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天优3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0 kg/hm2)、低肥区(105 kg/hm2)、中肥区(180 kg/hm2)、高肥区(270 kg/hm2);栽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高密度(30.0万丛/hm2)和低密度(18.0万丛/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对天优3229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中肥区实割产量最高,高肥区产量次之,且不同氮肥施用水平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水平及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栽植密度30.0万丛/hm2有利于天优3229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试验设计,针对影响泰丰优656产量的施氮量、施钾量和栽插密度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施氮量、施钾量、栽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拟寻出最佳栽培方案。结果表明,泰丰优656作烟后稻栽培,其适宜栽插密度为21.0万丛/hm2、施氮量(N)为142.0 kg/hm2、施钾量(K2O)为137.6 kg/hm2,可获得较高产量8 846.06 kg/hm2。  相似文献   

3.
谢树鹏 《中国稻米》2015,(2):40-43,47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黑龙江绥化对垦稻12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垦稻12在种植密度为27.7万丛/hm2,氮、磷、钾施肥量为92.36 kg/hm2、37.5 kg/hm2、75.8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266.8 kg/hm2;在种植密度30.5万丛/hm2,氮、磷、钾施肥量为70.0 kg/hm2、50.3 kg/hm2、90.9 kg/hm2时的食味品质分最高,为84.8分。  相似文献   

4.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密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单穗总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单产以每公顷栽植12万丛(穴)为最高,达10050kg/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万丛/hm2、25.5万丛/hm2增产11%、11%和19.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不同栽插密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2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穴)/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高产条件下不同超级稻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特性,选用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超优1000等5个超级稻品种,以常规稻品种黄华占为对照,于2016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900、超优1000均以高密度(24万丛/h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1 469.33、13 438.75、11 125.56和11 969.35 kg/hm^2,比低密度处理(12万丛/hm^2)增产11.71%、9.41%、25.80%和9.90%,增产原因在于这4个品种在高密度种植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低密度和中密度处理分别高出40.76%和33.24%。Y两优2号在插植密度为12万丛/hm^2时,有效穗数较高并且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种植密度,因而有着较高的实际产量,达到11 172.44 kg/hm^2。24万丛/hm^2处理时所有超级稻品种齐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生产总量均较高;黄华占则在低密度下(12万丛/hm^2)有着最高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7.
 用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Ⅱ优7954和国稻1号作为研究材料,比较SRI水稻穗分化期不同移栽密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SRI水稻稀植后能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随着移栽密度从1.95×105丛/hm2下降到0.75×105丛/hm2,群体透光率增加,各叶位(第9叶至第13叶)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蒸腾速率降低,抽穗整齐度下降,第9叶和第10叶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提高的幅度较大。在试验条件下,水稻强化栽培的产量在移栽密度为165×105丛/hm2 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荃优丝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设置3种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肥水平,研究大田生产中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水平对荃优丝苗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栽插密度的处理间产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25.5万穴/hm2移栽密度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764.5 kg/hm2,栽插过稀过密均不利于获得高产。不同施肥水平其产量差异较大。较低栽插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荃优丝苗产量呈增加趋势;高密度栽培时,施肥不能过多,否则产量会降低。[结论]荃优丝苗作中稻栽培,目标产量在10500 kg/hm2左右时,栽培密度为25.5万穴/hm2以内,则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左右,施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种植的移栽密度与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明  徐坚 《杂交水稻》2006,21(5):50-51
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选择移栽密度、追肥纯氮用量及其在分蘖肥和保花肥上的分配比例等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3个供试因子对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经对模型的解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中浙优1号的适宜移栽密度为18万~21万丛/hm2,追肥纯氮用量127.5~135.0 kg/hm2;其中60%~65%于移栽后10 d作分蘖肥施入,剩余35%~40%于主茎倒2叶露尖时作保花肥施用。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移栽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和密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氮量、移栽密度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水稻产量;氮肥用量和密度分别为189.5 kg/hm2(折纯N)和20.8万穴/hm2时产量最高(10.608 t/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和最佳密度分别为189.0 kg/hm2和20.7万穴/hm2,此时最佳经济产量为10.069 t/hm2。  相似文献   

11.
橡胶树中规模推广级无性系热研7-18-55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橡胶树热研7-18-55的3种种植密度——500株/hm2、667株/hm2和833株/hm2的生长、产量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开割前,不同种植密度间的茎围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开割后,500株/hm2的茎围年均增量极显著大于833株/hm2、显著大于667株/hm2的。(2)500株/hm2的单株干胶产量极显著高于833株/hm2的。(3)3种种植密度间的单位面积干胶产量无显著差异。(4)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5)种植密度越大,原生皮的厚度越小,再生皮生长的速度也较慢。(6)500株/hm2的死皮率较低,风害略轻。建议热研7-18-55的种植密度以5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橡胶树PR107为试验材料,采用固定行距,由不同的株距形成不同的种植密度,设500,667,833株/hm2 等3种种植密度。结果表明:(1)密度越大,对茎围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烈,其个体间的分化现象也越严重;(2)树龄越长,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越大;(3)密度越大,单株年产干胶量越低,然而,由于单位面积有效割株与种植密度成正比,种植密度大的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也较高,667株/hm2和833株/hm2的单位面积干胶产量极显著高于500株/hm2的,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种植密度对干胶含量有显著的影响,500株/hm2的干胶含量显著高于667株/hm2和833株/hm2的,后两者之间的干胶含量无显著差异;(5)种植密度在667株/hm2以下时,密度对树皮的生长和再生没有影响,密度达到833株/hm2时,树皮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6)不同种植密度间的风害断倒率和死皮停割率均无显著差异;(7)以提高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为主要目的多因素综合考虑,PR107的种植密度应以略低于667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湘农玉1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玉米新品种湘农玉13号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每公顷3.75万~6.75万株范围内,湘农玉13号产量随密度增大表现先增后降趋势,6.0万株条件下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果穗变短,行粒数显著减少,穗行数未受显著影响;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大,但叶片SPAD值变化不明显;在当年天气条件下,密度大于每公顷5.25万株时湘农玉13号倒伏率达到17%以上。因此,为获得高产,湘农玉13号在长沙地区的适宜密度为每公顷6.0万株,但需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最佳组合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在长沙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猪粪)不同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中等肥力土壤上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式,显示出5个因素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钾>密度>有机肥>磷。在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产量高于12 000 kg/hm2并具有最高经济效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移栽密度90 000株/hm2,化学氮肥(N)420 kg/hm2,磷肥(P2O5)150 kg/hm2,钾肥(K2O)375 kg/hm2,有机肥22 500 kg/hm2。同时还研究了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及高产春玉米最佳农艺组合方案的各项目标函数指标值。  相似文献   

16.
吴亚坚  徐赛  李保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2452-2457
为探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 试药剂 1 125、 1 500 a.i. g/hm2 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 66.99%~81.80%和 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 55.13%~77.75%和 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 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供 试药剂 1 125、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75 d 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 91.37%~98.04%,药后 60~75 d 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 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与对照药剂 2%吡 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 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45 d 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 20.64%~34.12%和 30.52%~ 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与对 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 90 d 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相似文献   

17.
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布置稻草覆盖田间试验,探讨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当地的稻草覆盖量。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覆盖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其中覆盖4 500 kg/hm2稻草处理(S300)商品薯产量和总产均最高,但S300、S400(6 000 kg/hm2)和S500(7 500 kg/hm2)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和总产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稻草覆盖量各处理的商品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达到95%以上。就经济效益而言,S30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S200(3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在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条件对宁粳3号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移栽密度以45×104/hm2基本苗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其次为22.5×104/hm2基本苗;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宁粳3号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宁粳3号最适宜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旨在阐明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_1(0kg/hm^2)、N_2(150kg/hm^2)、N_3(225kg/hm^2)、N_4(300kg/hm^2),5个直播密度处理,即D_1(90×10~4/hm^2)、D_2(180×10~4/hm^2)、D_3(270×10~4/hm^2)、D_4(360×10~4/hm^2)、D_5(450×10~4/hm^2)。【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机直播稻产量增加。在N_1、N_2和N_3施氮量下,机直播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先增后降,分别在D_4、D_3和D_2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其最高产量分别为6.74、7.78和8.93 t/hm^2;在N_4施氮量下,水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而降低,在D_1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为9.55 t/hm^2。不同施氮量下采用适宜直播密度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其中N_4施氮量配套D_1直播密度机直播稻产量最高,其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较大,生育中后期LAI较大、光合势高,生育后期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较优。【结论】机直播稻在300 kg/hm^2的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套适宜直播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从稻田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角度考虑,机直播稻适当降低施氮量至225 kg/hm^2,配套180×10~4/hm^2直播密度仍可获得9 t/hm^2左右的产量,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