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养殖基地的6个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前后的浮游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易发病池塘,水中浮游生物总生物量比其他池塘略低。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等蓝藻。此外,池塘出现出血病症状时,浮游生物的马格利夫(Margalef)丰度指数和香农(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两项指数可作为池塘发病的预警参考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平时应注意调节水质,以稳定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在天气不佳时更应多加巡塘,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1994年以来,广东省鳜鱼养殖主产区每年5-10月都会大规模暴发流行性疾病,常见病害如指环虫、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出血病和白肝病等。鳜鱼疾病暴发与养殖水体浮游生物总量的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因子超标有强相关性。因此,如何在高密度的鳜鱼投放量情况下维持养殖水体水质稳定,成为预防疾病暴发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定期控制水体鳜鱼寄生虫数量以及定期调水,实现了鳜鱼"标粗"和成鱼养殖整个培育过程的少发病甚至不发病的目的。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养殖方法1.基本情况3口标粗池面积5~10亩,沙土底质,底泥厚度小于15厘米,水深1.5米左右。6口成  相似文献   

3.
套养淡水白鲳、鳜鱼池塘寄生虫病害的防治盛银平,杜云飞(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县蒋巷乡人民政府)近年来,淡水白鲳、鳜鱼名优水产品在池塘套养的面积越来越多.但是淡水白鲳、镢鱼对常规杀灭寄生虫病害的药物敌百虫十分敏感,用常规量0.5ppm对套养的淡水...  相似文献   

4.
三、池塘底质修复与水质调控技术要养好鳜鱼,须创造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一个较高水平,使池塘生态环境处在相对平衡状态,减少因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变给鳜鱼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防止鳜鱼病害的发生。(一)"配方制"鳜鱼池塘底质修复与水质调控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王金胜 《水产养殖》2010,(11):12-12
1改善水质 及时添水(换水),把池塘水位提高到最高,增加池塘水体积,添水时间为9:00和14:00前进行,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使池塘中浮游生物达到种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营养条件下滤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控藻效应,于2017年5-9月,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邵家鱼种场选择8口大小、形状等各种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设置无鱼(CK)0 g/m3、低密度(LD)10 g/m3、中密度(MD)20 g/m3和高密度(HD)30 g/m3共计4个鲢处理组,放养的鲢体重为(61.03±3.70)g、体长为(14.21±0.27)cm,经每月3次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和观察,探究不同密度的鲢放养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在不同处理组池塘间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鲢密度和月份对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显著作用,月份而非鲢密度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2个因素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而对其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无交互作用。3个有鲢处理组池塘藻类总密度和蓝藻密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它们的蓝藻密度、中高密度组池塘藻类总密度显著低于无鱼组;中、高密度组池塘蓝藻生物量、中密度组池塘藻类总密度均显著低于无鱼组和低密度组。实验结果表明,鲢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具有密度效应,随鲢放养密度和水体藻类现存量的变化而变化,鲢中等密度放养能显著遏制浮游植物现存量,密度依赖的鲢滤食量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营养短路和藻类小型化对浮游植物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探索了池塘培育鳜鱼1龄鱼种过程中鱼池准备、饵料鱼配套、病害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技术措施,经过3个月试验,鳜鱼规格从3厘米/尾达到100克/尾,成活率64.4%。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养殖风险逐步增高,病害频发已成为制约鳜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作为一项新的混套养模式,利用鳜鱼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鱼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鳜鱼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减少鳜鱼病害发生、降低鳜鱼的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目前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对鳜鱼池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尚未有过科学评估。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对鳜鱼塘水质、底质的影响,为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扩大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都区鳜鱼养殖发展较快,而鳜鱼苗种主要来自于南方地区,由于受南方气候、水温和长途运输、苗种病害的影响,调回的鳜鱼苗培养成大规格鱼种成活率不高,鱼种在养殖商品鳜鱼过程中病害发生率较高,导致主养鳜鱼池塘效益降低,甚至亏本。为探索鳜鱼在本地自繁自育技术,提高鳜鱼苗培育大规格鱼种成活率,增强养殖鳜鱼自身抗病力,2014-  相似文献   

10.
主养福寿鱼池塘混养鳜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宏兵 《科学养鱼》1996,(10):23-24
主养福寿鱼池塘混养鳜鱼初探为了探索池塘养殖鳜鱼新技术,笔者于1995年4~10月在主养福寿鱼池塘内进行了混养鳜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初报如下:一、条件与材料1.池塘一口4.0亩的长方形池塘作为试验塘。塘东西走向,排灌方便,塘深2.0~2.8m,塘...  相似文献   

11.
鳜鱼规模性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鳜鱼(Sinipercachuatsi)属鲈形目,鱼旨科。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淡水鱼类中的佳品。鳜鱼是凶猛鱼类,以活饵料为生,喜在富氧水域中生存,若实施大面积高密度池塘养殖,风险与困难肯定不小。江苏省太湖渔管会鱼种场在50hm2连片池塘中开展鳜鱼单品种养殖。1997年用16.8hm2池塘水面养殖鳜鱼,用33.2hm2池塘水面养殖饵料鱼(按1v2的水面配套),采用南方培育之早苗,当年育成商品鳜52.4t,产值314万元,其中利润10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v1.96,平均每公顷产3.1t、经济…  相似文献   

12.
鳜鱼粘孢子虫病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科  王志远 《内陆水产》1997,22(9):26-26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品种室最近几年养殖的鳜鱼亲鱼,发生了粘孢子虫病,感染率达到68%,部分亲鱼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该病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发病情况调查发病池塘为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养殖鳜亲鱼的一口0.2hm2鱼池,对死亡的亲鱼进行目检和镜检,对感染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1.2目检与测量观察鳃部症状,胞囊形状、颜色,测量大小。1.3病原体处理病原体取自亲鱼的鳃部。l)病原体的处理与保存方法按《鱼病调查手册》之方法进行。2)组织病理切片制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  相似文献   

13.
(1)池塘条件:主养鳜鱼的池塘要求靠近水源,灌排方便,无污水流入。每口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管理为宜。池塘水深1.5~2米,池底平坦,沙质底为好。放养鱼种前必须进行清整、消毒,同时应在池塘四周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金鱼藻、轮叶黑藻、马莱眼子菜等,也可在塘中放置少量柳树根须、浸泡过的网片等,供鲤、鲫鱼产卵用。(2)放养方法:利用鳜鱼夏花直接养成商品鱼或先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放养的分步放养法,是目前普遍推广的两种养殖形式。①直接放养法。是将3厘米左右的鳜鱼种直接下塘,直至养成商品鱼上市。此法适宜于小规模养殖。池塘按常规清塘消…  相似文献   

14.
鳜鱼的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朝晖 《淡水渔业》1994,24(3):42-43
鳜鱼的集约化养殖技术邓朝晖(江苏省无锡市水产研究所,214602)一、鳜鱼池的准备鳜池宜小型化,1-3亩,东西走向,紧靠水源。新开池、沙质底的鱼池最理想。池塘深度1.2-1.8米,建造特别的排灌设施,进水口高于池塘的出水口,两处安装过滤网拦,并有启关...  相似文献   

15.
了解浮游生物对河流筑坝的响应,为高原河流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调查、历史调研和室内实验,分别构建2007年(筑坝前)和2018年(筑坝后)火烧沟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筑坝前后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系统特征,探讨筑坝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并应用冗余分析(RDA)分析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识别出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筑坝对浮游生物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1)浮游生物物种由2007年(筑坝前)的50种增加至2018年(筑坝后)的87种,密度和生物量均增加7.9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增加,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降低;(2)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筑坝后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其周转率的上升、食物链的转变及混合营养效应的变化是浮游生物变化的重要原因;(3)冗余分析表明,筑坝后总磷(TP)、总氮(TN)、水温(WT)是影响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河流浮游生物种群的沿程变化,针对我国唯一一条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进行生物监测和调查研究。生物监测分丰水、枯水两期开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51种,丰度为2.62&#215;105~26.25&#215; 105 cells/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9;同站点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门74种,丰度为0.01~ 157.5 ind./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6。 研究结果表明,南渡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电建设影响较大,水库浮游生物丰度一般高于河流干流。尽管热带河流气温季节变化不大,丰水、枯水水量变化对浮游生物群落影响显著。枯水期浮游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低于丰水期,且沿程变化更加不规则,与枯水期梯级水电蓄水大规模改变水流连通性有关。与浮游植物相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同一河流的沿程变化和季节变化更加显著,说明所研究河段浮游动物对栖息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7.
高产池塘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典球 《淡水渔业》1987,(1):20-22,44
本文测定了二口高产池塘3-10月份的浮游生物平均生物量及数量,并测出角突臂尾轮虫等4种轮虫和隐藻等4种藻类的逐月消长情况,总结出高产池塘浮游生物种群结构两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鳜鱼暴发性流行病危害严重,特别在主养区广东,已使养鳜经济效益锐减。该病病程短,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下面结合两个例子,探讨防治该病的技术方法。一、发病情况A塘:2001年,顺德市某养殖户一口6亩1.3米水深的鱼塘,隔年鳜鱼于6月10日开始发病,开始有少量死鱼,以后用多种杀虫和抗菌消毒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死亡加剧。B塘:三水市某养殖户一口3.5亩1.8米水深的池塘,当年鳜鱼于7月20日开始发病,初期每天死亡数为几尾,几天后增至100多尾,采用生物制剂治疗,死亡停止。两塘水色…  相似文献   

19.
江振强 《中国水产》2009,(10):49-50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池塘条件 鳜鱼养殖池面积5拌塘5.9亩、6#塘5.6亩,饵料鱼培育池面积分别为1#塘12亩、2#塘12亩、3#塘11亩、41#塘1亩,鳜鱼池与饵料鱼培育池面积比1:4。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塘水深1.5m~2.0m,透明度30cm~40cm,每口鳜鱼池配备1.5kw增氧机1台,保持池水溶解氧4mg/L。鳜鱼苗规格为6cm~7cm。  相似文献   

20.
鳜鱼当年养成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桂庆 《淡水渔业》1999,29(10):35-36
利用4口面积为2-5亩的池塘作为一个养殖组合,将5月下旬繁育的体长达到2cm左右的鳜鱼苗直接进入饵料培育池,养至7月中下旬,育成5-7cm的鳜鱼种,分疏分级后进行鳜鱼成鱼养殖。当年年底,亩产上市的商品鳜鱼180千克;饵料鱼池亩产饵料鱼250千克,产青虾32千克。亩平利润3500元(含配套池)。1池塘条件养殖池具备良好的注排水系统,排灌分流,配置有提灌水设施的增氧设备。4口池塘每池面积2-5亩,常年保水深1.5米左右,放养前,需清淤晒塘消毒,通常每亩施生石灰150千克。2饵料鱼培育鳜鱼的捕食范围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