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参种植在阔叶林皆伐后的土壤里,种植一茬人参得砍伐一茬林木地,传统上需要30-50年的恢复后才能再种参。由于人参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土壤,从栽培人参开始至今,都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种植的。人们常常在林中选择最好的地形、土壤、植被来开垦参地;人参具有强烈的忌地性,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菌剂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和抑制病害的发生。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人参黑斑病发病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田间施肥实验,测定菌剂对人参黑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有效降低人参黑斑病发病率,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具有良好效果。具体表现为不同施用方案显著影响人参黑斑病发病率,且以T6(基施地养力微生物菌剂3.6kg/10m2,5、7、8月各喷施一次高保康3号微生物菌剂2.3L/10m~2)的发病率最低,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依次为T6(83.03±0.70)T4(77.61±1.12)T1(77.28±0.25)T2(74.24±0.69)T5(73.79±0.20)T3(71.01±1.04),T6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4.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5.
老参地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老参地问题作为人参栽培领域的“瓶颈”限制性因素至今尚未彻底解决。这不仅制约着人参的生产方式,使一些现代化栽培手段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而且使参地来源大部分局限在“伐林栽参”的原始作法上,极大地破坏了参区的生态平衡。文献报道,老参地连作障碍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病原微生物增多。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③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④参根分泌物增多。而解决的方法包括施肥改土、土壤消毒、绿肥轮作及绿肥盖膜发醇等手段,使原来的33年轮作缩短为6年。此外,有些地方采取西洋参与人参短期轮作的栽培方法也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老参地即栽种人参作货后的闲置地。人参有一重要特点,是不能连作,种过人参的参地,再栽种人参,则人参病害多,产量低。因此,老参地再利用一直是人参栽培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由于我国老参地栽参和农田栽参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使我国人参栽培方式仍然限制在“伐林栽参”的原始做法上,极大地破坏了人参主产区的林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科研工作者为解决老参地问题不懈努力30多年,已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摸清了人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土壤消毒、有机肥改土、绿肥轮作等技术,使人参轮作由33年缩短至6年左右,近年杨继祥等在人参与西洋参轮作方面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解决老参地问题除了研究利用老参地继续栽种人参以外,尚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酸性土壤调理剂对参地土壤性状及人参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每亩施用等量的生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施用生石灰或酸性土壤调理剂以后,土壤pH分别为6.08和5.86,交换态铝含量分别为118.4(mg·kg~(-1))和103.9(mg·kg~(-1)),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7.2 g·kg-1和61.3 g·kg-1,处理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施用石灰的处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施用石灰的处理,真菌数量则低于施用石灰的处理。人参产量较单纯施用生石灰增加15.5%,差异显著。结论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效果优于单纯施用生石灰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老参地再利用研究--参参轮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几年的实施研究,建立了利用周期为1-3年的人参、西洋参短期互相轮作技术体系。采用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法,经处理的老参地,人参和西洋参的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甙含量等方面,与新林土栽参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经中试规模的推广应用显示,该参地短期轮作制的技术方法可行、实用、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人参种植对非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未种植人参和种植人参的非林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人参使得土壤中真菌和细菌OTUs数目均有一定的减少。与对照组土壤相比,种植人参后非林地土壤中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等细菌和Roze11omycota、Chytridiomycota、Unc1assified等真菌的丰度明显减少,而Acidobacteria、Thaumarchaeota等细菌和Mortierellomycota等真菌的丰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当营养型参地土壤保水剂用量为10 kg·m-2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苗期增加18.8%,结果期增加15.4%,根增重期增加12.6%,人参保苗率增加18.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参根皂苷含量较对照增加11.4%,茎皂苷含量增加11.5%,叶片皂苷含量增加10.8%,达到显著标准;人参产量较对照增加21.5%,差异达到极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11.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环境、营养条件三个方面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方法研究该土壤改良技术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四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态改良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37.48%~74.9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16%~22.90%,蔗糖酶活性提高16.00%~101.31%,磷酸酶活性提高1.24%~74.38%。结论该生态改良技术可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对农田老参地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土壤问题是制约人参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人参的实际生产的角度出发,对pH值、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五个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与新林地的土壤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人参主产区种植人参后的土壤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五项比较指标明显不同,这为各地人参种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生物菌肥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睿  黄陇 《人参研究》2009,21(1):38-40
文以一年生人参为材料,研究三种生物菌肥不同剂量配比改良农田土壤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生物菌肥配用可提高人参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其中,可提高根重5%-17%,提高总皂苷含量6%-12.1%。  相似文献   

15.
老参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丛枝菌根菌、EM菌、NEB菌剂结合发酵玉米秸秆粉等物质对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后栽参。正交实验设计法。4种物质施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90%~30.79%、pH值提高2.22%~7.06%、碱解氮提高11.33%~63.36%、速效磷提高41.91%~163.35%、速效钾提高7.8%~54.01%、有益微生物放线菌数量提高2~10倍,除个别处理外,人参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单枝鲜重提高9.52%~49.21%、产量提高1.91%~68.80%、折干率提高6.71%~17.14%,保苗率提高35.15%~73.35%,病株数降低2~7倍。这种方法有效改善了老参地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和理化性状,有利于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市售人参、西洋参制品糖分含量特性,方法采用比色法对60个人参、西洋参样品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蜜制参类制品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制品,红参、生晒参、鲜参、保鲜参和活性参间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生晒参、鲜参、保鲜参和活性参还原糖含量小于6%,红参还原糖含量不高于16%,蜜制参还原糖含量均大于24%。结论还原糖含量应作为人参、西洋参制品质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别以红参、生晒参(相同产地和参龄)为原料的独参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传统中药方剂独参汤的选材和功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以红参、生晒参为原料,按照传统的独参汤的煎煮方法,制备红参独参汤和生晒参独参汤;对两种独参汤进行主要有效组分的萃取分离,得到总脂溶性成分、总皂苷和总水溶性多糖;分别通过GC-MS、HPLC和UV测定其测定其总脂类成分、总皂苷及总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红参独参汤中测得了5种脂类成分,生晒参独参汤中测得了8种脂类成分;红参独参汤中的总皂苷含量为1.3%±0.2%,生晒参独参汤中的总皂苷含量为1.1%±0.2%;总皂苷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单体皂苷的含量分别为:红参独参汤中Rg1:0.1079%、Rc:0.0801%、Re:0.0614%、Rd:0.0397%、Rb 1:0.0988%,生晒参独参汤中Rg1:0.0752%、Rc:0.0518%、Re:0.0352%、Rd:0.0300%、Rb 1:0.0778%;生晒参独参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约为8.76%,红参独参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约为11.75%.结论红参独参汤中的人参皂苷和人参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均多于生晒参独参汤中的含量,两种独参汤中均含有脂类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辅料人参———葛根人参的加工工艺,并建立葛根人参及红参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比较方法。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葛根中的有效成分,旋转蒸发仪适当浓缩,浸入人参煎煮,待葛根提取液完全浸入参体后烘箱35℃低温干燥得葛根人参;以甲醇超声提取红参及葛根人参,点板(硅胶G板),进行薄层扫描(λS=550 nm,λR=650nm)。结果人参皂苷Re点样量在2~18ul范围内,点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得标准曲线Y=161.2X-166.84,r=0.9994;红参及葛根人参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分别为0.19%和0.21%。结论薄层扫描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作比较红参及葛根人参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The genoprotective effect of American and Asian ginseng on human lymphocytic DNA was studied. Using the comet assay, aqueous extracts of both types of ginseng were shown to diminish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DNA damage. In contrast,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fs, addition of the juice from Chinese turnip counteract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ginseng. Results showed that incubating ginseng along with turnip juice abolished the DNA protective effect of both American and Asian ginseng. Although the exact mechanism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the counteracting effect of turnip on ginseng seems unlikely to be mediated by enzymatic action as the effect was seen with boiled as well as unboiled turnip extra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人参软糖的制作工艺,为人参食品的开发提供新品种。方法本研究筛选人参浸膏、卡拉胶、白糖、柠檬酸等因子的添加量对人参软糖的口感、色泽及状态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子的最佳配比。结果人参软糖制作各因子的最佳配比为:人参浸膏2.4%;白糖50%;柠檬酸0.25%;卡拉胶2.0%。此时的人参软糖的口感、色泽及状态最好。结论该产品外观晶莹、弹性好、口感独特、甜度适中、并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