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昊蔚  傅臻  方舟滔  陈萍 《茶叶》2017,(4):202-206
选取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内满觉陇茶区五块不同海拔、朝向、质地的土壤,测定其含水率、容重、三相比等基本特性,以及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养分状况,并对各地块生产的狮峰龙井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满觉陇茶区土壤质地都适宜种植茶树,土壤肥沃,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较高,其中4#地块土壤特性最好,有机质为50.20 g/kg,全氮为3.35 g/kg,有效磷为91.58 mg/kg,部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稍差。不同地块产出的狮峰龙井茶叶品质都较好,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达53.21%-56.76%,氨基酸含量为4.37%-6.53%,感官审评认为4#地块生产的狮峰龙井茶品质最好,因此证实满觉陇茶区狮峰龙井品质优且相对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养分充足茶园所生产西湖龙井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出最适于延长油炸豆腐丝货架期的热处理条件,比较3种热处理条件(105℃/10 min;105℃/20 min;120℃/10 min)下油炸豆腐丝的贮藏情况。并通过对油炸豆腐丝的感官评价、菌落总数及脂肪氧化程度(过氧化值、p H、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综合对比找出最适处理条件并给出合理建议及货架期。结果表明:在37℃贮藏条件下,105℃/10 min处理的样品的菌落总数在23 d超过国标限值,比105℃/20 min处理得样品延长10 d左右,120℃/10 min处理条件严重损坏样品的品质。105℃/10 min处理的样品的货架期最长,室温(25℃)下可贮藏92 d,与其它两个处理相比,该条件既能保证产品品质,又可以延长货架期,建议食品企业选用此条件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3.
以鲜切西兰花为试材,采用40%P0(320 W)、60%P0(480 W)2种火力分别处理鲜切西兰花1、4、6 s,在室温条件下(18~20℃)贮藏7 d,研究不同微波处理对鲜切西兰花感官品质、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TA)、维生素C含量(Vc)、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明显提高鲜切西兰花的感官品质,降低鲜切西兰花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失重率,减缓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其中,480 W微波处理4 s、320 W微波处理6 s保鲜效果最明显,常温下能延长鲜切西兰花的货架期2 d。  相似文献   

4.
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龙井绿茶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采用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对龙井绿茶品质的影响,把茶叶分别存储于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直冷冰吧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等4种不同的贮藏环境中贮藏90、180、270、360βd时分别取样,通过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及感官审评等分析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绿茶的存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内,冷冻室对生化成分的存储效果优于冷藏室,其中风冷冰箱冷冻室能有效地保持茶叶低含水率,贮藏180βd时其含水率显著低于直冷冰吧(P<0.05),直冷冰吧冷冻室则对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保持效果较好,贮藏180βd时其维生素C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风冷冰箱(P<0.05);在0~180βd的贮藏期内,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均在风冷冰箱的冷冻室保留率高(均约为95%),贮藏后期则在直冷冰吧的冷冻室保留率高,且贮藏结束时均与风冷冰箱差异显著(P<0.05)。风冷冰箱有利于绿茶滋味和香气的保持,直冷冰吧有利于绿茶外形的保持,即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的感官分属性的影响不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汤色、滋味、香气、咖啡碱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的贮藏方式间差异较大。结合两设备的特点可知,茶叶相对短期存储时可选择风冷冰箱,长期存储时则直冷冰吧更优。  相似文献   

5.
绿茶贮藏中质变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小崇 《茶叶科学》1989,9(2):95-98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炒青绿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所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绿茶贮藏中的变质主要是品质成分的氧化作用,而水分和温度则是品质变化的氧化条件,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研究还表明,在诸品质成分中,维生素C与感官品质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维生素C保留量可作为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不过,维生素C保留量的下降率只有在10—15%以上时,感官品质的变化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最优的白肋烟氮钾肥基追比例和追肥方式,试验设计5个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基追比例和追肥方式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氮钾肥作基肥、60%作追肥,栽后30 d打孔水溶穴施,烟叶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感官评吸质量显著改善,原烟外观质量明显提升;氮磷钾肥总量及基追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追肥采取水溶穴施优于固态穴施.适当提升氮钾追肥比例、采用水溶穴施追肥能促进烟叶品质提升,增加烟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威  严丽  谢倩  陈清西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7):1406-1412
本研究以‘硬丝’杨梅为试材,比较预冷前后进行1-MCP处理,及贮藏温度对杨梅采后贮藏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预冷结合1-MCP处理,可延缓贮藏期间杨梅果实单果重、硬度的下降,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延缓贮藏6 d内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但对延缓花色苷含量降解效果不明显。预冷前或后进行1-MCP处理,在延缓果实品质劣化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预冷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入库时的呼吸强度,但需结合1-MCP处理才能有效维持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处于较低水平。预冷后1-MCP处理,杨梅果实可贮藏于7 ℃中5 d,出库后,货架期可达5 d,腐烂率<10%,与贮藏于4 ℃中无显著差异,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成本,贮藏效果优于预冷前1-MCP处理。考虑生产实际,杨梅采后处理应及时装箱,加冰壶,置于4 ℃预冷处理,冷藏运输应控制在5 h以内。入库前使用7 μL/L的1-MCP于4 ℃冷库中熏蒸18 h。贮藏期可置于4~7 ℃冷库中贮藏5 d,于第6天上架销售,货架期可达5 d,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当前抹茶烘焙食品广受消费者青睐,对抹茶烘焙食品贮藏品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以抹茶蛋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品保质期加速测试法,研究其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过氧化值、酸价和色差的变化,并基于Arrhenius模型构建抹茶蛋卷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抹茶蛋卷在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色差L值和b值较为稳定,色差a值呈上升趋势,过氧化值逐渐增加,酸价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色差a值作为主要品质劣变指标,进行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建立抹茶蛋卷货架期预测模型,25℃条件下预测货架期为325.39 d。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脱皮花生仁贮藏期间极易氧化劣变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脱皮花生仁充气密闭贮藏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充氮气和充少量二氧化碳结块贮藏处理均能有效保持脱皮花生仁品质,但综合效果以充少量二氧化碳结块处理最好;不同包装材料贮藏效果不同,使用真空包装袋贮藏的脱皮花生仁品质优于聚乙烯薄膜包装袋;光照对贮藏效果影响明显,脱皮花生仁应避光贮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制粉方式对燕麦粉货架期的影响,以炒制燕麦粉、燕麦片粉、超微燕麦粉为研究对象,以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为评价指标,应用Arrhenius相关模型及热力学理论和统计学原理,比较了三种制粉方式生产的燕麦粉货架期。结果表明,三种燕麦粉的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50℃贮藏比40℃贮藏上升更明显,燕麦片粉上升的最快。燕麦粉发生氧化产生游离脂肪酸和丙二醛在40℃和50℃均遵循0级反应动力学,根据Arrhenius动力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预测炒制燕麦粉、燕麦片粉、超微燕麦粉在常温(20℃)下的货架期分别为304d、140d、204d。  相似文献   

11.
选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12个龙井茶,以SDE法提取茶叶香气,用GC-MS配合标准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再以聚类分析探讨产区之间茶叶香气组成及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西湖产区龙井茶香气组分的数量较多、香气含量较高,尤其是芳樟醇、己酸叶醇酯、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苯甲醛、壬醛、香叶醇、雪松醇和反式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9种重要香气组分的含量较高。以这9种组分的含量为变量,以茶样为实体,作聚类分析。将13个茶样分为两组,来自西湖产区的6个龙井茶样和来自钱塘产区、越州产区的茶样各1个茶样聚为一组;其余5个茶样聚为一组。双浦镇虽属于西湖产区,但该地龙井茶香气和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样有一定差异;敬亭绿雪不能和西湖产区龙井茶聚为一类。据此认为:(1)原产地的西湖龙井茶香气的成分多、含量丰富;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龙井茶香型比较接近,各有一个优质茶样与西湖产区龙井茶聚为一类;敬亭绿雪距离原产地远,其香气组成与西湖产区龙井茶差别大。(2)可以选用合适参数,再以多元分析方法明确揭示几个茶区龙井茶香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龙井茶三大产区制备和筛选了26个代表性茶样,分析其感官品质,观测其冲泡下沉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龙井茶外形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量化参数出发,对龙井茶的下沉规律与感官品质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外形是影响龙井茶下沉的重要因素,长宽比大的龙井茶下沉速率更快;茶叶等级与质量水平影响龙井茶下沉规律,但不能以下沉快慢作为判断茶叶感官品质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龙井茶香气成分的产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井茶是我国典型的地理标志茶类产品,其产地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及越州产区3个产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及越州产区3个不同产区的一批次代表性龙井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特点及其相对含量水平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龙井茶的香气成分在化学组成上存在一些差异,分别从钱塘产区、越州产区、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样品中鉴定出了47种、45种和40种共同香气成分;此外,基于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了1个PLS-DA模型(拟合参数为R2Y=0.885,Q2=0.777),可区分3个不同产地的龙井茶样品;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查明了龙井茶中的12种关键香气成分在3个不同产区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钾和镁对乌龙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可使乌龙茶的产量提高9%—38%;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也有所提高;茶多酚含量因施钾而增加因施镁而减少,但酚/氨比均趋于合理,提高了乌龙茶的适制性。施钾、镁肥还改善了乌龙茶的香气组成,使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升高。乌龙茶的等级与其含镁量呈显著正相关,即品质好者其含镁量也高。文中还对钾、镁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和在乌龙茶产区施用钾镁肥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纬30°是地球上一条奇特的地质带,也是一条优质茶叶产区带。西湖龙井、君山银针、蒙顶甘露等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个就产生在这一纬度上,中国两大优质茶区正好穿它而过。产生这一优质茶叶生产带的原因:一是地球板块碰撞产生的奇异地貌和土壤母质;二是北纬30°的宜茶气候条件;三是生物多样性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带生产的茶叶不仅品质良好,而且安全可靠,有着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光照作为重要外源信号因子参与调控乌龙茶品质特征形成。为了系统研究不同光照时间的日光萎凋对乌龙茶风味组分的影响,以铁观音鲜叶为供试材料,分析测定 5 个不同时间(0、15、30、60、120 min)日光萎凋处理制成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积累和儿茶素降解与日光萎凋时间延长不存在持续线性正相关关系,适度日光萎凋有利于促进清香型铁观音品质特征形成;与日光萎凋20 min 处理相比,日光萎凋 15 min 处理制成铁观音毛茶中呈花果香气味的 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的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 4.4%和 6.8%,与全程无光萎凋处理相比,日光萎凋 15 min 和 30 min 处理的毛茶非酯型和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降低明显,下降幅度分别达到 7.26%~19.77%和 14.36%~30.09%,日光萎凋 60 min 和 120 min 叶片过度光胁迫产生红褐变,毛茶综合品质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active packaging [ethanol emitter (EE) or ethanol emitter combined with an oxygen absorber (EE + OA)] on shelf life extension of sliced wheat bread stored at 20 °C was investigated. Bread containing commercial preservatives (WP) and no preservatives (WOP) were taken as controls. Microbiological,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product as a function of treatment and storage time were monitored for 30 days. Counts for yeasts and molds were 5.1, 3.8, 2.0 and 2.0 log cfu/g and for Bacillus cereus 4.7, 2.5, 2.3 and 2.0 log cfu/g for WOP, WP, EE and EE + OA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after 30 days of storage. Initial pH 6.3 and 6.4, for WP and WOP samples remained fairly constant irrespective of specific treatment. Aroma quality deterioration during storage was due to the loss of volatile compounds and the formation of “off-flavors” through lipid oxidation. Neither the EE nor the EE + OA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initial odor, taste and texture of bread. Based on sensory (texture) and microbiological data, shelf life was ca. 4 days for samples WOP; 6 days for samples WP; 24 days for samples containing the EE and at least 30 days for samples containing the EE + OA.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淑英  陆德彪 《茶叶科学》1998,18(2):102-107
在机制龙井茶加工过程中,采用青锅叶摊凉0.5~1.0h后一次性辉锅较为合理,它比摊青叶—炒到底和分二次辉锅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对机制龙井茶辉锅的投叶量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50~200g/槽的投叶量和120~140℃的温度,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辉锅时机器的转速以开始时120r/min、后来逐渐减速到110r/min的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辉锅加压以加压棒直径3cm为宜,采取先重棒(400g/根)后轻棒(250g/根)的加压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