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改善水质及时添水(换水),把池塘水位提高到最高,增加池塘水体积,添水时间为9:00和14:00前进行,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使池塘中浮游生物达到种群的平衡。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硫化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施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池塘养鱼生产实践中,施肥是夺取池塘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施肥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池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培育浮游生物,从而增加鱼类天然食物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生产力。但是,许多农村群众由于不懂得池塘施肥...  相似文献   

3.
养殖池塘的水色是由于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颗粒、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群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颜色.是衡量养殖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好的养殖池塘水色有以下特性:增加溶氧,稳定水质.具降毒作用;提高并稳定水温;抑制丝状藻、底层藻类和病菌的繁殖等。因此,保持好的养殖池塘水色对保持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池塘鱼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中常见的几种水色和特点及调控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的颜色、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因素。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有的水色适合鱼类生长,有的不适合鱼类生长,如何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养殖水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池塘细菌的分布及昼夜变化规律受水、温、浮游生物、水体混合等综合因子影响。表层水细菌数量高于底层水,细菌的水平分布较为均一。但在风的作用下能产生一定差异。池塘表层水细菌数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底层水细菌数量昼夜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3.应用示例 珠江所曾对广东省不同养殖区的74口发病鳜鱼池塘进行调查,发现气候变化(降水、降温)对养殖鳜鱼池塘水生态因子有明显影响,降水、降温会引起浮游生物种群的改变,进而溶氧变化,最终影响鱼的健康。将74口发病池塘水质按优劣程度、病害按严重程度分级,发现鳜鱼病害发生与浮游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图3),池塘水体浮游生物多样性越低,  相似文献   

7.
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及其与鳗摄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迈新 《水产学报》1998,22(3):223-229
报道了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种量及其与鳗摄食的关系,论述了水质良好的养鳗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养鳗池和传统家鱼池生态学特点和养鳗池水质的有效调控措施。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游浮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大。黑仔鳗塘的浮游植物则以硅藻类和绿藻类占优势,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0%和37%。浮游动物则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的比例很少。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鳗的摄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养鱼池塘中施肥的主要目的是调节水质,培育浮游生物,增加天然饵料。有机肥料如绿肥、粪肥、堆肥以及无机肥料都可以在鱼塘中施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适当施肥、加注新水、开启增氧机、调整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利用化学药物等五种池塘养殖调节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引起的综合反映,其中浮游藻类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类往往不同,所以水色也不同。其实,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笔者根据十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特殊水色的变化规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施肥池塘套养湘云鲫增产高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施肥对套养湘云鲫池塘增产高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和套养技术使每667m^2池塘净增鱼产量75.87kg,净增经济收入601.8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2。还对试验池塘施肥前后浮游生物和水化学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里所说养水是指维持池塘良好的水色。池塘水色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池塘水色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同一池塘在不同时期的水色也不同。在水色组成中,既有天然的金属离子,也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有泥沙、有机质、悬浮的残饵和施加各种有机肥料、腐殖质等。但池塘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生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色素不同,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桂花鱼使用耕水机养殖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鱼养殖面临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有:1)池塘养殖环境条件恶化;2)养殖密度过大;3)滥用、乱用刺激性药物十分普遍。改善桂化鱼养殖水体环境,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是桂花鱼养殖成功的关谜。“耕水机”的主要功能是使表层水和底层水形成循环不断置换,打破常规的溶氧与温度分层,彻底改善底部缺氧状况,从而偿浮游生物繁衍加速,整个水体的载氧量增加,激活底泥生态功能改善池塘底质,  相似文献   

14.
李效宇  杨红生 《河南水产》1995,(3):18-19,22
本文测定了主养草鱼成鱼高产池塘4-9月份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研究了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和优势种群的变动情况,初步探讨了草鱼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的关系,探讨了池塘水质调节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孔磊 《水利渔业》2007,27(3):116-116
池塘施肥可促进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不仅为鲢、鳙等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而且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解氧。一般来讲,施传统有机肥,首先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和营养盐类,然后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进而使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也得到繁殖。  相似文献   

16.
《渔业经济研究》1988,(3):48-48
北京地区池塘养鱼,其中鲢鳙鱼的单产已养733公斤,超过国内所报道鲢鳙鱼亩净产:250~300公斤的极限。究其原因有两个:一、鲢鳙鱼在精养塘中具有滤食池塘浮游生物及精饲料的两重性,增加了一条商品饲料途径,如通县梨园乡渔场1986年280亩成鱼塘平均亩毛产700公斤,其中鲢鳙鱼480公斤,净产为380—400公斤。二,依靠生活污水的注入,再加上投喂精饲料,  相似文献   

17.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碰到水肥水瘦的问题,在基层生产单位,由于没有显微镜,大多数养殖工人是肉眼观察水色来判断的,但由于各人的辩色能力不一样,就是对同一池塘的水各人的判断也不是一致的。又因为,有时施肥能直接使水发生颜色上的变化,例如,施牛粪后,池水能够很快地变成茶褐色,但浮游生物却较少。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膜净水栅、复合微生物水质调节剂混合而成的复合调控的方法对鳜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 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复合技术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质调节方法能够提高水体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68.6%。采用此方法后,试验池塘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及生物密度发生变化,且蓝藻生物密度在下降,而对照池塘中蓝藻的生物密度明显增加。表明该调节方法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七五”期间,农业部支持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开展了池塘养鱼高产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有关单位的努力下,已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1992年1月17—18日,由广东省水产局主持了技术鉴定。其中珠江水产研究所重点研究了池塘养鱼“水”、“种”两项因素,对池塘的溶氧、水化学、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中几种“水华水”的成因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水”俗称“扫帚水”或“乌云水”。是指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在水中或水面形成带状、云状等各种形状的华丽群体的水质,往往出现在人工养殖的鱼塘或某些天然静水水域中。由于“水华”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浮游生物所适宜的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它对鱼类生长、生存的影响与危害,加上“水华”有“看得清、捞得到、易鉴别”等特点,因而在池塘养鱼中,常被作为判断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宏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