公约有关条款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渔业管理制度将朝着有利于沿海国的方向发展,远洋渔业国只有与沿海国密切合作,承担公约所规定的养护生物资源的义务,才能确保远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我国渔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海洋法公约生效对我国公海渔业生产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并提出对海洋渔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多氯联苯敏感的水生动物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在组织、体液或个体水平上能够反映一种或多种化学污染物暴露及效应的生理、生化、细胞、行为的变化。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预测化学品特别是在涉及监测计划的化学品的影响。尽管可用化学方法分析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但无法测定污染物的毒性及其程度,生物监测则准确、可靠而倍受关注[1-3]。多氯联苯易被生物体富集,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和动物,对环境、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药物残留,水产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残留也是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关注的重点。在众多有害化学物质中,多氯联苯像二噁英一样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焦点。多氯联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已将多氯联苯作为对欧盟进口鲑鱼的一个主要检测项目。我国作为欧洲养殖鲑鱼的主要进口国,应借鉴和学习美国的研究与做法。合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并且防止多氯联苯成为我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并介导生物体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代谢、结合和排泄作用,对其后代产生有害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因干扰内分泌系统的过程与雌激素类似,故也被称为环境激素[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自然存在和人为合成,人为合成的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如常见的有机氯农药、己烯雌酚、双酚A、多环芳烃类和多氯联苯类(PCBs)等,研究表明,其中已有300多种物质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3-5] 。近年来随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未经处理的各类废水排放,使得各地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Luo等 [6] 检测分析了湘江的21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发现烷基酚的质量浓度最高,为0.8~3100 ng/L;Kumirska等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鱼塘沉积物,检出17-β-雌二醇、17-α-炔雌醇等1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量浓度为未检出~489 μg/kg。  相似文献   

13.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巨大的。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在距离海洋200km以内的地区,大约集中了全球50%的人日。随着陆上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将更大,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寄希望于海洋。自本世纪50年代尤其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来,各国普遍开始关注自身的海洋开发事业,如美国海洋产业收入在60年代末不足260亿美元,到80年代末已达到3400亿美元,占其国民经济收入的20%。沿海国家和许多发达内陆国家,都纷纷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海洋、湖泊和江河上来,“蓝色革命”已在全球兴起。…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福建省3种养殖鱼类富集环境、饲料中污染物而产生的食用健康风险,对沿海养殖石斑鱼(Epinephelinae)、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及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体内主要持久性污染物:无机砷、甲基汞、铅、镉、铜、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六六六和滴滴涕进行检测。计算各污染物的暴露边界值(MOE)和总致癌风险指数(RTC),评估3种养殖鱼的食用健康风险状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污染源与鱼体富集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的平均暴露边界值在2.53×10-6~0.136之间,小于1的限量值;平均总致癌风险指数在2.17×10-5~2.83×10-5之间,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10-4,证明福建养殖的石斑鱼、双斑东方鲀及大黄鱼食用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比较鱼体内各种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值及分析主要风险因子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可知,福建沿海3种养殖鱼类主要食用健康风险因子为甲基汞、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除饲料中汞含量与鱼体内汞浓度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外,各主要风险因子在污染源中的含量与鱼体内的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食用健康风险评估有助于引导民众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指导水产养殖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海洋公约》的颁布,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新时代的开始。目前国内外专家们均关注国际海洋法与海洋渔业的关系,作者围绕着这个专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水中有机物种类很多,按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和危害方式,可分为耗氧有机物与微量有毒有机物两大类。有毒有机污染物指本身具有生物毒性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直接危害水生生物,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积累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有毒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卤代脂肪烃、多氯联苯(PCBs)、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类(PAHs)、石油污染物、酞酸酯类、酚类亚硝胺类和其它各种人工合成的具累积性生物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结使沿岸的海洋 裁决权从12海里扩张到200海里,沿岸国纷纷建立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加大了渔业资源养护力度,国家间通过协定、条约等商定溯河产卵鱼种、降河产卵鱼种和高度洄游鱼种的养护协助。养护渔业资源不再是各国为政,沿海 国相互协助、共同养护成为一种国际义务。 多数公约缔结国也能自觉遵守《公约》确定的公海捕鱼制度,但仍有一些国家因商业目的和国内需求等原因没有切实承担公约规定的义务,超限额捕捞或以种种借口大肆捕捞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由此产生国际渔业争端。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18.
盛元景 《齐鲁渔业》1999,16(2):45-47
1新《中日渔业协定》产生背景新的《中日渔业协定》(以下简称新《协定》)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后,现行《中日渔业协定》(以下简称旧《协定》)已不适应新的国际海洋渔业制度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公约》自1982年12月10日签订,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到1996年8月,已有106个国家批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涉及海洋各个领域的国际海洋法典,不仅包括领海、大陆架等传统性的海洋法条款,还包括专属经济区等海洋法的新概念,并规定沿海国具有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内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等。《公约》在赋予…  相似文献   

19.
史氏鲟是《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II保护物种,我国采取了人工增养殖放流等技术措施进行资源养护。在史氏鲟的幼鱼培养过程中,养殖集约化程度高,生活环境和行为状态的改变以及人工所投饲料的营养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史氏鲟机体病变。由于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对史氏鲟病害的系统研究还未开展,历来关于史氏鲟病害的报道较少。目前,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于2001年9月22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发出《关于加强鳄鱼管理的紧急通知》(农渔发[200]18号),通知全文如下: 近年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下,鳄鱼进口和繁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农业名特优养殖品种。目前,所有种类的鳄鱼均已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附录保护物种。我国是《公约》缔约国,必须按《公约》规定加强鳄鱼的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进出口管理。但近一段时期,无证进口、非法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