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木糖醇渣是玉米芯经化工厂高温水煮提取木糖醇以后剩余的残料。其纤维素等经过化学降解后的残余物,营养更易于食用菌吸收,但酸性较强。近几年食药用菌产业飞速发展,棉花种植量减少,棉籽皮原料供应紧张且价格一直上涨,导致灵芝产品成本升高,菌农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栽培原料已成为食药用菌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木糖醇渣是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木糖醇所产生的废料。以木糖醇渣做为栽培料生产香菇,效果良好;生产周期缩短30d,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9,(6)
以木糖醇为甜味剂,添加残次金针菇汁液和乳酸菌菌种来发酵酸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金针菇汁液、木糖醇、乳酸菌发酵剂添加量3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通过模糊数学法进行感官评定,得出木糖醇金针菇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如下:以纯牛乳为原料,加入0.3%的稳定剂,添加6%的金针菇汁液、4%的木糖醇、2%的乳酸菌发酵剂,温度为42℃发酵8 h,酸奶凝乳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宜,具有金针菇的清香,整体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4.
以木糖醇渣和棉籽壳为主料,以麸皮等为辅料进行不同配方栽培茶树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配方3(木糖醇渣30%,棉籽壳50%,麸皮15%,生石灰2%,石膏2%,碳酸钙1%)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增加金针菇产品的附加值,本研究以新鲜金针菇为原料制备金针菇浆,加入发酵乳、木糖醇及稳定剂,调配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乳及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的配方,并对产品的口味、稳定性、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乳的最优配方为菌粉接种量0.6%、脱脂奶粉添加量12%、白砂糖添加量13%;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酵乳与金针菇浆比例3∶1,稳定剂添加量1.5%,木糖醇添加量5%。该条件制备的金针菇风味乳酸菌饮料呈均匀的乳白色,口感顺滑,酸甜适中,既有金针菇的清香,又有乳酸菌的发酵香味,产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板栗产品多元化,进行了板栗窝头加工工艺优化研究,以期为板栗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在预实验基础(含红枣碎粒100 g)上对板栗碎仁粒度及添加量、糯米粉与玉米粉比例和木糖醇添加量进行筛选;确定各因素中心点后再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原料配方并形成完整工艺。首先确定了单因素优水平,即板栗碎仁粒度以3~5 mm、糯米粉与玉米粉的比例为1∶1、木糖醇添加量90 g、板栗碎仁添加量600 g;然后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认为糯米粉与玉米粉的比例是影响板栗窝头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板栗碎仁添加量,再次是木糖醇的添加量,板栗碎仁粒度对窝头的影响最小;并确定了板栗窝头最佳配方为板栗碎仁600 g、糯米粉250 g、玉米粉250 g、木糖醇100 g。按正交试验所得最佳配方将各原辅料和红枣碎粒100 g混匀后,用饮用水揉成面团再加工成窝头,经蒸制制备的成品表面有光泽,褐色适中,口感甜糯且富有弹性,板栗香气浓郁,又具有较好的红枣、糯米、玉米独特的香气。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白砂糖、葡萄糖浆、木糖醇和荷叶粉为原料制作一种功能性硬糖.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葡萄糖浆、木糖醇和荷叶粉末添加量对硬糖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荷叶功能性硬糖的配方,以响应面试验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荷叶硬糖的最优配方为葡萄糖浆15.3 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苹果为主要原料、薇菜为辅料,探讨了苹果汁和薇菜浸提液添加比例、柠檬酸添加量及木糖醇添加量对苹果薇菜复合饮料品质的影响,研制出了酸甜适中、具有特殊风味,可以调理血气、清热解毒的保健型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感官评分确定了最佳配方为薇菜浸提液与苹果汁的配比为30:70,木糖醇3%,柠檬酸0.0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苹果薇菜复合饮料酸甜适中,具有透明的红褐色及薇菜的特殊风味。  相似文献   

9.
<正>"木糖渣"是玉米芯(或甘蔗渣、农作物秸秆等)经酸水解提取木糖后的酸性废弃物,多为工厂生产木糖醇等产品的中间废料,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能为食用菌提供丰富的养分。近年来,随着棉花栽培面积的减少,以往作为平菇栽培主要原料的棉籽壳的价格连年攀升,导致平菇栽培成本增加,栽培效益降低,人们开始利用木糖渣试验栽培平菇,已经获得成功。山东定陶县利用当地木糖醇生产厂从玉米芯提取木糖后的木糖渣作为原料,栽培平  相似文献   

10.
以文冠果籽粕为原料,通过酶解获得多肽液,添加木糖醇、海藻糖、无水柠檬酸、β-环状糊精等辅料制备文冠果多肽口服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并测定了口服液的多肽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文冠果多肽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糖总量8%(木糖醇和海藻糖比例是6∶2)、无水柠檬酸0.6%、β-环状糊精1.2%。此配方下的多肽口服液多肽含量为1.01 mg/mL,酸甜适中,营养价值高。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0.02%、68.24%、89.45%和65.26%,表明该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  相似文献   

11.
兰影杰 《北方园艺》2012,(8):170-172
研究了南瓜糕适宜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质量及卫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南瓜浆料的颗粒直径小于100μm,才能得到组织细腻的南瓜糕。pH为3.0时南瓜糕的凝胶效果较好。无糖南瓜糕的配制中最佳配方为:南瓜浆料∶木糖醇∶卡拉胶的比例为60∶40∶1;含糖南瓜糕的最佳配方为:南瓜浆料∶蔗糖∶卡拉胶比例为70∶15∶7.5。浓缩终点一般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45%。最终得到的产品具有南瓜糕正常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异味,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也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糠综合再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糠。食用菌采收后,大部分菌糠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不仅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给之后的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隐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食用菌菌糠,实现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农业经济循环刻不容缓。菌糠已成为数量十分可观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菌糠不但可以再利用栽培食用菌,还能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菌糠的转化再利用,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食用菌菌糠在食用菌栽培、食用菌菌种生产、做菌糠饲料、做栽培基质以及土壤改良方面的再利用研究情况,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菌糠再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马铃薯茎尖剥离、组培苗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合格种薯生产等一系列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与传统密度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田间条件下相同两个棚,采用密植栽培和传统密度栽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栽培密度的西瓜长势、品质没有差异,密植栽培比传统种植667 m^2产量提高1 993.16 kg,提高了27.78%。密植栽培比传统种植667 m^2经济效益提高8 647.02元,提高了28.98%。在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中,综合考虑小果型西瓜生长势、坐果率、植株发病率、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67 m^2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建议广大瓜农应用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一种模式,近年在国内逐渐兴起。探讨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讨论了对工厂化生产的认识;分析了工厂化生产的优势与局限;展望、预测了工厂化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倩  李瑾 《北方园艺》2021,(3):155-160
对2000年以来我国苹果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苹果生产区域布局较为稳定,生产高度集中于苹果生产优势区域。苹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苹果的消费需求,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苹果产品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但苹果生产成本利润率显著下降,消费者对苹果品质及营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苹果生产面临成本、质量等方面的挑战。与此同时,苹果生产中技术服务、农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也有了初步发展,未来苹果生产将进一步向高效、优质、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目前尚未开展大规模集约化育苗的农户,设计了一种能够为农户应用的全光照蔬菜育苗箱,每个育苗箱可以培育667m2菜田用苗。箱体由不锈钢材做骨架,外部覆盖PC板,内分6层。箱内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及自动供液装置经过初步应用试验,能够准确控制育苗时的温度、相对湿度、水分等环境因子,可培育出优良茄果类蔬菜幼苗。该育苗箱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9.
甘肃砂田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起源于甘肃中部地区的砂田,是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地理、土壤条件的产物,具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文章简要回顾了甘肃砂田的发展和研究历史,分析了砂田的发展前景和砂田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期望有助于新时期砂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食用菌生产总量不断增长,栽培区域不断拓展,特色优势布局形成,循环生产和集约化生产已成为浙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食用菌的优势,发展循环生产,对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高效农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确定重点区域,突出主导品种,建设循环生产示范区,创新循环生产模式,做好产业间的衔接规划,培育实施主体,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和政策扶持力度,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