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节瓜性别表现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节瓜在自然条件下性别的表现特点、性型遗传规律、花性别在化学调控和栽培方式变化条件下的表现以及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节瓜的性别转变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1个葡萄品种3年生树在四川乐山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花芽分化表现。结果表明,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魏可、维多利亚、黑芭拉多、金手指、金优2号和巨玫瑰6个品种的都高于50%,较易形成花芽;户太8号、巨峰、夏黑的在43%~48%;美人指和红指较难形成花芽。结果母枝不同节位的花芽分化率,多数品种在第3节位≥50%;结果枝上花穗着生节位在第3.8~4.9节,其中双花率以巨玫瑰、巨峰和户太8号较高,分别为83.45%、73.61%和73.06%。以结果母枝的花芽分化率≥50%节位作为冬剪的最低节位,则金优2号、户太8号、巨玫瑰、金手指、维多利亚5个品种在第3~4节,黑芭拉多和巨峰2个品种在第2~3节,魏可在1~2节。夏黑表现花芽分化率较低,为43.33%,可能与夏黑不耐弱光有关,设施栽培时应加强透光性。  相似文献   

3.
节瓜果皮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果皮青绿色自交系桂优1号毛节瓜、环江节瓜和1个果皮深绿色自交系七星节瓜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桂优1号毛节瓜×七星节瓜、环江节瓜×七星节瓜)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色进行统计.结果表明:F1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果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青绿色两种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深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BC2(以青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则表现出深绿色和青绿色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节瓜果皮颜色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节瓜果实的深绿色与青绿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青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4.
节瓜种植密度对产量及第1雌花出现节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节瓜 (BenincasahispidaCogn .var .chieh quaHow .)又名毛瓜 ,是冬瓜的一个变种 ,属葫芦科。广东、广西栽培历史悠久。北方种植较少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节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2〕。笔者于1997~ 1998两年 ,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节瓜产量、第 1雌花出现的节位和时间等项影响的试验 ,以期为节瓜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黑毛节瓜。试验地点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实习农场和泰安郊区第二职业高中。 1997年 3月 2 0日育苗 ,4月 2 0日定植于大田 ,浇水 5次 ,每 667m2 施圈肥 50 0 0k…  相似文献   

5.
‘花玉女’节瓜是以‘甜宝’节瓜作母本、‘梅花’节瓜作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1代品种,为江心类节瓜。露地栽培种植全生育期春季106 d、秋季91 d;从播种至始收春季70 d、秋季56 d,延续采收期春季36 d、秋季35 d,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9.5~11.2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10.0~11.9节。瓜呈长圆筒形,瓜皮青绿色,无棱沟,花点稍大且数量相对较多、麻点明显,肉质致密。瓜长22.3~22.6 cm,横径6.94~7.18 cm,肉厚1.79~1.87 cm,单瓜质量667.2~704.1 g,单株产量1.84~2.45 kg,667 m^2产量3653~3919 kg,商品率高,品质优,粗蛋白质量分数0.496%,维生素C质量分数212 mg·kg^-1,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3.0%。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栽培。201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张翠萍 《北方园艺》2007,(12):22-24
试验通过HUM微生物复合肥加钙镁磷肥作对比.在基本一致的土壤水平、管理水平下,研究毛节瓜的物候期、生长势、开花结果习性,以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证明:定植26 d后,施用HUM微生物复混肥的毛节瓜植株主蔓叶片数平均比对照多2.4张,主蔓长度平均比对照高37.68 cm;第1雌、雄花在主蔓上的着生节位降低1~3个节位,花期提前2~5 d;产量增加12.47%到45.62%,增产效果极显著.因此,施用HUM微生物复混肥比施用普通复合肥加钙镁磷肥效果好,以施用150 kg/667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抗枯萎病节瓜新品种绿丰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菌量对七星节瓜进行多代人工接种和定向筛选 ,选育出高抗枯萎病节瓜新品种绿丰。该品种生长势旺盛 ,早中熟 ,第 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 13节 ,果实圆筒形、深绿色、味较甜、品质优良 ,每公顷产量 5 0 0 0 0~60 0 0 0kg。  相似文献   

8.
翠玉2号是以mb1202-2-1-1为母本、fb1306-2为父本配制的杂种1代绿肉节瓜新品种,为江心类节瓜.生育期露地栽培从播种至始收春季70 d、秋季53 d,延续采收期春季35 d、秋季33 d,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11.5~12.2节,第1果坐果节位12.7~14.2节.商品果圆筒形,皮色青绿无棱沟,单果质量58...  相似文献   

9.
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节瓜蓟马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但速效性好,持效期也很长,药后第2天,最高相对防效达93.03%,药后第10天,最高相对防效达94.64%。且对节瓜安全无药害,可在节瓜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节瓜枯萎病抗性材料,采用浸根法对20份节瓜资源(经多代自交、分离并最终稳定的自交系)进行枯萎病评价,结果表明:在20份材料中,1号节瓜枯萎病病情指数最高(86.34),13号最低(35.65),1号、20号、3号、9号材料之间病情指数没有显著差异。6个材料(1号、20号、3号、9号、5号和11号)对节瓜枯萎病表现为高感;4个材料(19号、4号、2号和6号)表现为感病;10个材料(15号、7号、10号、16号、8号、12号、18号、17号、14号、13号)表现为中抗,占50%。其中七星节瓜类型发病比较严重,而江心节瓜类型表现较好;因此,江心节瓜类型筛选获得高抗水平节瓜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薄膜温室葡萄花芽分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薄膜温室2~4年生巨峰、无核白鸡心葡萄整个生育期花芽分化的观察,研究薄膜温室葡萄花芽分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巨峰与无核白鸡心在早期升温条件下,花芽分化比例低,二轴分化程度较浅,不能形成完整的花芽;花芽的形成与树体的营养状况有关。花芽分化开始时磷素水平下降明显,蛋白质含量也有下降,二轴分化期后开始回升,磷素水平也显著提高;更新后花芽的分化与叶龄有关,当叶龄达15d时,开始出现花序原基,叶龄达27d时出现二轴分化期,二轴分化盛期为叶龄46d,花芽分化率平均为91.1%。温室巨峰、无核白鸡心葡萄栽培时,花芽需要靠更新后的新梢形成,因此,加强更新后的新梢管理是达到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许申平  张燕  袁秀云  崔波 《园艺学报》2020,47(7):1359-1368
以蝴蝶兰‘大辣椒’为试验材料,对花芽分化进程及期间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及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长度为0、2、4、8、16和24 cm时,分别处于花芽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16和24 cm)。蝴蝶兰叶片的净CO2吸收速率在花芽发育前期(0 ~ 4 cm)没有显著变化,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花芽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碳水化合物在花芽长度为4 cm时达到稳定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8 cm时达到叶片与花芽的平衡;赤霉素(GA)的含量在花芽2 cm时达到最大值,生长素(IAA)含量在花芽4 cm时显著升高,玉米素(ZT)含量在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而ABA含量在花芽发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当蝴蝶兰花芽开始分化萼片原基(8 cm)时,光合生理及生化物质基本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此阶段的蝴蝶兰花芽已彻底完成成花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的“隔年结果”问题,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不耐弱光的‘夏黑’和耐弱光的‘京蜜’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法观察新梢2 ~ 7节各节位冬芽的花芽分化状况,绘制各节位冬芽群体的花芽分化进程图,研究设施促早栽培条件下耐弱光能力不同的葡萄品种冬芽的花芽分化规律。结果表明:(1)花序主轴的出现是成花起始的标志。(2)冬芽雏梢发育到含有两个叶原基至始原始体开始形成这一阶段是诱导设施葡萄成花的关键时期(生理分化期),始原始体分化期和始原始体分裂成二分枝之后是设施葡萄成花调节的两个关键时期。(3)始原始体出现之后,冬芽雏梢生长点和始原始体发育同步是成花良好的保证,冬芽雏梢生长点营养生长过旺是抑制成花,造成“隔年结果”的重要原因。(4)‘京蜜’葡萄对设施促早栽培环境具有极佳的适应性,新梢各节位冬芽花芽分化的各阶段持续时间短且重叠阶段少,均具有良好成花能力,节位优势不明显,花芽分化从新梢基部冬芽向上依次进行,高节位冬芽花芽分化稍迟,但速度较快;冬剪采取中短梢修剪即可实现连年丰产;‘夏黑’葡萄对设施促早栽培环境的适应性差,新梢各节位冬芽花芽分化的各阶段持续时间长且多阶段相互重叠,虽然从新梢基部向上成花数量逐渐增加,成花质量逐渐改善,但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存在严重的隔年结果现象,必须采取更新修剪等相应措施方能实现连年丰产。  相似文献   

14.
寒地草莓植物学特性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质量的草莓苗的花芽分化研究,表明草莓苗的质量对草莓的花芽分化有影响,各品种草莓4片叶、5片叶、6片叶植株花芽分化进程相似,都早于3片叶植株3d。到雌蕊分化开始时,5片叶和6片叶草莓的花芽分化进程较4片叶和3片叶的提早3~9d。定植时新茎粗度在0.84cm以上的草莓植株,花芽分化时期和进程差异小,新茎粗度在0.65cm以下的植株花芽分化进程慢。  相似文献   

15.
杨桃新梢花芽分化及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萍萍  周碧燕 《园艺学报》2007,34(5):1151-1156
 以6年生盆栽甜杨桃为材料,观察了新梢上各节位芽的分化情况,比较了新梢上不同节位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当第2节位开始“露红”(肉眼可辨红色的花芽)时,新梢上各节位上的芽(顶芽除外)基本上进入形态分化阶段。第3和第4节位“露红”的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比第1位和第2位“露红”的枝条高。徒长枝第1节位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较高,第3、第5节位的含量与第1或第2节位“露红”的成花枝上相应节位的含量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杨桃新梢上的芽在进行形态分化的过程中,枝条仍在积累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鉴定银杏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银杏花芽分化调控的主要分子机制,为缩短银杏童期和选育银杏早花品种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中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银杏花芽分化3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始期、花芽分化盛期)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数字表达谱,筛选开花调控相关基因并进行荧光定量PCR(RT-qPCR)表达验证。转录组测序共产生27.52 Gb原始数据,注释到8大功能数据库(GO、COG、KEGG、KOG、NR、Pfam、Swiss-Prot、eggNOG)上的 unigene 总数为35 179个。通过GO分类和KEGG Pathway 富集性分析,将unigene分别归于55个GO类别和126个代谢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花芽未分化期较花芽分化始期有2 253个基因上调,2 032个基因下调;花芽分化始期较花芽分化盛期有1 770个基因上调,1 901个基因下调;花芽未分化期较花芽分化盛期有1 865 个基因上调,2 042个基因下调。发掘出大量的开花相关的基因涉及5个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自主途径和年龄途径)。筛选出gene.Gb_17618(GI序列)、gene.Gb_19790(FT/TFL1序列)、gene.Gb_16301(AG序列)、gene.Gb_28337(花发育MADS-box序列)、gene.Gb_01884(SOC1序列)和gene.Gb_41704(CO序列)等6个银杏花芽分化差异表达关键基因序列,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水平与转录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温室4个杏品种花芽的形态调查及解剖学观察发现:杏花芽速长始于7月22日前后,并于11月初停止生长;花芽生长量由大到小为'凯特"金太阳"新世纪"红丰'.花芽分化始于8月初,10月初雌蕊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对贵农5号刺梨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刺梨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的赤霉素(GA1+3)、玉米素核苷(ZR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梨的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碳水化合物及低水平的GA1+3、IAA、ABA和较低水平的氮素营养。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的ZRs/GA1+3、ZRs/IAA、ABA/IAA、ABA/GA1+3及碳/氮比值比叶芽的高;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高于叶芽,而形态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低于叶芽。在刺梨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花芽和叶芽中的GA1+3、ZRs、IAA、ABA、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19.
周逸龄  王威  李秉玲  刘燕 《园艺学报》2011,38(11):2149-2156
 芍药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花蕾败育现象,降低了成花率。以芍药品种‘巧玲’为材料,研究温室促成盆栽、室外盆栽和大田地栽方式下的花蕾败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花蕾败育率明显不同,与各生长发育阶段蕾径大小相关。蕾径2 ~ 4 mm败育蕾发生率呈现温室促成栽培(67.9% ~ 86.6%)> 室外盆栽(44.9%)> 大田地栽(16.3%)的规律,此类败育蕾是由萌芽初期芽分化速度晚于同期正常芽的芽体发育而引起,蕾径达2 mm的败育蕾的雄蕊、雌蕊原基分化已完成;蕾径4 ~ 8 mm的败育蕾发生率呈现室外盆栽(29.6%)> 温室促成栽培(9.2% ~ 25.6%)> 大田地栽(11.8%)的规律,蕾径达5 mm的败育蕾处于胚珠原基分化阶段;蕾径8 ~ 17 mm的败育蕾在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发生率为0 ~ 4.8%,但在室外盆栽及大田地栽环境中均没有发生,蕾径达10 mm的败育蕾其胚珠的珠心和珠柄已形成;蕾径17 ~ 27 mm的败育蕾在室外盆栽环境中发生率最高,为19.9%,其次为大田地栽,为9.2%,温室促成栽培最低,为0 ~ 1.4%,蕾径达18 mm的败育蕾可见胚珠的珠心、珠被、珠孔。3种栽培方式下败蕾率最高均出现在茎伸长期,即主要发生在2 ~ 4 mm大的花蕾,温室促成栽培中控制该阶段花蕾败育是降低败蕾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肥水管理,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及保持后期栽培温度稳定来减少其发生,提高成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