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开始立项,历经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并通过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无锡毫茶在碧螺春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主要工序为摊青、杀青、揉捻、  相似文献   

2.
翠峰玉绿     
“翠峰玉绿”是选用本所选育的茶树新品种“翠峰”制成的。因氨基酸、叶绿素含量高,故制成的茶叶,其外形、汤色、叶底具有“三绿”和香高味醇的特点。茶树的生化特性决定其适制性,加上该茶汲取了日本玉绿茶和我国炒青工艺的特点,故制成的茶叶深受日本消费者欢迎。“翠峰玉绿”课题研究,1986年被杭州市科委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同年获市科委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四等奖。1987~1988年,在杭州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市优质茶,1989年,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翠峰茶与茶叶公用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贵州茶叶总产量近5万余吨,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据了解,贵州现有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十多个,覆盖贵州现有茶叶面积90%以上,涉及茶农250万人以上。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建设对加快贵州茶叶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贵州五大名茶之一"梵净山翠峰茶"为例,提出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建设的几点浅见。一、"梵净山翠峰茶"产业概况"梵净山翠峰茶"产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宜茶总面积2万公顷,2010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4.
金水翠峰     
金水翠峰是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创制成的。它的品质特点是:外形圆直,色泽翠绿,峰毫显露,香清味醇,叶底嫩绿,汤色绿黄明亮。金水翠峰的加工步骤可分为杀青、揉捻、初干、整形和烘干。该茶的加工除整形工序外,实现了杀青、揉捻、初干和烘干的机械操作。  相似文献   

5.
《茶报》2000,(4):33-33
陕西省紫阳县产茶历史悠久,紫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茶,早在清代就被列入全国名茶。今日所产紫阳毛尖,对原工艺作了改进,品质更有提高。1985年和1987年分别获陕西省优质名茶称号和省政府颁发的优质名茶证书。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示范园建设现状 2001年,陕西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会同南郑县牟家坝镇马仙坝村委,决定在该村建立茶叶科技示范园,为全市茶叶生产树立样板。示范园功能以茶树无性系良种引进、良种繁育及中高档名茶加工示范为主。当年引进龙井长叶、平阳特早茶、翠峰、舒茶早共11.5万株;第2年除补苗外,又引进乌牛早7.2万株,两年共建茶树母本园45亩。从2003年开始,示范园春季采制高档名茶,夏季培育穗条,秋季育苗。目前,示范园占地面积已达100亩,累计出圃良种茶苗1000多万株,加工中高档名茶1万kg。  相似文献   

7.
《茶叶》1986,(4)
杭州市茶科所研制的日销茶新产品“翠峰玉绿”于86年9月通过杭州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该茶是选用该所茶树新品种“翠峰”鲜叶制成的,吸收了日本蒸青玉绿茶和中国炒青茶工艺优点。产品外形翠绿油润,条细紧,香气清高带覆下香,滋味醇厚,汤色绿明,叶底嫩绿,符合日本消费者对外形色泽、汤色、叶底“三绿”和香高味醇的要  相似文献   

8.
郴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湖南省名优茶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的示范点之一,承担了省下达的名茶机械应用技术的研究任务.该场从1991年起,引进名茶机械,开展南岭岚峰名茶机制试验,取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名茶发展.一、试验过程1991年春茶前,该场从浙江衢州市微型茶机厂引进了一台6CSF-30型滚筒杀青机、一台6CHW-2.55型热风式烘干机和一台6CR-15型揉捻机等设备,加上以前引进的电炒锅,配齐了名茶加工上必需的几个机种.春茶期间,根据茶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南岭岚峰茶的手工制作工艺与产品品质要求,进行了机制南岭岚峰茶的试验.试验结果,发现所引进的杀青机、烘干机在制茶工艺适应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制出优质产品,而且机器的使用寿命也有一些问题,机制试验初告失败.该场及时向衢州市微型茶机厂反映了这一情况,指出机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1992年初,茶机厂为茶场调换了改进后的连续滚筒杀青机和连续自动烘干机.1992年3月份,省农业厅在郴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利用引进的名茶机械举办了一次机制名茶现场操作技术培训班,收到了良好效果.于是,该场又继续开展了机制南岭岚峰茶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7,17(1):59-64
用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制成扁形、毛峰形、针形和卷曲形名绿茶。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茶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扁形名茶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其他形状茶品质较差。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扁形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小;福鼎种制成的扁形茶和云大种制成的毛峰形茶,其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4种主要氨基酸组分及维生素含量均相对较高。表明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名茶或毛峰形名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一尖春茶     
一尖春茶是江西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名茶,产于风景秀丽的庐山南山茶区。该茶区远离都市,古树参天,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茶园终年云雾缭绕,土壤有机质丰富。优越而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无污染且优异的茶叶天然品质,该所科技人员又从工艺着手,经过反复试验,创制了独具风格的一尖春茶。该茶形似兰花,色泽翠绿显毫;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回甘;芽叶相依,叶底嫩绿匀齐。1995年在九江市名茶评比中获得第1名;1997年获江西省“优质名茶”称号;1999年获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银奖。产品在1995年投放市场以来,深…  相似文献   

11.
整合资源,联合做大,加快开发“温州黄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国仕  郑乃坤 《茶叶》2014,(1):39-41
温州黄汤原名平阳黄汤,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乾隆年间被征为贡茶.后因战乱等原因而失传.近年来温州各县重新研发成功黄汤茶并开始生产,但为黄汤品牌的归属而争论不休.为此,本文略论平阳黄汤的历史渊源,肯定了各县重新研发黄汤茶的成就,并提议整合各地的自然、财力和人才资源,联合组建“温州黄汤开发集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茶学师生实习站,吸引科研院校师生来开展温州黄汤的研究和提升;依靠广布各地的温商和温州商会,打响温州黄汤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和行业协会大力扶持,助推温州黄汤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5,15(2):121-126
对影响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其主要的原因,7个品种鲜叶氨基酸总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更加悬殊,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其次是鲜叶摊放,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由于蛋白质的水解作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第三是制茶工艺,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但3种工艺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龚永新 《茶叶》2013,(1):45-49
撇开物质层面,如果说名茶是技术的结晶,那么从更深层次的理解,名茶也是审美与创意发展的完美结合。做好"名茶美学"这篇文章,不仅是名茶作为"按美的规律"创造的对象世界,能够为人们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审美;同时在这个"按美的规律"创造的名茶产业化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创意的渗透。于是有理由认为,发生在名茶产业链上审美激发创意,创意丰富审美是持续的、无休止的过程,认识名茶产业链上创意渗透与审美事实的形成,进而促进其互动发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名优绿茶采摘环节的瓶颈问题,提出对机采大宗绿茶进行分级的思路。现有绿茶机采设备采摘的鲜叶一般只能制作普通的大宗绿茶,鲜叶存在混杂、破碎率高和老梗叶等问题,本文基于Labview vision、图像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算法分析机采绿茶成品的凸包面积、凸包周长、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等形态特征并对样本进行分类,实现从机采大宗绿茶中分选出名优绿茶。其中样本的形态特征采用工业CCD摄像头获取;用户界面用Labview自定义开发设计,数据交互方便,开发周期短。茶叶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机采绿茶成品的分级正确率可以稳定在90%以上。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机采茶分级设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迅猛,效益高涨,但总体上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不高,严重制约着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国际化拓展。从根本上看,在培育优良乌龙茶茶树品种的前提下,加强我省乌龙茶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至关重要。鉴于乌龙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产业需求,及福建乌龙茶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的现状,尊重传统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培养新型职业茶农、加强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与交流等不失为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的发展良策,也是实施福建省茶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田兴安 《茶叶科学》1984,4(1):45-52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之一。根据瓜片在制造过程中形质转化的规律及其条件,对传统的手工工艺进行了改革,并运用现有制茶机械,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机械化。机械制茶和手工制茶在工效、生产成本和成茶品质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前者较后者工效提高20倍,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成茶外形接近手工瓜片,内质达到或超过手工瓜片,从而为瓜片生产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名优绿茶不绿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加工技术,确保名优绿茶色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安溪铁观音成本-价格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咏梅 《茶叶》2014,(2):87-90
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精品。本文以安溪铁观音茶农户、茶叶企业、中国茶都-安溪茶叶交易市场等实地考察为依据,对安溪铁观音茶叶生产成本与价格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安溪铁观音生产成本构成复杂,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在各项成本中,鲜叶生产成本最高;在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价格的调查分析中发现,茶农户的毛茶价格远比茶叶批发商和茶叶店零售价格低,销售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20.
恩施玉露是传统的针形名优茶,本文在对传统手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机械的概念设计,分析了整形上光机的开发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和创新点,为这一新型针形做形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为恩施玉露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