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专用膜)栽培花生表现出单株分枝多、鲜蔓重、饱果数多且荚果大的优势,与未覆膜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极;除草膜与光解膜产量差异不明显,但与普通地膜和不盖膜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覆膜早播的与其它处理的产量差异也均达极显著,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等均比迟播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豫南地区花生就地加代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花生品系9123为材料,研究豫南地区花生就地加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春播覆膜种植与正常夏播种种植在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孢果数及单株产量等方面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秋播花生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低于正常夏播花生,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与覆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覆膜时期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秸秆还田后全膜双垄沟播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依次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不同覆膜时间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处理土壤容重增大。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其株高、茎粗与叶面积均小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玉米产量表现为秋覆膜整株秸秆还田>顶凌覆膜整株秸秆还田>秋覆膜秸秆粉碎还田>顶凌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秸秆还田后玉米产量较对照有增产趋势,而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短季棉鲁棉532覆膜晚播和无膜晚播种植模式与春棉鲁棉258常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短季棉最佳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短季棉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季棉覆膜晚播种植模式对促进生长、增产、增效效果不突出;短季棉无膜晚播种植模式比其他模式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投入,比覆膜晚播效益略高,比春棉产量和效益均降低。建议采用短季棉无膜晚播与黑麦草(饲草)连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提高短季棉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覆膜与钾肥互作对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半干旱区油葵高产高效的最佳栽培措施,2015-2017年以油用向日葵(陇葵杂3号)为材料,研究3个覆膜栽培条件及4个钾肥水平条件下的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3个栽培模式分别为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沟播+补灌。4个钾肥水平分别为0、48、84和120kg/hm2。调查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计算钾肥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覆膜与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效率,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栽培方式对上述三者的影响均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全膜双垄沟播>露地,且差异显著;与露地相比,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油葵籽粒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70.1%和103.9%、184.3%和143.7%。各施钾处理籽粒产量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不施钾,表现为K120>K84>K48>K0,施钾处理间除120与K84外,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84kg/hm2时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最大。油葵产量与钾肥农学效率和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综上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和施钾量为84kg/hm2是半干旱区油葵适宜种植模式,且补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覆膜与露地、垄作与平作及膜下与膜侧播种对黑龙港区域春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垄作和膜下播种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温度,玉米吐丝前增温效果更明显;覆膜对耕层土壤含水量的调控效应达显著水平,吐丝前后分别提高11.08%和10.38%;覆膜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苗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垄作和膜下播种仅显著提高了苗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覆膜、垄作和膜侧播种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0.3%~21.7%、8.5%~12.3%和2.8%~6.6%,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16,(3):144-148
微垄覆膜侧播是一项旱作马铃薯集雨栽培技术,为了确定该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阴山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充分挖掘其集雨增产潜力,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克新1号’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比较了微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下不同群体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 500株/hm2的群体条件下,从块茎形成期到淀粉积累期群体LAI最大,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块茎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达114 kg/mm·hm2。进一步根据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推算,在内蒙古阴山丘陵区,微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最适群体密度为55 476株/hm2。  相似文献   

8.
1 马铃薯双膜覆盖技术1 1 选用良种马铃薯应选用熟期早 ,产量高 ,适宜栽培的早熟品种东农 30 3和克新 4号。1 2 适时整地 ,施足基肥在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 ,播前耙细土块、整畦 ,畦沟宽 1 8m ,其中畦面宽 1 6m ,覆盖双膜后马铃薯不利追肥 ,必须在播种覆膜前施足基肥 ,以促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以不断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一般在整畦前每 6 6 7m2 施腐熟畜栏肥10 0 0kg ,马铃薯播种时 ,每 6 6 7m2 在种穴中施复合肥 5 0kg ,再用猪粪 10 0 0kg盖种。1 3 适时播种马铃薯一般在 1月上旬播种。每 6 6 7m2 用种130kg左右 ,在…  相似文献   

9.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五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结果表明,四种覆膜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旱作马铃薯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以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代谢,其中以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和双垄全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花生学报》2021,50(3)
以冀东地区花生主栽品种唐花9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冀东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两种不同厚度白膜和黑膜进行试验,以不覆膜为对照,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花生生理性状(包括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结果显示,覆膜处理与对照不覆膜比较,花生株高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极显著大于不覆膜,其中覆膜处理分别比不覆膜增产26.29%、13.51%;不同覆膜处理间比较,黑膜覆盖处理的花生生理性状指标和产量均显著高于白膜处理,白膜Ⅱ与白膜Ⅰ两者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地膜覆盖的花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大小依次为:黑膜白膜Ⅱ白膜Ⅰ。在冀东地区,灌溉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覆膜处理的花生产量极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黑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白膜,选用黑膜覆盖的花生在开花下针期和荚果膨大期的生长速度较白膜高。  相似文献   

11.
矮苗壮拌种对大麦主要性状调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矮苗壮拌种的种子通过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大麦用矮苗壮拌种,生育期普遍推迟,生育进程普遍减慢,出苗率降低,基本苗减少,不同生育期单株分蘖、群体总苗数普遍减少,株高降低;适期早播,基本苗300万/hm^2以上,增产显著;迟播晚苗,基本苗偏少田块,普遍减产。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机旋撒播玉米,便于施用基种肥,早播早发;工作效率提高,省工书本;田间出苗多,留苗选择余地大;玉米密度高,群体大,个体生产率低,田间管理困难。主要配套措施: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群体整齐度,减少空秆株;矮株密植,合理应用生化制剂;后期增肥防早衰。  相似文献   

13.
那颖 《杂粮作物》2010,30(6):431-433
沈阳种植花生地区春季干旱,水浇地少,给花生适期播种保全苗带来不少困难。为了解决花生的缺苗断垄问题,达到抢墒播种、拿全苗的目的,我们进行了花生带壳覆膜早播试验。本试验在4月10日播种之后,经历了4月21日一场26 mm的降雨,4月23日夜间最低0℃的低温、高湿考验,覆膜的不覆膜的,果播的米播的,出苗率是100%。结果表明在4月12日果膜播种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祁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23,(10):39-41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在中低产田种植棉花,虽然棉花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集中采收,且残膜污染严重。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用无膜晚播短季棉替代早春覆膜春棉,改精细管理、分次收花为轻简管理、集中收获,建立了短季棉无膜轻简栽培技术,省工节本,纯收益高于覆膜春棉,推广应用前景好。简要总结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集中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为黄河流域棉区发展短季棉无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徐花6号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新品种徐花6号高产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徐花6号夏直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6.5×104穴/hm2,精量播种方式为双株/穴.施用花生专用复合肥375.0kg/hm2,麦后适期早播,徐花6号产量可达7 167.5kg/hm2以上,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的调温和增产效果,以露地穴播为对照,研究了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覆膜处理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果。地膜覆盖在春小麦生长初期有明显的增温效果,0~25 cm土层的平均温度比对照提高0.31~0.93 ℃,其中春小麦苗期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在5 cm土层的温度最高,比露地穴播处理提高了0.80 ℃。在春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覆膜处理下0~25 cm土层的温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25和0.43 ℃,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的降幅最大,分别达到0.63和0.89 ℃。3种覆膜栽培处理0~25 cm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18.24%~20.33%)均低于露地穴播处理(20.50%),以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的土壤温度波动最小。不同覆膜穴播处理间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有显著差异,分别比露地穴播处理增加了4.07%~6.60%和3.00%~15.53%,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均可使春小麦显著增产,增产率分别为21.08%、21.92%和9.64%,前两个覆膜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产量均显著高于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覆土穴播是旱作春小麦实现高产的最佳覆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4月5日、4月18日和5月2日3个播种时间,以及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分析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早播(4月5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晚播(5月2日)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小麦群体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播期和密度互作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应适当早播,最佳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分别为4月5日和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 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 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 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 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 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优质小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英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03.9kg/hm^2,在4月28日以后,播期每推迟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60kg/hm^2;播期与密度表现为正向交互效应,在4月10日-5月20日范围内,花生播期每推迟5d,其最适密度应增加5540穴/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和有效生长季节,在单位面积上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改一年一季春花生,为先播一季盖膜春土豆,土豆收后再及时播种一季盖膜夏花生,获得极显著经济效益。通过连续三年在柏林庄乡小埠顶试验,春土豆和夏花生双季覆膜的比双季不覆膜的亩增土豆691.4斤,增产17.3%,亩增花生荚果78.4斤,增产22.4%;比只播一季春花生,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