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分析比较海南产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和广东徐闻产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2个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77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34种。结果表明:海南产高良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徐闻产高良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肾叶天胡荽不同提取物对大豆蚜虫和白蚁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并用GC/MS法对有效提取物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肾叶天胡荽挥发油的杀虫作用效果最理想,对大豆蚜虫的杀虫作用方式主要是触杀作用,而对白蚁主要为熏蒸作用。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油32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8.832%。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成分含量较高的有雪松醇(45.669%),3,7,7-三聚体-,二甲基-,[1S]环[4,1,0]庚-3-烯(19.344%),石竹烯氧化物(10.702%)。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福建漳州产柠檬香茅草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84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9.94%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2个成分是(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1.49%)和(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0.88%)。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对长白楤木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鉴定了其中的1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a—蒎烯,含量54.49%.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白沙2个不同产地益智(Alpinia oxyphylla)果实的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从2个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其中圆柚酮的含量均高于30%。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法萃取番橄榄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37个成分为在该植物中首次报道。其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R-α-蒎烯,22,23-二氢豆甾醇,β-蒎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维生素E;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维生素E,22,23-二氢豆甾醇,1R-α-蒎烯,三十一烷,植醇,β-石竹烯。黄熟的果实中萃取的挥发油的总量明显高于青果,而不同时期的绿叶中萃取的挥发油总量则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方法,对两种土壤栽培下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壤土中栽培的姜黄挥发油含量(8.0%)明显高于沙壤土中栽培的含量(6.0%);两种土壤栽培的姜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4和3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64.095%和55.951%,主要成分均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化合物。且红壤土栽培下姜黄挥发油中的芳姜黄酮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大多高于沙壤土栽培的,栽培在红壤土的姜黄比栽培在沙壤土中的姜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8.
人参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乙醚提取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确定化学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中的挥发油(即人参的脂溶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采取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结果鉴定了71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挥发油。结论乙醚提取人参,得到的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在人参挥发油中未见报道的有23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木薯茎和叶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茎的挥发油中25个成分和叶挥发油中22个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53%和83.46%。其中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1.39%)、油酸(8.94%)、亚油酸(5.57%),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6.85%)、植醇(15.02%)、异植醇(11.21%)。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茎和叶挥发油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活性,结果表明:茎的挥发油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叶的挥发油具有抗MASA活性。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茎的挥发油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有显著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7.0μg/mL。  相似文献   

10.
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7、52和61种化合物,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8.61%、99.26%和97.77%.3者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其中有28种化合物是共有成分,21种化合物在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可见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北苍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北苍术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油中含有51个化合物,鉴定出49个。挥发油中呋喃二烯含量最多,其次是马兜铃酮和α-蒎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分析并测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方法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使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44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34)、挥发油.结论用超临界萃取人参,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荔枝果皮精油的超临界萃取研究及精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荔枝果皮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及精油成分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果皮粉精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 12 MPa,35℃, 1~1.5 h,当含水量为 6%时萃出率较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精油成分分析,鉴别出60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极香罗勒的花、叶和茎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极香罗勒花、叶和茎在挥发性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极香罗勒花、叶和茎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结果从极香罗勒的花、叶和茎中分别鉴定出27、27和33种挥发性物质,其含量分别为总挥发性物质的96.09%,94.92%和93.14%.在极香罗勒花、叶和茎中共有成分为5种:茴香脑、桉树脑、D-樟脑、沉香醇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其中茴香脑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探讨罗勒中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及其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茗科1号(金观音)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乌龙茶之间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被测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香组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橙花叔醇含量占精油总量的30%以上,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香气精油总量、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吲哚、橙花叔醇含量高低顺序为清香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44种,数量最多,α-法尼烯、醇类物质含量/精油总量比例最高;闽北乌龙茶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尤其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不同类型乌龙茶在香气组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采用复合肥、尿素、氯化钾、钙镁磷肥对辣木幼苗进行施肥处理,以超声波清洗仪提取实验处理组的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施用尿素组、钙镁磷肥组、氯化钾组和复合肥组的辣木叶分别鉴定出了69、70、71、76种挥发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77.56%、80.09%、86.62%、83.13%,空白对照组鉴定出了62种挥发性化合物,质量分数为75.98%。尿素组提高了醇类和烷烃类的含量、降低了羧酸类、醛类、酮类和烯烃类的含量;钙镁磷肥组提高了醇类和烷烃类的含量、降低了羧酸类、酮类和烯烃类的含量;复合肥组提高了醇类和烷烃类的含量、降低了羧酸类、醛类和烯烃类的含量;氯化钾组降低了羧酸类、醛类、烯烃类和酮类的含量。4个施肥处理组对醌类、环烯烃类、酰类、苯酚类等四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肥处理对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均有影响,不同种类的肥料处理影响效果也不同,提高辣木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的最佳肥料配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