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武  胡新文  毛帅  闵义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7):1452-1461
为了探究热带作物木薯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对近年来木薯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数据检索时间是 1999—2017 年,各项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的时间范围是 2009—2017 年。基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利用网页检索功能分析了木薯研究的年发文量、基金资助机构及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方向及研究机构状况;利用 CiteSpace 对 2009—2017年木薯研究关键词进行共现性和可视化图谱聚类分析。中国地区发文量、基金资助分布及研究机构排名位于前列;农业研究、食品科学技术领域占比较大;以 3 a 为时间轴对数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绘制可视化信息图谱并分析聚类下的信息,得出木薯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问题。木薯淀粉-壳聚糖、燃料乙醇研究引发新的研究热点。从发文量来看,中国在木薯研究科研投入和成果数量产出方面都位居前列;分子育种成为品质改良的重要手段,木薯病毒、燃料乙醇、光暗发酵制氢、甲烷和单细胞油脂生产、延缓块根变质、耐受性基因选择持续成为关注热点;最近 3 a,木薯淀粉在新型材料加工方面有了新的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准确了解茶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可为未来茶叶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茶叶领域近12年(2010-2021年)发表的9444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所属学科、基金资助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年度发文量。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年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6-2017年发文较为活跃,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37.65%。其中,2017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816篇,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19.23%。(2)发文作者。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发文数量排前3的作者是龚自明、林智、刘仲华,发文数量分别为54、54、46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0.57%、0.57%、0.49%;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但核心作者发文总量未超过全部论文的50%,尚未形成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3)研究机构。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在200篇以上的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发文数量分别为402、331、239、207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4.26%、3.50%、2.53%、2.19%。(4)文献来源。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排前3的期刊是《福建茶叶》《茶叶科学》《农业考古》,发文数量分别为2754、633、342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29.16%、6.70%、3.62%。同时食品类期刊发文数量较多。(5)所属学科。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所属学科主要是食品、作物、轻工,发文数量分别为3362、1228、963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5.60%、13.00%、10.20%。(6)基金资助。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基金资助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发文数量分别为876、246、201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9.28%、2.60%、2.13%。从各省资助数量来看,靠前的省份主要是福建、浙江等。(7)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主题词统计及共现网络图分析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研究热点是茶叶、茶文化。其中,“茶叶”热点的研究集中在农药残留、包装设计及品质等方面;“茶文化”热点的研究集中在茶叶包装、包装设计及茶等方面。结合以上结论,建议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应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同时指出应重点关注信息通信等新技术在茶叶育种、加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低温逆境已成为限制我国小麦稳产丰产与优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为掌握我国小麦低温逆境研究的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小麦低温逆境研究论文的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作者、文献来源、被引频次、研究热点及资助基金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我国小麦低温逆境领域的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东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均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但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有待加强;高被引文献多发表于《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等优质期刊;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小麦低温逆境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耐低温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低温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小麦低温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国家级基金是小麦低温逆境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来源。未来应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同时加强小麦低温逆境栽培防控技术的研究,从而实现我国小麦生产的抗逆保产与提质减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有关作物倒伏研究的情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对2001-2020年8 164篇相关作物倒伏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包含文献年度趋势、论文期刊分布、作者发文量及研究机构、主要主题分布、课题资助基金来源情况和主要学科情况等.结果表明:2001-2020年20年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在前10名的期刊以省级期刊为主;前10名高产作者发文量中,有5名作者来自于扬州大学并且前3名全部来自于扬州大学;我国倒伏研究的主要基金资助来源为国家项目基金资助,且有关倒伏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学科.  相似文献   

5.
廖利 《茶叶通讯》2024,(1):91-99
为客观了解显齿蛇葡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信息资源总库中有关显齿蛇葡萄1995—2021年在中国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样本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5.8.R3软件对发文量、载文期刊、研究机构、关键词、发文作者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的发文量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高等院校是重要的研究机构,目前已拥有相当数量的资深科研人员,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当前有关显齿蛇葡萄的研究主要在其药用、食用和培育种植方面,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统计分析1994~2012年SCI-E收录菠萝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国内外菠萝文献的文献量变化与被引频次、国家或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作者、学科类别、期刊分布、语种、基金资助机构等。结果显示:菠萝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发文较多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巴西圣保罗大学、夏威夷大学等;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美国和印度;其中以食品科学技术、植物学、农学等为主题的研究较多;论文在不同期刊中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食品工程杂志、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巴西果园杂志等为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期刊;相关文献的出版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占89.88%;基金资助方面,巴西教育基金资助文献最多,其次是巴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于第三。该文分析了菠萝研究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为菠萝科研工作者及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茶叶科学》《茶叶通讯》《茶叶学报》《茶叶》《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加工》2000—2019年刊发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茶学研究文献数量、质量得到提高;发文作者集中度较高,形成几个联系相对密切的合作网络;发文机构间合作大多以"茶叶研究所+其他机构"的模式展开;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叶生产发展、茶产业转型升级、茶树品种改良以及茶产业生产加工技术改进是近年来茶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以SCI-Expanded(SCI-E)数据库为基础,对1994~2012年世界油棕被SCI-E收录论文的出版年、被引用情况、国家/地区、文献类型、语种、发文机构、基金资助机构和学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13年7月8日,1994~2012年SCI-E收录油棕相关文献记录6 851篇,被引频次总计80 161。自2007年文献收录和被引频次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所收录文献中,以马来西亚发文量最多,占总记录30.93%;学术研究型文献占91.55%;英语语种占96.23%;文献基金资助率为30.27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大豆科学》近期发展现状,以2015-2017年《大豆科学》发表的文章和所有核心期刊发表的以"大豆"为主题词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发文量、基金项目来源、被引次数和核心作者群。结果表明:《大豆科学》的发文量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15%左右,在作物研究领域内具有绝对优势,发文量为总发文量的32.5%;《大豆科学》的文章主要由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且与核心期刊中基金论文的资助来源一致;在被引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中,《大豆科学》有4篇,数量上仅次于《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和《作物学报》;共同核心作者有7人,占《大豆科学》核心作者的54%,核心作者的期刊选择偏好为《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食品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粮油学报》和《中国食品学报》。说明《大豆科学》发表的文章数量和水平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所在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凝聚发表文章主要力量的能力较强,是核心作者比较喜爱的期刊,近期发展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王宁 《北方水稻》2014,44(6):5-7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分布期刊、基金项目、核心作者及机构、作者与机构合作度、下载及被引前10位文章等方面对2004~2013年转基因水稻研究文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文献数量及分布期刊总体随年度呈增加趋势,主要刊载在专业类期刊上,其中,发表在《分子植物育种》的文章比重占绝对优势,所获得的基金资助主要来自国家层面,产出比重主要集中在南方科研单位,核心作者和核心发文机构对此方向的研究均有较好的连续性,作者及机构的合作是领域研究所必需的,综述类文章对于研究人员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排名前几位的依次是水稻、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遗传转化、农艺性状,这些是此方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木薯的抗寒性及北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作为中国三大薯类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状,主要适宜在热带和亚热带种植,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淀粉产量在高等植物中非常突出。木薯的用途极为广泛,除食用外,可大量加工成工业产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木薯在抗寒性的生理生化、抗寒性的分子生物学、抗寒育种及北移栽培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木薯抗寒性和北移栽培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木薯在种植、收获、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木薯叶、木薯杆、木薯渣、木薯皮等废弃物,其中,木薯叶可食用、饲用;木薯杆、木薯渣均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木薯杆还可粉碎还田作为肥料,木薯渣也可生产肥料、饲料、沼气;木薯皮则能制成表面活性炭或作为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13.
木薯是我国南方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种植栽培、加工工艺等方面已有诸多的研究报道,但其生理生化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相对滞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薯生理生化及其分子遗传学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就其研究方向等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旨在为木薯生产科研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施对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南8号木薯为研究对象,通过311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试验,探讨N、P、K配施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立地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鲜薯产量为46.62 t/hm2,此时对应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67.13、26.51、179.82 kg/hm2。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对木薯产量的影响以钾肥最大,氮肥次之,磷肥最小。双因子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N、K双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最大,N、P二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明显,P、K与木薯产量的效应小于N、K效应,大于N、P效应;按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氮、磷、钾配施对木薯淀粉含量和干物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木薯品种(系)SC8、南植199、C869、D346和E632在6~11个月生长期的块根淀粉糊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的含粉量随生长期的延长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品种的变化拐点各不相同;直链淀粉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和生长期差异性;峰值粘度在生长期为8个月后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其值与鲜薯含粉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木薯淀粉糊化温度的生长期差异性显著,且变化趋势因品种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它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木薯淀粉恩氏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克隆技术从木薯基因组DNA中获得1个MADS-box基因,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对该蛋白响应激素信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全长为687 bp的ORF,编码229个氨基酸。通过对该蛋白进行ProtScale程序预测表明,该蛋白可能为亲水性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6.103 7 ku,等电点为6.87;跨膜结构域预测表明,该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该蛋白能被丝氨酸激酶所磷酸化。运用定量PCR对该基因响应乙烯信号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能够响应乙烯信号,并在外施乙烯12 h时具有最高的表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响应乙烯信号影响木薯叶片的生长发育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木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解析木薯块根淀粉合成调控机理将有助于木薯高产、高淀粉分子改良。AGPase由大亚基和小亚基构成,催化1-磷酸葡萄糖和ATP形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焦磷酸,其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为淀粉生物合成的底物。AGPase酶是植物淀粉合成的限速酶,提高AGPase酶活性,有利于作物淀粉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木薯MeAGPS1a基因编码的小亚基是AGPase的催化中心,前期研究表明生长素响应因子MeSAUR1作为转录因子正调控MeAGPS1a基因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木薯cDNA文库显示钙调素类似蛋白(CaM-like, CML)成员MeCML24为MeSAUR1的候选互作蛋白。为了确定MeCML24和MeSAUR1的互作关系,本研究从‘SC8’木薯品种基因组克隆了MeCML24基因,该基因的CDS区长度为492 bp,编码163个氨基酸。MeCML24蛋白的理化性质及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理论等电点pI值4.38,属于亲水性蛋白,α-螺旋占52.76%,无规则卷曲占30.06%,β-转角结构占11.04%。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BD-MeCML24,自激活实验表...  相似文献   

18.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属大戟科木薯属热带作物,具有耐干旱贫瘠等特性,木薯叶片富含蛋白质,块根富含淀粉但是缺乏类胡萝卜素,是热带低收入人口的主粮.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期间关于木薯产业问题指出,类胡萝卜素是粮饲化的重要指标,类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本文在前期研究中筛选到...  相似文献   

19.
Cassava bagasse is an inexpensive and broadly available waste byproduct from cassava starch production. It contains roughly 50% cassava starch along with mostly fiber and could be a valuable feedstock for various bioproducts. Cassava bagasse and cassava starch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o make fiber-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starch (TPSB and TPSI,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blends of poly (lactic acid) and TPSI (20%) and TPSB (5, 10, 15, 20%) were prepared as a means of producing low cost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good performance. The TPS and PLA blends were prepared by extrusion and their morphological, mechanical, spectr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easibility of obtaining thermoplastic starches from cassava bagasse. The presence of fiber in the bagasse acted as reinforcement in the TPS matrix and increased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0.60 MPa) and the tensile modulus (41.6 MPa) compared to cassava starch TPS (0.40 and 2.04 MPa, respectively). As expected, blending TPS with PLA reduced the tensile strength (55.4 MPa) and modulus (2.4 GPa) of neat PLA. At higher TPSB content (20%) the maximum strength (19.9 MPa) and tensile modulus (1.7 GPa) were reduced about 64% and 32%,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PLA matrix. In comparison, the tensile strength (16.7) and modulus (1.2 GPa) of PLA blends made with TPSI were reduced 70% and 51% respectively. The fiber from the cassava bagasse was considered a filler since no increase in tensile strength of PLA/TPS blends was observed. The TPSI (33.1%) had higher elongation to break compared to both TPSB (4.9%) and PLA (2.6%). The elongation to break increased from 2.6% to 14.5% by blending TPSI with PLA. In contrast, elongation to break decreased slightly by blending TPSB with PLA. Thermal analysis indicated there was some low lev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LA and TPS. In PLA/TPSB blends, the TPSB increased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PLA component compared to neat PLA. The fiber component of TPSB appeared to have a nucleating effect favoring PLA crys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