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莹  郝雯婧 《福建茶叶》2016,(4):266-26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大环境背景下,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英语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将其融入到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对于艺术专业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艺术专业英语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本文将基于茶文化在中西方的差异性,分析艺术专业英语教学茶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将茶文化的"精华"渗透进艺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探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在改革中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当前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其缺乏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和元素应用,尤其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其未能将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与专业课程的特点相融合,本文拟从当前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叶及相关农业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通过融入分析茶叶及相关农业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相关价值,从而探究茶叶及相关农业专业英语教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以及茶文化的普及,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纷纷设立茶学专业,同时茶学专业的英语教学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在开展茶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应该关注茶文化特色以及高校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够符合我国茶文化对外贸易以及高校茶学专业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高校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思路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教育意义的独特文化,对于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将其有效应用到茶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茶文化内涵,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茶学专业高素质人才。文章简要描述了茶文化与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概况,分析了茶文化在茶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茶文化下的茶学专业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信息的引入,转到对茶学教育问题的思考。通过对2013年广东某大学茶学专业的2个年级的6个班级加强英语教学的试点信息的整理,归纳总结了在强化茶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前该学校乃至我国各院校茶学专业英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教材上的问题、任职教师上的问题、茶学专业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茶学专业考核方式的问题。并且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加强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后的一些信息反馈,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的实际发展状况,可以看到文化的包容性与变化性是该文化体系价值作用展现的基础和关键。而在英语体系发展传承不断成熟的今天,茶叶商业专业英语也在茶文化与英语文化不断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全新塑造。本文拟从茶叶商业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茶叶商业专业英语教学的开展需要,从而探究茶叶商业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相关思路,并尝试性寻找到该专业教学发展的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逐步连为一体,各国问经济贸易往来愈来愈多。我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茶叶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高校开展茶学课程及《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显得极为重要。《茶学专业英语》是一门将大学英语课程与茶叶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开展,提高学习茶学专业的人才具备较高的英语沟通能力。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明确了高校茶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完善专业英语的教材建设,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深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鲁俊彪 《福建茶叶》2016,(7):264-265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有着很大的变化,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上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及专业教学改革是现在所需的。随着茶叶的发展,市场迈向国际化,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出专业的茶学人才,即培养出有关茶叶的营销管理、茶服务和国际茶文化交流等技能型人才。通过对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在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对其教学的开展提供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能力,而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因此,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英语教学理应进行教学改革,英语具有国际性的特征,而茶文化也起到了极大的国际文化交流作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引入茶文化可以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地融合,进而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茶艺专业英语教学要结合当前茶艺行业需求以及英语教改要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变革、教学理念创新等等。为了能够提高茶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效,英语教师必须要求全面落实改革要求,从茶艺专业学生职业特色出发,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保障其英语学习实效。本文就以茶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为内容几点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本专业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打破以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形式,探索采用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甜高粱全产业链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瑛 《中国糖料》2019,(2):77-80
详细介绍了甘肃省甜高粱育种、种植及生物燃料乙醇、酵母葡聚糖、谷胱甘肽、果葡糖浆、谷氨酸和饲料生产研究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甜高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提出了6项具体发展措施:(1)抓好武威核技术应用综合产业园建设;(2)积极开展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3)抓好甜高粱种子繁育工作;(4)加快微生物菌种的研发及生产,满足工农业微生物菌种需求;(5)修订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规范;(6)加快甜高粱生物产品研发、生产及市场开拓。对今后甘肃省及西北地区甜高粱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南平市建阳区9个水稻主栽品种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稻米碾磨品质、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高于头季稻;再生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低于头季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出再生稻的稻米品质优于头季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对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产业需求和目前具备的条件,利用分析测试中心在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热带农业标准制修订、风险评估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基础和区位优势,建设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研究所今后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5.
亚麻籽除了富含植物来源n-3多不饱和脂肪酸ɑ-亚麻酸外,也是木酚素、酚酸等功能性植物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文重点综述了品种和种植区域、成熟过程、不同预处理(萌动、烘烤/焙炒、微波)及制油工艺(压榨法、溶剂法)对亚麻籽典型酚类化合物丰度、存在形态、抗氧化及油相迁移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亚麻籽油的提质制取及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沼渣、沼液在无公害黄瓜上的增产、增效、防治病虫效果。[方法]在定西市进行了沼肥在大棚无公害黄瓜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施用沼肥可改善黄瓜生产性状,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以及食用安全性。[结论]结果为沼肥在蔬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爱霞 《园艺与种苗》2019,(4):42-43,46
在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过程中,由于分析的农药种类多且样品基质成分复杂,易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结合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从影响检测结果的“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紫肉甘薯新品种渝苏紫43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进行介绍。分别于2007—2008年参加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对渝苏紫43鲜薯产量、藤叶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薯块干物率、淀粉含量进行测定;2008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测定鲜薯薯块总花色苷含量,薯块萌芽性好,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可作色素、淀粉、保健综合利用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9.
花生化肥减施途径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不当已成为限制我国花生持续增产增效及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降低对肥料投入的过度依赖,保证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步提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花生生产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简述我国花生施肥现状的基础上,从培肥土壤、改进肥料性能与施肥技术以及充分利用花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探讨了花生化肥减施的途径与潜力,内容涉及耕作制度、有机物料投入、新型肥料、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精准施肥、叶面追肥、接种根瘤菌、营养高效品种、科学化控等;分析了各项措施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建议不同产区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实情的不同阶段(近、中、长)的花生化肥减施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体系,在实现化肥减施的同时,保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Review: Pesticides Residues in Foo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s review covers the literature through 1972 with 64 references and discusses the named subject under the headings of 1. Ecology — Biomagnification; 2. Deposit in Man; 3.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4.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vs. Tolerance; 5. Signific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uman Health, and 6. Effect on Food Quality. The review attempts to show that the probable entry of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pesticide residues stored in human fat is through the daily food containing measurable amounts of pesticide residues. The review also illustrates the reasoning behind the ban on the use of DD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and toxicological factors. The significance of ADI concept compared with actual pesticide amounts from food intake is discussed. Finally, specific cases for a number of pesticides are described which have caused environmental or toxicologic problems, e.g. aramite, aminotriazole, 2, 4, 5-T, mercury and PCB's.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Research on Food Plants (CIQ) held in common with the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Qualit [tsforschung (Pflanzliche Nahrungsmittel) e.V. (DGQ) in Berlin on 4th October 1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