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杂交条纹鲈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育苗试验表明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是前期天然活饵的培养;该品种对水质要求很高,DO要求在4.5mg/L以上,对pH的适应性很强;杂交条纹鲈易产生应激反应,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养殖期间应定时筛选,筛选或运输前应进行拉网锻炼。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引进的美国杂交条纹鲈的生长发育需求及生理生态要求和食性,应用我国池塘精养技术,肥水培育苗种,进行调控水质,培养天然饵料,精心投喂,科学管理,经1年饲养管理,共出塘鱼种26000余尾,平均全长达14.0cm,平均尾重31.9g,成活率达22.7%。得出初步的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条纹鲈又称条纹石鳍,原产于美国东海岸,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利用条纹鲈(♀)与白鲈(♂)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为杂交条纹鲈,杂交条纹鲈与其亲本相比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优势,因而生产上把杂交条纹鲈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我们于1998年进行了杂交条纹鲈的一系列养殖及繁殖方面的探索,试验表明,杂交条纹鲈与我国现有鲈科养殖品种相比,具有外观美、肉质好,  相似文献   

4.
杂交条纹鲈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条纹鲈即条纹鲈♂与白鲈♀的杂交种 ,它不仅适合于增殖、游钓 ,也有很大的养殖潜力。我省于 2 0 0 1年 5月从美国引进杂交条纹鲈仔鱼 ,经 86天的精心培育 ,结果鱼平均体重达 2 5g ,体全长13 5cm ,成活率 30 %。1 试验材料与条件1 1 仔鱼来源及运输 :杂交条纹鲈仔鱼来源于美国田纳西州 ,鱼苗体质健壮 ,经 36小时陆、空运输 ,于5月 2 4日放养于河北省苗种繁育中心试验场 ,放养10 5万尾。1 2 池塘条件 :试验池为水泥板护坡池 ,沙质底。鱼苗下塘前排干池水曝晒一个半月 ,并施生石灰 (加水兑成浆状全池泼洒 ) ,而后加水至水深 80cm …  相似文献   

5.
条纹鲈原产于美国,因其体侧有沿身体纵向排列的7道 ̄8道条纹而得名,杂交条纹鲈为条纹鲈与白鲈的杂交子一代。美国将杂交条纹鲈作为主养对象,养殖产量在淡水品种中排于斑点叉尾鮰之后居第二位。杂交条纹鲈因其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目前己成为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苗杂交条纹鲈是由雌性条纹鲈与雄性白鲈杂交而成,这种杂交称为“原型杂交”,此杂交种产生的初期被称为“棕榈鲈”。近年来通过雌性白鲈与雄性条纹鲈杂交产生了新的杂交种,称此种为“阳光鲈”。目前,杂交条纹鲈在美国游钓领域已被广泛接受。近几年,我国台湾、内陆等地区已引进了杂交条纹鲈,养殖效果很好。一、生物学特性1.外部形态杂交条纹鲈的外形特征介于其双亲之间。体形侧扁,体侧具条纹,胸鳍和侧线下半部的条纹断断续续。具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具8~9根硬棘,紧连其后的第二背鳍具1根硬棘和13~14根鳍条。尾鳍叉形,分…  相似文献   

7.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杂交条纹鲈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条纹鲈是指条纹鲈 (MoroneSaxatilis)和白鲈 (M .Chrysops)的杂交种。 6 0年代中期 ,在美国加州用条纹鲈的卵子和白鲈的精子生产出杂交条纹鲈 (又称棕榈鲈 ) ,另一种相对应的杂交种称为阳光鲈。 80年代末 ,在美国东南部开始养殖杂交条纹鲈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主要的水产养殖产业。杂交条纹鲈适宜养殖水温为 4~ 33℃ ,最适生长水温为 2 5~ 2 7℃。能在各种盐度的水体生长 ,最适溶氧为 6~ 12mg/L ,pH为 7 0~ 7 5。杂交条纹鲈终生为肉食性鱼类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亦可摄食配合饲料。该鱼具有显著的杂交生长…  相似文献   

8.
李先明 《淡水渔业》2003,33(5):59-60
杂交条纹鲈目前有两种 ,一种为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南加州生产的“原始杂交”种即用条纹狼鲈的卵与金眼狼鲈的精子人工杂交而得 ,另一种为雌性的金眼狼鲈与雄性的条纹狼鲈杂交种“阳光鲈”。条纹鲈和杂交条纹鲈为目前美国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 ,主要用于游钓业及餐饮业。杂交条纹鲈因其具有显著的杂交优势 :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抗病力强并具有集群摄食习性 ,易驯化饲养、起捕率高 ,且肉质白嫩、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目前己成为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台湾、沿海省份及内陆地区都已相继引进了杂交条纹鲈。根据我省近年来养殖该鱼的经…  相似文献   

9.
用地上露天小水泥池8个.进行杂交条纹鲈苗种培育试验.放养313龄水花30000尾.通过天然饵料、藻粉投喂以及适当水质管理措施.经32天培育,共培育3.5~4.6cm体长的鱼种4336尾.最高成活率为19.1%,最低为6%,平均为14.5%。  相似文献   

10.
我所于 2 0 0 1年引进一批美国杂交条纹鲈水花培育I级苗种试验成功以后 ,对其继续进行了越冬观察和试验获成功。随后 2 0 0 2年又对该批越冬鱼种继续进行了池塘高效养成试验 ,经 6个月的精心饲养和管理 ,对其生理生态习性、食性和生长获得初步资料 ,高效养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蛋白分离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5个关键水质理化因子,研究蛋白分离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蛋白分离器后,水体的pH值维持在8.0~8.3,养殖水体中氨氮最高达到0.917mg/L,亚硝酸盐最高达到0.324mg/L,DO含量在3.775~6.300mg/L,COD含量峰值为14.27mg/L。  相似文献   

12.
初步研究了产自中美洲地区的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苗种对于温度、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光强等生态因子的适宜范围及耐受极限。结果显示:鳗苗适宜水温是20℃~28℃,临界上限和下限分别是38℃及0℃;鳗苗正常活动的溶氧临界值是1.0 mg L-1,半数窒息点为0.7 mg L-1;适宜pH为4~10,耐受的上下限分别为11和3;非离子态氨对鳗苗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4.54、4.08、4.08、2.62 mg L-1,安全浓度为0.26 mg L-1;亚硝酸盐对鳗苗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92.05、65.81、45.54、37.06 mg L-1,安全浓度为3.71 mg L-1;引起鳗苗不安的光强阈值是5.88 µE/m2/s。  相似文献   

13.
中华鲟子一代亲鱼长途运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华鲟子一代亲鱼个体大、体表有硬骨板等生理生态学特征,设计构建大型车载水箱运输系统(4.2×2.0×1.0)m,为防止运输途中鱼体与箱体产生碰撞,在水箱内壁加装泡沫板。运输试验在高氧、适温条件下开展(水温控制在8.9.9.8℃,溶氧含量为10.0.20.1mg/L),以氨氮含量指标作为水体可溶性有毒物质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开始6h时水体中氨氮含量已增至O.8mg/L,此时箱内运输水体更换1,2,再注入等量的优质控温水,换水后运输水体的氨氮降到0.2mg/L以下。经过16h长途运输,亲鱼成活率100%,转入暂养池后,亲鱼能够迅速恢复正常活力。研究结果证实运用该种水箱运输系统进行中华鲟等大型鱼类的长途运输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当进水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时,滤池对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82.1%±3.3%;COD平均清除率为7.1%±1.5%;SS平均清除率为5.8%±1.6%)。DO浓度对水体氨氮(负相关)和COD(负相关)处理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DO浓度为5.0~7.0 mg/L时,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78.7%±3.5%;COD平均清除率为23.0%±5.3%;SS平均清除率为7.1%±2.0%)。因此,本实验环境下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珊瑚石生物滤池在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DO浓度为5.0~7.0 mg/L时,对水体中的氨氮、COD、SS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3年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青岛市黄岛区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与变化特征,并采用营养指数(E)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 2012-2013年调查期间,无机氮含量范围为20.82-197.62 µg/L,活性磷酸盐为4.52-52.91 µg/L,COD为0.39-1.25 mg/L。除个别站点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外,其余站点活性磷酸盐含量以及全部站点无机氮和COD含量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 调查海域无机氮以春季最高(86.42 µg/L),秋季次之,夏季最低(38.59 µg/L);活性磷酸盐以秋季最高(18.68 µg/L),春季次之,夏季最低(9.10 µg/L);COD以夏季最高(0.962 mg/L),秋季次之,春季最低(0.682 mg/L)。(3) 调查海域无机氮和COD含量2008-2011年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2012年又有所增高;活性磷酸盐含量2008-2010年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2010–-2012年呈逐年增高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海水的营养水平较低,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小。调查海域水质状况良好,未受到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鱼类养殖池塘中的生态作用,采用直接往养殖水体中投放该制剂的方法,研究分析微生物数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实验池数量为0.35×10~3~1.45×10~3cfu/m L,对照池为0.04×10~3~0.08×10~3cfu/m L;浮游植物生物量,实验池为0.094~1.521 mg/L,对照池为0.103~0.763 mg/L,实验池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鱼塘中枯草芽孢杆菌与硅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44(P0.05);当溶氧≥6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与亚硝酸盐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915(P0.05)。溶氧过低(2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盐氮、氨氮没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溶氧≥6 mg/L时,对亚硝酸盐氮、氨氮的降解作用明显。研究表明,投放适量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状况,对水质起到进一步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发病与未发病育苗池以及发病与未发病大棚培育土池 ,进行了 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化学耗氧量和可溶性磷酸盐检测 ,结果显示 ,发病池与未发病池之间这些水质因子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对罗氏沼虾苗有较大毒性的非离子态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都在安全浓度范围内 :淡化前 ,发病育苗池中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 0 .173mg/L、0 .0 83mg/L ,未发病育苗池中分别为 0 .2 0 1mg/L、0 .10 3mg/L ;淡化后 ,发病育苗池中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 0 .0 33mg/L、0 .0 4 0mg/L ,未发病育苗池中分别为 0 .0 2 7mg/L、0 .0 39mg/L ;在发病大棚培育土池中 ,两者的平均值分别为 0 .114mg/L、0 .0 6 1mg/L ,在未发病大棚培育土池中分别为 0 .112mg/L、0 .0 76mg/L。检测结果表明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与所测的这些水质因子无关。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me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of dissolved oxygen in high ammonia concentration and also the LC50 of ammonia 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for juveniles of dourado, Salminus brasiliensi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non‐ionized ammonia (NH3) concentrations were: 0.026, 0.447, 0.612, 0.909, and 1.334 mg/L,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was maintained at approximately 1.65 mg/L.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were: 1.64, 1.99, 3.33, 5.10, and 7.77 mg/L, and the non‐ionized ammonia concentration was kept at approximately 0.927 mg/L. The me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non‐ionized ammonia varied from 0.584 to 0.577 mg/L, indicating that LC50 values were almost unaffected by exposure time. The estimated LC50 of dissolved oxygen varied from 4.02 to 5.02 mg/L, indicating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me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as the exposure time increased.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parameters increases mortality and also suggest that dourado is susceptible to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ammonia with low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梯度浓度的Hg2+对细叶蜈蚣草营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Hg2+浓度>1.50mg/L的实验组中整个断枝叶片褪绿严重,甚至新芽的颜色与对照组相比也褪色不少。随着Hg2+浓度的增大,细叶蜈蚣草断枝发芽率呈下降趋势,6月份的断枝发芽率比11月份的高,因此Hg2+浓度>1.50mg/L处理抑制了细叶蜈蚣草断枝生殖。Hg2+浓度<1.00mg/L的各实验组之间侧枝新芽平均长度无明显差异,平均长度均在1.0cm以上;Hg2+浓度>1.00mg/L实验组中的侧枝新芽长度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平均新芽长度在1.0cm以下。不同浓度Hg2+对细叶蜈蚣草侧枝发芽个数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Hg2+浓度>1.00mg/L处理已对细叶蜈蚣草侧枝生殖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