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珊瑚状猴头菌多糖对大鼠肝抗氧化及代谢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珊瑚状猴头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和对大鼠肝脏代谢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多糖干预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多糖干预组(剂量1组、剂量2组)和模型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同时多糖干预组(剂量1组、剂量2组)给予多糖灌胃5周,5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相关基因表达量: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AT2)、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与模型组比较:多糖剂量1组、剂量2组大鼠肝脏的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T-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1),CAT活力显著提高(P〈0.01);多糖剂量1组、多糖剂量2组大鼠肝脏的基因表达量ACAT2mRNA显著下降(P〈0.01);LCATmRNA显著升高(P〈0.01)。珊瑚状猴头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肝脏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野生珊瑚状猴头菌菌株作为试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理想的可利用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硫酸铵,pH为3.5~4,温度为20~22℃。通过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得知,4种因素对珊瑚状猴头菌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pH氮源碳源,综合得出珊瑚状猴头的菌丝培养适宜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膏或蛋白胨,pH 3.5~4。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野生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成功,介绍了珊瑚状猴头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人工栽培技术。珊瑚状猴头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发菌期间需勤通风;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15℃~22℃,湿度保持在80%以上,温度、湿度适宜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状态相同。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猴头菌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猴头菌菌丝中分离麦角甾醇并建立测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色谱柱为XTerra M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8: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4nm,柱温为室温。结果:样品在1.02-10.2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6.69%,RSD为0.8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对猴头菌中的麦角甾醇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为猴头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君 《花卉》2011,(5):14-16
木槿属(Hibiscus)属于锦葵科,约有200多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4种。大部分种类可供观赏,其中大麻槿(H.cannabinus),木槿(H.syriacus)和黄槿(H.tiliaceus)等是很好的纤维植物,玫瑰茄(H.sabdariffa)的萼可制成果酱或作茶饮用。  相似文献   

6.
曾宋君 《花卉》2009,(8):18-20
仙人掌属(Opuntia)是仙人掌科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全球约有180多种,仅次于乳突球属(Mammillaria)200多种。仙人掌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美洲各地,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国有仙人掌(O.dillenii)和月月掌(0.vulgaris)2种,前者见于南部海滩上,后者见于西南部,果可食。仙人掌常为肉质植物,有时木质,茎节棍棒状、球形或扁平,很多种类有粗大的主干。叶圆锥状或纺锤状,多数早落。刺单生或簇生,刺座除着生刺、毛、花和茎节外,还有其他大多数属种没有的钩毛(芒刺)。花单生茎节的上部,萼片多数,绿色或驼色,向内渐呈花瓣状;花冠绿色、黄色或红色,大多且色彩鲜艳。浆果梨状或球状,常可食。种子很大,且有很硬的假种皮。  相似文献   

7.
食用珊瑚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菌是一类子实体呈珊瑚状的大型真菌。属于多孔菌目Aphyllophorales,珊瑚菌科Clavariaceae。该科各属含有不少质地脆嫩、别具风味的食菌,是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很久以来我国各地就有采食珊瑚菌的习惯。产菌季节如果到了西南地区,集镇上出售的珊瑚菌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野生食用菌——玉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髯在我省分布于长白山区的原始森林,夏末秋初生长在冷杉枯木上,当地群众称之为松花或珊瑚状猴头。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人工引种驯化,现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猴头菌醋糟高产配方筛选及营养利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进行了糟栽培猴头菌高产配方的初步筛选,并对猴头菌生育期间营养利用规律及酶活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醋糟配料中的麸皮,黄豆粉和过磷酸钙与配料中的其它辅料通过互作产生了增产效应。经优化筛选,获得醋糟栽培猴头菌的两种高产配方:(1)醋糟44.12%,锯末25%,麦麸20%,玉米粉0.63%,黄豆粉5%,过磷酸钙2.25%,石膏2%,白糖1%;(2)醋糟43.50%,锯末30%,麦麸11.25%,玉米粉5%,黄豆粉5%,过磷酸钙2.25%,石膏2%,白糖1%。猴头菌菌丝生长阶段主要降解木质素,而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且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性的变化与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降解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
胡萝卜(carrot)为伞形花科(Umbelliferae)、胡萝卜属、野胡萝卜种(胡萝卜变种)、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Daucus carota L.vat.sativaDC,别名红萝卜、黄萝卜、番萝卜、丁香萝卜、胡芦菔金、赤珊瑚、黄根等。  相似文献   

11.
猴头多糖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人工栽培的猴头子实体干品为原料,用蒸馏水、0.5%草酸铵溶液、1N氢氧化钠溶液三种得取剂分别提取猴头粗多糖,并用蒽酮比色定糖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1N氢氧化钠溶液提取的粗多糖量最高,达30.80%,其中的多糖含量亦最高,达22.12%,纸层析法鉴定多糖成分表明,其中均有D-甘露糖、D-半乳糖、D-葡萄糖和D-木糖。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芯不同配方栽培猴头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玉米芯进行了不同配方的栽培猴头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占65%和55%的配方具有发菌快、菌丝长势好,子实体品质、产量和生物效率高等优点,是栽培猴头菇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菌及其药物制品腺苷等药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薄层层析HPLC方法着重分析了猴头菌的腺苷成分,并对猴头菌的药物制品-胃乐宁浸膏的组成成分和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猴头菌丝体中存在着较高含量的腺苷,同时在其固体发酵培养物、浸膏和片剂中的检测到了一定含量的猴头菌腺苷、腺苷含量依次为:浸膏>片剂>固体培养物。胃乐宁浸膏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和灰分,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4.
对猴头菇多糖样品进行了O2^-、DPPH·、·OH的清除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猴头菇子实体具有良好的清除多种自由基的能力,体外抗氧化性试验证明了猴头菇子实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增强细胞的抗疲劳和抗衰老能力,对运动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猴头菌活性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株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株的菌丝多糖产量和体外免疫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猴头菌菌株发酵所产生的菌丝多糖量及其多糖对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产量不同;其中华中猴头(H10)不仅菌丝多糖量高且对巨噬细胞的刺激作用也较强,可作为深层发酵生产猴头菌菌丝多糖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菌对碳,氮营养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碳素含量为2%、氮素含量为0.06%的条件下,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研究了4个猴头菌菌株对碳、氮营养的利用。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对有机的利用比对无机氮强,有机氮中,其对复合氮素加蛋白胨、干酪素、酵母膏的利用比对单一氮如尿素、谷氨酰胺强。无机氮中,其对铵态氮利用较强,硝态氮基本上不能被利用。猴头菌对碳素营养的利用广泛,在多糖中对糊精的利用最好,其次是可溶性淀粉,对纤维素的利用较差,单糖中的甘露糖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的碳源、氮源、复合氮源和其它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L16(45)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确定优化后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复合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复合维生素为麸皮水;优化的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22,蛋白胨0.2,酵母膏0.5,KH2PO5,MgSO4.7H2O 1。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猴头菇的产量显著提高,由5.12 g/L提高到11.84 g/L。  相似文献   

18.
贯叶金丝桃余渣栽培猴头菌和金针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贯叶金丝桃余渣适合栽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用贯叶金丝桃余渣栽培的猴头菌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猴头菇为研究对象,采用金针菇菌糠、滤泥等廉价培养基质,通过优化液体菌种和栽培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等建立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为H3,培养到第4天时活力最强;猴头菇栽培培养基配方W2;栽培方式以小口径、不需要搔菌为好;比较菌糠培养基与纯玉米芯培养基栽培获得的子实体,金针菇菌糠培养基培养的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菌丝满袋时间和现蕾时间更短,子实体重量提高44%,并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为材料,对液体菌种发酵的罐内培养基条件进行分析,找到最适于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的设计方案,并提出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措施的优化,对其他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罐内培养技术的提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