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体外进行DNA操作已成为现实。鱼类基因文库的构建,就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研究方面的应用实例。所谓鱼类基因文库,就是应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某种鱼的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可以长期保存的重组体之中,以备需要时应用。这种长期保存基因的方法好象文献资料贮存在图书馆中一样,所以称为鱼类的基因文库。  相似文献   

2.
将大鳞大麻哈鱼的垂体细胞特异性表达的生长激素基因的启动子与白喉毒素基因的A链相连,构建成融合基因GH-DTA。通过显微注射导入金鱼受精卵内,获得的鱼经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检测表明,少数实验鱼染色体DNA中含有导入的外源基因。胚胎的原位分子杂交和垂体的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转基因鱼和正常鱼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团头鲂和鲤中的整合和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带有小鼠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顺序重组的线状DNA片段,注入团头鲂和鲤的受精卵,获得成活的实验鱼。经斑点、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放射免疫和酶联等方法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得到整合、转录、翻译和表达,并具促生长效应。转基因雌鱼和雄鱼有性繁殖所获得的子鱼带有外源基因,表明外源基因能通过性细胞传递给子代,并仍具促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维新 《内陆水产》1999,24(2):18-18
83_2系草鱼是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历时廿年选育的抗出血病等病毒性鱼病的草鱼抗病品系。早在1978年,我们在前几年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兴国红鲤雌鱼与草鱼雄鱼的杂交,获得了少量鱼苗;1980年再次进行这项研究,获得大量鱼苗,检查其染色体发现,为异源四倍...  相似文献   

5.
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卿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萤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7,21(4):360-365
以酶切Mitochondrial DNA技术检测了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的mtDNA。测得两种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都约为16.83kb。在使用的6种酶中,只有PuⅡ在所检测的15尾尼罗非鲫mtDNA上产生了多态片段,3尾鱼的mtDNA产生了4个片段,12尾鱼的mtDNA产生3个片段。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六个性别相关标记的FIS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BAC基因文库5个克隆中提取和纯化含有6个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CLC5,GM204,GM271,GM354,UNH995和UNH104)的重组质粒DNA作为模板,以简并核苷酸为引物,通过PCR制备原位杂交探针。探针用荧光素进行标记,并与尼罗罗非鱼中期相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以确定这些标记在尼罗罗非鱼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结果显示,这些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都位于尼罗罗非鱼第一对染色体长臂近末端,从分子细胞学角度验证了第一对染色体是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另外由于这些标记的荧光信号在XY个体的2条性染色体上都有,一方面说明这些标记在罗非鱼上还不是性别特异的;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还处于分化的早期阶段。【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25—529】  相似文献   

7.
利用鱼鳍组织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景涛 《河北渔业》2008,(12):17-17
鱼类育种工作有一部分涉及到鱼类细胞工程,如人工二倍体雌核发育和诱导多倍体。在一些试验中有时通过各种手段、艰苦的努力得到了一些处理鱼,科研人员通常想知道它们的倍性而又不愿将这些处理鱼杀死,以备进一步的育种研究。传统的体细胞体外培养法、体细胞体内培养法、体细胞直接法都会对鱼造成致命伤害。如何实现不杀鱼而获得其染色体标本呢?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笔者摸索到了一种利用鱼鳍组织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可获得较多良好的中期分裂相。  相似文献   

8.
HHNBV是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DNA,用EcoR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DNA片段,与PUC18体外重组,建立HHNBV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三个重组质粒(5#、8#、9#),它们所插入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8Kb、0.8Kb、1.6Kb,它们分别用光敏生物素标记成探针,与感染HHNBV的病虾DNA呈阳性反应,以此利用制备的HHNBVDNA探针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检测虾病。  相似文献   

9.
鲢、鳙染色体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鲢、鳙染色体基因文库的构建王朝元,汤伏生,龙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实验材料和方法(一)材料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istchthysnobilis)基因工程菌、酶等试剂均...  相似文献   

10.
黄海黄杆菌YS-9412-130具有稳定的分泌低温碱性蛋白酶的能力。将其染色体DNA用Sau3AⅠ部分酶切后,低熔点琼脂糖回收2-10Kb的DNA片段,用Klenow大片段酶半补齐,与用SalⅠ酶切且半补齐的质粒pUC19连续后,转化E.Coli.JM109,构建基因文库。且酪蛋白平板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活性筛选方法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株产海洋低温碱性酶的阳性克隆(命名为pHH1)。序列测定分析表明,此重组质粒包含有长度为768bp低温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和上游基因调控序列。此片段编码由256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计算分子量为83000Dal。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了此片段来自于黄海黄杆菌YS-9412-130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黑鲷幼鱼生长和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相同比例,不同种类的脂肪源配制成4组试验饲料,对黑鲷幼鱼进行了4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豆油,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试验组的幼鱼增重率较高,分别为34.8*10^-2和29.3*10^-2。花生油组和猪油组的幼鱼增重率分别为25.4*10^-2和25.5*10^-2,饲料转换系数分别为鱼油组1.08,豆油组1.21,花生油组1.35和猪油组1.59。从试验饲料和鱼体脂质的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鱼  相似文献   

12.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十一种青鱼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青鱼对秘鲁鱼粉等饲料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并首次测定了青鱼对饲料能量消化率。根据测定结果评价了这些饲料作为青鱼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化油直接添加法,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含量不等的4种乳化油分别强化轮虫、卤虫活饵料,培育4组黑鲷仔鱼和稚鱼,各自历时15d,结果表明,n-3HUFA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重要影响。在该条件下,轮虫体内n-3HUFA含量为0.233%(湿重计),卤虫体内n-3HUFA含量为4.273%(湿重计)时,仔鱼和稚鱼达到最佳生长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黑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可用公式SGR=1.07lnT-2.44 或SGR=0.46ln( FL )-0.071定量描述;而生态转换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则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2T2 4.64T-29.74或Eg=-5.92FL2 35.57FL 26.69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9.4℃,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黑鲷体重的1.17%和2. 62%。黑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虽有利于加速其生长速度,却不能影响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生态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用从团头鲂分离得到的暴发性鱼病致病菌对团头鲂、鳙及其正反杂交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1) 对此病抗病力的大小顺序是鳙>团头鲂(♀)×鳙(♂)>鳙(♀)×团头鲂(♂)>团头鲂;(2) 感染后,细菌进入血流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脏器中毒性病变,是一种败血症。  相似文献   

17.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肝脏蛋白酶活性低于肠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鳜鱼最高,其余依次为青鱼、鲤、鲢、草鱼、鲫。鳜鱼、鲢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而青鱼、鲤、草鱼的则由前肠向后肠递增;鲫则中肠活性最低。六种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因鱼而异。青鱼、鳜鱼、鲤、鲢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低于肠脂肪酶活性(P<0.01);而草鱼和鲫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与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六种鱼肝脏中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鳜鱼>鲢>鲫>草鱼>青鱼>鲤;肠脂肪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鲢>青鱼>鲤>草鱼>鲫。脂肪酶活性与鱼类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组织间淀粉酶活性存在差异。鳜鱼的肝脏和肠均有较高淀粉酶活性,青鱼和鲫肝脏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的;草鱼、鲤和鲢肝脏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肠中的,但差异不显著。六种鱼中鳜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五种无胃鱼,它们的淀粉酶活性顺序依次为鳜鱼>鲢>鲤>草鱼>青鱼>鲫;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鲫>鲤>青鱼>鲢>草鱼。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导了利用青鱼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醣、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含量脂肪对青鱼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马面鲀鱼油。试验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为3-8%,最佳含量为6.5%。两批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对鱼体肌肉和肝脏生化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华 《水产学报》1996,20(3):203-208
采用显微解剖和测量、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系统观测全长为5.6~330.0mm的青鱼标本370尾,描述了鳃耙、咽齿、角质垫和肠等消化器官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青鱼的摄食特性、消化器官数量性状胚后发育的阶段性及其相关性、消化器官数量性状发育与食性转化,为制订培育青鱼苗种和饲养成鱼的生物学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草鱼卵子和三角鲂精子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思阳 《水产学报》1987,11(3):225-232
本实验观察了两种不同亚科鱼——草鱼()和三角鲂()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三角鲂精子能够进入到草鱼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卵子在精子的作用下,继续完成了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最后雌雄原核相互接触而融合。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