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对分离纯化后的微型薯的多酚氧化酶性质进行研究,以邻苯二酚为作用底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20 nm处测定不同pH值、反应温度、底物条件下微型薯的多酚氧化酶(PP0)活性,以讨论微型薯的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微型薯的PPO最适pH值约为5.5,最适反应温度为35℃左右.该酶热稳定性差;最适作用底物为绿原酸、原儿茶酸和咖啡酸;FeSO4和抗坏血酸等化合物可以抑制PPO活性,CaCl2和CuS04等则起促进作用.适度高温、强酸性或碱性条件、FeSO4或抗坏血酸等处理都可以抑制该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处测定蜜柚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底物浓度、pH、温度及酶液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蜜柚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符合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最大反应速度为:Vmax=22.452U/min,Km=128.2mmol/L。蜜柚多酚氧化酶作用的最适pH6.4,最适温度为10℃。不同时间的蜜柚多酚氧化酶的平均活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苹果梨中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苹果梨中的多酚氧化酶为研究对象, 对其酶的活性变化及其特性的研究表明, 苹果梨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 值是4. 6 , 最适温度是40 ℃; 亚硫酸氢钠、维生素C、柠檬酸对苹果梨中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 硫酸钠几乎无抑制作用。不同底物和同底物不同浓度影响多酚氧化酶特性。  相似文献   

4.
何成武  郝利平 《食用菌》2012,(4):6-7,22
以金针菇为原料,研究了温度、pH以及底物浓度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金针菇酶促褐变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金针菇PPO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5.0。采用Michaelis—Menten机理描述得金针菇PPO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075mol/L,Vmax=5.744U/min。同时,考察金针菇不同部位PPO活性,结果表明:菌柄上PPO活性>菌盖>菌柄中>菌柄下。  相似文献   

5.
雪莲果多酚氧化酶性质及其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雪莲果块根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对其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VC、氯化钠、柠檬酸、蔗糖、柠檬汁和橘子汁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莲果PPO的最适反应pH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80、90、100℃分别处理300、240、220 s时完全失活。NaCl和蔗糖对雪莲果PPO活力没有影响,VC、柠檬酸、柠檬汁和橘子汁对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柠檬汁和橘子汁可作为天然抑制剂应用于雪莲果加工中。VC、柠檬酸对PPO的抑制作用高度显著,橘子汁、VC与柠檬酸的交互作用对PPO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香蕉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6.5,75℃以上水浴5min、100℃水浴20s可以完全钝化香蕉皮PPO的活性,香蕉皮PPO存在同工酶。香蕉皮PPO的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125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Km=0.087922mol/L,Vmax=0.00924OD404/min。考查了柠檬酸、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2Na对PPO的褐变抑制效果和PPO酶液4℃保存时间与其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平阴玫瑰(Rosa rugosa) 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 oxidase, PPO) 活性与组培苗生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多酚含量、PPO活性与生根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平阴玫瑰不同品种间的多酚含量、PPO活性及生根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酚含量与生根指数显著负相关, PPO活性与生根指数极显著负相关。对不同pH条件下‘紫枝玫瑰’组培苗的PPO活性和生根指数的研究表明, ‘紫枝玫瑰’组培苗的PPO活性及生根指数与pH均有密切联系, pH为6.5时PPO活性最高, 而生根指数最低, pH 5.5最适宜生根。  相似文献   

8.
丝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对丝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20 ℃,最适pH值是6.8。反应体系在15~25 ℃、pH值6.4~7.2之间有较高的活性。丝瓜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在沸水中处理3 min,残留的酶活性仅为处理前的4.81 %,而在60 ℃处理3 min,残留的酶活性还有38.08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米氏方程Km=0.067 56 mol·L-1,Vmax=0.238 5 A410·min-1。单一的抑制剂VC和硫代硫酸钠对丝瓜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有效抑制浓度不同,VC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50.0 mg·L-1,其次是硫代硫酸钠,为100 mg·L-1,柠檬酸的抑制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9.
蘑菇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邵伟  乐超银  黄艺  熊泽  唐明 《食用菌》2007,29(2):5-6
对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确定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4.5~5.5,并通过底物浓度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υ=0.315/(2.58 [S]),同时考察了几种褐变抑制剂与激活剂对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蝴蝶兰组培中pH和温度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不同pH 培养基、培养温度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褐化率与PPO、总酚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培养基pH 6.5或培养温度20℃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在相同温度(25℃) 下, PPO活性、总酚含量高低并不与pH值大小成正比, 且褐化率与PPO无显著相关性, pH 5.0时,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在相同pH (6.0) 下, 温度越高, 褐化率越高, PPO活性越强, 总酚含量越高, 且20℃下, 褐化率与PPO、总酚含量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 30℃下,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柑橘日灼病果皮抗氧化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继锋  李娟  陈杰忠 《园艺学报》2012,39(10):2009-2014
 以砂糖橘、贡柑、红江橙和暗柳橙为试材,调查其田间日灼率和果实日灼后果皮抗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田间日灼率不同;果实发生日灼后果皮组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大量积累,脂氧合酶(LOX)活性显著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加剧细胞膜脂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增强,说明其抗氧化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驱蚊香草不同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较了单一抑制剂对驱蚊香草褐变控制的效果,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抑制剂在驱蚊香草褐变控制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驱蚊香草幼嫩芽的PPO活性最高,幼嫩叶片的PPO活性最低;单一抑制剂对驱蚊香草褐变抑制效果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抗坏血酸>柠檬酸>活性炭(AC),复合抑制剂对驱蚊香草的褐变最佳抑制效果为:抗坏血酸0.2%、PVP0.4%、柠檬酸0.5%.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在红薯叶黄酮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渝紫263"红薯叶为试材,采用六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提取红薯叶黄酮,优选红薯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60%的乙醇,固液比1∶20、温度40℃、20min、提取3次、功率187.5W为最佳提取方案;该方案提取量稳定、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胞外酶活变化与栽培性状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黑木耳10个菌株胞外酶活性及与栽培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胞外漆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酶活与栽培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3(7号菌株除外),酶活性相对较高的菌株(3、4、8号),栽培中产量相对较高。纤维素酶活性高峰时间出现较漆酶、多酚氧化酶早,且酶活性高峰出现早的菌株菌丝长速较快。蛋白酶活与栽培产量呈一定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0(6号菌株除外),蛋白酶活最低的3号菌株,栽培产量最高;而活性较高的5、9号菌株栽培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石家庄地区春甘薯—秋白菜生产中品种不配套、栽培技术不规范、病虫害较为严重等问题,充分发挥甘薯节水抗旱、营养均衡、祛病保健,白菜营养丰富、品质柔嫩、口味颇佳的独特优势,特编写了《春甘薯—秋白菜复种栽培技术规程》,详细规范了春甘薯—秋白菜复种栽培的基础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以及春甘薯栽培、秋白菜复种的技术要点。确保了每667 m^2春甘薯产量在2000 kg以上,大白菜产量在4000 kg以上,每667 m^2种植效益比传统模式增加1000元。为种植春甘薯、秋白菜的菜农和蔬菜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Pericarp browning is a major factor to limi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ostharvest litchi frui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irstly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browning substrate (−)-epicatechin in pericarp tissues of litchi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polyphenoloxidase (PPO), peroxidase (POD)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ynthesis or oxidation of (−)-epicatechin were also examined. (−)-Epicatechin content tended to decrease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PAL activity had a high level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fruit development, then decreased rapidly, and finally increased slightly,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variation in (−)-epicatechin content. The higher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 and (−)-epicatechin of fruit of ‘Nuomici’ than ‘Feizixiao’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higher PAL activity. PPO had a similar change to PAL in activity, but POD activity slowly decreased at the early fruit development and then increased markedly. It is suggested that (−)-epicatechin content might be largely regulated by PAL activity. This study c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s in the content of the browning substrate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me substrate-related enzymes of litchi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and then control better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itchi fruit by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preharvest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7.
王一鸣  缪鑫  唐建  宋锐  陈娟  张伟  何建兵 《蔬菜》2020,(5):71-74
为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对通过甘薯集团杂交法筛选得到的3个甘薯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个甘薯新品系熟食品质均为优,其中内17-71(紫薯),产量与南薯88相近,口感柔和细腻,符合现代人们对于薯形大小、口感的要求,适宜于进一步扩大种植试验;内16-22(紫薯),产量与南薯88相比偏低,口感偏硬,但薯肉颜色较内17-71更紫,需留种观察;内13-17(红薯),产量高,以大中薯为主,但含水量偏高不耐存储,不符合市场对甘薯大小的要求,宜淘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甘薯的食用口感主要分为质地和香甜程度两大方面,为明确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因子,对近10 年国内有关甘薯食用品质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探究营养成分及含量、贮藏环境、生物酶、栽培 技术等因素与甘薯食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对淀粉含量、种类、颗粒、可溶性糖含量、烹饪温度等 要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