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检测过程中有些苦丁茶出现明显的“冷后浑”现象,选择三类苦丁茶进行对比实验,从提取液香气和汤色表现,主要成分含量,感官审评结果及汤色随温度变化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了苦丁茶出现“冷后浑”现象可能成因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东方  揭国良  陈飞  何普明 《茶叶》2006,32(4):202-205
采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分步萃取普洱茶及红茶水提物。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两类茶水提物及萃取组分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普洱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能力无论在总体或单个组分上均略低于红茶;两类茶水提物对某些油脂具有较好抗氧化性;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两类茶在水相中的抗氧化性起主导作用,且红茶略高于普洱茶,在油相中均无表现明显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3.
谈红茶茶汤沉淀物的转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速溶茶特别是速溶冰茶和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常遇见茶汤有沉淀物的问题.一般来说,红茶经过冲泡后,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茶汤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絮状的沉淀物,虽然这些被称作“茶乳酪”的沉淀物能表征红茶的优良品质,但对速溶红茶和红茶饮料来说,沉淀物的存在会影响到饮料的澄清度.通常,把对茶汤中沉淀物的处理称为“转溶”,目前转溶的方法有多种,但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方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茶饮料抗浑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福建茶叶》1999,(1):17-19
茶饮料的混浊,沉定(即冷后浑),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中国茶,品种、产地、加工方法的多样化,使其更难以保持茶饮料的澄清度和复杂多变的口感。为此,将糖作为混悬剂以阻止茶饮料的混浊沉淀,利用转溶方法处理茶汁解决"冷后浑"等技术措施得到应用。毫无疑问,这些方法有效保证了茶饮料的澄清度。但是,糖的加入,改变了茶的固有风味,成为糖尿病人和肥胖患者望而生畏的饮料。茶汁在转溶过程中茶风味成分的丧失,使其不具茶的口感。造成茶饮料混浊,沉淀的主要原因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在低温下与咖啡碱缔合,茶中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电渗析对红茶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茶饮料混浊沉淀是液体红茶生产中的一个难题。选用不对称Al2O3陶瓷膜对红茶提取液进行电渗析,分析了电渗前后红茶水的内含物总量、组成及体系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渗析不会造成红茶提取液内含物总量及组成的明显改变,但可通过减少体系高价金属阳离子浓度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红茶提取液的感官审评得分。茶水按2∶100的比例,用80℃软水浸泡5min,提取液用0.22μm的滤膜微滤后电渗再微滤,该方法可望用于无沉淀纯正红茶饮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微波提取制备速溶茶及其品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提取-超滤膜过滤-反渗透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制备的速溶茶产品可以速溶于冷水,无“冷后浑”现象。提取三次后,产品的提取得率为干茶叶的25-30%。提取温度低于75℃,超滤膜PVDF和PVA,截留分子量为10万,冷冻干燥温度为-30℃。速溶茶产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和金属离子含量,如蛋白质、胶质、钙离子等是形成茶絮凝的主要因素。速溶绿茶的蛋白含量高于20%,超滤残留物中的钙离子浓度达4862.68mg/kg,速溶茶中钙离子含量为541.94mg/kg。采用截留分子量10万的超滤膜过滤可以将部分大分子络和物除去,降低茶絮凝的形成机会,使速溶茶速溶于冷水,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7.
“冷后浑”的形成与转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前言茶提取液冷却时产生浑浊,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形成一定量的沉淀,这沉淀一般叫做“乳酪物”,也称为“冷后浑”。一般认为,“冷后浑”系由咖啡碱、茶多酚与蛋白质通过氢键络合形成。Ramachandran S.等(1988)报道除咖啡碱与茶多酚络合形成“冷后浑”外,还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世界已有38个国家生产红茶,红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90%以上。成为世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但近年来红茶之始祖──福建省工夫红茶主销区的改变,出口价下跌,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导致传统出口“闽红”消声匿迹。仅留下“正山小种”少量出口,处于惨淡经营中。本文对红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提出几点见解。一、福建红茶历史回顾工夫红茶是福建首创,从武夷岩茶演变到红茶,这中间还经历过一种“红边茶”的过渡阶段。“红边茶”的摇青和氧化程度比乌龙茶重,其汤呈红色,但还不是今日全发酵的红茶产品。制乌龙茶用火烤,制红边茶须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传统的冲泡饮茶习惯正在逐渐改变。因此在茶叶制品上迅速出现许多新的花色产品。在国外,如日本已有乌龙茶水,红茶水罐头,乌龙茶酒,印尼有瓶装茉莉花茶水,美国的冰茶,英国和法国的果味茶以及速溶茶调配饮料等等都相当畅销。在国内茶制品的开发,以浙江省起步最早,花色品种也最多,如茶叶汽水,茶叶糖果,茶叶饼干,茶叶乳晶,茶叶棒冰,冰茶,多味茶,以及用茶叶制成的豆付干,腊肠等等廿余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1宜红茶的产销现状分析 宜红茶又名宜红工夫茶,是我国传统外销工夫红茶,与"祁红"、"滇红"被列入我国三大工夫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宜红茶最早产生于17世纪,19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生产,历史上宜红茶的产地包括今天的湖北(宜昌、恩施),湖南(常德)两省三地的26个县市,是我国茶叶中颇具出口创汇能力并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百年老字号品牌,以其特有的"冷后浑"风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在俄罗斯、德国、乌克兰、波兰、日本、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叶》2006,(2):F0002-F0002
福建历来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名茶产区,是久负盛名的“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等系列乌龙茶,也是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红茶”,以及享誉海内外的“白毫银针”系列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的发祥地和唯一产区。  相似文献   

12.
<正>3年前,湖北利川市飞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推出"利川红"特色的11个红茶小包装品类,引起了轰动。究其原因,该系列原料产自星斗山脚下的"天赐"、"天宠"、"冷后浑"茶树新品系。制出的红茶品质特优,倍受市场广泛青睐!说起"利川红"还得从35年前的茶树品种资源普查时的"冷后浑"说起。1979~1981年全省组织了茶树品种资源普查。恩施州组织技术干部和农民技术员128人次,普查了52个区,142个大队284个村民小队。占茶园总面积的60%,调查了393株,制样审评及生化分析的有218株。1981年5月在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1,(6):29-29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5月是云南红茶大量上市的季节,尽管今年云南一些高端红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仍难以“抑制”购买热潮。  相似文献   

14.
液体纯茶水饮料在加工及贮存过程中易出现浑浊及不易保持茶叶原有风味的问题,若在茶叶提取工序中以适当的β-CD溶液与茶共浸,则可改善茶饮料的品质及减少饮料的浑浊,保持澄清.  相似文献   

15.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16.
以“岳山红”红茶为研究对象,以沸水冲泡法为对照,通过感官评价不同浸泡水温(常温)、茶水比及不同浸泡时间的组合制备的茶汤品质,结合比较各处理茶汤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对感官审评和成分测定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探明3个因子对感官审评和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优化“岳山红”冷泡技术参数.综合考虑感官审评和成分分析结果, “岳山红”的最优冷泡饮用方法为:水温25℃,浸泡1.5h,茶水比1∶40或水温30℃,浸泡1.5h,茶水比1∶50.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红茶之起源,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刘基《多能鄙事》中有:“兰膏茶”、“酥签茶”均以红茶调制);17世纪初,福建省武夷山已盛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小种红茶(souchong)--“武夷(Bohea)”运往荷兰,1618年和1650年又相继将中国红茶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  相似文献   

18.
“坦洋金针”是在“坦洋工夫”基础上新近研制成的红茶新产品。近年来,由于受到工夫红茶市场疲软这一趋势的影响,历史上享誉国内外的“坦洋工夫”,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使这一历史名茶能够发扬光大,1991年我们在传统工夫红茶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在欧盟,绿茶进口市场对红茶进口市场来说是相当小的,市场容量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与各种红茶相比,绿茶在多次冲泡以后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和香味,因此这导致只用较少的绿茶茶叶就能泡出等量的茶水。事实上,红茶仍然在欧盟的许多市场上受到欢迎,特别在是拥有巨大茶叶市场的英国。尽管如此,近年来当红茶进口停滞不前的时候,绿茶进口形势喜人,在2004年和2005年都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福建茶叶》2011,33(2):52-53
1 古代茶书中的茶水关系 古代有许多茶书都有关于“水之于茶”的记述,如:“品茶需理水”,“名茶名水,两全则美”;杭州有“龙井茶,虎跑泉”之说,广东也有“榕树茶,琉璃水”之唱,王安石有诗云:“水甘茶串香”等。爱品茶之人能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茶不同的水,泡出的茶的香气、滋味、色泽等高下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