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嫁(虫戚)精巢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嫁Qi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嫁Qi的精巢结构同贻贝、栉孔扇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较薄,由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只在局部区域含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及由生殖上皮增殖出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组成。精原细胞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与细胞同形,染色质呈颗粒状靠近核膜分布,核仁1个,圆形,明显。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结构相似。精细胞圆形,核染色深。精子呈长棒状,悬浮于生殖小管腔内。  相似文献   

2.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7年取材研究了大连长海县的虾夷扇贝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虾夷扇贝的精巢构造与栉孔扇贝,贻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含单层柱状上皮及较厚的肌层。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神经及输精细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不断向腔内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业郛。  相似文献   

3.
用兔抗血清对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LHR和A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以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脑垂体激素和hCG)诱发日本鳗鲡精子发生及其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经过注射激素处理后的实验组与注射前的对照组相比较,其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出现十分显著的变化。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精巢处于精原细胞增殖期,而两种激素混合注射后第10天,实验组可见精小叶中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数量显著的增加。注射后第35天,靠近生殖上皮除有少量精原细胞外,精小叶中有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和少数精子细胞以及管腔中存在少量精子。在注射后第83天,日本鳗鲡完成了精子发生和精巢发育成熟以及释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揭示,激素处理前,LH受体免疫活性分布在生殖上皮,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后,LH受体定位在Sertoli细胞和间质细胞以及精原细胞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膜上,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前,雄激素受体定位在生殖上皮和早期生精细胞的胞膜上;激素处理后,AR则定位在这些生精细胞的核或胞质,而精子细胞和精子显示免疫阴性反应。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这两种激素诱导鳗鲡精子发生和成熟的作用机制是通过LH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介导。  相似文献   

4.
粗唇鮠精巢显微结构和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光镜结果显示:粗唇鮠的精巢各小叶由数个小囊组成。从第Ⅱ期到第V期时,初级精母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第Ⅵ期为排精后退化时期。透射电镜观察粗唇鮠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发生各期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有明显的变化;精原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精母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粗唇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并具有由外膜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西埔湾黄鳍鲷精子发生和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着重研究了西埔湾黄鳍鲷精子发生和形成过程中各级精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演变特点以及精巢内一些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证实了黄鳍鲷雄性性腺能在半封闭的西埔湾内发育成熟。精子发生和形成可分为原始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形成等6个发育阶段。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近圆形,细胞核呈马蹄形,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核上方不具顶体。尾部轴丝为“9×2+2”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粗唇(鱼危)(Leiocassis crassilabris)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光镜结果显示:粗唇(鱼危)的精巢各小叶由数个小囊组成.从第Ⅱ期到第V期时,初级精母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第Ⅵ期为排精后退化时期.透射电镜观察粗唇(鱼危)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发生各期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有明显的变化;精原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精母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粗唇(鱼危) 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并具有由外膜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刺参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刺参的精子发生过程,揭示其从精原细胞到精子的一系列超微结构变化。根据顶体发育的特点,将刺参精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细胞等3个发育时期。精原细胞体积最大,有明显核仁,出现前顶体颗粒。初级精母细胞略小,染色质开始凝集,次级精母细胞开始出现尾部。精细胞时期顶体颗粒形成,线粒体明显的融合成一巨型线粒体。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精子结构,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部、尾部组成。头部圆形,直径约3μm,围绕头的中部有一环形凹陷沟,尾部长约50~60μm。核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中部不发达,线粒体融合成1个环绕中部。尾部鞭毛横切面为简单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松 《水产学报》2005,29(3):289-295
比较了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其形态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核染色质浓缩、线粒体的发达与融合、顶体形成和胞质的减少。三倍体皱纹盘鲍各种生精细胞的直径和核径均大于二倍体,精原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似;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除溶酶体外,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于二倍体,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没有差别,但形态不典型,层状嵴不发达;三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细胞阶段,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很多趋于解体,没有发现成熟精子。  相似文献   

9.
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九孔鲍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IV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