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修剪物与茶多酚对茶树矿质吸收及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茶树修剪物水溶性成分及茶多酚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水培茶苗,于15、35、55、75、95 d收集根系分泌物,通过阴、阳离子树脂纯化、减压浓缩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组成与含量。同时测定茶苗干物质量、茶多酚及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研究表明,茶多酚会抑制茶树对Ca、Mg、Fe、Mn、Zn的吸收,抑制生长,同时诱导茶树根系分泌苹果酸、柠檬酸;适量修剪物水溶物能够补充矿质营养,提高茶树K、Ca、Fe、Mn、Zn、Al的吸收,促进生长,但同时也会诱导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降低收集液pH值,而收集液pH值变化与有机酸分泌量变化显著相关,结果提示茶树修剪物水溶性成分可能是导致土壤酸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素形态、pH对茶树元素吸收及有机酸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龙井43为材料,利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pH对茶树体内阴阳离子和有机酸的影响,初步明确茶树养分吸收与氮素形态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O_3^--N处理相比,NH_4^+-N处理提高-的含量以及根中N、SO_42-含量,但是NH_4^+-N处理降低了茶树对Ca、Mg、B、Mn、Zn的吸收,也减少了成熟叶中SO_42-、根中H_2PO_4^-的累积量。与其他处理相比,NO_3^--N处理提高了成熟叶中苹果酸、草酸、柠檬酸浓度。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也与介质pH有关,尤其是pH与氮素互作时。在NO_3^--N处理下,pH 6.0显著提高了茶树对B、Mn、Zn的吸收和根中K、Ca、Mg浓度。茶树中有机酸含量受pH影响较大,与pH 4.0和pH 5.0相比,pH 6.0提高了茶树成熟叶中苹果酸、柠檬酸、草酸浓度以及根中草酸浓度。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与自身体内有机酸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茶树中全氮含量与柠檬酸、草酸浓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而阳离子Zn2+、Ca2+、Mg2+、Mn2+含量与柠檬酸、草酸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外源有机酸对铝毒胁迫下大豆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添加三种不同浓度的有机酸(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 ,测定铝毒胁迫下大豆的根系活力及主要根系 性状,研究了三种外源有机酸对大豆铝毒害的缓解效应。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有机酸在适当低浓度条件下,对大豆 铝毒害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其中以柠檬酸的缓解效果最好,草酸和苹果酸的缓解效果相当;但当有机酸浓度较高 时,反而会使大豆根系活力降低,根伸长受到抑制;有机酸对浙春2号的缓解作用强于浙春3号, 15d处理的缓解效 果优于30d。  相似文献   

4.
通过砂培和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利用难溶性磷酸盐(Al P和Fe P)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物活化特性的关系。 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Al P和Fe P处理都显著降低了8个水稻基因型的生物量、吸磷量和植株磷浓度。在Al P或Fe P处理下,8个水稻基因型的生物量、吸磷量和植株磷浓度都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正常供磷处理和低磷处理的水稻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都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相对而言,磷缺乏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Al P或Fe P的活化能力都要高于正常供磷处理的植株。相关性分析表明,磷缺乏植株根系分泌物对Al P或Fe P的活化能力和水稻吸收Al P或Fe P的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能力并不能反映水稻吸收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对于大部分基因型来说,低磷处理增加了根系苹果酸和草酸的分泌量。然而,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与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能力并没有呈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铝胁迫对大豆根系有机酸累积的影响,以大豆品种粤春03-3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方法进行不同时间的铝处理,分别测定大豆根系的相对生长率、以及距根尖0~2和2~4 cm根段的铝含量、苹果酸浓度、柠檬酸浓度和草酸浓度等。结果表明:铝处理明显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0~2 cm根段的铝含量明显降低,而2~4 cm根段的铝含量明显增加。另外,铝胁迫对不同根段的有机酸累积的影响也不同。铝处理6 h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的苹果酸浓度,但对柠檬酸和草酸浓度均无明显影响。铝处理12 h后,0~2 cm根段中3种有机酸的浓度在铝处理和对照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但2~4 cm根段的苹果酸浓度和草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苹果酸和草酸在大豆根系铝毒的内部忍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碳氮供给与小麦粒重、Fe、Zn、Mn、Cu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在离体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不同浓度C(蔗糖)、N(硝酸铵)供给对小麦粒重、微量元素(Fe、Zn、Mn、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大,粒重和Fe、Mn含量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糖浓度时,均达到最高值;籽粒Zn、Cu和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糖浓度增大而持续降低.随着培养基N浓度的增加,粒重和Fe、Zn、Mn、Cu含量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多在N浓度为0.07%时达到最高值,尤以灌浆中期开始的培养表现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N浓度增大而持续增加.由此可见,外源C、N供给对粒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一定的糖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和Fe、Mn含量,一定的N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及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矿物磷为主,其中又以闭蓄态磷占多数,铁磷和铝磷与茶园生产能力有密切关系。茶园土壤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曲线(r>0.9)。土壤pH及质地对磷吸附有明显影响。磷肥施入茶园以后转化和被固定很快,开始以铝磷为主,以后逐步向铁磷和闭蓄态磷转化。土壤有机酸对防止磷固定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草酸>混合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被固定的磷及土壤原生矿物磷,在土壤游离酸,有机酸等作用下,又逐渐释放,越是高产茶园释放量越多。所以茶园土壤中的磷  相似文献   

8.
研究田间施用氮肥对吉林省4个玉米品种子粒中Zn、Fe、Mn、Cu含量以及Zn与Fe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增加玉米子粒中Zn、Fe含量,过量施氮玉米子粒中Zn和Fe含量不再增加甚至呈下降趋势;子粒中Mn含量随氮肥增加而提高,Cu含量随氮肥增加而降低,4个品种中只有吉四单19在过量施氮时子粒Mn含量呈下降趋势。随氮肥水平提高,玉米子粒中Zn、Fe和Mn累积量呈递增趋势,Cu累积量变化不显著。全磷与这些矿物质元素的比值(P/Zn、P/Fe)表明,氮肥施用将显著降低玉米子粒中Zn和Fe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Fe、Mn、Cu、Zn、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Fe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Mn、Zn和Cd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Pb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Fe含量0~80 cm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Mn、Cu和Zn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Cd和Pb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Cd和Pb在40 cm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Zn与Fe和Cu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 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油棕不同叶序Fe、Mn、Cu、Zn的变化规律及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棕叶片在树冠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进而对不同叶序的Fe、Mn、Cu、Zn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油棕树体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相同;(2)从整体看,8~26叶序,Mn含量上升,Fe含量略微上升,Cu含量则下降,而Zn略微降低;(3)成龄树体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74.0-128.9 mg/kg;Mn为43.6-168.3 mg/kg;Cu为3.47-7.03 mg/kg;Zn为12.1~24.4 mg/kg.(4)16-18叶序间4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比较稳定,可作为Fe、Mn、Cu、Zn营养诊断的采样叶位.  相似文献   

11.
铝对茶树根细胞膜透性和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铝浓度对茶树根细胞膜透性和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铝(20mg/L)有利于茶树根细胞膜的稳定,缺铝(0mg/L,CK)和高铝(100mg/L)均使根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有机酸总量随铝浓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是茶树根系分泌的3种主要有机酸,占85%~93%;根系分泌草酸的量与对照相比,低铝和高铝时显著降低了84.7%和34.3%;分泌苹果酸的量与对照相比,低铝时增加了121.0%,高铝时降低了40.9%;铝浓度对柠檬酸的分泌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茶树根系的耐铝生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 Fe、Mn、Cu、Zn、Cd 和 Pb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 Fe 和 Cu 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 Mn、Zn 和 Cd 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 Pb 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 Fe含量0~80 cm 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 Mn、Cu 和 Zn 含量在0~20 cm 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 Cd 和 Pb 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 Cd 和 Pb 在40 cm 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 Zn与 Fe 和 Cu 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全反射X-射线荧光法分析茶叶中的矿质元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全反射X -射线荧光法 (TXRF)分析了江西婺绿和宁红茶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中P、S、K、Ca的含量在 2 4 70~ 30 70 0 μg/g ;Mn、Fe在 2 0 6~ 10 70 μg/g ;Ti、Ni、Cu、Zn、Rb、Sr、Ba在 5 5~ 12 2 μg/g ;Pb含量均小于 4 0 μg/g (干基 )。宁红还表现出 ,品质越好 ,P、Ni、Zn含量越高 ,而K、Ca、Mn、Sr、Ba含量则相反。茶汤中K、Rb、Ni的浸出率为 30 5%~ 86 4% ;P、S、Mn、Cu、Zn、Sr为 11 6 %~ 4 2 4% ;Ca为 7 2 %~ 12 6 % ;Fe为 1 1% -2 6 %。茶汤中Ti、Ba、Pb的含量均低于TXRF法的检测限。宁红茶汤还表现出 ,品质越好 ,K、Ca、Mn、Zn、Rb、Sr的浸出率越高。但红茶汤中的K、Zn、Rb、Ni浸出率明显低于绿茶  相似文献   

14.
高产甘蔗的土壤养分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对土壤的酸碱性适应性较强,pH4.5-7.5的范围都可获得高产。甘蔗产量与土壤中的各种养分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高产甘蔗的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有效Fe、有效Mn、有效Cu、有效Zn等含量水平较高,有效S和交换性Mg含量中等,有效B含量水平较低。高产甘蔗对土壤中的各种有效养分含量有最低要求。本次调查获得的各种有效养分的最低含量参考指标分别为:碱解N64.2mg/kg、速效P为8.7mg/kg、速效K为52.6mg/kg、交换性Ca1.62cmol/kg、交换性Mg0.28cmol/kg、有效S12.4mg/kg、有效B0.08mg/kg、有效Zn0.42mg/kg、有效Cu0.61mg/kg、有效Fe10.9mg/kg、有效Mn3.5mg/kg。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组合“龙锦1号/香软米1578”的196份F3家系,对糙米中Fe、Se、Zn、Cu、Mn、Ca、Mg、K、Na和P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10种矿质元素在F3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Na含量变异最大,Zn含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77.69%和12.04%。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Na>Se>Cu>Fe>Mg>Mn>Ca>P>K>Zn。不同矿质元素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F3家系群各矿质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低排序为P>K>Mg>Ca>Fe>Mn>Zn>Na>Cu>Se。糙米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正态分布,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Zn与Fe、Cu,Mn与Mg、Ca、K、P,Ca与Mg、K、Na、P,Mg与K、P,P与K、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Fe与Se、Mn与Na、Mg与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n、Ca、Mg、K、P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较Fe、Se、Cu、Zn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灌浆期铁、锌、锰、铜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籽粒灌浆期Fe、Zn、Mn、Cu四种微量矿质营养元素的积累规律,以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长5864、郑麦366、济麦20、新麦18为试验材料,选取同一天抽穗及开花的植株进行标记,于花后10~35 d每5 d取各品种籽粒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籽粒中Fe、Zn、Mn、Cu的含量,分析其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矿质元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为Fe>Zn>Mn>Cu.随籽粒灌浆的进行,各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Fe、Zn含量在花后10~30 d下降,其中花后10~20 d下降迅速,花后20~30 d下降平缓,花后30~35 d含量有所增加;籽粒Mn含量在花后10~35 d持续下降,其中花后10~25 d下降迅速,花后25~35 d下降缓慢;籽粒Cu含量在花后10~20 d下降迅速,花后20~30 d稳中略升,花后30~35 d含量下降.灌浆期籽粒各元素的积累量呈递增趋势,其日积累量在灌浆初期较高.籽粒Fe日积累量最高值出现在花后30~35 d,Zn、Mn、Cu日积累量最高值出现在花后10~15 d.在供试的四个品种中,长5864和郑麦366籽粒Fe、Cu的积累量较高,新麦18籽粒Mn、Zn的积累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微量元素对苦丁茶冬青新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生长一致的植株修剪后,依据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喷施一定浓度的铁(Fe)、锰(Mn)、铜(Cu)、锌(Zn)和硼(B),20 d后,摘取新稍,测定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苦丁茶冬青新稍的伸长,Mn处理能显著增加叶长,Zn处理能显著增加叶长和叶宽,B处理能同时增加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Cu、Zn处理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条件下,仅依靠土壤供应的营养元素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需要,施肥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大量元素(N,P,K)和某些微量元素(Mo,Mn,Al,Fe,B,Zn)对大豆氮素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对大豆种子发芽及其保护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6种微量元素对大豆种子发芽及其幼苗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6种不同的处理均能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其作用大小顺序分别是:Mo>Cu、B>Zn>Fe、Mn;B>Zn>Cu、Mo>Fe>Mn,和Fe>Mo>Cu、B>Zn、Mn;B和Mo处理对大豆胚轴伸长和Mo、F...  相似文献   

20.
云南稻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形态及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以653份云南稻种为材料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含量与4个品质性状及其24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P、K、Ca和Mg含量与绝大多数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以P与茎蘖数(-0.2043** )、K与直链淀粉含量 (-0.2043** )、Ca与株高(-0.4151** )、Mg与蛋白质(0.2570** )相关性相对较高; 核心种质的Mn、Zn、Cu和Fe含量与少数形态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 以Fe与胶稠度(-0.1121** )、Zn与结实率(-0.1411** )、Cu与每穗实粒数(-01398** )、Mn与株高(-0.2492** )相关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