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坛紫菜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光照调节、促熟措施、壳孢子采苗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在332 t水体中培育贝壳丝状体1534600片,培育出池苗种可供应1249亩养殖,平均每m3水体出苗可供应3.76亩养殖,苗种销售收入106717元,盈利42363元。  相似文献   

2.
紫菜栽培生产中的苗种培育,其实质是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进行调控管理的过程 ,包括了由果孢子发育到丝状藻丝生长、壳孢子形成与放散的管理。近年来,在紫菜贝壳丝 状体培育中普遍遇到了果孢子采苗缺种藻、病害及壳孢子采苗不顺利等问题。本文根据多年 的研究与生产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方法作一介绍。1 果孢子采苗  选择优良品系,获取良种种质进行种苗培育,是紫菜良种化栽培的关键之一。目前条 斑紫菜果孢子采苗有两种途径:由成熟的叶状体(种藻)获取果孢子接种贝壳;由自由丝状体 接种贝壳。1.1 果孢子接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养殖面积创历史记录,达7598hm^2,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同时,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面积达12万m^2。但是,因各紫菜育苗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常有育苗、壳孢子采苗失败等问题出现,影响了紫菜生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条斑紫菜壳孢子采苗前后丝状体培育及壳孢子采苗时易出现的四大误区,供紫菜育苗场以及壳孢子采苗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条斑紫菜栽培生产中,作为种苗培育的贝壳丝状体(图1)发育状态是否与壳孢子采苗(图2)的时间同步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培养的贝壳丝状体能否完成壳孢子采苗,保证海区栽培生产的顺利进行。由于贝壳丝状体凭肉眼较难正确判断,需借助溶壳及显微观察,才能确定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确保  相似文献   

5.
紫菜春季采苗一结束,下一步:工作是紫菜丝状体培育,也就是进入紫菜苗种培育阶段。由于采苗分吊采和平采,所以苗种培育也就分吊挂和平面培育二种(见图)。为使丝状体按期一次成熟而不拖延时日,影响生产,这阶段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7.
坛紫菜优良品系“申福1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武林 《南方水产》2006,2(4):19-23
试验于2003~2005年连续进行了3年。“申福1号”的贝壳丝状体培育条件与传统品种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培育良好的“申福1号”贝壳丝状体其壳孢子放散量与传统品种几乎一样,完全能满足生产大规模采苗要求。“申福1号”苗种下海养殖1个月,其藻体平均长度是传统品种的2倍多,表现出生长快,生长期长,不易成熟,色泽好等优点,增产增值效果很显著。  相似文献   

8.
条斑紫菜的人工育苗技术包括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壳孢子采苗三项内容。一果孢子采苗 1.准备工作 (1)贝壳的处理:贝壳是果孢子的附着基质。放在育苗池内浸泡一个月以上,用刀刮除贝壳上前后闭壳肌、韧带和边缘的胶  相似文献   

9.
初永娟 《齐鲁渔业》2008,25(11):12-12
1人工栽培紫菜的生长过程紫菜的人工栽培分丝状体培育和叶状体养成2个阶段。丝状体培育阶段:春末取成熟的叶状体经阴干刺激后,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内放散果孢子,当放散量达到要求时,捞出叶状体。把孢子水按一定比例喷洒到已放有贝壳的培育池内,果孢子即附着到贝壳上,萌发钻人贝壳内生长成丝状体。秋季水温下降时,贝壳内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将维尼仑网帘放入培养池内采苗,  相似文献   

10.
新品种条斑紫菜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纪培福 《齐鲁渔业》2007,24(12):18-19
研究了新品种条斑紫菜的苗种培育、苗网解网、干燥、包装、入库等技术以及紫菜栽培海区的选择和栽培设施等技术关键,引用日本条斑紫菜育苗的技术工艺,采用高密度投放果孢子、丝状体恒温培育、回转式(水车式)采苗等技术,有效控制了出苗帘数量,缩短了育苗时间,提高了壳孢子的利用率,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珠母贝基因转移的电击参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达辉 《水产学报》2001,25(5):408-412
将大珠母贝精子经不同脉冲循环数、脉冲数和不同脉冲幅度处理后,与卵子受精,然后观察受精和发育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受精率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脉冲循环数6、脉冲数2^8和脉冲幅度6KV。此前用电击参数为脉冲循环数6、脉冲数2^7和脉冲幅度10KV进行了大珠母贝转基因实验,获得转基因阳性贝。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采用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方式B:连续投喂添加0.5%壳聚糖的饲料,连续组;方式C:先投喂0.5%壳聚糖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天间隔投喂,不连续组)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60d后,对草鱼进行饥饿胁迫处理[各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feeding,F)和饥饿组(starvation,S)],以生长、一氧化氮(nitrogenoxide,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结果显示,(1)连续组和不连续组60d时草鱼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d饥饿处理后也呈现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增长率和增重率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2)对照组头肾、肝胰脏NO含量和血清、头肾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除头肾外NO含量和各组织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除脾脏外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3.
盐度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发育和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人工授精法获得菊黄东方鲀(Fugn flavidus)受精卵,并置于5、10、15、20、25、30、35、40和45九个盐度梯度的海水中充气孵化,观察其孵化率;仔鱼盐度梯度同受精卵梯度,观察其成活率;对均重169mg的菊黄东方鲀稚鱼进行5、10、20、30和40五个盐度梯度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①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在盐度5~40均可孵化,最适盐度为30~35.②仔鱼的适盐能力较强,在5~40盐度条件下皆可存活,存活率为12~33.5%.③低盐度对菊黄东方鲀稚鱼生长更有利,最佳生长盐度在10左右,其日平均增重为67.2mg,比盐度5的日平均增重54.5mg高18.9%,比盐度40的日平均增重33.8mg高49.7%.  相似文献   

14.
四十里湾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四十里湾养殖海域连续发生赤潮,养殖环境质量及变化情况引起养殖生产单位的极大关注。通过连续监测说明了养殖水域各种环境因素和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养殖、海洋环境、赤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相似文献   

16.
采集江苏启东和东台青蛤(Cyclina sinensis)2个地域群体的样本,测量其形态学性状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地域群体青蛤在受检测的19个形态学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只在肉重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青蛤性状间的相关基本上是以正相关为主,但差异较大,不同群体的相关系数中均是总重和壳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总重与肉重间属于中等以上相关性,虽然不是最强的相关性,但基本上反映出总重与肉重间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福建省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中的284株异养细菌(其中消化道菌131株,水体菌153株)进行药物敏感测试,以期了解其耐药性概况。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消化道与养殖水体异养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最高达83.95%,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受试的水体异养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0;不同来源菌株的多重耐药(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MAR)现象普遍,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均值分别为59.15%和51.31%。该研究同时发现相同分离源的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波动规律,消化道异养菌于9月耐药率最低,而水体异养菌耐药率在6月最低。结果表明,皱纹盘鲍消化道及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较高,耐药状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别对2016和2017年中国近海10个铜藻(Sargassum horneri)漂浮地理种群以及 3个定生种群的51个采集样本进行了ITS和coxI序列分析及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51个样本的coxI序列完全一致,ITS序列存在2个变异位点,按基因型的异同可分为4个类型,其中大连龙王塘、烟台大钦岛和南隍城岛的漂浮铜藻基因型相同,青岛金沙滩漂浮型、烟台大钦岛和大连獐子岛的定生铜藻基因型相同,威海俚岛和温州洞头的漂浮铜藻基因型相同,青岛雕塑园、王哥庄、大珠山、威海乳山的漂浮型和枸杞岛定生铜藻基因型相同,而同一种群内部即便是不同年份的个体间基因型并没有差异。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来自中国的所有铜藻样本聚为一支,与来自韩国的铜藻样本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以上结果说明,我国近海漂浮和定生铜藻的不同地理株间ITS和coxI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漂浮铜藻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为进一步探明中国近海海域铜藻的分子遗传背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盐度胁迫对遮目鱼幼鱼存活、生长及性状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盐度梯度为0、10、20、27(自然海水)、35,共5个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遮目鱼(Chanos chanos)幼鱼不经过过渡直接放入各梯度盐度中,养殖30 d后统计存活率,测量每尾鱼的体质量及各表型形态性状,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进行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度0组的幼鱼存活率最低(73.33%),增重率(573.94±231.58)%和特定生长率(6.23±1.16)%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除盐度0组外,其他各组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幼鱼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幼鱼的各形态性状与其体重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通径分析表明,遮目鱼幼鱼的体长、全长和体高对体重的影响最大,且在不同盐度胁迫下对幼鱼体重的决定作用不同,其他性状对体重的影响较小。建立了盐度胁迫下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日本沼虾4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4种群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分别取白洪泽湖、太湖、广西3地大然水域和浙江德清人工养殖池塘。经在相似条件下暂养7个月后,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四者的10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种群与洪泽湖种群的形态最接近,而与太湖种群、广四种群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种群的成体规格小于吲期的3个野生种群,而3个野生种群中又以洪泽湖种群的规格最小。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6.7%-86.7%(P1)和74.3%~96.0%(P2),综合判别率81.7%。3种多冗分析结果均认为,4种群R本淄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头胸甲部的性状上,但所有差异均未达到业种水平,须有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辨别;养殖种群的小型化与选种不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