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前,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根据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取消木材统购的精神,以木材放开经营为突破口,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要求,正在开始对现行林业经济体制进行一些带根本性的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国有林区的改革也要赶快跟上,抓紧进行。现就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一、克服陈旧观念,破除僵化模式《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搞好国有林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中央《决定》的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从林业和国有林区的实际出发,认真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一切陈旧观念,彻底破除多年来束缚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通过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环境的分析认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不到位;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林区目前资源管理、企业经营、政府职能”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国有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以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孟莉  王立海  万阳 《森林工程》2006,22(6):57-59
应用熵理论对我国国有林区目前的林业系统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必须改革的结论,并从系统论、经济学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业职工是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主体,是推进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力量。国有林区改革作为一项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政府、企业、职工等多方利益关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职工的满意程度关系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所设计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的三大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林业科技》2006,31(1):62-65
通过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历史上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对森工企业而言是无效率的;现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仍然是行政权利的附属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权交易中的“市场失灵”和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还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的高专用性和产权要素的复杂多样性带来的产权流转困难。最后,提出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具有市场交易性质的、新的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委托代理模式是改革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6.
“政企不分”是研究国有林区问题绕不开的话题。尽管这个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从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就如何在国有林区实行政企分开,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做了不少探讨,也进行了不少尝试,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问题在国有林区依然存在,而且已经成为国有林区内在的顽疾,成为国有林区的制度性障碍,制约着林区的发展。要构筑国有林区新的制度框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有林区的构型安排,必须重新审视国有林区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与企业各自回归到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林区建设的位置,使政府成为理性、有限、到位的政府,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自主经营,使林区真正成为宏观不失控,微观能搞活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基地,它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低估。正因为如此,在近几年里,林业经济界的许多同志为国有林区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设计了诸多模式,并在研究内容上逐步趋向系统化和完整化。《林业经济》1987年第5期上刊载的刘壮飞同志“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为“探讨”),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与一般商品经济的差别,国有林区所有制问题、经济决策权的划分以及如何对国有林区进行经济调节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性论述,这无疑是对国有林业经济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但是,由于我们涉足于改革之途的时间不长,因而任何改革设计都很难十全十美而有待于进一步广泛探讨。为了对国有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思路求得正确的认识,在此仅就刘壮飞同志所谈的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几点不尽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林业改革进程中的林区社会福利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国有林业和国有林区改革是中国林业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经之路,也是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及生态建设转型背景下寻求林区社会福利即民生福祉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文中通过构建国有林业改革与国有林区社会福利变迁的时间框架,以国有林业体制机制重大调整作为林区福利变迁的研究视角,提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林区处于剩余型福利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8年处于采伐限额下的工业成就型福利阶段,1998-2014年处于生态建设转型中的制度型福利阶段,2014年至今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下从制度型福利向发展型福利转变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林区不同福利类型的基本布局和给付特征。伴随国有林区改革深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林区社会支出与经济增长包容性并存的发展型福利给付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再次吸引了代表、委员的关注。2011年10月,按照国务院要求,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小组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和甘肃7省列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2016年,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小组先后对浙江、江西、甘肃、湖南、山东和河北6省的国有林场改革试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问题:关于这次会议的基本估价和主要收获五年前,部党组曾经在北京召开过类似规模的全国国有林区工作座谈会。如果说,那次会议对于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八宇方针,调整国有林区各种经济比例失调关系,把林区建设引向健康发展轨道起了一定作用的话,那么,这次会议是在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视察国有林区并作了重要指示的情况下,认真研究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可以预见,它对于推动国有林区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林区的恢复和发展,一定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方案》和《意见》),全面部署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本刊记者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有关问题,专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国有林区管理工作为例,介绍了目前林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有优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期为以后的林业管理工作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推进生态惠民的有力抓手。文中基于博弈论方法分析作为宏观主体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作为微观主体的森工企业和林区职工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探讨目前我国国有林区以政府为核心的林业生态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由单中心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转向多中心的林业生态产品供给模式,并且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优化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毅昌  蒋敏元 《林业科学》2005,41(5):163-168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我们要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寻找林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要谨慎思考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在中国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但由于过去过分强调单一功能的发挥,各产业间的机联系被割断,致使目前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整体效益不佳。按照各产业的不同特点,从林业产业关联的视角实施林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目前国有林区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针对林业生态产业、林木加工产业、非林非木产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实施林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7.
管护承包:来自东北国有林区的权威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青  傅刚 《森林与人类》2001,21(9):19-21
投资近千亿元的生态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上马,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魄力和决心,也给各个工程区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历史机遇。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事。   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保工程犹如一道催化剂,伴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阵痛催生了一项伟大的创造,它就是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   不久前,国家林业局将这项改革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进行推广,因为它找到了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由它引发了国有林区生产力布局、生产结构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系列重大调整,使蹒跚负重的国有林区有望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历史因素与现实发展需求,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势在必行。文中构建了一个针对"困境形成"的制度—政府—企业—职工分析框架。其中,制度障碍是形成转型困境的根本原因,而地方政府、森工企业、林区职工3大行为主体则面临各自的重重转型困境。为破解困境,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成本,输血与造血缺一不可。在未来国有林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替代产业的选择应依据各地区资源禀赋与环境因素,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并尊重市场调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产业》2009,(8):45-45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的一步。“林改”触及了产权,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国有森林资源向统分结合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3):103-104
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木材生产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国有森林资源改革,特别是森林资源资产运营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推行“政企分开”理顺管理体制,进行“分类经营”、“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等,是深化国有森林资源改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