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黄板、蓝板和混色色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等常见昆虫进行诱集并比较结果,旨为茶园科学合理使用粘虫色板防治虫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色板对靶标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5.31头/面;对其他害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混色板>蓝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3.27头/面;对寄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混色板>黄板>蓝板,混色板的诱集数量为2.73头/面;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0.73头/面;对中性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黄板>蓝板>混色板,黄板的诱集数量为20.78头/面;对传粉昆虫诱集数量高低依次为蓝板>黄板>混色板,蓝板的诱集数量为1.27头/面.三种色板诱集茶园昆虫中益害比比值高低依次为蓝板>混色板>黄板,分别为:0.48、0.40和0.31.粘虫色板虽然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但其对有益昆虫的不利影响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粘胶色板对茶园昆虫诱捕作用及用于防治主要害虫的可能性,制作了芽绿、橄榄黄绿、素馨黄和雪白色板,于各类昆虫盛发的7月在重庆市郊、浙江松阳县和安徽省麻姑山茶场各0.5βhm2的茶园做了48βh诱捕试验。诱捕的绝大多数昆虫为同翅目害虫;害虫很多而天敌极少,害虫与天敌的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芽绿、橄榄黄绿和素馨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大于雪白色板的诱效;从芽绿、橄榄黄绿至素馨黄,绿色色素成分减少、黄色色素成分增多,诱捕的叶蝉数减小而粉虱数增大。可将芽绿、素馨黄色板分别用于叶蝉成、若虫和粉虱成虫的诱捕。  相似文献   

3.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的最佳悬挂高度,分别在春季、初夏季节、盛夏季节和秋季开展了茶园不同悬挂高度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诱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春季茶园和秋季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2 m;在初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2~0.2 m;在盛夏季节,茶园应用黄板诱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最佳悬挂高度为黄板距离茶树树冠蓬面0.4~0.6 m.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对象,采用田间调查该粉虱卵、若虫、蛹和成虫的方法,研究了该粉虱的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桂林柑桔园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可满足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2015—2017年间黑刺粉虱种群变动较大,黑刺粉虱卵至蛹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中旬—7月上旬,其次在8月下旬—9月上旬;而成虫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其次则在9月上中旬。本研究表明每年5—9月是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增长较快的时期,生产上应用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该粉虱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大豆田蓟马监测方法,提高防治效率,通过田间诱集试验研究了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色板的诱集效果较好;蓟马主要在大豆植株上方0.2~0.4 m高度范围活动;南面朝向色板诱集的蓟马数量较多;蓟马日间活跃时段为6∶00~10∶00;色板田间诱集益害比均较低,黄色、绿色、蓝色色板分别为1∶89.4、1∶74.3、1∶62.7。因此,建议用黄、蓝色板监测大豆田蓟马种群动态时,色板设置高度以色板下缘与植株顶部平齐为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种规格黄色防虫板对茶园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规格防虫板对茶树黑刺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控制效果30×40cm~2达88.3%,30×20cm~2达72.3%;两种规格防虫板60天诱捕到的茶树黑刺粉虱分别为1784.2头、923.5头,即123.6头/m~2·天、87.3头/m~2·天,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40cm~2防虫板更适合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9种引诱剂对黑刺粉虱诱捕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虱类具有趋黄绿色的习性,素馨黄粘板对于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具有很强的引诱力,已作为防治手段大面积推广.研究还表明,诱虫色板上附加引诱昆虫的信息物质,可以强化引诱效果.为了提高素馨黄色板的诱效,本研究遂将信息物质及其混合物共9种载于诱芯,附于素馨黄诱虫板上,期望筛选出诱效较强的信息物质与色板配合使用,以强化诱效. 一、材料与方法 1.素馨黄粘板的规格 素馨黄色板长40cm、宽20cm,在绝对色空间使用色彩色差计(柯尼卡美能达CM-3600A)测得亮度L、色度坐标a、色度坐标b分别为80.25、3.82和84.12.由浙江大学彩印厂印制.每张板的两面均匀涂上无色无味的昆虫胶,附上防粘纸,田间使用时撕去防粘纸.  相似文献   

9.
许梦华  王敏鑫  邵元海 《茶叶》2016,(4):197-198
本文研究了数字化黄板和蓝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3次试验结果均表明数字化蓝板相比黄板对茶棍蓟马具有更好的诱杀效果,且2种色板的诱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天敌友好型色板与普通黄板对六堡茶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通过开展对比试验,调查不同时期、不同悬挂高度的两种粘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显示,天敌友好型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对天敌蜘蛛的影响较小。不同悬挂高度实验结果显示:6月份和8月份,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悬挂高于茶蓬面20 cm时对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优于10 cm,而7月份则是10 cm的悬挂高度诱捕效果较好;普通黄板悬挂高度为高于茶蓬面20 cm时对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优于10 cm。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相似文献   

13.
橡胶小蠹虫为害重,防治困难。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田间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将“牛皮纸+粘虫胶+诱集剂”组配,研究集成了一种橡胶小蠹虫粘捕装置,对其诱捕参数(粘捕装置材质、诱集剂药袋悬挂数量、药液暴露面积以及粘捕装置的间距、悬挂高度)进行了筛选,并与常规诱捕器在重量、成本和诱捕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莰烯、顺式-马鞭草烯醇5种诱集剂的诱集下,自制粘捕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554、445、341、381、367头;普通粘虫带对橡胶小蠹虫的粘捕总数分别为:260、230、179、202、199头。其中月桂烯、2-甲基-3-丁烯-2-醇、S-(-)-柠檬烯,自制粘捕带的粘捕数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粘虫带,表现出较好的粘捕效果。采用挂袋法的最佳药袋数为2袋,诱集剂的最佳药液暴露面积为6.6 mm2,粘捕装置的最佳相互间距为50 m,最佳悬挂高度建议在2.5 m。自制粘捕装置在重量、成本以及诱集数量上均优于常规诱捕器,对橡胶小蠹虫防控具有高效成本低、环保可降解、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彩色光源诱捕螺旋粉虱成虫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行为反应箱,研究不同颜色光源对螺旋粉虱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颜色光源对螺旋粉虱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浅桃红色光源效果最好,红色、紫色次之;(2)诱捕光源对螺旋粉虱雌、雄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雌虫较雄虫数量多;(3)2种诱捕效果差异显著的光源同时存在时,趋向高诱捕效果光源的雌成虫较雄成虫数量多,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茶树种质叶片组织结构与其对黑刺粉虱抗虫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田间虫口密度、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为指标测定了12份茶树种质对黑刺粉虱的抗虫性,并对叶片组织结构与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优510、优3、丹桂、玉龙和九龙袍对黑刺粉虱的抗虫性较强,而G31、白鸡冠、福云10号和铁观音的抗虫性较弱。黑刺粉虱产卵量与气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50),与海绵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90),而与栅栏组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87,),与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有接近显著水平的负相关(R=-0.6439);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气孔密度有接近显著的正相关(R=0.6654),而与下表皮厚度有极显著负相关(R=-0.8390),与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有显著负相关(R=-0.7843),与栅栏组织厚度有极显著负相关(R=-0.8109)。  相似文献   

16.
茶园黄板不同挂置高度和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茶园黄板不同悬挂高度、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悬挂高度对诱虫量具有显著影响,平行于茶梢的位置高度为0 cm~20 cm处理诱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高度,效果最好;20 cm~40 cm次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 cm~0 cm和40 cm~60 cm两个处理。黄板东西朝向诱虫量略高于南北朝向,但无显著性差异。生产实际中,建议在平行于茶梢的位置高度为0 cm~40 cm处悬挂黄板,以东西或南北朝向均可。  相似文献   

17.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8.
用笔者研制的电子模拟系统人工合成的对雄虫有召唤力的模拟雌虫鸣声信号,对鸣声诱集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模拟信号对4~5日龄未交尾雄虫的平均诱集率为22.2%±3.4%,与重放雌虫长鸣声录音及鸣叫雌虫(对照)无显著差异;而间断模拟信号平均诱集率达44.8%±5.7%,明显高于模拟信号,雌虫长鸣声录音和对照。在模拟田间群体试验中,模拟信号的诱集效果稳定,在田间试验中,模拟信号也诱捕到雄虫。因此,模拟信号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实用诱集信号源。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已经在农作物害虫实时监测的智能识别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识别模型为基础,研究深度学习在诱虫板上叶蝉识别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调查的准确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识别、计数方法,首先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小贯小绿叶蝉,利用相机对诱虫板进行图像采集并上传至服务器,然后通过服务器部署的目标检测算法,对图像中叶蝉进行识别与计数。通过算法筛选,确定YOLOv3作为识别算法,用改进后的Soft-NMS代替原来的NMS,用K-means聚类方法计算新的先验框的尺寸,提升YOLOv3对目标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比诱虫板上叶蝉的真实数量,结果显示优化后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可达到95.35%以上。本研究验证了诱虫板诱集、目标识别算法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为小贯小绿叶蝉田间种群的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可为其他具有颜色偏爱性昆虫的实时监测和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