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品丽珠"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结果表明:提高叶果比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时果实的品质均得到提高。在处理过程中,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滴定酸、单宁、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在葡萄果实采收时,20cm2·粒-1疏果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15cm2·粒-1)提高了16.9%、19.1%、15.7%和15.9%,和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该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最适叶果比,可以显著提高贺兰山东麓"品丽珠"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系统比较了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发育期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以期为香格里拉及世界其它高海拔产区优质和特色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较长的日照时长、较强的紫外辐射及较大的温差使得位于海拔2 121m的溜筒江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265.16g·L~(-1)),总酸最低(4.01g·L~(-1))。另外,位于海拔2 238m的达日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8.58mg·g~(-1)、11.54mg·g~(-1)和160.53A520·g~(-1))。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发育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总酸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金沙江流域(瓦卡和达日)比澜沧江流域(西当、斯农和阿东)葡萄果实还原糖快速积累期和总酸快速下降期普遍提前2周左右。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在海拔2 000~2 250m范围内,成熟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园海拔升高而升高,并均在各流域2 250m附近的葡萄园达最高。随着葡萄园海拔再度升高,到海拔最高的阿东(2 602m),其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的含量又有所下降,但是果皮总花色苷没有显著变化。金沙江流域2个产地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内的积累规律与澜沧江流域4个产地不同,且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也不同。可能是由于澜沧江流域溜筒江产地的风土条件与金沙江流域类似,其发育期内品质指标,特别是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与金沙江流域具有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和不施肥6种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处理的葡萄果实硝态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75∶2550∶5025∶75CK0∶100,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果实百粒重、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均高于全硝、全铵和CK,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中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单宁含量与对照及其它4种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硝铵比50∶50处理的葡萄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和50∶50是赤霞珠葡萄较适宜的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葡萄为试材,在果实成熟期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总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总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收时果实中单体花色苷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北红’葡萄果实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时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铺设反光膜、摘叶以及铺膜结合摘叶处理(以常规管理植株为对照)对"红地球"葡萄结果部位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葡萄果穗及果粒性状、产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总酚、单宁、总花色素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为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优质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铺膜和摘叶处理均可提高葡萄结果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铺膜处理比对照提高17.68%,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31.11%,而铺膜+摘叶处理比对照提高58.08%,铺膜+摘叶处理相对于铺膜或摘叶处理表现出了显著的叠加效应。铺膜和摘叶以及铺膜+摘叶处理可显著增大果粒的横纵径及单果质量、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果形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果皮中总酚、单宁及花色素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3.22%、41.94%和33.03%;而铺膜处理及铺膜+摘叶处理对总酚及花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铺膜、摘叶及铺膜+摘叶处理相比对照均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的感官评价得分。  相似文献   

6.
叶果比对“北红”葡萄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酿酒葡萄为试材,试验设置T1(6片叶,100粒浆果)、T2(3片叶,100粒浆果)、T3(12片叶,50粒浆果)、T4(12片叶,25粒浆果)处理,对照(12片叶,100粒浆果)。在葡萄果实转色前进行叶果比处理,研究了不同的处理对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提高叶果比,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T3(12叶/50粒果)和T4(12叶/12粒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在花后60~75d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在转色前提高叶果比,可调节果实中糖分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影响"北红"葡萄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终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套袋技术对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套袋技术对其果实发病率、基本物理指标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有效地降低了果粒的发病率,提高了单穗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和单宁含量(增加了8.83%),降低了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套袋可以提高"红地球"葡萄的果皮亮度(L值),增加果皮中的红色(a值),套袋改善了果穗和果粒外观、浆果风味以及果肉与果皮质地,保留了穗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所构成的微域环境对套袋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分别以棚架、篱架代表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连续两年对棚架和篱架的‘摩尔多瓦’葡萄进行套袋,于果实膨大期开始实时监控果穗袋内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从转色期至果实成熟,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浆果果皮花色苷单体组分与含量,以及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分析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2015年、2016年棚架水平叶幕下套袋果实袋内的高温极值及高温比例和湿度波动幅度与篱架直立叶幕套袋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连续两年成熟果实还原糖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的高18.33%和15.41%,且棚架的果实酸度较低;2015年测定棚架套袋果实的单宁及花色苷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的提高22.32%和35.29%,果实果皮红色度显著提高,而2016年夏季较冷凉,棚架套袋果实的总酚、黄烷醇、类黄酮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降低10.72%、10.97%和45.04%。2015年花后77 d,棚架套袋果实的花色苷单体含量较高,但到花后91 d时,篱架套袋果实花色苷单体含量补偿性增加。成熟果实果皮中均检测到21种花色苷单体,棚架套袋葡萄花色苷双糖苷化、甲基化及总修饰度均高于篱架套袋果实,但有19种花色苷单体含量低于篱架套袋果实。花后63~105 d,除Vv OMT外,棚架与篱架套袋葡萄花色苷代谢途径中Vv UFGT、Vv LDOX、Vv5GT和Vv PPO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由此可见,水平叶幕可降低果实微域环境的温湿度,增加套袋果实品质及花色苷单体修饰程度,但降低花色苷单体含量,并影响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葡萄的果实品质,以3年生"品丽珠"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植株进行不同叶果比处理,试验设置对照CK(叶果比20∶1)、T1(叶果比15∶1)、T2(叶果比10∶1)、T3(叶果比40∶1)4个处理。不同叶果比对葡萄果实中还原糖、总酚、单宁含量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降低,葡萄果实还原糖、花色苷含量升高;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品丽珠"葡萄果实中总酚含量不断降低,单宁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北玫’葡萄为试材,采用HPLC法测定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了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降低土壤含水量处理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50%~60%相对土壤含水量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甲基花青素、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显著提高了二甲花翠素的含量;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极显著高于CK,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对采收期果实中酚类物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50%~60%相对土壤含水量处理综合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行间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脱硫石膏,研究其对葡萄园内土壤理化性质和葡萄枝蔓、叶片发育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促进盐碱地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脱硫石膏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的pH,使土壤的全盐含量、碱化度和粘粒比重降低,提高了砂粒和粉粒比重,从而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降低了土壤容重;667m2施用1 500kg脱硫石膏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盐含量和碱化度,使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土施脱硫石膏也提高了葡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枝蔓的长度与粗度,采收时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明显升高;1 500kg脱硫石膏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使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因此,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对于盐碱地葡萄园可在葡萄行间施用脱硫石膏以降低土壤的pH和全盐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以提高土壤孔隙度,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叶片和枝蔓的发育,最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等物质积累的影响,测定了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色素、单宁、总酚含量以及与糖代谢相关的转化酶活性,以期为探索木醋液对酿酒葡萄的使用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木醋液对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可滴定酸、色素、单宁、总酚等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木醋液原液稀释至800倍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可滴定酸、色素、单宁及总酚含量。试验表明木醋液对葡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适当浓度木醋液可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新品种‘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对各采收期的果实及其原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及其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粒直径、平均粒重、平均穗重、出酒率、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较第一次采收分别增加了27.94%和92.50%;滴定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10月5日含量最低(18.27g/L),各不同采收期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期果实酿造的葡萄酒滴定酸含量与果实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酒总酚和单宁含量与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分析表明,‘北国蓝’在当地最佳采收时期为9月30日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14.
喷施醋酸钙对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关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浓度醋酸钙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蓝莓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粉蓝’为试材,从盛花后10 d开始,并每隔10 d在选取的蓝莓树上喷施醋酸钙,醋酸钙溶液浓度设置为0.3%、0.6%、1.0%,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研究喷施醋酸钙对蓝莓果实关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醋酸钙溶液可有效提高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糖、花色苷、总酚含量及发育后期类黄酮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糖酸比,其中以0.6%醋酸钙处理效果最好,说明喷施适宜浓度醋酸钙可有效提高蓝莓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花色苷与可溶性糖、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以0.6%醋酸钙处理各指标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能提高细胞内糖含量的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立叶幕和V形叶幕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合理的酿酒葡萄栽培架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温湿度仪对不同叶幕类型下果实表面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量叶片的光合指标,测定成熟果实的产量以及品质指标,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进行qRT-PCR荧光定量验证,分析不同叶幕形对赤霞珠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V形叶幕拥有着较好的通风散热能力,在转色期与成熟中期,V形叶幕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直立形叶幕。V形叶幕平均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直立叶幕显著提高了20.57%和6.34%,且果实着色较好,两种叶幕形下果皮总酚、总类黄酮、总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但V形叶幕果皮的总黄烷醇、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比直立形叶幕高9.16%和12.92%;V形叶幕下葡萄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高于直立形叶幕。【结论】与直立形叶幕相比,V形叶幕在保证葡萄果实品质的同时,又提高葡萄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6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香格里拉高海拔地区葡萄在留结果枝为12枝/株与18枝/株的条件下,不同时间摘叶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于葡萄转色前期和中期摘除"赤霞珠"葡萄果穗及果穗以下的全部叶片可显著增加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度,摘叶处理对果实糖酸比、pH值、总酚、丹宁等多项果实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时间摘叶处理使葡萄枝条的总糖与淀粉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在转色中期(8月16日)进行摘叶处理对果树枝条的碳素营养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8年生"霞多丽"葡萄为试材,比较分析了不同留叶量及不同时间摘叶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指标(总糖、总酸、糖酸比、pH、总酚、丹宁)及一年生葡萄枝条的总糖、淀粉含量与茎髓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枝留叶量为8或10片时与在葡萄转色后期进行摘叶处理均可明显改善果实层的通透性,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糖度增加,酸度降低,糖酸比、pH均有提高,酚类物质有效合成;不同留叶量与不同时间摘叶处理使树体总糖、淀粉含量及茎髓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结果枝留10片叶与转色后期2种处理对果树枝条的碳素营养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甜樱桃和酸樱桃品种果实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早大果’、‘红灯’等14个生产上早栽培甜樱桃品种和1个酸樱桃品种‘CAB'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形态性状、内在品质和主要内含物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并对各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5个樱桃品种以单果均重、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最明显,可见樱桃果实大小、风味和内含物含量受品种影响显著.相关性检验显示,总酚与总酸;花色苷与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与总酸、pH值;单果均重与单核均重;果实汁液色泽与糖酸、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和总酚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葡萄卷叶病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表现卷叶病症状的‘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了感染卷叶病‘赤霞珠’葡萄果粒的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和花色苷含量。【结果】卷叶病使葡萄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总量仅为对照组葡萄的69.29%;有机酸总量略微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染病葡萄果皮和果肉中的草酸含量显著降低,苹果酸含量显著升高;5种基本花色苷单体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量仅为对照组‘赤霞珠’葡萄果皮单体总量的26.12%。其中,矢车菊素类花色苷所占比例降低,甲基化类花色苷所占的比例升高。【结论】葡萄卷叶病导致‘赤霞珠’葡萄着色不良,品质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摘叶程度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苹果采收前不同摘叶程度对冠层光照、果实品质和1a生枝条淀粉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摘叶程度加大,树冠相对光照强度有所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花青苷含量有明显改善;摘叶还能显著提高果皮色度,且30%摘叶处理效果优于15%;摘叶对1a生枝条的淀粉和氮含量影响不大,变化趋势一致,落叶后营养物质含量:不摘叶15%摘叶处理30%摘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