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猴头菌液体培养产多糖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长条件对猴头菌液体培养产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最多达179.8mg,pH变化比较缓和,表明发酵罐更适合于猴头菌多糖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王飞  刘霞 《食用菌》2007,29(4):13-14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桑黄菌(Phellinus igniarius)P037产胞外多糖的3种主要培养基成分蔗糖、玉米粉和酵母粉进行优化。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3种因素与胞外多糖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岭脊分析,获得培养基中三因素最佳浓度:蔗糖3.05%,玉米粉1.93%,酵母粉0.62%,培养液胞外多糖含量为1.697×10-2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粗多糖,超声辅助法提取粗多糖的得率最低,但多糖含量最高。复合酶法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但多糖含量低。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粗多糖的单糖组成不同;复合酶法得到的粗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组成;超声辅助法得到的样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热水法得到的样品由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比其它两种粗多糖样品高。红外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桑黄粗多糖结构和形态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氮源为麦麸,最佳碳氮比为20: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g·L-1、麦麸50g·L-1、KH2PO42g·L-1、MgSO41g·L-1、VB1300μg·L-1、VB2400μg·L-1。  相似文献   

5.
利用7 L发酵罐发酵桑黄(Phellinus linteus),研究不同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26℃是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适温度,而在发酵后期,23℃是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在发酵过程中0~60 h发酵温度为26℃, 60~120 h发酵温度为23℃,得到的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8.92±0.90) g/L和(95.25±4. 91) mg/L,比23℃恒温培养提高了58.8%和12.7%。根据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情况,进一步对发酵培养基所含主要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最终发酵培养基组成(g/L):27. 5葡萄糖、10玉米粉、5.0麸皮、2. 5豆饼粉、0.15 MgSO_4·7H_2O、3 KH_2PO_4,并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桑黄,得到的最大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9.97±0.71) g/L和(94.03±5.33) mg/L。本实验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桑黄菌丝和胞外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黄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变化趋势,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桑黄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豆饼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0.5%、KH2PO40.1%、MgSO4.7H2O0.05%;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摇瓶转速130rpm,pH值6.5,接种量15% ̄2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液体发酵生产粗多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在实验范围内,美味牛肝菌发酵生产粗多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10.0%,蔗糖2.0%,蛋白胨0.6%,KH2PO40.3%,MgSO4·7H2O 0.2%,CaCO3 0.2%,ZnSO4·7H2O 0.1%.在初始pH 5.0~5.4,振荡转速120 r/min,培养温度25~28℃,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40%,加10颗玻璃珠,发酵时间5 d时摇瓶培养粗多糖产量最高,达3.161 g/L.经10 L机械搅拌发酵罐放大动态实验,研究pH值、溶氧、菌丝生物量(湿重)以及粗多糖产量的变化,可知最适发酵时间为96 h.  相似文献   

8.
以金桑黄JS1、龙桑黄LS2、杨桑黄YS3和桑黄S6 4种桑黄菌种为试材,采用紫外比色法比较不同桑黄子实体中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通过对桑黄母种、原种和子实体栽培进行优选,分析不同阶段各桑黄菌丝体生长情况及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差异,以期为桑黄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子实体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阶段菌丝萌发速度呈显著性差异,4种桑黄母种均在以蔗糖为碳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和麸皮培养基上生长相对缓慢,而在桑枝滤液培养基上生长最慢,YS3菌丝生长表型综合最佳。桑黄原种菌丝在第3天的生长速度均最快,JS1、YS3和S6在麸皮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均最快,分别为4.78、4.60 mm·d-1和3.08 mm·d-1;LS2在4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在玉米粉培养基中最快为4.17 mm·d-1。对比分析不同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LS2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YS3子实体总黄酮和三萜含量最高,S6子实体黄酮、三萜及多糖含量均最低。综合考虑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桑黄YS3和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鸡腿菇深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菌丝体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对液体培养时间、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各单因子进行了实验,结果:培养时间6天、碳源为葡萄糖、氨源为麸皮、初始pH6.0时多糖产量最高。对碳源、氮源、初始pH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液体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麸皮3%,酵母膏0.5%,KH2PO40.1%,CaCO30.2%,MgSO40.05%,pH4.5。与单因素实验结果有差别。在所试的因素中,pH对菌丝体产量影响较大,氮源对多糖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桑黄菌丝多糖(大分子量粗多糖),通过小鼠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实验,研究桑黄菌丝多糖的生理活性。以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游泳前后血乳酸、肝糖原以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考察桑黄多糖抗疲劳能力,以小鼠在缺氧和亚硝酸钠中毒环境下的存活时间为指标,考察桑黄多糖耐缺氧能力。结果表明,灌胃桑黄多糖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达70.62%,降低游泳后乳酸曲线下面积22.89%,提高肝糖原储备33.36%,减少游泳后血清尿素氮含量23.17%,延长小鼠在缺氧环境下42.08%和亚硝酸钠中毒环境下35.29%的存活时间。因此,桑黄多糖具有提高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实验效果与灌胃剂量呈正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年生和两年生桑黄子实体的成分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一年生、两年生桑黄(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水提物中的粗多糖、醇提物中的黄酮和三萜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生长年份子实体水提粗多糖和醇提物体外刺激淋巴细胞生长、抑制L1210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一年生桑黄子实体醇提物中黄酮、三萜和水提物中粗多糖的含量略高于两年生桑黄;当水提粗多糖浓度为10 μg/mL时,SH2-W对体外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高于SH1-W,当浓度为50和200 μg/mL时,两组样品间无显著差异;两种桑黄醇提物对体外肿瘤细胞L1210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相同剂量下,两组样品间无差异; 相同浓度下SH1-E对H2O2的清除率高于SH2-E,但两组样品DPPH·的清除率和还原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桑黄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通过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桑黄产酶量的影响,研究桑黄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添加Cu2+浓度60μmol.L-1,维生素B1 1 mg.100-1.mL-1,漆酶产量最高,为7 666 U.L-1。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及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在PDA、GPY、GPC、麦芽、麦麸以及胡萝卜培养基等6种基本培养基上接种桑黄进行发菌培养,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含水量、干湿重及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优培养基。结果:6种基本培养基均能被桑黄利用,其中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GPY和麦麸培养基的菌丝体黄酮含量整体较高,培养至第15天,胡萝卜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黄酮含量增加显著,跃居第一,6种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黄酮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桦树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 mg.100-1.mL-1。  相似文献   

16.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黄背木耳的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黄背木耳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黄背木耳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的发酵培养基:果糖2.0%,牛肉膏0.2%,KH2PO40.20%.MgS040.05%。黄背木耳多糖含量最佳发酵培养基:乳糖2.0%,牛肉膏0.2%,KH2PO40.25%,MgS040.1%。  相似文献   

17.
用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液体培养基,选用了天然基质大大提高菌丝体多糖的含量,而且所得的菌丝体气味鲜香、色泽明亮。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512、装液体积少于三角瓶的1/2、pH5.7-6.2、接种10%、玻璃珠10个、培养时间为7d。最佳配方:蔗糖1%,玉米粉4%,豆粉0.6%,MgSO40.3%,KH2PO4 0.15%,VB1片、青霉素少许。最终其多糖得率达到18.99%。  相似文献   

18.
桑黄和冠突散囊菌均是一种能在木质基质上生长的有益真菌,当前桑黄以直接食用子实体为主,而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中的优势菌种.通过对比桑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红茶的功能性成分,探究2种益生真菌的深加工及保健功效.结果表明桑黄发酵茶中多糖含量最高,为0.410 mg·mL-1,且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强,达到60.31%;冠突散囊菌发...  相似文献   

19.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系列灵芝(Ganoderma sp.)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G.japoncium),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实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20.
硒和钙对蛹虫草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氯化钙,用液体振荡培养法培养蛹虫草菌丝体,用HPLC法测定虫草素与腺苷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用高碘酸钠比色法测定虫草酸含量.以研究2种微量元素对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腺苷、多糖和虫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硒或钙,可显著提高蛹虫活性物质含量.添加15 mg/L亚硒酸钠,虫草素和虫草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0%和34.9%;添加16 mg/L氯化钙,虫草素含量比对照提高24.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