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梅州红茶加工过程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关键工序进行试验研究,为梅州红茶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平和白芽奇兰制作功夫红茶制作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流程,成品滋味浓强鲜,汤色叶底红亮。  相似文献   

3.
根据青岛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对青岛红茶加工过程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关键工序的适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操作方法、控制程度等进行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制作青岛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铁观音’红茶茶青采摘、晒青、晾青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作工艺,成品口感鲜爽、浓醇、甘甜,香气甜润中蕴藏着独特的"蜜兰味"。  相似文献   

5.
陕南春夏秋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南紫阳群体种为试材,研究了春、夏、秋季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各环节的最佳参数指标.结果表明:室内自然萎凋,温度20~25℃,湿度75%~85%,春季18 h,夏季13 h,秋季15 h,鲜叶萎凋适度;揉捻采用6CR-25型揉捻机,揉捻依照轻重轻原则,轻揉5min,重揉30 min,轻揉5min,揉捻达到标准;春季揉捻叶发酵温度控制28℃,湿度85%,3.5h;夏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85%,时间3.0h;秋季揉捻叶发酵温度28℃,湿度95%,时间3.0h.干燥烘干毛火温度100℃,足火70℃,烘至茶叶手捻成粉末即可,毛火与足火间摊凉40 min;经感官评审和内质分析,陕南春夏秋工夫红茶产品品质均能达到红茶品质要求,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甜香持久、滋味鲜爽甜醇,叶底红匀明亮.春夏秋季红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含量36.92%、41.93%、35.80%;茶红素含量为3.720%、5.373%、3.486%;茶黄素含量0.313%、0.362%、0.310%;氨基酸含量为3.11%、2.99%、2.92%,产品值得在陕南地区开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丹霞2号’红茶在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5个加工阶段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系统(LC-Q-LIT-OT-MS)对不同阶段茶叶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丹霞2号’茶叶中共鉴定到124种代谢物,包括22种儿茶素类、19种儿茶素聚合物类和32种黄酮及黄酮糖苷等。多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由鲜叶采摘到萎凋、萎凋到揉捻、揉捻到发酵、发酵到干燥的转变中分别涉及162、412、308、126种代谢物的显著变化。其中红茶滋味品质特征成分种类和含量在揉捻和发酵两个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儿茶素聚合物在揉捻期含量显著升高,随后在发酵和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黄酮类及黄酮糖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在揉捻或发酵阶段升高最为明显。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黄酮及其糖苷类的含量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该品种具有半萎凋病和萎凋病(J_1)的复合抗性。侧枝的开张度居中,熟期略迟,单果重125克;果实坚、裂果发生率低,收获间隔长、劣果少,适于贮藏,果实糖度,酸度,色泽和“龙目77”相同、作  相似文献   

8.
华江瑶族乡位于兴安县西北部,其茶树生长在华南最高峰--猫儿山东侧的深山野岭,长年浸润在云山雾海中,在清朝时定为贡茶,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价值。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加工华江古树茶白茶,经过萎凋、拼筛、拼堆、干燥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即可制成品质优良的白茶。  相似文献   

9.
对桂香22号茶树品种进行绿茶加工工艺试验,探索关键技术中的萎凋、干燥工序的最佳参数: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70%~75%,初烘温度90℃,足火温度110℃,所制绿茶外形和内质最佳,以期为该品种标准化加工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资源县是广西产茶县之一,研究和开发红茶,旨在填补资源县红茶生产历史的空白,带动资源县茶叶发展.试验以红条荼传统加工工艺为基础,将乌龙茶加工工艺中的晒青工序应用到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上,增加复揉工序,对不同晒青时间、揉捻时间、揉捻次数、发酵时间、烘焙温度等进行对比,感官审评样品茶的品质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工艺的最佳工序及其技术参数是:鲜叶晒青0.5 h→萎凋20 ~ 24 h→揉捻1 h→发酵3.5~5h→复揉0.5~0.7h→120℃初烘0.5h→85~90℃足烘0.7h.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选用夏季紫色芽叶1芽1叶新梢为原料,在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取鲜叶、萎凋叶、揉捻叶、发酵叶和干燥叶,测定各加工工序样的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随加工工序的进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茶褐素含量随加工工序的进程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各工序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加工过程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增加量分别为0.38%、3.56%和3.69%;紫色芽叶红茶整个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组分总量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总量降幅为90.44%,儿茶素组分EGC、EGCG、ECG、C、EC和GCG含量降幅分别为95.36%、95.38%、71.12%、100%、95.05%、58.43%,儿茶素组分CG含量略有上升,增幅为1.85%,各工序儿茶素组分总量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比例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逐渐变得协调适中,有利于紫色芽叶红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此引起幼苗或座果期植株萎蔫或死亡。起初下部叶片萎凋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当细菌侵染达到顶稍后,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凋,其余叶序正常,后期茎秆上现出狭长条斑,且向上下扩展,髓部变褐、变空,长达一节或几节,病部增粗,茎秆上常产生大量气生根,病原细菌  相似文献   

13.
黄仁 《花卉》2009,(12):10-11
蝴蝶兰花朵对乙稀很敏感,很容易因乙稀之作用,使花朵寿命缩短以及花苞萎凋。1-MCP(甲基环丙稀1-methylcyclopropene)是抑制乙稀作用很有效之药剂。  相似文献   

14.
仙客来在栽培过程中易受炭疽病、病毒病、灰霉病、萎凋病等危害。主要危害叶、球茎、根等部位,其发生及防治措施有种子消毒、播种土及盆土等材料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如注意调节温度和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5.
L.peruvianum对TMV,根腐萎凋病、叶霉病、Tswv等多种病害有强抗性,但与栽培蕃茄杂交困难。于是,以提高杂种获得率为目的,在peruvianum (PI26944)的花粉形成过程中照射γ射线,与‘珠  相似文献   

16.
瓜类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凋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危害葫芦科植物。近年来由于我国瓜类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瓜类枯萎病发生较普遍,已严重危害瓜类作物的生长。本文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概述了瓜类枯萎病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甜瓜适宜套种,经济效益高,是粮棉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但是随着甜瓜栽培面积的扩大,其病害也加剧,尤其是急性萎凋症危害严重。一般在果实膨大期,中午出现甜瓜叶子萎凋,傍晚恢复正常,第二天叶子萎凋后再也不能恢复正常而枯死。现将其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一)瓜地是砂质壤土,容易干操,加之连年施用苦土石灰,土壤硝化,引起钙和镁的吸收性变差,植株生长瘦弱,钙盐集聚在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更为不利。 (二)坐果过多。植株结一个果的大部分并不枯死,因为此时植株的同化养分大部分流向第一个果实,而结了第二个果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养分,生长就会停止。 (三)整枝不彻底。留有1-2个弱小侧枝的植株不会枯死.整枝过重而没有侧枝的植株则枯死。 (四)设施栽培时,温度高且灌水少,较易发生。 (五)塑料钵育苗,幼苗根数少而且容易老化,定植后根系发育不好,也容易发生此症。 (六)嫁接质量差。砧木和接穗不亲和,或接活  相似文献   

18.
瓜类栽培常发生枯萎病,为了避免为害和保持低温下的长势,而进行嫁接栽培。近年来由于瓜类急性萎凋病为害,尤以在连作地上,即使进行嫁接栽培,也常有发病。 一、发生现状与问题: 农林水产省蔬菜试验场在全国调查了嫁接栽培的实际效果。全国以西瓜嫁接栽培面积最多,占西瓜栽培总面  相似文献   

19.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发病果实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浸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蔓发病时初在病部产生褐色水浸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萎凋  相似文献   

20.
《吉林蔬菜》2020,(2):40-40
1症状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场如采用智能化调控温室进行无土栽培,刚开始生产时植株健壮,但生产半年至1年后,即见一些蔬菜如莴苣、小白菜、油菜、菠菜、黄瓜、甜瓜等均染有严重的根腐病,根部开始变褐腐烂,生长不良、矮化、萎凋死亡。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生产上问题出在周围的环境不是无菌的,病原菌可来自水、种子、风、尘土、昆虫、操作人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