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伊春林业管理局,是我国林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在林区开发建设四、五十年的进程中,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近十年以来,政企合一体制运转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今后如何推进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相关政策。最近我们到这两个林区进行了调研,考察了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新林、图强、西林吉4个林业局,伊春的南岔、美溪、友好3个林业局,与各级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座谈。通过深入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国有林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加快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发展中的战略课题。在分析森工国有林区所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管理、林业分类经营、林工一体化3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实施分类经营,生态、经济体系同步建设;发挥林产工业龙头作用,走林工一体化之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接续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工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内部对策和外部对策二方面,详细论述了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伊春林区加大森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伊春林区坚持“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不断加快森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 ,伊春林区针对林业局因政企合一体制的特殊性 ,暂时不能整体改制的实际 ,对 1 7个林业局除木材生产和营林生产之外的运输、基建、商饮服务等 4 64个附属单位(包括林办集体 ) ,从母体剥离分立 ,与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同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改制为面向市场 ,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不再吃木材成本饭。通过剥离改制 ,盘活闲置国有资产 2亿多元 ,转岗分流职工 3 .6万…  相似文献   

5.
重构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志芳  耿玉德 《林业科学》2005,41(1):148-156
以木材生产为核心的国有林区现行的林业微观建制已成为国有林区及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度性障碍 ,因此重构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便成为我国国有林区能否尽快实现良性运转的关键。首先研究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重构的现实基础和经济可行性 ,新的微观主体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理念 ,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实现专业化分工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研究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重构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 ,研究重构后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的基本类型 ,分别界定了基础性林业企业和商业性林业企业的目标、特征和经营内容 ;第四 ,研究由现行的国有森工企业向新的林业微观主体过渡的主体路径 ,指出打破现行国有森工企业格局的深刻内涵和经济本质 ;随后对国有林区基本的运行主体在实际运行中的关系进行研究 ,指出其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一体化”的关系 ,从而也拓宽了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6.
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了政府与林业企业的关系,抛开了政府的一般性宏观调控,而着重就政府对林业企业的规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府对林业企业规制的内涵及理念和政府对林业企业实行“放松规制与局部强化”并存的规制格局;根据政府作用经济分析理论明确界定了政府在国有林区林业中的作用边界及领域,公益林经营主体和商品林经营企业的政府规制提出了重点规制的取向和措施;提出了对公益林经营主体实施“零价格规制”、“特别投标制”;对商品林实施数量控制与补贴并行的规制,为国有林区政企分开提供具体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从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入手 ,根据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结合森工国有林区实际 ,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该区总体发展规划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制定森林资源合理利用量及其管理制度 ;加强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 ;加大相关的网络建设力度 ;完善其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宣教活动等 8个方面 ,阐述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国有林区存在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问题,财政部、林业部制定了《关于国有林区森林工业财务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包括:财务体制改革,由“利改税”改为“财务包干”办法;在1986年提高木材价格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营林资金;恢复固定资产折旧和建立伐区道路延伸费制度等。所有这些改革和措施,对缓解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经济危困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区的问题,特别是育林基金不足的问题。一、“财务包干”与“利改税”都是建立在多采伐森林资源基础上的办法财政部、林业部《通知》规定,从1987年起,财政部门对森工主管部门改为实行“财务包干”办法,退出“利改税”。分析一下“利改税”与“财务包干”的实质,可以看出,两种办  相似文献   

9.
国有森工企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工企业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在国有森工企业内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构想,为森工国有林区打破旧的发展模式,实现我省森工林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一场以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资企分开为目标,构建国有林区管理新体制的综合改革在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拉开序幕。这是在大兴安岭林区高度政企合一大体制下进行的一次破冰之举的试点改革,是国有林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迈进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短短几个月,十八站林业局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成效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毅昌  蒋敏元 《林业科学》2005,41(5):163-168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有森工企业文化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越芬 《森林工程》2007,23(3):88-90
在论述国有森工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国有森工企业要实施文化管理,并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对策,阐述了文化管理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通过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环境的分析认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不到位;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林区目前资源管理、企业经营、政府职能”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国有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林区政府行政管理”三种职能”,以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优轮伐期模型的超限额采伐现象及其约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将最优轮伐期模型应用于对超限额采伐现象的研究,认为由于国有森工企业的利润大多来自于木材销售收入,而企业领导的任期是有限的,他们只关心自己任期内的业绩,导致企业经营的目标实际上是短期木材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可持续木材与生态综合收益最大化,甚至也不是私人拥有森林时所追求的长期木材收益的最大化。他们会设法突破政府设定的采伐限额,增加采伐量,造成森林资源加速衰退的不良后果,不仅生态功能迅速萎缩,木材产量也无法长期维持下去。同样的情形在国有林场短期租赁给私人经营时也极易发生。为尽量杜绝这种现象,有必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使超采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小于被发现时上缴罚款的数学期望值,以此从根本上遏制住企业超限额采伐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全文论述了国营林场尚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较多的固定资产,虽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人多为患、负债累累,而林场办社会又增加一些不应担负的负担,但是目前仍应深化改革,争取国家支持,放下包袱,艰苦创业,重新焕发国营林场的青春。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政企分开体制改革促使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发生转型。在此背景下,文中运用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对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隐性失业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森工集团以及职工家庭隐性失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由于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就业结构发展不协调致使森工集团产生过剩劳动力,形成森工集团内部的隐性失业;在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林区职工家庭的工作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被迫产生闲暇,即形成了职工家庭的隐性失业;重点国有林区产生的隐性失业问题会增加森工集团企业成本,降低森工集团经营效率,减少林区职工家庭福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沿袭多年的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吉林、黑龙江国有林区几个典型林业局的实际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禁伐政策、国有林生态优先发展政策、企业管理水平是影响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的关键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国有森工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哲 《森林工程》2006,22(4):62-64
从国有林场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出发,对林场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制度和营运机制创新进行重点探讨,对国有林场发展、解决贫困国有林场的实际问题和政府应给予的扶持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场制度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林场的制度创新从根源来讲必须进行价值创新,并以此去支撑制度创新。其价值理念的真正实现取决于政府对国有林场的放权。国有林场制度创新路径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以及治理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