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汪松能  黄永发 《中国茶叶》2009,31(12):28-29
对栀子花茶的不同窨制方法、窨制次数和窨花时间等进行了比较试验,得出适宜栀子花茶窨制的工艺参数,按此工艺加工,能在兼顾加工成本的前提下,获得香高、味鲜醇的栀子花茶。  相似文献   

2.
窨制技术因子对蜡梅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方法,研究一窨一提窨制技术因子对蜡梅花茶品质的影响,优化蜡梅花茶窨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窨制技术因子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对其主要品质内含成分的影响不明显;茶坯含水量对花茶品质的影响最明显,依次是配花量、窨制时间和堆制温度;工艺参数最优的组合为:茶坯含水量10.60%,配花量42.20%,堆温11.3℃,窨制时间为32.4h。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茶“低温长窨、湿坯连窨”工艺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花茶窨制工艺,高档花茶要经过几次窨花与复火的反复过程,这种湿坯的多次复火,易导致香气大量损失,降低鲜花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此工艺与传统工艺有着反意的技术要求,两者相比,在成品花茶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节能、省工、减少配花量、缩短工期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技术分析 温度 茉莉花开放时才能吐香,因此保持鲜花生长的适宜温度很重要。从鲜花的生长规律和开放习性分析,在35~40℃时,鲜花生长最旺盛,颗粒大而饱满,最有利于吐香。传统害花工艺对茶坯的处理及每一窨次配花量的设置,使得鲜花与茶坯拌和后,在3~4  相似文献   

4.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WCTD)、配花量(RJF)、堆温(T)、窨制时间(ST)四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利用DPS软件对综合实验得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出要使花茶吸附的香精油总量较高,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7.9%~20.0%、配花量73.7%~77.6%、堆温27.2℃~29.7℃、窨制时间12.7 h~14.0 h;要使花茶的综合品质较好,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6.9%~20.0%、配花量62.0%~69.8%、堆温29.3℃~32.2℃、窨制时间12.5 h~13.8 h。  相似文献   

5.
浦城丹桂红茶制作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窨制工艺生产的浦城丹桂红茶综合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多次窨制生产试验研发出丹桂红茶窨制新工艺。本文对丹桂红茶窨制新工艺进行了总结,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窨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丹桂红茶窨制新工艺不仅能解决传统工艺窨制存在的花香不够浓郁和花香味留存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工艺简单易行,可提高成品率,保证品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艺技术已在部分茶企生产上试用,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几个主要因素(素坯含水量、堆温、配花量、窨制时间)对花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讲述了国家优质产品天山银毫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术工艺特点和在窨制过程中采用的"三浓三鲜"窨制方法,以选择采用合适的鲜花养护、配花量、窨次、窨制温度、窨制时间、茶坯含水量、烘焙等技术关键参数,对稳定提高天山银毫茉莉花茶品质的重要性。同时对采用两种不同的"传统工艺"和"连窨"工艺生产的产品特征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由单窨次而至多窨次,技术因子比较复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也比较多,工艺领域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在现行的花茶窨制工艺规程中,笔者认为:主要要抓住茶坯干燥和复火水份的掌握、鲜花的维护、在窨的温度以及时间等几个技术因子。 1 茶坯干燥和复火水份茶坯含水量的高低,关系到吸收茉莉花香的强弱,头窨前的水份含量要求以4%~4.5%较合适,用于复窨的再窨品复火后的  相似文献   

9.
茉莉花茶以香气鲜灵、浓厚、清纯、滋味浓醇鲜爽,独具一格的品质而成为我国特有的茶类。香气是花茶的主要品质之一,在窨制过程中影响香气形成的因素很多,如鲜花质量、鲜花的开放度,窨制时是否及时通花,湿坯的复火温度等等与花茶的香气高低有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设置相同的窨制时间(28h),以不同窨制方式(密闭、敞开),腊梅花不同开放程度(花蕾期、50%、全展),不同比例配花量(5%、10%、15%)制作的腊梅花茶,进行感官品质和内含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密闭的窨制方式中配花量为10%、腊梅花的开放程度为50%的加工工艺制作的腊梅花茶品质最佳,水浸出物含量为55.76%、茶多酚含量为20.11%、咖啡碱含量为3.15%、氨基酸含量为3.12%、水分含量为5%;感官审评分数为93.25,各项品质特点均优于其他处理制作的腊梅花茶。最后得出最佳的加工方式为密闭、配花量为10%、开放程度为50%。  相似文献   

11.
以高级的烘青绿茶和高香的单瓣茉莉鲜花为原料,采用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茉莉花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窨制工艺及双瓣茉莉鲜花窨制的茉莉花茶相比较,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浓厚、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浅黄绿明亮,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而且提高成品茉莉花茶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窨制次数的福州茉莉花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TF index)和感官评价等指标,为全方位评审茉莉花茶质量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从一窨到五窨一提,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与种类逐渐增加,最终分析得到了77种香气成分。茉莉花茶的品质从四窨到五窨有显著提高,而五窨茉莉花茶质量略低于五窨一提,但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综合成本和工艺繁简考虑,选择五窨茉莉花茶作为最佳窨制次数花茶。该研究为优化茉莉花茶的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柚子皮茶的香气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此  郭雯飞  韩孝坤  方守龙 《茶叶》2006,32(4):193-197
柚子皮经与绿茶和红茶加工制成柚子皮茶,其香气独特、浓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柚子皮和4种柚子皮茶的精油,进行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分析,共鉴定出39种香气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月桂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柚子皮中含有茶叶原有香气的多种成分,窨制后使产品的花香更明显。文中对柚子皮和4种柚子皮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和窨制效果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相似文献   

16.
茶叶吸香和持香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一 《茶叶》2000,16(3):132-135
茶叶的吸香机理是当前有争议的问题,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等各种茶叶吸香理论作一简要的评述,并根据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理论,提出茶叶中的蛋白质等高分子成分通过氢键束才空间位阻作用,吸附茶叶中香气成分的新观点,能较好地解释湿坯连窨、隔离窨花等新技术的工艺效果和茶叶去水浸出物后几乎无吸香能力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足火方式对红茶香气的影响,以金牡丹茶树秋季鲜叶为原料,使用高温热风(80℃)、低温热风(40℃)、脱水热风(热泵)、真空冷冻4种干燥方式加工工夫红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气相色谱-嗅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香气特征影响值(Aroma character impact value,ACI)以及香气审评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工夫红茶关键香气化合物种类、含量及其对香气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4种干燥方式红茶在香型、香气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香气审评表明,高温干燥红茶呈现不愉悦的闷味,低温干燥红茶花香不显且青草气较重,热泵干燥红茶呈现清爽的花香,冷冻干燥红茶香气协调,花果香保留好且青气不显。GC-MS结果表明,4-戊烯醛、1-辛烯-3-酮、(E)-3-...  相似文献   

18.
窨制是茉莉花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本研究以茶花比1:1拼合窨制的茉莉花茶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窨制过程中(12 h,14 h,16 h,18 h,20 h)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检测到的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共69种,包含10种醇类化合物、29种碳氢化合物、24种酯类化合物和6种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花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约占30%。每组化合物均有一个主导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芳樟醇为主;碳氢化合物中以α-法呢烯为主;酯类化合物中以乙酸苄酯为主;其他化合物中吲哚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